《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清新的兒童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純真美好的愛。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句,體會詩中紫丁香一樣芳香美麗的情感。
讀第一節時先讓學生表演“踮起腳尖”,引導他們體會孩子們恐怕驚動老師的心情和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讀得入情入境。
讀第二、三、四節時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老師為什么會疲倦,老師掛牽什么?學生一邊聽著《我愛米蘭》這首歌,一邊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師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而付出的艱辛勞動。有的學生說:老師講一節課要準備許多資料,要費很多時間,夜深了,還不休息;有的學生說,那次我感冒了,是老師帶我到醫院看病拿藥,晚上還幫我蓋被子;有的說:從剛開學到現在,老師嗓子一直不好,但是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講課……學生將生活與詩文相結合,更好地感悟了詩情詩意。在此基礎上采用各種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個人讀、合作讀、分小組讀、比賽讀等等。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悟到了師生之間的深情。課上完了,但紫丁香散發出的濃香深情,仍縈繞在我與學生之間。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2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讀著這首清新活潑的小詩,我們的心里會覺得很甜。孩子們為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
這篇課文的特點是語言淺顯易懂,然而意境卻是優美動人、耐人尋味。所以我就將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中去朗讀作為我整節課的重點。具體表現在:
一、以讀為本。
教學中,我多處設計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等環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師生情,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首先由老師提出引領全文的問題:孩子們為什么要在老師的'窗前栽這株紫丁香?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書。學習二、三、四、五小節時,引導學生通過幾個詞語體會。如學習第四小節時,抓住“掛牽”,“比如下課的時候,老師再三叮囑你們不要打鬧,上下樓梯要慢行,是因為老師在掛牽你們的――安全。”再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實際的例子,劉卓林說::“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學校安電線,劉老師讓我們離遠點,還專門派了同學守著,我覺得也是老師在掛牽我們的安全。”再讀課文,學生理解了文本,也體會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我們常說要“有感情朗讀”,能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情感帶入文本,無須老師更多的言語,水到渠成。
二、讀出層次
讀要有目的,有層次。在學習第一小節時,先指名讀,再理解“踮”的意思,我化靜為動,讓學生通過做動作親身體驗來理解文字的內涵。再追問:“為什么要踮起腳尖?”學生說:“怕驚擾了老師,因為小院特別的安靜。”理解了這些再讀,學生就讀出了韻味。
師再充滿感情的引讀:我們仿佛看到了這幾位小朋友悄悄地走,輕輕地栽――齊讀,他們輕輕地走,小心地栽――齊讀。學生讀得很到位。
又如“消除一天的疲倦”,讓學生想象一天中老師會做些什么,有的說要備課,要批作業,要看眼操,放學要送隊,這么多的工作,老師真的很累,從而理解了“疲倦”。更多的孩子從中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于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感情。
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如果閱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詞語理解上,那這樣的教學是蒼白無力!只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地指導朗讀,很好的關注學生朗讀的情況,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3
上課前,我就擔心,這篇小詩這么有詩意,恐怕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融入詩的感情。但結果出乎意料,孩子們上課聽得很認真。
上課一開始,讓學生觀察書中圖片,向孩子們介紹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征,學完字詞之后,就剛才觀察到的書中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的圖中內容,幫助孩子們理解小詩。上第三小節時,我提問:老師在什么時候會疲倦?孩子們都紛紛想到了老師的辛勞,最后,我小結,只要小朋友們上課專心,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老師就不覺得疲倦了。孩子們似乎聽懂了,上課都格外地專心。學習第五小節時,我提問:老師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又香又甜的夢?孩子們都紛紛猜想,一位學生說:“老師一定夢到了我們長大以后的樣子。”還有一位學生說:“老師夢到了我們班成了文明班級。”……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又是純真的。由此看來,如果我能營造出更有想象力氛圍,我想孩子們也許能讀得更專注,更真誠。但是,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
一是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重視學生的自主能力。我覺得以后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你喜歡哪一段,就站起來表演朗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欣賞,提醒學生讀的時候要有快慢、有輕重、有節奏,像音樂那種朗讀。
二是老師的范讀和引領作用不可少。老師率先范讀時,好像聽音樂一樣,請學生欣賞。然后請學生當我的小老師,說說老師是怎么讀的?哪里讀得好?為什么要這樣讀?讓學生感到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一種榮譽,在老師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接受語知和語感。
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著文中的孩子向著藍天亮開嗓子,有的孩子喊:“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豐收季節。”有的孩子喊:“我們多么開心呀!我愛這美麗的秋天。”學生完全被感染了,“開心”在課堂上空飄蕩著。這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著課文,在讀體會、感悟,表達這種心情。
三是結合學生實際,用學生手中的筆繪畫。學完這課剛好趕上教師節,結合課文的學習,鼓勵學生用筆畫出自己要表達的感謝老師的恩情。學生交上來的作品,每一筆都透出學生對老師的愛意。甚至有些孩子把老師與自己的母親作對比,認為老師比媽媽美麗。可見課文的學習給學生的引領起著重要的點撥作用。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也從學生身上感悟到,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生也會加倍回饋給老師。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讀后大家一定覺得心里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在滋潤著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著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意,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
文章以兒童的口吻,淺顯的文字,表達了濃濃的師生情。文章雖然是從兒童的角度寫,但教師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為工作而疲倦,時時把學生掛牽,夜深了,還在寫教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本課中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互融的情感,不知我們班的孩子們能否體會呢
上課了,我深情的范讀了課文,讓孩子們說說感受。讓學生感受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種美好的.情感。現在不能體會,等到課文學好后,你們一定能體會。
接下來,我引導孩子細讀課文。第一節,我用動作表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踮",為什么要踮腳走路感受孩子的細心。第2,3,4節我先請學生自己讀通讀順,深入感受老師工作的辛苦和學生對老師的感恩。第5節,我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會做一個怎樣又香又甜的夢學生回答"老師的夢里會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師會夢見自己班的學生個個考100分。老師會夢見學生個個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這是我連忙反問:這些美夢會實現嗎?孩子們大聲回答,會的!小宇的回答更讓我激動。老師會夢見學生一起送一首歌給她,每個學生會送一束紫丁香給她。這時,我猛然想起教師節,那個甜蜜的早晨,我們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給我,那么,就讓我成為課文中這個幸福的老師,于是,在孩子們認真的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動了。
最后,我再問:現在,你們體會到課前老師的提問,這種美好的感情了嗎?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嗎?全班學生都大聲說:“不是。”這是一種美好的師生情,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并且拓展到平時的生活中,讓學生理解在生活中也應該時時帶著這種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個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5
學校聽課,從我開始。正好上到《一株紫丁香》,就決定講這一課了。
講課前,還是仔細備了課。上課前囑咐學生,課堂上要積極舉手,大聲朗讀。
我講這一課的目標就是:認會生字;把課文讀熟就行,不必進行細致的講解分析。然后指導寫字。
上課了,我首先出示課本中的圖畫,讓孩子看看:圖上有誰?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這一點,學生說的較好,能用完整的話表達圖意。我接著增加難度,提示:如果能加上時間就更好了。接著又有孩子完整的表達了出來。接著,我又聯系生活,問:“如果是你看到老師還在看作業,你會怎么做?”本想引導學生能為老師做點什么,比如:給老師沏杯茶、給老師捶捶背等。可是學生沒有卻沒有說出來,有個學生竟說:“我幫老師批改作業。”此處我沒有引導好,我應該再提示:老師批改作業這么辛苦,你能為老師做點什么呢?而在檢查認字的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讀讀本課的生字,沒成想他們都齊刷刷的讀下來了,我以為本課生字少,可能就都預習記住了,就沒有再重點強調。可是,在后面的讀課文時,出現了問題:“踮”是三聲,總是讀錯,以至于我糾正了好幾遍,效果都不好。由此看來,不能被學生的表象迷惑,生字詞要掌握扎實,一個都不能放過。自己最不滿意的就是指導讀好課文的處理,我指導的很淺,就是停留在讓學生讀正確讀熟的目標上。“踮起腳尖”我沒有抓住“踮”字,讓學生體會體會,并且指導朗讀。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為我把目標定得太簡單。指導寫了“除”“院”兩個字,可是,因為我的疏忽大意,竟然寫錯字的雙耳旁。這是教學以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錯誤,想想真是對不起學生,覺得自己不可原諒。正確的應該是:橫撇彎鉤一筆寫成,我卻寫成了兩筆。回想,自己一直是這樣寫的,一直是錯誤的。明明去年教過的,卻沒有真正的記住。這是最不應該的錯誤。以后備課時要更加仔細才好。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6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以一株紫丁香為襯托,從一個側面塑造了人民教師勤工作,愛學生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少年兒童尊師愛師的真摯感情。實施這一教案學習,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意或句意,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由教師扶著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逐漸學習自學的方法。
我這堂課的最大失敗處是沒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的朗讀還不夠關注。《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課文語言雖淺顯易懂,然而意境卻是優美感人,如果閱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詞語理解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在最后一小節教學時,沒有讓學生發揮想像,這位老師又香又甜的夢里有些什么內容呢?讓學生再去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
詩貴在讀品,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教學形式。如何讓孩子去喜歡語言,進入語言,從而理解語言,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形成個性化的朗讀,這是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7
星期五第三節課,莫老師和鄭校長來聽我的課。剛一上課,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緊張使得我口干舌燥,原先預想設計好的課一下子全盤打翻了,整個課堂活力不夠,教學目標也沒有很好的達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羞愧、自責一起涌上心頭。
下午,師傅莫老師分析了我的課,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獲益匪淺。《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清新活潑的小詩,詩詞樸素易懂,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莫老師提醒我說這堂課學生的朗讀沒有體現出來,而課堂教學是由學生和老師共同來完成的,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只能是在與老師、同學的交往和對話中才能得以體現和展示的,而我沒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的朗讀不夠關注,整個課堂的朗讀氣氛不夠熱烈。聽了莫老師的話,真的是十分羞愧,意境優美的詩歌在我的引領下,上的那么無趣,更別說和孩子們產生共鳴了。自己真的是應該好好反省一下。
回想整個課堂,有很多的紕漏。在初讀課文時,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在學生展示朗讀時,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倉促地結束了他們的'朗讀,沒有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讀”,比如小朋友選擇“綠葉兒在風里沙沙”這一自然段時,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綠色的枝葉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它在唱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去“想”,體驗師生這種情感,讀出來的效果自然就飽含深情了。而我錯過了!在學生選擇星星這一段時,只是用個別讀、齊讀的方式草草收場,如果用“夜深了,連星星困得都不停眨眼睛,可我們的老師呢?這時候,紫丁香還會怎樣陪伴著老師?誰再來讀一讀?”用這樣的語言鼓勵學生“說”,給學生表達的機會,相信效果會不一樣吧!而我又錯過了!
這堂課給我的教訓很大,自己的缺點也暴露出來了。教學水平還需不斷地磨練,課堂駕馭能力還需不斷加強,自己學的東西還很多,象師傅莫老師學習,多思多想多練,在反思中進步。在此,謝謝莫老師對我的指點!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8
一、改變提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第一小節“濃綠的小院”時,本來我設計的問題是“大家來想象一下濃綠的小院會是什么樣子的?”。黃老師對我說:“可以換個問法:‘老師不知道濃綠的小院是什么樣子的,誰能告訴老師?’,再搜集一些圖片讓他們看圖說,這樣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使他們說得更具體。”我就采取了黃老師的建議,小朋友的興致很高,說得也很好,效果真的很不錯。
二、尋找可演之處,活躍課堂氣氛。
第三小節“你聽,你聽,綠葉兒在風里沙沙地響,那是我們給你唱歌,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倦。”黃老師說這里可以讓他們唱歌:“如果你是綠葉兒,你會為老師唱些什么?”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小朋友們個個都想露兩手,唱了《老師,你好!》、《秋》、《春姑娘》等一些歌曲,雖然有的小朋友唱得不是很好,但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用語,讓學生樂學。
自然、生動的教學用語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一方面我比較欠缺,所以有時自己也覺得很枯燥。就拿讀書來說吧,黃老師說讀第二、三小節時只要把“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個小節”改成“讓老師再來聽一聽那沙沙的聲音”,效果就截然不同,小朋友更愿意讀了,也更帶勁了。小小的改動,帶來的確是大大的收獲。
四、抓住關鍵,精簡板書。
這首小詩一共5小節,我原本計劃每個小節分開來講,板書是這樣的:夜夜作伴消除疲倦盛開笑臉
飄進夢鄉。后來黃老師說可以把第二、三小節合起來,板書可以寫成:聽唱歌看笑臉聞花香。我一看確實很好,又簡單,又把重點包含在內。
這首小詩很優美,讀起來也瑯瑯上口,小朋友很是喜歡。它體現的是濃厚的師生情誼,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懂得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激發崇敬老師的情感。黃老師說我和他們接觸的時間還不多,師生情誼還不怎么深,可能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這節課上下來,從整體來說效果還可以,就是師生情誼方面確實還不是很深厚,讓他們把想對老師說的話表達出來,他們都不能很好的表達。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9
開學了,一上課,我發現孩子們在朗讀方面又有了很多的問題。要么放聲唱讀甚至“喊”讀,要么不出聲。很多小朋友在朗讀時沒有投入其中,沒有體會到有感情地朗讀有多美,更不會讀。上課的時候,經常懶洋洋地趴著。怎樣激發起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都愛朗讀呢?《一株紫丁香》這課我是這樣做的: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紫丁香嗎?
生:沒有。
師:沒關系。沒有見過紫丁香的小朋友,只要你再讀讀它的名兒,老師相信你準能猜出它的特點來。
(學生自讀詞語后紛紛舉起小手。)
生:它叫“紫丁香”,那它一定是紫色的。
生:它肯定是有香味的。
生:是的,它一定很香。因為它的名字里有個“香”字。
生:我認為“紫丁香”是一種紫色的,有香味的花。
生:是的,我看見書上畫的就是這樣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真愛動腦筋,僅僅讀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點來了,真了不起!那么,這篇課文到底寫了什么?你們能自己學習,并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下來嗎?相信肯定難不倒大家!
然后,我宣布誰讀會了(能流利地讀下來。)會得到一個小紅星。由于,剛才學生在了解紫丁香時所獲得的成功,并得到了老師的.贊賞,學生開始積極地讀書了。但是,幾個水平較差的孩子還是有畏難情緒。我及時指導,鼓勵,并且安排很快能讀下來的優秀生帶他們讀。不斷表揚他們在遇到生字使得一些努力,比如來請教我,我馬上說:“好,就這樣,你知道請教別人了,很快就能讀好的,再努力!”這樣嘗試下來,課文能讀下來了,生字詞也就認得差不多了。有的孩子甚至能邊讀邊表演了。下課前,我熱情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特別高興,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發現你們進步很大,學會學習了!學生也很高興。學生嘗到了朗讀的滋味,并且通過自學及互相幫助,真正做到自讀自悟,能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一株紫丁香》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我讓學生聽一聽《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那優美的`歌聲,那純樸的情感,將學生帶到了燈光下老師的窗前。學生入迷的表情告訴我那身影是多么熟悉,這情景似曾相識。
虛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個學生心頭為之一動,這時是引導他們體會如何關心老師的最佳時刻,我緊扣此景追問:夜深人靜,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師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株紫丁香,此時,你會對老師說些什么?為老師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爭相發言:“老師,很晚了,您睡覺吧!”“老師,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師,天氣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熱茶吧!”“老師,您累了,我來幫您捶捶肩,揉揉腿吧!”……更有學生說“老師,我來幫您批作業吧!”
多么可愛學生,多么真摯的情感,這就是情境創設的效果。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08-4724.html《一株紫丁香》語文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要下雨了》教案優秀12-28
小學四年級日記350字11-26
小學生國慶節手抄報09-27
防觸電的應急預案08-02
家教家風的名言09-06
簡短經典教育感言07-27
文員個人年終工作總結10-05
世界艾滋病日活動學校總結07-07
贍養老人保證書09-14
快餐店商業計劃書07-16
法治的演講稿08-02
7月25日世界預防溺水日活動通知07-20
讀書小學作文01-07
瞬間作文400字12-23
感恩作文:媽媽,您是我的引路人12-14
寫景物的作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