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原文及賞析
賞析是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
唐朝文學家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前言】
《送魏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作,曾作為詩詞鑒賞材料編入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此詩前兩句寫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兩句想象魏二夢里聽見猿啼,難以入眠。詩歌表面寫好友分別后愁緒滿懷,實際上是寫作者送別魏二時感嘆唏噓的情感。全詩虛實結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題,有朦朧之美,在藝術構思上頗具特色。
【注釋】
⑴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不詳。
⑵瀟湘月:一作“湘江上”。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泛指今湖南一帶。
【翻譯】
在橘柚清香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江風引來江雨感到了夜涼后送友人上船。好像看到了友人遠遠的在瀟湘的月照下難以成眠,愁緒里聽到兩岸猿啼聲而感到夜長難眠。
【鑒賞】
送別魏二在一個清秋的日子。餞宴設在靠江的高樓上,空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環(huán)境幽雅,氣氛溫馨。這一切因為朋友即將分手而變得尤為美好。這里敘事寫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
首句“醉”字,暗示著“酒深情亦深”。“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送友人上船時,眼前秋風瑟瑟,“寒雨連江”,氣候已變。次句字面上只說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涼”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著心理的感受。“引”字與“入”字呼應,有不疾不徐,颯然而至之感,善狀秋風秋雨特點。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應歸結到惜別之情。但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憶君遙在瀟湘月”(“瀟湘月”:一作“湘江上”),以“憶”字勾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一輪孤月高照,環(huán)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難成眠吧。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惆悵別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48年―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后期)王昌齡貶龍標尉時,當是在一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見出)送別友人時在宴會上所創(chuàng)作的。
作者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而立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24-533.html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原文及賞析
相關文章:
突發(fā)水污染事件的應急預案11-16
中學生調查報告09-18
市場營銷方法范文10篇08-15
家長鼓勵孩子的話08-31
監(jiān)理的實習報告12-31
大班幼小銜接工作計劃11-09
指導教師工作計劃11-09
參加校園活動自我總結10-15
施工單位的委托書12-23
秋季運動會加油稿簡短10-19
杯弓蛇影成語故事感悟11-16
小學一年級交通安全作文200字11-03
《西游記》讀書筆記10-26
小學說明文:家庭三部曲10-17
北京大學專科都有什么學校02-17
舞蹈種類二本分數線 舞蹈生本科錄取分數線08-22
四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卷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