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疫苗”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宮頸癌疫苗”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材料一:
宮頸癌疫苗的聯合研發者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日前,宮頸癌疫苗在中國獲準上市,使周健這個名字在媒體和朋友圈“刷屏”。這位宮頸癌疫苗的聯合研發者,他的科研故事讓人感動,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宮頸癌疫苗是世界上第一個癌癥疫苗,它的成功研制,是人類醫學史上一項重大突破。而周健的故事,他的科研人生,蘊涵著科學家的勤奮、執著、合作、機遇、發現,還有愛和悲傷、友誼、善良等,正是這些美好而偉大的精神,指引著無數科學工作者默默奉獻,為人類的福祉和真理而努力奮斗。
在社會環境和科研環境日益浮躁的年代,在不少科學工作者熱衷“趕場走穴”和為項目經費而勞碌奔波的大環境下,周健的故事,像一面明鏡,讓人們看到,科學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值得有追求有理想的人為之獻身。而真正的科學家,注定會被人們永遠銘記。(摘編自“中國青年網”)
材料二:
他成功研發宮頸癌疫苗,卻意外早逝
宮頸癌是由病毒感染而引發的癌癥,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信息顯示,全球每年約有50萬女性被診斷為宮頸癌,其中一半死亡。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癌的“元兇”。但是,尋找解決辦法是段充滿艱辛的歷程。
20xx年7月1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葛蘭素史克公司的人乳頭瘤病毒吸附疫苗(16型和18型)的進口注冊申請,這意味著我國女性在家門口就可以打上宮頸癌疫苗。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背后,很少有人知道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宮頸癌疫苗的兩名科學家中,有一位是英年早逝的華裔科學家周健博士。(摘編自“中國經濟網”)
材料三:
宮頸癌疫苗專家夫婦全力攻關
周健1957年出生于杭州,1982年畢業于溫州醫學院(現溫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先后在浙江醫科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北京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博士后。1988年他申請到位于英國劍橋大學的英國帝國癌癥研究基金會的腫瘤和病毒實驗室從事病毒和癌癥研究。其間,他結識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免疫與癌癥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弗雷澤教授。1990年,在弗雷澤的力邀下,周健和夫人孫小依前往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
研制宮頸癌疫苗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獲得HPV。研究發現,HPV有70多種類型,但它們都具有相似的顆粒狀結構:內核是導致疾病的病毒DNA,外表是一層有20個面的蛋白質“外殼”。作為分子病毒學家,周健擅長克隆基因并在細胞中將它們表達出來,他試圖通過重組DNA技術做出這種病毒的外殼。他的想法是要制造出外表類似HPV但內核不含病毒DNA的病毒樣顆粒,這樣的顆粒可以像“稻草人”一樣讓體內產生免疫反應,但又絕對安全。
然而,周健在6個月時間里一無所獲。1990年年底的一個夜晚,周健和孫小依外出散步時突然提出一個想法:“我們已經有表達和純化了的L1、L2蛋白(即HPV晚期蛋白、病毒殼膜的主要構成),何不把這兩個蛋白放在組織液里,看看它們能否合成病毒樣顆粒?”
“哪有這種可能,將兩個東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如果這么簡單,別人早就成功了,還能輪到我們嗎?”在丈夫的一再催促下,孫小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兩個現存的HPV晚期蛋白放到試管里。
過了兩個星期,兩人將合成好的東西拿到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孫小依回憶說:“當時傻眼了,真的合成了一個病毒樣顆粒,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一個體外合成的病毒樣顆粒。這真是驚喜的一刻!”弗雷澤教授更是喜不自禁:“我清楚地記得那個特別的時刻,我們第一次看見了病毒樣顆粒的圖片。當時我們就知道,如果有某種東西可以制成疫苗,那么應該就是它!”
在第一眼看到病毒樣顆粒后,弗雷澤和周健最關心的問題是:病毒樣顆粒所產生的免疫反應是否足以讓它制成疫苗?在最初的幾年里,他們努力讓這種病毒樣顆粒表現出所期望的效果。實現關鍵性突破后,昆士蘭大學開始與投資公司和制藥公司聯系。在默克公司支持下,大規模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開始了。
1999年初,宮頸癌疫苗的臨床試驗在世界各地陸續展開,溫州醫學院的臨床試驗也在緊張進行之中。周健計劃回中國進行一次學術訪問,但沒有料到,這竟成了一次沒有歸途的旅程。
“周健的身體一直很好,出國十多年沒有請過一天病假。他經常一周工作七天,那段時間他整天坐在那里,邊寫基金申請書邊嘆息‘怎么這么累啊’。”孫小依勸他放棄回國計劃,但他拒絕了。1999年3月9日晚,剛到杭州的周健因感染性休克病重。第二天,他永遠閉上了眼睛,年僅42歲。(摘編自“光明網”)
材料四:
宮頸癌疫苗造福億眾
宮頸癌疫苗專家周健去世七年之后的20xx年,默克制藥公司和葛蘭素史克制藥公司生產的兩種宮頸癌疫苗面世,隨后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批準了宮頸癌疫苗的使用,累計被使用超過1.25億次。
20xx年8月28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亞歷山大醫院,弗雷澤教授為一對少年姐妹接種了世界第一支宮頸癌疫苗。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曾在周健的紀念文集中親筆作序,向合作發明世界上第一支預防宮頸癌疫苗的周健博士表示崇高敬意,稱贊他“使全世界千百萬婦女包括200萬以上的澳大利亞婦女得以受益”。
20xx年6月,歐洲專利局主辦的20xx年歐洲發明獎頒獎儀式在法國巴黎舉行,周健和弗雷澤教授憑借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宮頸癌疫苗,獲得“最受歡迎發明獎”。歐洲專利局局長伯努瓦巴蒂斯泰利在頒獎時評價,“周健和弗雷澤是現代醫學領域的無名英雄,這一獎項也是人們對他們的開創性發明無限感激的表現”。
弗雷澤教授一直為周健的英年早逝表示惋惜:“我們欠他很多,不僅是因為他參與研發了這一里程碑式的疫苗,更重要的是,他指導和鼓勵了在澳大利亞的一代中國科學家們,激勵他們投身科研事業。”為紀念周健作出的杰出貢獻,昆士蘭大學設立了周健博士紀念獎學金,該獎學金用于資助溫州醫科大學的博士學生前往昆士蘭大學進修,并跟進聯合研發項目的進展。(摘編自“中國經濟網”)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年僅42歲的周健,他的名字在媒體和朋友圈“刷屏”。他的科研故事讓人感動,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B.周健出生于杭州,先后攻讀碩士、博士、博士后。后從事病毒和癌癥研究,期間因結識了伊恩弗雷澤教授而成功研究出人工合成HPV疫苗。
C.周健和弗雷澤終于成功解決獲得HPV的難題并制成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周健博士英年早逝16年后,獲得殊榮,其取得的輝煌成就造福于人類。
D.伯努瓦馬蒂斯泰利評價“周健和弗雷澤是現代醫學領域的無名英雄,這一獎項也是人們對他們的開創性發明無限感激的表現”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B(3分)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葛蘭素史公司的人乳頭瘤病毒吸附疫苗(16型和18型)的進口注冊申請,這意味著我國女性在家門口就可以打上疫苗治愈宮頸癌。
B.宮頸癌是由HPV感染而引發的癌癥,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全球每年約有50萬女性被診斷為宮頸癌,其中一半死亡。
C。內核是導致疾病的病毒DNA,外表是一層有20個面的蛋白質“外殼”,這種具有相似顆粒狀結構的HPV有70多種類型。獲得HPV成為研制宮頸癌疫苗面臨的最大難題。
D。獲得HPV的過程充滿艱辛。1990年底,周健夫婦將兩個現存的HPV晚期蛋白放到試管里,親手合成了一個病毒樣顆粒,宮頸癌疫苗的研制獲突破性進展。
8。C(3分)
9.華裔科學家周健博士對待專業,對待在澳大利亞的一代中國科學家們的態度和行為,給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內容與現實談談你的看法。(6分)
9。示例一:具有勤奮、執著、合作、博愛的品質,自己的專業才能獲得更大發展,自己的人生才更有意義。(1分)周健博士應邀前往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出國十多年沒有請過一天病假。他經常周工作七天”,積勞成疾,不幸英年早逝。但是他與弗雷澤教授合作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支預防宮頸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萬婦女得以受益。在社會環境和科研環境日益浮躁的年代,周健是真正的科學家,注定會被人們永遠銘記。(3分)
示例二:科學家的責任是科學創新和貢獻,只要有利于人類醫學事業和科學事業的進步和發展,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一樣可以為國爭光。(1分)周健博士從本科到博士后,作為我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應邀與弗雷澤教授合作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預防宮頸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萬婦女得以受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指導和鼓勵了在澳大利亞的一代中國科學家們,激勵他們投身科研事業。從長遠來看更有利于國家的發展。(3分)
【解析】本題考查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不論確定怎樣的觀點,都應根據華裔科學家周健博士對待專業,對待在澳大利亞的一代中國科學家們的態度和行為的具體內容與現實選擇,不要背離主人公的經歷、事跡和思想性格、精神追求,要做到言之成理。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6-4533.html“宮頸癌疫苗”閱讀答案
相關文章:
養成習慣教育主題班會教案02-19
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08-01
結婚司儀主持臺詞01-07
安全工作口號08-31
綠植盆栽公司廣告語08-24
財務工作自查報告08-16
初中學生獲獎感言11-24
描寫夏天的絕美文案簡短實用11-02
積累的經典名言摘抄名言08-31
個人年終工作總結10-05
施工合作協議書11-30
關于護士辭職信模板08-15
食品安全主題班會感想01-30
企業元旦活動新聞稿01-07
家長會一年級班主任發言稿11-09
新學期寄語老師祝福的話10-31
暑假點滴作文08-17
小王子英語讀后感08-06
火星上的生活想象作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