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熱播引多地爭名
《瑯琊榜》根據海宴同名網絡小說改編,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斗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5《瑯琊榜》熱播引多地爭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港媒稱,電視劇《瑯琊榜》的熱播不僅引起了觀眾對于劇中男演員顏值、服飾、劇情的熱烈討論,還引起了江蘇、山東、安徽多地爭搶“瑯琊”之名。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11月11日,安徽滁州網消息稱,瑯琊山風景名勝區內的“會峰閣”,改名為“瑯琊閣”。
在網絡上流傳的“瑯琊閣”換匾圖片中,瑯琊閣三個右起大字,落款竟還寫了“蘇軾”。而“會峰閣”的匾額則被倒放在墻角,匾額上的漆已經出現了大條的裂痕。
《瑯琊榜》電視劇中介紹瑯琊閣的時候說,“瑯琊山頂有一個瑯琊閣,瑯琊閣每年發布瑯琊榜…”
9月19日開播之后,南京最先作出反應,通過微信文章等方式,指劇中的“金陵”就是南京,其中的“瑯琊山”“瑯琊閣”就在棲霞山附近。
山東方面也指,“瑯琊山”和“瑯琊閣”,與山東東南沿海的古瑯琊郡、瑯琊臺有關,加上該劇開播前打出了是由“山東影視傳媒集團”等多家影視公司聯合出品,似乎為“瑯琊”在山東再添一證據。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引述滁州網消息稱,瑯琊山管委會稱,9月30日開始,管委會借助熱播電視劇《瑯琊榜》,通過長三角和周邊地區的微信平臺實施微信營銷,吸引了大批網民和游客走進瑯琊山。為了配合營銷,回應網民好奇,10月22日,管委會將瑯琊山南天門景區的會峰閣改名為“瑯琊閣”。
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會副秘書長、市委黨校行政處處長駱躍泉說,《瑯琊榜》中靖王的原型是司馬睿,靖王與梅長蘇的故事,與司馬睿和他的首席謀臣王導的經歷非常相似,而司馬睿和滁州、和瑯琊山,有深厚淵源。
駱躍泉說,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瑯琊王司馬睿用王導的謀略,向南發展,曾暫時選擇在滁州西南的摩陀嶺居住,經過近10年的厲兵秣馬,率部渡江,公園317年即晉王位,318年即皇帝位,史稱東晉。摩陀嶺因此被命名為“瑯琊山”,現在珍藏在瑯琊山無梁殿中的“馬神龍鱗”石雕,就詮釋了司馬睿“五馬渡江、一馬成龍”的故事。
劇情簡介
梅長蘇(胡歌飾)本遠在江湖,卻名動帝輦。江湖傳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作為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首領,梅長蘇“梅郎”之名響譽江湖。然而,有著江湖至尊地位的梅長蘇,卻是一個病弱青年、弱不禁風,背負著十多年前巨大的冤案與血海深仇,就連身世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原來,十二年前,南梁大通年間,北魏興兵南下,赤焰軍少帥林殊隨父出征、率七萬將士抗擊敵軍,不料七萬將士因奸佞陷害含冤埋骨梅嶺。林殊從地獄之門拾回殘命,歷經至親盡失、削骨易容之痛,化身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盟主梅長蘇。
十二年后,梅長蘇假借養病之機、憑一介白衣之身重返帝都,從此踏上復仇、雪冤與奪嫡之路。面對曾有婚約的霓凰郡主(劉濤飾)、舊時的摯友靖王蕭景琰(王凱飾)以及過去熟悉的所有,他只能默默隱忍著一切,于看似不經意間,以病弱之軀只手掀起波波血影驚濤,輔佐明君靖王登上皇位,為七萬赤焰忠魂洗雪了污名。
然而由于梁武帝晚年的昏亂治理,南朝境內紛亂四起,已代北魏而立的東魏趁機興兵南下,朝中一時竟無人能夠領兵。為解國難,梅長蘇不顧身體病弱,毅然束甲出征,僅用三個月時間,帶領大梁軍隊一舉平定北境狼煙,還大梁以和平安定。而此時的梅長蘇,也煎熬盡了自己最后的一點心血,在沙場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9-7308.html《瑯琊榜》熱播引多地爭名
相關文章:
游泳的二年級作文09-06
游覽迪士尼作文08-31
初三英語作文:哈爾濱07-23
戰勝自己的寫作論據07-23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10-26
新學期金句八個字02-12
實用的溫馨的早安問候語短信63條07-27
大班老師工作計劃01-02
酒店服務員實習報告11-19
季度銷售的工作總結09-04
測試儀產品銷售合同07-07
小學趣味運動會之乒乓球比賽策劃方案10-05
項目合作協議書09-06
農村宅基地換房協議書08-31
物業培訓簡短心得11-18
影視后期簡歷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