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議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議論文 篇1
一個人,十年寒窗苦讀,究竟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圖取一紙功名?一個高薪的工作?還是為了將來能遍游世界?我想都不是。
自打上學以來,父母就教育我要好好讀書,總是說: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后就要餓肚子。年幼的我,因為缺乏正確的判斷力,總認為父母說的話都是對的。于是十分刻苦努力的學習,漸漸地,我便明白了父母這樣做的苦心,但我又有一些疑惑:難道一個人讀一輩子的書,就只是為了將來能有一噸飯吃?這真的是對讀書目的的曲解和對書的價值的貶低。要是幼兒園、一年級的小朋友這樣說,到還可以理解,但作為一個中學生,還這樣說,不就成鼠目寸光的人了嗎?
我記得周總理在幼時便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的錚錚誓言。我們也應該志存高遠,為祖國的昌盛而讀書啊!
我認為讀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不為小我而為大我。試想如果你連你自己的祖國都不熱愛,那么,無論你將來有多高的成就,都無益于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建設。
比如:現代球星――王治郅,他的球技當屬中國隊一流,可是,自從打進NBA以后,國家隊曾多次請他回來為國出征,可他竟然全都拒絕了。最后,就連達拉斯小牛隊也將他踢了出去。這是多么可悲的結局呀!
遺憾的是,現在仍有一些人,稍稍有了一點本事,就狂妄起來,自私自利,甚至最終就連自己的中國都望在身后。這樣的`人,注定成不了大氣候,而且還有可能落得一個一事無成的下場。
反之,那些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嘔心瀝血、九死一身拋頭顱,撒熱血的英雄們,他們以國家、人民的大義為己任,自當贏得人民的尊重與景仰,他們也將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例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乃奇才也!他給劉備做軍師,建立過宏偉的基業,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一片赤膽忠心。這才是人中豪杰,這才實現了人生價值。
縱觀歷史,無論是古代的關羽、趙云、岳飛,還是現代的周恩來、朱德、劉伯承,他們這些國之棟梁那一位不是文武兼備?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他們的書才算沒有白讀,他們這樣的人,才配得上青史留名,也才配受萬人的景仰!
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高尚的感情。為祖國之富強而讀書,自然應該成為我們這代人讀書的主要目的。人生苦短,誰又能幸免一死呢?死國,忠義之大者,乃真英雄也!如果你為你的朋友,不怕兩肋插刀,那么,你為你自己的祖國,就更不應該怕獻出生命!這樣的志,才堪稱高遠之志啊!
讀書議論文 篇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題記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的生活里沒有書,就如魚沒了水,鳥兒沒了翅膀一樣寸步難行。
水是魚兒生存的基礎,翅膀是鳥兒振翅的關鍵,而書籍正是我們成長的重要之源。
讀書能影響人的成長和一生。
古時的少年神童方仲永,從小就展現了自己與生俱來的讀書天賦,五歲便能題詩,十二三歲時便能與村里的秀才大家的討論學識。方仲永的父親便是看中了仲永給人題字能賺錢這一點,變沒把仲永送去上學堂,而是讓他在家到處題字賺錢,最終仲永“泯為眾人矣。”
盡管仲永天賦超人,但是不學習,不從書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那空有天賦也是沒有用的,可見讀書對成長是何其的重要。
我有一個聾啞人朋友,對于她這樣的條件來說,很多普通人的起點都比她高。她曾經也死心過,但書籍給她黑暗的世界里帶來了萬丈光芒。
她是怎么學習的呢?我看到她學習的那一刻,不由得大吃一驚,她用手艱難的一個一個的摸著盲文,粗略的了解文章知識,通過不斷地學習,她慢慢的開始學會了說普通的話。盡管她沒有一個正常孩子應該擁有的.童年生活,但他從書中尋找童年、獲得快樂,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感受生命的偉大,不斷的成長!這就是讀書的力量,它能促進人們不斷強大與成長。
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可見讀書可以促使我們成長與進步,書籍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暖陽,更是我們實現理想的翅膀。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成長需要書籍的輔助,人生需要書籍來改變……
讀書與成長密不可分,緊密相連,人類的成長必須要書籍的灌溉,才能走向正確的地方。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40-28545.html讀書議論文
相關文章:
想象學生作文01-13
先斬后奏的成語故事12-07
六一兒童節的作文1000字09-06
有趣的事情四年級作文08-17
云南開放大學怎么樣?02-26
滄州師范學院是雙一流大學嗎11-17
團隊活動課教案08-17
詩歌會唱歌的鳥12-28
校長個人的讀書計劃11-23
聯通公司電話營銷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0-18
運動會之前日記10-05
非主流語錄火星文07-17
文員實習總結范文08-16
計算機專業頂崗實習總結08-16
合伙生意協議書09-06
品牌轉讓協議書08-02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心得體會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