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記者在工作過程中“靈光一閃”出現的“好點子”,往往都來自于思維――即“心理切入”這一心理活動。故而,從主體方面了解“切入”,并向最深層加以追究的過程,往往會和記者的心理活動形成直接的聯系,故而,有必要與其思維方式相互結合,從而開展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心理切入;新聞稿;寫作方法
新聞稿寫作活動中,切入的關鍵在于“點”――其內涵包括主客體兩方面――就主體而言,即記者的“點子”,也就是主意。就客體而言,則是記者認識的對象,即“切入點”。其心理切入的方式頗多,本文將之總結為以下幾種切入方法。
一、“逆向思維”切入
新聞中的“逆向思維”就是記者在熱門新聞素材中尋求“冷門”, 將焦點轉入反面,從固定看法里的“反差”著手深度開掘,最終將事物本質內涵加以展示。如在寫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一現象的新聞時,如正面抨擊的話,必然難出新意。而“全國好新聞獎”得主《“對策”也可當鏡子》一文則采取了逆向思維的形式,以挖掘政策的缺陷促使了對策的形成這一切入點來觸及問題本質,敦促政策制定者注意研究對策,從而對政策不斷完善。不僅啟人深思,更加引人注目。
二、“深度思維”切入
所謂“深度思維”,實際上便是局部地、運動地剖析事物之間的聯系,從而賦予新聞“震撼力”。如《昔日伐木建功今朝栽樹“還債”》這一只有700字的消息,其并未僅限于表現全國林業勞模馬永順的植樹造林活動,而是以“聯系”思維審視馬某以前所創的“全國手工伐木產量之最”這一紀錄,找出其和栽樹“還債”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指出“再分配有限資源同樣要要講公平”這一具備深度震撼力和倫理學價值的意義。
三、“超前思維”切入
在此方面,包括用發展的眼光去估價、分析、觀察、認定事物的發展方向,增加“新聞分量”。如《中國日報》在上世紀末以金融危機為背景的《中國拒絕金融風暴登陸》這一新聞,以超前意識和敏銳眼光將當時的金融動蕩問題觀照和分析于中國歷史和目前所處的改革現狀形勢,指出中國完全有能力避開金融動蕩。在第一時間成為了打消海外疑慮、增強投資者信心、宣傳光明前景的“炸得響”的力作。
四、“迂回思維”切入
此種形式的新聞稿特點在于“側面反映事實”。如《貴州商報》的《百姓算盤打得精省錢又省心――醫院開處方,藥店去買藥》這一消息,全文無一字涉及醫療體制改革,而是直接切入生活實際,將“醫藥可分開”這一情景從側面加以生動反映,對醫療改革加以“折射”,獲得了正面切入難以企及的一種效果。
五、“發散思維”切入
即圍繞一個中心或抓住一個問題“輻射”思路,形成多層次、多方面、多指向的思維,從而揭示“系列新聞”的事實本質意義和彼此間內部聯系。如《經濟日報》的“資本運營”系列報道,便是此方面的典例。其以《找到一把金鑰匙》、《誰來使用這把金鑰匙》、《用好這把金鑰匙》、《認識上的新飛躍》等一系列關聯報道,對事物本質及其彼此間相互轉化關系做出了不同方面的觸及和整體上的揭示,以新聞與受眾二者的“心理之契合點”來體現出深刻、厚重的理性思考。
六、“共鳴點”切入
寫新聞稿除了要對“一般認同”加以滿足之外,還必須找出“共鳴點”,從而給讀者一種共鳴共震感情與理性的“參與機會”。而其唯一生成共鳴點的途徑則是新聞“深刻真實”的發掘。如《中國青年報》中《冰點》這一精品欄目,很多報道都來源于以“深刻真實”來尋求共鳴點。如《破碎的綠》中將綠化荒山的農民李紹申這一“失敗的英雄”作為共鳴點,以深沉的憂患意識“找回” 彌足珍貴的感動;《好心為何沒有好結果》中以拒絕街道提供幫助的特困生作為共鳴點,對自尊自卑和勤奮刻苦共存、不堪忍受“意志品質壓力”和需要幫助共存的多項兩難選擇,都是如此。
七、“興奮點”切入
情感因素受到興奮點刺激作用是注意新聞的決定因素。并由此引起關注、激發興趣,啟發深思。興奮點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成途徑,其中最重要者莫過于“鮮明對比”。如《定安縣嶺口鎮副鎮長鄧禎亮水災三天躲在縣城――“怕水”干部激起民憤》這一獲中國新聞獎的消息便是其中佳作。其以抗洪救災英雄人物無數,而鄧禎亮卻臨陣脫逃的鮮明對比,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傳播效果也隨之凸顯。
八、“新奇點”切入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人的精神在新奇事物刺激下方可感到輕松愉悅,但是在寫作中卻不能一味獵奇,更需要以新奇之點背后是理性信息來體現出深刻思考。在此方面的典型作品為消息《法警背起生病被告》,以新奇事件彰顯司法改革的進程與方向,體現出司法體制改革對人格的尊重,在宣傳現狀過程中有力地說明獨到、準確的新聞價值判斷能力,是新奇點選擇的“真功夫”。
九、“最近點”切入
即以內容最貼近受眾之點切入。就讀者而言,其一方面有關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則是與之利益相關的熱點問題,
總之,心理切入這一層面對新聞價值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左右。寫新聞稿如何切入,大有講究。
參考文獻:
[1]王莉.美國文學新聞發展史考述[J].社會科學論壇.2012(02).
[2]邱鴻峰.從“英雄”到“歹徒”:新聞敘事中心漂移、神話價值與道德恐慌[J].國際新聞界.2010(12).
[3]陳鵬.媒介敘事研究的中國呈現[J].新聞世界.2010(04).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46-1869.html從“心理切入”角度看新聞稿寫作
相關文章:
醫院實習心得體會02-26
初一開學的感想02-13
幼師實習的教育心得09-29
做簡歷時excel如何復制到word08-31
以鄉情為題的初一作文03-26
給家長的建議書12-11
科普童話作文10-26
東湖作文400字10-05
雕花煙斗閱讀答案08-16
圖書排查自查報告11-27
老師向學生自我介紹09-04
和女朋友異地離別的話12-25
重陽節簡短問候句子10-11
寫情書給女朋友09-20
交友的名言08-10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2-12
餐飲服務員工作總結(18篇)10-14
撒謊騙了女朋友保證書11-09
拔河比賽策劃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