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手抄報(精選15張)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手抄報吧,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你知道什么樣的手抄報才具有教育意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立秋節氣手抄報(精選15張),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秋節氣手抄報
立秋節氣的由來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立秋開始。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的農事活動
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后雨,秋后北風干河底”。是說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后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干旱。
“秋后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里,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
茶園秋耕要盡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
立秋前后,華北地區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實。
立秋時節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卷葉蟆、稻飛虱、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
立秋節氣的農諺
1、六月立秋,兩頭不收
由于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倒春寒的跡象,所以今年立秋時間比較早,在小麥收割的時候不少地方就下起了大雨,而到真正需要雨水的地方卻出現了干旱,今年雨季相繼較早所以在還沒有收完小麥的時候就對收割產生了影響,導致糧食減產,而現在有整治抽穗的時期,很多地區卻比較干旱,尤其在河南、山東一帶,雨水不多這也導致糧食產量,所以“六月立秋,兩頭不收”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老輩人可是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的。
2、六月立秋緊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在農歷七月因為太早,那么收成也肯定有影響,可能有些人不懂農事,這糧食生長期是有一定規律的,不能太早更不能受到一些天氣影響,不然會導致減產,如果收成不好,那么這一年的生活就可能比較緊一點,在生活上就需要節省一點,如果七月末立八月初秋那就不一樣了,七月八月算是正好立秋的季節,這莊稼長的時間也比較長,生長也比較好,肯定會迎來大豐收,所以這生活上就比較好,這“七月立秋秋后油”說的就收成了能吃得飽的意思。
3、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首先大家都知道秋老虎這個名詞吧,意思就是雖然夏天比較炎熱,但是在秋天還有一段時間會更加炎熱,人們常常稱作是秋老虎,但如果立秋時間過早,那么天氣就會提前涼爽很多,另外大家想必也發現,現在這幾天確實涼爽了許多,也說明這個夏天比較短,筆者前幾天還納悶這夏天似乎也沒多久就這么過去不免覺得真的快,而晚立秋則夏日會比較長,天氣相對也比較炎熱。
4、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立秋之后雨水相對比較多,這個時候對于莊稼或者瓜果蔬菜都有好處,尤其一些農家蔬菜,因為到了最后采摘期,能多下點雨還能增加點收成,但是如果沒有雨的話,那么地里就比較干旱,今年的立秋時節,農作物生長正處關鍵期,對水分的要求是至關的,一旦受旱農作物的收成難免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
今年除了南方一些地區雨水較多,但是在北方像山東、河南一帶今年雨水并不多,也產生了一些影響,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說,這立秋的天氣要出現下雨的話,就說明在秋天雨水也比較多,老話常說“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其實關于立秋的諺語不止以上四條,還有“立秋栽蔥,白露栽蒜”、“立秋栽芝麻,老死不開花”等等。以前可沒有什么天氣預報,但是老輩人一些經驗總結下來教導后人,這些俗語確實幫助了很多農民朋友,可以借鑒來進行農事。
5、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籽
這句老話是指在立秋之后,我們農田里面的農作物,包括哪些長勢很小、很低矮的雜草,在立秋之后的十幾天之內,也會依然的結出籽來,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立秋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植物們繁衍生息的季節,在立秋之后沒多久的時間里,各種各樣的雜草、植物,都會紛紛的結籽,這個濃郁還是相當靠譜的,也是非常適用。
6、七月立秋,種啥啥收
也有一句俗語和這句老話有差不多的含義,叫做六月立秋,早種早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也是被廣為流傳的農業常識和農諺,也是對于立秋的早晚,天氣的變化,這種變化對于農作物的影響最大,立秋過早,氣溫降的很早,這種涼爽的氣溫,我們會感到很適宜,但對于農作物來說,則是不好的現象,沒有持續的高溫,農作物很難有充足的生長周期,所以很難獲得豐收,而七月立秋,高溫持續很久,這種高溫,對于農作物生長,卻是極為有利的。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02-1697.html立秋節氣手抄報
相關文章:
法學社會實踐報告12-23
學校自查報告08-02
地產銷售部上半年工作計劃總結08-16
羽毛球社團活動計劃07-07
音樂老師個人簡歷優秀08-10
建議保護環境的建議書12-05
我和我的班主任作文11-19
中國文學常識測試題及答案11-09
地球自述作文700字09-13
南通大學啟東校區有什么專業11-23
個人師德師風總結報告08-16
初中主題班會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