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手抄報(精選8張)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你知道什么樣的手抄報才具有教育意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主題手抄報(精選8張),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秋節主題手抄報
中秋節的發展歷程
盡管中秋節在我國流傳時間甚遠嗎,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不過其實中秋節普及于漢代,在漢代“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于兩漢之間)中說。
而中秋節被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則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比如唐朝時期的大詩仙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玉階生白露,bai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等等。
當然,越接近于現代,對于中秋節這個節日也就越看重,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并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也是借月亮抒情。
在明清時期則是將中秋節定位全國性的重要節日之一,此時中秋節在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等等。
中秋的傳說
1.嫦娥奔月
傳說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個太陽后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嫦娥知道此事后,成仙心切,有一天趁著后羿不注意,偷來吃下了不死藥,變化為仙人,然后就飛到月宮。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月仙。
2.吳剛伐桂
傳說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因此他始終砍不倒這棵樹。炎帝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3.玉兔搗藥
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青蛙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02-5072.html中秋節主題手抄報
相關文章:
普通話推廣口號10-05
共十六字軍訓口號08-31
耳釘的唯美文案07-04
歷史和政治考試檢討書11-02
送長輩的開業賀詞12-23
我們不會忘記作文1000字11-09
高考素材:語文從來素養,無關應試10-19
高中第三冊二單元作文:流行文化07-23
太倉教育怎么樣?09-16
2024年9月江蘇計算機一級考試準考證打印入口(9月14日9:00起)09-13
小學生重陽節詩歌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