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之捭闔之術
捭闔的本義是開合。捭就是撥動,闔就是閉藏。戰國時期著名戰略家、軍事家鬼谷子認為一開一合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是掌握事物的關鍵。三國時曹操與劉備都是深諳捭闔之術的英雄。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是雙方捭闔交鋒的經典之作。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強大。劉備起兵未久,勢力尚弱,為防曹操謀害,便閉藏自己,在后院種菜,以為韜晦之計。一日曹操召見劉備,二人在小亭旁煮酒暢飲。席間,曹操多次以言詞試探劉備的反應,意欲得到實情,劉備卻十分謹慎小心,始終不以真情流露。后來曹操以天下誰是英雄再三相問,劉備無法,只得虛與委蛇,一一說出袁術、袁紹、劉表等二流人物相搪塞,均被充滿霸氣的曹操否定。曹操最后以手指劉備,又指自己說:“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罷了。”劉備大吃一驚,手上的湯匙、筷子不自覺掉在地上。當時正值大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不愧為胸藏韜略的大英雄,他故作從容撿起筷子,說:“雷聲震動,將筷子嚇掉了。”這樣,將掉落筷子的真正原因,輕輕掩飾。曹操的反復進行撥動和試探,差一點就要成功,但劉備的閉藏術畢竟技高一籌,后來終于得以三分天下,與曹操、孫權成鼎足抗衡之勢。
教師在做學生工作尤其是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如果想要更有效率更加圓滿地解決問題,就必須掌握捭闔之術。
當學生處于開啟狀態時,他的心扉是敞開的,對教師是信任的,是不加防備的。教師可以很準確地知道學生的真實情感、動機、意愿等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實情況,教師就可以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問題。
當學生處于閉藏狀態時,他的心扉是緊鎖的,對教師是不信任的,是加以防備的。教師無法了解引起學生行為和情緒變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測或主觀臆斷來作出分析,就如同蒙上眼睛打獵一樣,難以集中目標,教師的工作不能觸及到學生的問題根源,也就難以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因此,在做學生工作時,最好的結果就是使學生處于開啟的狀態。當學生處于開啟狀態之時,教師可以閉藏起來,以更仔細地觀察學生,觀察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優缺點,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喜怒哀樂之情;也可以敞開自己,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用自己的觀點去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學生。總之,當學生處于開啟狀態之時,學生便處在明處,我們無論在明處還是在暗處,都可以比較自如地選擇有效的方法對之進行教育。
教師找學生談話時,最怕的就是學生閉藏起來,學生一言不發,什么都不講,全是教師講,講的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學生根本聽不進去,教師白費口舌,對學生產生不了任何作用。因此,高明的教師在與學生談心之時,一定會想法設法使學生開口,學生講得越多,談話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師要想方設法揣摩學生的心理,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
使學生從閉藏到開啟的辦法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用激勵、褒揚去鼓動學生。褒揚是一種方向性的暗示,學生很有可能朝著你指示的方向努力,學生一旦努力了,有成績了,教師馬上予以肯定,再送上幾頂高帽子,把學生的進步加固,斷了學生回退之路,這樣,便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達到教師的目標。學生在沿著教師指示的方向努力之時,也就自然而然地處于開啟狀態了。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不經意地表揚某一名學生某一次作業 做得很好時,這名學生往往在下一次的作業 中會做得格外認真,教師如果及時加以表揚,再把他的作業 在班級張貼或冠之以諸如“作業 標兵”之類稱號,這名學生再想退回去就不太可能了。教師就成功地實現了對該學生的控制。從人的本性來說,對于表揚的話語,不管是不是符合實際,人都是先接受了再說;對于批評的話語,也不管其正確與否,不自覺地會生出抗拒之心。因此,通常情況下,表揚使學生開啟,批評使學生閉藏。
二、用言語去試探對方。在很多時候,教師可以先暫時閉藏起來,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用一些與事實不一定相符合的話語去試探對方。比如說,教師可以這樣試探學生:我聽說某某這次考得不好,你在旁邊幸災樂禍啊!學生肯定會使盡渾身解數進行辯解,在辯解的過程中,學生吐露的基本上都是實情,學生也就不知不覺地處于開啟狀態,而教師也就得到了足夠的信息。末了,教師可以這樣說,哎喲,我不了解實情,幸好今天跟你談了一談,差點冤枉了你,希望以后你有情況多與老師交流。既巧妙地消除了一開始那句“信口雌黃”的試探的負面影響,又為下次與學生交談做好鋪墊。激將法也屬此類。三國赤壁之戰時,諸葛亮為試出周瑜抗曹的真實想法,故意歪曲曹操《銅雀臺賦》的意思,說只要東吳把二喬送給曹操,魏國自然退兵,周瑜立刻被激怒,立下了與曹操死拼到底的誓言。諸葛亮卻佯裝不知小喬是周瑜的夫人,假意道歉,實則心中暗喜。
三、故意保持緘默或忽視對方。當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或關注時,教師卻一反常態保持緘默,甚至故意忽視學生。教師的閉藏態度不但令學生不能理解,也完全令學生失望。學生會終于耐不住性子主動向教師提出這個問題,教師等待已久,已做好充分準備,趁機加以引導。我聽說,有一位教師找一位學生談話,兩人進了辦公室之后,教師一言不發,只是盯著學生看,看了足有20分鐘之久,學生終于忍受不住,率先向教師開口提問。這位教師面對的談話對象是一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學生,但是這位教師也的確把捭闔之術用到了極致,非有極大的耐心與信心不能做到。“賣關子”亦屬此類方法。明明有所圖謀,勾起了對方的極大興趣之時,卻故意引而不發,直到對方苦苦相問,或承諾什么條件之時,才講出實情。古代謀士向君王進諫之時,因怕勸說不成,反而惹下殺身之禍,常常祭出此招,待到君主答應不加怪罪之時才和盤托出。
四、使對方與自己情投意合。這個方法是教師所廣泛采用的。教師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充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同情和理解之情,目的是拉近雙方距離,為后面的溝通打下基礎。比如說有教師處理學生早戀工作,一開始就先談自己學生時代的早戀故事,學生馬上就會覺得教師很親切,原本抗拒反叛的心很快就冰釋了。教師然后再談自己現在對當時早戀的看法,雖然是在說自己,但是學生已經能完全領悟教師的良苦用心。通常我們所講的“以情感人”即屬此類,要求教師要有真情實感,能以己度人,切忌無病呻吟。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講一講學生的優點,講一講學生輝煌的過去,講一講自己對學生的肯定與關心,對后面的談話無疑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戰國策》中觸龍說趙太后也是一個這樣的很經典的故事:大臣們勸說趙太后為了國家利益把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去當人質,趙太后不但不肯,還立下毒誓禁止別人再來勸說。觸龍卻獨辟蹊徑,見到趙太后之后,先從自己的腳有毛病,身體也不太好開始,講到飲食,日常起居,逐步拉近了與趙太后的距離,然后,觸龍以自己的小兒子不爭氣,想在自己死之前把他安頓好為突破口,逐步地誘導啟發趙太后認識到,把長安君送到齊國去是為了趙國好,也是為了長安君的將來好。觸龍就這樣巧妙而成功地說服了趙太后。
使學生開啟心扉的辦法還有很多,不能一一道來,有時候,還需要好幾種方法并用。只要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師生之間的溝通始終暢通無阻,教師的工作便不可能不成功。
以上講的是學生心靈的閉與合的狀態。其實,在學生身上,還有另一種更為重要的閉與合,那就是學生的精神狀態。
不同的人精神狀態相差是很大的。有的人消極低迷,有的人積極進取,有些人自暴自棄,有些人斗志昂揚。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狀態,每一個人都有低潮,有高潮,有碌碌無為的日子,也有充實緊張的時光。不同的精神面貌是由不同的心理狀態決定的。有人說,人的心理狀態是由一個開關控制的,開始可能處于一個閉合的狀態,但是一旦過了臨界線,開關打開了,人就進入了開啟的狀態。在開啟狀態下,人會表現出與閉合狀態完全不一樣的特征。
這種不一樣的特征差別是非常大的。當人處于閉合狀態時,整個人體機器的運作是比較緩慢的,人的智力水平,反應力,記憶力等各項綜合水平都處于比較低的狀態。人對于學習、成功的渴望很淡薄,沒有什么動力,即使有動力也不足以改變整個精神狀態。處在這種狀態時間長了,人的潛能就會受到抑制,甚至退化,日子也就過的庸庸碌碌,很是平凡。
當人處于開啟狀態時,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是積極的,活躍的。各個器官的運轉速度明顯加快,人體的工作效率提高,這時候的人渴求獲得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渴求提高,有不斷學習與工作的欲望。在這樣的狀態下,人會對自己充滿自信,并且會因為取得的成績而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從而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歸納研究。他們找了二十個大學剛畢業,決定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另外也找了同樣學歷和年齡,決定先投身熱門行業,賺到錢,再做自己喜歡事情的二十個人。二十年后,在兩個對照組中發現,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有十八個成為百萬富翁,而后者只有一個成為百萬富翁。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不同的二十個人,其狀態是不一樣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人,一定是處于開啟狀態的,他們會在自己的工作中聚集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不會因為厭煩而閉合。而那些投身熱門行業的人只是因為這份工作薪水比較豐厚而不一定對這門行業本身感興趣,因此時間長了其工作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他的狀態就會逐漸變成閉合。這樣日積月累,很長時間以后,巨大的成就差別就顯現出來。
現代學校教育在本質上應該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迎接挑戰的積極心態。愛因斯坦在他的《論教育》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學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啟發并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這該是學校的最重要任務。只有這樣的心理基礎才能導致一種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財產――知識和藝術技能。”愛因斯坦這里提到的心理基礎也好,心理力量也好,正是一種開啟而不是閉合的心理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總是對學習充滿熱情,對生活充滿向往,對未來充滿渴望,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為社會培養的都是這樣的人群,我們的民族怎么可能不強大呢?
那么如何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這種精神狀態呢?
首先,教師應該以鼓勵為主。鼓勵會使學生的心態更加積極,更加開放。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之下,更傾向于作積極的嘗試,如果在嘗試中體驗到成功,他便有可能達到啟動捭闔開關的臨界線,便有可能進入開啟狀態。教師通過鼓勵以及對學生努力之后所取得成績的肯定,可以不斷筑高學生的基點。當學生最終達到臨界狀態,從閉合狀態跳轉為開啟狀態,學生就有了自己前進的動力,就好像一列小火車,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得小火車啟動之后,教師就不必再費力地推了,只需要偶爾適當地加一點油,以使學生這列已經發動的小火車跑得更快。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不斷地提要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實際水平。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要對學生提要求,而且要盡量多地提要求。教師對學生提要求實際上也是一種尊重學生的表現,是尊重學生發展的需要,是對學生潛能的一種肯定。在尊重與要求的雙重作用下,學生就會逐漸從閉合轉向開啟,并不斷地達到新的高度。
再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目標。目標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成功的人通常都有很明確很遠大的人生目標,很難想象一個處于開啟狀態積極進取的人只是漫無目的地過日子而沒有目標。一個有著堅定不移的人生方向的人,才有可能克服不斷出現的困難和阻力,而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樹立目標,更要讓學生自己學會制定目標。讓學生自己學會激勵自己,自己學會調整自己。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學生的開啟狀態可能有時不會非常的穩定,會因為一些突然的失敗或挫折而重新消沉下去回到閉合狀態。教師的工作就是及時地激勵學生,及時地點燃學生已經熄滅的希望之火,盡量不要讓每一個學生閉合起來。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像保護幼苗一樣保護學生的上進心,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這應當成為學校和教師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在任何情況之下都必須堅持到底不能動搖。
開啟學生心靈的工作是辛苦的,卻是非常值得的。懂得捭闔之術至少可以讓我們看見光明,使我們有努力的方向。想象一下那些面對著一群閉合自己心靈的學生的教師們的痛苦吧,他們在作著沒有希望的努力,想奮起卻無力改變大局。失敗不但使學生的心靈閉合得更緊,教師自己的心也終將閉合起來,對教育的前景充滿了悲觀與絕望。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10-608.html班主任兵法之捭闔之術
相關文章:
《我的信念》初中語文課文教案12-10
學生禮儀標準07-23
志愿者面試簡單自我介紹12-07
母親的腳作文800字10-28
國慶節黑板報素材09-28
幼兒園教師的個人計劃08-16
勵志晚安語錄07-17
七夕的愛情語錄99條07-17
開展讀書主題的活動總結01-19
思想道德建設總結08-16
鉛球運動員加油稿11-22
國慶假期讀書心得10-22
六年級作文:冷月01-13
社區慶祝端午節活動方案01-12
一路與微笑同行初一作文1200字12-14
假期游記作文12-05
常州大學高職本科是什么意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