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1
【關鍵詞】項目;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140-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身體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人們能夠吸收相關健康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有了新的認識和要求,學齡前兒童的口腔問題是當前臨床廣受關注的重點之一,我國做過相關研究顯示我國當前(4-6歲的學齡前兒童出現齲齒的概率達到了80%,相對于發達國家齲齒概率10%形成了強烈的對比[1]。為了能夠提升我區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的質量,我院聯合多家醫院并在衛生部的支持下展開“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項目”,該項目和幼兒園的日常衛生保健工作進行結合,最大限度地推動該項目的開展深度。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自我區部分幼兒園,共有學齡前兒童1500名,兒童年齡最小為3歲,最大為6歲。
1.2方法
1.2.1內容明確內容,主要如下:對兒童的家長、幼師、保健醫生還有兒童本人進行針對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對于兒童的教育需要淺顯易懂,指導其刷牙還有保健等基礎知識和技能,定期向兒童的家長以及幼師反映兒童口腔狀況,定為每學期一次。潔治:每個學期均要對兒童進行一次潔治,主要有軟垢刮治以及對牙齦炎進行局部處理。對于兒童的刷牙效果通過菌斑染色劑進行檢查。兒童年齡在3歲以下的用2%氟化鈉溶液對其局部進行涂布,一般來說每周需要進行1次,1個療程為4次,每天需要進行2個療程,由幼師或家長幫助兒童完成。在符合相關條件的范圍之內將六齡齒窩溝進行封閉處理并完成齲齒填充的工作。本次項目的目標為:所有學齡前兒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兒童對于口腔保健相關知識的知曉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還有兒童口腔保健的覆蓋率均不低于80%,對于年齡在5歲以上的兒童,無齲率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齡齒的保護率則需要在原來基礎上上升10%。本次項目收費價為一位兒童價格為40元,每間隔一個學期收取一次。
1.2.2培訓我市衛生部項目負責人以及相關專業技術主要人員,組織起相關專業內容和技能的培訓,培訓的主要對象有參加此次項目所有醫院的口腔科醫生、護理人員,所有參加本次項目的幼兒園保健醫生。因為本次項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據兒童本身的特點,對以下對象進行重點培訓,主要是:幼兒園保健醫生、幼師以及保育員。培訓內容主要如下:學齡前兒童相關口腔保健知識,刷牙牙膏選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過牙菌染色檢查的方法對刷牙效果進行測定。
1.2.3宣傳活動很多家長及幼師對于兒童牙齒口腔都持有以下觀點,認為乳牙早晚都要更換,因此無須對它太過重視,這種陳舊的錯誤觀念需要得到糾正。通過宣傳教育活動使得家長幼師了解兒童嚴格進行口腔衛生行為規范以及對于乳牙進行保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注重口腔衛生,防止出現齲齒。
2結果
在本次開展項目活動之前,我區學齡前兒童齲齒出現的平均概率為65.0%,而兒童的齲齒平均顆數為3.11顆。經過3年的項目開展之后,我區幼兒園的覆蓋率達到了56%,所有學齡前兒童覆蓋率超過了50%;而幼兒對于相關口腔保健知識也從最開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項目完成之后我區婦幼保健機構在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現重大變化,幼師、家長以及兒童對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養習慣;6歲兒童無齲率有明顯上升而齲齒顆數則有所下降。
3討論
本次項目的展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齡前兒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夠熟練地掌握相關技術。這個項目有多個機構一起合作,在本次項目活動展開之后基層醫院對于幼兒口腔保健的防潔技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婦幼保健機構在相關服務上面產生模式的根本性變化,以往僅僅是被動的等待幼兒口腔出現問題之后進行治療,而本次項目則是提倡其主動走進幼兒園,這種服務模式的改變對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來說有著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兒園群體能夠受到更加規范專業的服務從而使得學齡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夠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項目另一個重要的轉變在于婦幼保健機構在對幼兒園保健技術指導方面有了顯著的變化,兩者之間構建起了網絡聯系,這樣使得工作的展開更加順利。婦幼保健機構能夠對于學齡前兒童對口腔保健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這也是對幼兒園幼師以及相關負責人一種間接的督促,而且幼兒園能夠對項目的來源還有目的等明確了解,積極配合工作以提高學齡前兒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兒童對于營養的攝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健康的牙齒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遲早要換掉的錯誤觀點,使得幼師或者家長都對兒童的牙齒在保護方面沒有足夠的重視,而這個項目的展開需要家長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擔經濟費用,所以在開展這項工作的時候不僅需要對幼兒開展工作,家長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師通過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通過諸如講故事、刷牙操或者集體活動等方式來培養兒童的刷牙愛好。
綜上所述,建立活動項目全方面地促使兒童家長以及幼師加入是對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質量保障的關鍵因素,同時能夠迅速提高當前學齡前兒童群體的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狄桂蘭.學齡前兒童患齲情況分析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1:156-157.
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2
1.1母親口腔健康狀況對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調查兒童160人,患齲齒的67人,患齲率為41.88%。母親患齲齒的兒童患齲率為51.43%(36/70),母親未患齲齒的兒童患齲31人,患齲率34.44%(31/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7,P<0.05)。
1.2母親文化程度對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按照母親文化程度不同分為兩組,母親的文化程度不同,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同。母親的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兒童患齲率為57.81%,母親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兒童患齲率31.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13,P<0.05)。
1.3母親口腔保健知識對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按照母親口腔保健知識水平不同分為兩組,母親口腔保健知識水平較低的兒童患齲率為56.41%,明顯高于母親口腔保健知識水平較高的兒童患齲率(37.19%,χ2=4.48,P<0.05)。
1.4母親口腔健康行為對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按照母親刷牙頻率不同分為兩組,母親每天刷牙1次的兒童患齲率為45.16%,高于母親每天刷牙2次的兒童患齲率30.56%,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5,P>0.05)。
2討論
齲齒是一個多因素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細菌引起,齲齒的發生發展與宿主的行為及相關的流行病學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母親在孕前、孕期和哺乳期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胚胎時間的乳牙發育。對兒童而言,母親是與其接觸最早、關系最為密切的人,在兒童健康生活信息的獲得及健康行為習慣的養成中,母親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該研究探討了母親的口腔健康狀況、文化程度、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對兒童口腔健康的影響。
調查結果發現,母親的口腔健康狀況對兒童口腔健康有顯著影響,母親患齲齒的兒童患齲率明顯高于母親未患齲齒的兒童患齲率。張儂等對母親患齲與嬰幼兒齲病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發現母親患齲水平會影響嬰幼兒齲病的發生率。該研究認為母親與嬰幼兒頻繁接觸可能導致母嬰間變形鏈球菌的感染,母親患齲狀況直接影響到嬰幼兒齲病的發生率。也有學者認為,口腔健康狀況好的母親,其口腔保健知識水平高、口腔保健意識強,她們通過影響兒童口腔健康行為間接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
母親的文化程度與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相關,母親文化程度越高,對口腔健康要求越高,對兒童教育越好,其兒童的飲食習慣、飯后刷牙、飯后漱口、使用牙線、及時就診等口腔健康行為就越好。調查結果顯示,母親文化程度不同的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存在明顯差異,母親文化程度高的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較好,這與Eckert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眾多研究表明,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與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和口腔健康狀況有關。母親的口腔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可以直接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或間接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有利于母親改變口腔健康行為,而幫助或督促孩子刷牙、檢查刷牙的效果對兒童的口腔健康有保護作用。相反,口腔保健知識缺乏,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狀況就差。調查結果也顯示,母親口腔保健知識水平高的兒童患齲率明顯低于母親口腔保健知識水平低的兒童。Maternal等認為母親的刷牙頻率、飲食結構等口腔健康行為可直接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行為,從而影響微生物數量及無機離子含量,最終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母親每天刷牙兩次的兒童患齲率低于母親每天刷牙一次的兒童,但并無明顯影響。這與上述研究不同,可能與調查中大多數母親的刷牙頻率都不高,樣本量不夠有關;也可能與兒童年齡過小,不能有效的學習有關,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兒童口腔健康與母親的口腔健康狀況、文化程度、口腔保健知識有關,而目前我國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需加強對母親的口腔健康教育,強化母親的口腔保健意識,提高母親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使其充分認識到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對保護子女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
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3
【關鍵詞】口腔健康;5歲前兒童;影響因素
1我國兒童5歲前的口腔健康情況分析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增高,5歲兒童患齲率與齲均都不斷增高。農村兒童的齲病的流行狀況要比城市兒童嚴重,通過對三個區域的調查都顯示這種特征。就好發牙為來說,患齲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上頜中切牙、下頜第一乳磨牙、下頜第二乳磨牙、下頜乳中切牙。那么危害5歲前兒童口腔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調查結果顯示這與兒童的家庭環境、所在地區經濟水平狀況、飲食習慣、口腔治療等都有重大的關系。
2影響5歲前兒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分析
2.1地區因素:郊區和農村兒童齲病嚴重兒童所在地區是影響患齲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地區不同,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家長的文化程度、職業、收入就會不同,家長口腔健康知識態度會有差別,在對待兒童的飲食習慣與口腔衛生習慣方面存在差異。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郊區和農村兒童的齲病要比城市嚴重,都是影響兒童齲病的危險因素。比如說農村家庭的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知識缺乏,態度不積極,很多兒童有含糖飲食習慣,也沒有很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導致齲病率很高,是城市市區兒童的1.8倍多。
2.2家長文化程度因素調查顯示家長文化程度與兒童的患齲情況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患齲情況就越輕,反之就越嚴重。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家長,其子女患齲病的程度要明顯輕于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家長,因為他們獲得知識的渠道更多,能力更強,而且具有主動獲取口腔保健知識的意識和較強的應用操作能力,這容易讓他們得到更多、更豐富、更準確的口腔保健知識,且對保護孩子的口腔健康持正面積極的態度。
2.3含糖食物的攝入的方法與頻率調查顯示患齲嚴重程度與睡覺前含奶瓶兒童的頻率呈正相關。含奶瓶睡覺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奶瓶中的含糖液體與乳前牙會有長時間接觸,這時期的乳牙剛長出不久,還沒有完全礦化,很容易受到糖分的侵蝕。再有含糖飲料與食物等攝入的頻率越高,兒童換齲病的概率就越高,嚴重程度也隨之增加。因為糖的攝入增加會令兒童口腔內的變鏈菌等致齲菌可分解底物增加,進而增加產酸,侵蝕了牙齒。在5歲兒童中,每天吃甜點兩次及以上會比每天吃少于一次甜點的患齲嚴重程度高4倍多。因此應該在以后的口腔健康宣傳教育中重視對含糖食物合理攝入頻率的教育。
2.4主動就診的主要原因是治療齲病而不是預防經過多因素分析,5歲前兒童齲病有一個共同的因素是“過去一年有沒有看牙”,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訝:過去一年接受口腔服務的兒童齲齒情況反而更嚴重。這是什么原因呢?經過分析發現,原來只有15%的兒童是去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和預防性治療,而85%是為了治療已經發生的口腔疾病。即主動就診是為了治療而不是預防,只有當齲病嚴重了才帶子女就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即使像巴西這種發展中國家,主動就診中接受涂氟等口腔預防措施的也達到60%以上。
3加強5歲前兒童口腔健康的對策
3.1加強郊區與農村兒童口腔健康保障力度家庭經濟收入水平低、家長學歷低、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這些一般發生在郊區和農村當中,其家庭中子女的患齲率也高。這些地區是口腔保健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但卻擁有很龐大的兒童數量。為此必須將口腔保健的公共衛生資源向郊區、向農村傾斜,構建郊區和農村的口腔保健隊伍,加大資金投入。既要將口腔保健宣傳教育走入鄉鎮、農村,更要走進每家每戶。
3.2家庭干預策略家庭干預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低齡兒童和學齡兒童干預策略。
3.2.1低齡兒童家長家長要盡早幫助孩子清潔口腔,培養兒童接受口腔清潔的意識,這些要從一點一滴的行為中去實現。比如每次喝奶后,用清水紗布擦拭孩子口腔,幫助嬰兒提前感知口腔清潔;在孩子萌出第一顆牙后,就幫著嬰兒刷牙等;基于含奶瓶睡覺的危害,睡前應盡量減少喂奶的次數,提倡多量少次;睡前不能清潔嬰兒口腔的,應該在喂奶后飲用清水,達到間接清潔口腔的目的。
3.2.2學齡兒童家長學齡兒童這一階段的身體和心智已經發育到一定程度,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兒童養成自我的口腔清潔習慣,教授孩子正確的口腔保健方法,例如正確的刷牙的方法。對于家長的口腔保健教育,主要放在以下幾個方面:認識到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對兒童第一顆恒牙的保護,比如窩溝封閉,氟化物的應用;對于含糖食物的控制方面,家長可以記錄兒童含糖食物的量和時間,指導孩子正確規劃合理的攝入量,培養孩子自我口腔健康管理能力。
3.3家長應該定期帶孩子去拜訪專業口腔醫生齲病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兒童治療時的不適感也越少,將來對于口腔治療的恐懼感也越小,同時疾病的預后也越好。但是很多家長沒有主動定期帶兒童看口腔的意識和習慣,直到孩子齲病發展嚴重了,才帶孩子去看,這種被動就診導致齲病發生率增高,且嚴重。所以我們應該向家長強調兒童齲病的危害以及早期治療的必要性,同時介紹一些有效的方法去主動了解兒童的口腔狀況。
參考文獻
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4
[關鍵詞]托幼機構;兒童;齲齒;患病率;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15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8(b)-138-02
齲齒是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細菌性疾病,可以引發牙齒病、根尖周圍炎等疾病。齲齒疼痛影響兒童進食,嚴重者甚至影響恒牙生長,對兒童的發音及容貌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危害了兒童身心發育健康。為了解博山區托幼機構兒童齲齒發病情況,探索適宜的干預措施,筆者現將3年來兒童齲齒患病情況分析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2010年博山區39個托幼機構13184名兒童查體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其中,男6683名,女6501名;城區9378名,農村3806名;年齡3-6歲。1.2方法
2008年起,在托幼機構兒童查體的同時,自然光線下,由經過統一培訓的我院兒科醫生按照視診法檢查口腔,按照國家齲齒病統一標準,凡牙本質滑面或溝窩有明顯的色、形、質齲性改變者診斷為齲齒。不分度,不計數,只統計乳牙,牙齒成塊損落及修補齲齒均列入統計范圍。查體期間對托幼機構兒童發放口腔保健宣傳單。做好口腔保健指導,指導兒童正確刷牙,飯后漱口,注意口腔衛生,并進行1年1次氟化泡沫防齲治療等綜合干預措施。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P
39家托幼機構2008年兒童齲齒患病率為4353%,2009年兒童齲齒患病率為3553%,2010年兒童齲齒患病率為27.67%。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后,兒童齲齒患病率逐年降低,2年間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3.1兒童齲齒原因分析
兒童齲齒發病原因主要有:①乳牙解剖形態易致食物滯留;②乳牙的釉質、牙本質薄、礦化度低、抗酸力弱;③兒童飲食多為軟食,含糖量高,并且喜吃甜食,口腔產酸多;④兒童口腔的自潔能力弱,自我口腔保健意識差,因此兒童易患齲齒。3.2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兒童攝取過多的甜食、軟食之后,未及時清潔口腔,會使牙齒表面的菌斑pH值急劇下降,使牙齒脫礦進而形成齲齒。因此養成早晚正確刷牙、飯后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等習慣能夠降低兒童齲齒的發生。3.3口腔衛生宣傳的重要性
家長對兒童口腔的認識與兒童齲齒的發生密切相關。家長與兒童的生活密切,及時地監督和指導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做好口腔衛生保健。3.4氟化泡沫防齲效果
氟化泡沫是目前公認有效的一種新型局部防齲材料,它能增加牙釉質表面的抗酸和再礦化能力。氟化泡沫以泡沫形式附著在牙齒表面,并連續不斷地釋放氟化物,以確保牙釉質達到最大量的氟離子吸收,且操作簡單,價格便宜,多種口味,易于被兒童接受。3.5城區農村兒童發病率差別
隨著近幾年農村經濟發展,家庭食物種類已與城區沒有太大區別,并且農村家長對兒童健康關注程度逐步提高,因此采取同樣的干預措施,城區與農村兒童齲齒患病率將明顯減少。
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5
【中圖分類號】 R 788+.1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8-0754-02
【關鍵詞】 牙,乳;齲齒;兒童,學齡前;聾
兒童齲病可以波及多個乳牙,引起廣泛齲損,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1]。研究兒童齲患情況以及相關因素,對有效預防齲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學齡前聾啞兒童為社會弱勢群體,其口腔健康問題容易被忽視[2]。為了解學齡前聾啞兒童齲患,為聾啞兒童齲病防治提供參考,筆者于2006年6月對鶴壁市聾啞兒童進行了相關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鶴壁市學齡前兒童975名為對象,其中聾啞學校198名、社會福利院44名、博大幼兒園450名、商業局幼兒園283名3~6歲學齡前兒童;聾啞兒童242名,非聾啞兒童733名。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 按照臨床常規檢查方法,統一診斷標準后由口腔科醫生進行檢查。采用自然光線,使用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包括探針、鑷子、口鏡等)進行口內視診,直接檢查齲齒個數,以明顯齲齒洞或黑點為診斷標準進行記錄。
1.2.2 問卷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詢問受檢兒童及其家長、學校教師和福利院保育員,并填寫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刷牙習慣、每天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統計有效刷牙人數和有效刷牙率。發放問卷975份,收回975份,回收率為100%。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不同組別兒童患齲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聾啞與非聾啞兒童患齲情況 3歲與6歲兒童患齲率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聾啞兒童:χ2=5.07,P<0.05;非聾啞兒童:χ2=4.91,P<0.05)。見表1。
學齡前聾啞兒童的患齲率(55.37%)和齲均(0.90)均高于非聾啞兒童(46.10%,0.64),2組兒童患齲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5,P<0.05)。
2.2 聾啞與非聾啞兒童刷牙情況比較 聾啞兒童住校期間或在福利院集體生活中,在刷牙習慣、刷牙次數及刷牙時間等方面隨意性較強,刷牙率為38.43%,有效刷牙率為39.78%;而非聾啞兒童在家長的陪同與監督下刷牙率為71.90%,有效刷牙率為54.08%。聾啞兒童刷牙率和有效刷牙率明顯低于非聾啞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88.01,6.47,P<0.05或P<0.01)。
3 討論
調查顯示,該市3~6歲學齡前聾啞兒童的患齲率明顯高于非聾啞兒童,患齲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7.30%)[3],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聾啞兒童的患齲率高于非聾啞兒童,與聾啞兒童自身的特殊性及社會、家庭對聾啞兒童口腔衛生的關注程度密切相關。機體各種內在因素均影響齲齒的發生,而不良的口腔內環境是導致齲病的直接原因。由于聾啞兒童語言表達能力障礙,口腔利用率較低,在口腔處于靜止狀態下唾液分泌減少,沖洗牙面作用差,有利于口腔細菌繁殖產酸,在口腔細菌和口腔環境的相互作用下,酸性物質腐蝕牙釉質,使牙齒失去鈣質,隨之脫礦、變軟、變黑,最終形成齲壞。
聾啞兒童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口腔健康問題容易被忽視。被調查的聾啞學校與福利院中,聾啞兒童大部分為寄宿制兒童,多數來自農村或為被遺棄兒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口腔健康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缺乏口腔衛生觀念和良好的口腔保健行為。聾啞兒童的有效刷牙率僅為39.78%,明顯低于非聾啞兒童(54.08%),這是導致聾啞兒童患齲率高于非聾啞兒童的又一因素。經調查,許多聾啞兒童的家長及教師缺乏口腔健康知識,對兒童口腔保健的要求很低,加之口腔科醫生在為聾啞兒童服務時由于語言不通帶來的不便,極大地影響了口腔保健工作的開展。
變形鏈球菌是兒童齲病最主要的致病菌。鄒靜等[4]研究認為,變形鏈球菌在全托兒童口腔中可能存在水平傳播。被調查的學齡前聾啞兒童過著寄宿制集體生活,由于混合使用餐具,餐具消毒不徹底以及不良的口腔衛生行為,變形鏈球菌容易在兒童中形成水平傳播,導致患齲率增高。被調查的非聾啞兒童多為散居生活,變形鏈球菌在兒童之間水平傳播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學齡前兒童齲病預防的關鍵在于控制釉質發育期間的不良因素。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可以預防齲病。口腔健康行為以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和定期檢查較為重要[5]。因此,聾啞兒童的齲病預防應從加強聾啞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兒童口腔保健意識,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聾啞兒童患齲率較高,應得到家長、學校及社會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特殊語言教育,指導聾啞兒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提高有效刷牙率,適當增加口腔功能利用度[6],加強集體用餐管理,減少變形鏈球菌在兒童之間的水平傳播。社會相關部門應把聾啞兒童的口腔保健工作納入兒童保健范疇,有效預防齲病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 李曉楓,高曉虹,張翠麗,等.大連市某區3~5歲幼兒齲齒患病情況調查.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2):3 003-3 004.
[2] 楊是.口腔預防醫學及兒童口腔醫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39-140.
[3] 岳松齡.中國人患齲情況初步分析.中華口腔科雜志,1980,15(1):55.
[4] 鄒靜,尚冉,凌均,等.全托兒童口腔變形鏈球菌水平傳播的初步研究.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5,23(5):388-390.
[5] 黎淑芳.齲病流行病學及相關因素研究現狀.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29(1):101-102.
[6] 張忠麗,顧文軍.口腔致齲原因分析研究.口腔醫學雜志,2004,5(13):76-79.
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6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正畸治療;防齲
作者單位:450000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錯頜畸形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患病率居齲病、牙周病之后,其中學齡前兒童的錯頜畸形患病率為51.84%,正畸治療的學齡前兒童的患齲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齲患發生,對保護兒童口腔健康意義十分重要[1]。學齡前兒童的飲食特點是甜、粘、軟,且口腔衛生的維護防護能力差,這就加重了其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齲患的發生。本實驗正是研究如何降低正畸治療的學齡前兒童的患齲率。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4年3月到2010年8月本院轄區內3~6歲兒童長期進行口腔檢查,全部為乳牙,全部乳牙萌出并建合進行正畸治療前對其口腔內患齲病及牙髓病的牙體進行完善的治療,全部治療和研究過程均在本醫院門診完成。
1.2治療方法項研究工作由專業的兒童正畸醫師和兒童牙體牙髓科醫師共同協作完成,研究者參與整個治療過程,正畸治療過程平均為6個月。接受正畸治療的學齡前兒童2100名,平均隨機分成三組,每組700名,第一組為氟化泡沫與窩溝封閉組,即治療前接受教1~2次氟化泡沫涂布和一次后牙窩溝封閉治療;第二組為口腔健康教育組,即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初診時健康教育和治療中健康教育,包括口腔衛生指導、日常飲食指導、矯治器日常清潔方法等;第三組為對照組,即在正畸治療過程中未采用任何防齲措施和相關治療。
2結果
三組患者在正畸治療過程中齲病的發病率,氟化泡沫與窩溝封閉組、口腔健康教育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三組患者患齲情況比較
例數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總例數700700700患齲人數3352216患齲率(%)4.77.430.83討論
近年來兒童患齲情況明顯好轉,患齲率及齲均較以前明顯降低,這表明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確實有了顯著的提高[2]。包括技術方法和思想教育宣傳方面。在本實驗中受檢兒童患齲率及齲均明顯下降的經驗分享如下:所有3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都進行每年兩次的涂氟保護漆工作。氟保護漆可以在牙釉質表面形成氟化鈣,降低牙釉質的溶解度,氟離子可以滲透到牙釉質內,以提高牙齒的抗齲能力。這與本試驗第一組情況相吻合。其次家長和幼兒園應該通力合作,多舉辦愛牙、護牙講座,強調乳牙防齲的重要性,為孩子購買含氟牙膏刷牙,督促早晚刷牙,減少食糖量。邀請保健醫經常對兒童進行防齲愛牙宣傳。這與本試驗第二組情況吻合。本項研究對于齲病的認定標準統一,即牙釉質出現脫礦。實踐證明,學齡前兒童在正畸治療前及治療中進行氟化泡沫保護、窩溝封閉治療可以有效的減少患齲率,合理有效的初診及治療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十分必要H,同樣可以減少齲病的發生[3]。在基層醫院的口腔科醫師應宣傳和普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識,廣泛開展正畸治療前及治療中的防齲治療措施,兒童口腔正畸科醫師應該與兒童口腔內科合作,促進治療的完善[4]。
目前有研究顯示,兒童戴正畸固定矯治器之后,牙齒的釉質表面形成的脫礦白斑增加。原因是在矯治過程中,兒童的口腔自潔能力降低,容易導致菌斑沉積,食物殘渣滯留較多。有研究檢測了正畸兒童的齲病活躍性,了解了固定矯治和齲病活躍性之間的關系,對兒童牙齒矯治過程加強監控,同時采取重點的預防措施。兒童口腔里定居的的變形鏈球菌是兒童齲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內有研究人員對正畸兒童組和正常兒童的組間齲病活躍性差異進行了比較,結果表示正畸兒童口腔的變鏈菌和乳桿菌計數都比正常兒童組要大,兩組細菌的產酸能力沒有太大的差異。另外發現對比兒童固定矯治中齲病活躍性結果發現,細菌的產酸能力在正畸治療中3~6個月中顯著增強。齲病和鏈球菌的關系十分密切,有鏈球菌致齲研究顯示變形鏈球菌是各種鏈球菌中具有最強致齲齒能力的菌種,一些學者采用計數變形鏈球菌數量的方法對口腔菌斑的致齲能力進行分析。Jordan等學者對兒童正畸治療前和正畸治療過程中 1~4個月的兒童患者的唾液中變形鏈球菌的數量進行了計數,結果顯示變形鏈球菌數量在矯治過程中有顯著增多的現象。
在臨床上很多患者在佩戴了矯治器之后經常有牙齦炎、牙周炎、齲壞和潰瘍等口腔疾病出現,這些疾病的引發原因和口腔衛生不良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醫護人員需要對兒童耐心說明養成餐后刷牙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有的患者刷牙的習慣一般在早晨,其實這是一種被誤解的刷牙方式。正確的刷牙方法一般是要做到餐前漱口和餐后刷牙,兒童喜好吃零食所以要特別注意進食零食之后要刷牙。正確的刷牙方法對于口腔的衛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醫護人員需要向患兒以及患兒的家長講清楚正畸矯治器附件是不影響刷牙的,只要刷牙方法得當是不會使托槽脫落、唇弓折斷、牙齦出血和牙齒磨耗等現象發生的。刷牙時的牙刷要選用軟毛牙刷或者軟毛的正畸專用牙刷,原因是軟毛牙刷不僅能夠使牙齒和矯治器件得到清潔,而且還能使牙齦得到按摩,防止牙齦炎發生并且有一定的治療炎癥作用,同時患兒牙齒本身的機械磨損作用也低。牙膏的選用,一般最好選擇含氟和有去漬功能的。刷牙方法和常規的方法基本保持一致。每個患兒都要先進行牙周清潔再進行矯治,在矯治過程中由于口腔衛生的維護很難進行,牙面上很容易附著軟垢,這就導致牙結石很容易產生,還容易導致牙齦發炎,如果自身處理較困難則由醫護人員協助潔治。口腔的衛生維護需要貫穿矯治的過程始終。在裝配矯治器時每一個細節都和口腔衛生維護有密切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周杰.武漢市中小學生患齲情況10年對比研究.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3,19(3):158-159.
[2]郭影,黃薇.兒童齲病與吃糖行為的關系.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3,19(6):22-23.
[3]黃海燕.青少年口腔正畸相關因素的分析.當代醫學,2009(07):131-132.
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7
齲病、牙周病、牙髓病等口腔疾病已經給兒童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齲齒列為世界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1]。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5歲兒童乳牙疾病的患齲率為66.0%,有97%的齲齒未經治療,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 28.9%,表明我國兒童乳牙齲病患病率較高,接受治療的卻很少[2]。為改善我國兒童口腔健康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的口腔健康標準,“牙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提出加強健康教育在口腔保健中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有不少研究表明,正確的口腔健康教育在口腔保健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為此,本文綜述如下。
1 家庭教育
家長應該主動了解并掌握足夠的口腔保健知識,家長的知識水平直接影響對兒童口腔保健的教育[4]。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的牙齒發育階段提倡使用不同的口腔保健方法,家長指導孩子養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孩子在牙齒萌出初期,晚上不要讓孩子含奶瓶睡覺,或者盡早不讓孩子使用奶瓶,避免孩子的乳牙剛萌出不久就齲壞。從3歲以后,家長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刷牙的好習慣,并教其正確的刷牙方法。家長要限制孩子甜食的攝入,多吃五谷雜糧,鍛煉口腔的咀嚼能力,多吃蔬菜水果,增強身體免疫力,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5]。家長也可以定期帶孩子去口腔醫院進行口腔健康檢查,通過檢查也能發現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的口腔常見疾病,如齲病,發現后,即可將其控制或預防在萌芽狀態。
2 學校教育
學校應積極開展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口腔狀況。在兒童進入學校學習后,尤其是進入的學校采取住校全封閉式的管理方式,學生的生活方式對口腔健康狀況的影響更是大,學校應積極進行干涉引導和教育。在課余時間里,學校可以邀請口腔方面的專家做專題講座,傳授口腔保健知識,可以開展小班化論壇,面對面解決學生、老師關于自身的口腔問題,更正其對于口腔保健的常識性錯誤,可以搭配宣傳單,宣傳資料的發放,反復播放廣播和視頻,積極開展一些關于口腔知識的競賽,進一步鞏固知識。學校也可以對老師定期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教案培訓,教授最新的口腔知識,介紹口腔保健的經驗和方法,讓老師能夠在生活中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進行一對一的解決[6]。
3 兒童本身
兒童本身對于保護口腔健康的意識和日常養成的習慣極大地決定了其口腔的狀況。處于成長期的兒童,接受能力強,求知欲足,通過家長、學校的教育和自己的學習之后,口腔保健知識和行為大大增強,他們能自主選用小頭軟毛牙刷,每天刷兩次牙,每次刷牙3 min,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豎刷等,他們能夠漸漸意識到經常吃甜食喝飲料對牙齒有害,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質對牙齒有益,鍛煉身體能增強免疫力,避免一些口腔疾病的發生。一段時間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經過6個月的調查,兒童受教育后,其牙石檢出率,患齲率顯著降低,菌斑指數,齲齒數結構有明顯改善[7]。在同輩中,會存在一種同齡人領導的潛在性影響,同齡人之間的學習速度甚快,沒有心理障礙,孩子在互相學習的環境中,能更好得將口腔保健知識掌握好[8]。
4 醫療預防
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篇8
[摘要] 目的 探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 班學生共150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和空白對照組各50人,通過教育前后問卷調查口腔健康 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教育效果。結果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 在教育前3組差異無顯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性 (t=9.38~24.14,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組 和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5)。結論 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這項工 作有效、經濟、廣泛、持久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生狀況.
[關鍵詞] 農村人口;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ork mode on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 inhabiting in rural area.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50 children of 12 years old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mode education (ME) group, doctor-education (DG) group and blank-control (BC) group. The ef- 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and formation of oral health behaviour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via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 educ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erms of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F=1.03,1.54;P>0.05). A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ME and DG group was significant (t=9.38-24.14,P0.05).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 DE and BC groups were signif- icant (F=116.56,40.78;q=10.12-19.41;P0.05). Conclusion The mode education for oral health enables this program to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eco- nomically, extensively, and enduringly, which wi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dental hygiene of rural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rural population; child; mouth; health education; work mode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資源有限,長 期以來沒有規范有效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 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無法持續開展,造成農村兒 童口腔保健知識匱乏,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針 對這一情況,本課題組總結多年農村兒童口腔健康 教育工作經驗并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研發了一套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這套模式的特點就 是將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兒 園、學校老師,替代醫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 這項工作可以科學、有效、長期、廣泛開展,逐漸形成 規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對這套模式實際應用效果 進行科學評估,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實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班學生共150 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和空白 對照組各50人。模式教育組教師參加過由當地教 體局組織專業醫生舉辦的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 作培訓.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內容 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針對教育對象實際情況分 為3~5歲、6~11歲、12~18歲3種版本,分別制作 了教育幻燈、手冊、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 12~18歲版本。其教育內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 識:牙齒的解剖構造、恒牙介紹、口腔健康標準;②口 腔疾病危害、治療知識:齲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 因、危害及治療知識;③口腔疾病預防知識:刷牙方 法,牙刷的選擇,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線的使用,窩溝 封閉,健康飲食及定期檢查牙齒等知識;④兒童前牙 外傷的緊急處理知識.
1.3 口腔健康教育問卷調查 根據調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 為養成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口腔保健 知識、態度和行為,學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 d 和教育后3個月用相同調查問卷測試.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1]統計軟件對結 果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知 曉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F=1.03,P>0.05)。教 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 性(t=25.14、15.83,P0.05)。教育 后,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 均有顯著意義(F=116.56,q=19.41、17.90,P< 0.001),而模式教育組與醫生教育組比較差異無顯 著性(q=1.51,P>0.05)。見表1.
2.2 口腔健康行為養成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行為養 成情況差異無顯著性(F=1.54,P>0.05)。教育前 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意義 (t=11.30、9.38,P0.05)。教育后,模 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 顯著性(F=40.78,q=11.94、10.12,P0.05)。見表1.
3 討
論 口腔健康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一個分支,是以 教育的手段向人們傳授口腔衛生保健知識與技術, 促使人們主動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為,是實現 人人參與并享有口腔衛生保健的根本途徑,也是口 腔預防保健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2]。通過口腔健康 教育,增加了人們的口腔保健知識,同時口腔保健意 識也會相應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組和醫生 教育組在教育后無論是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曉情況及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 (n=50,-x±s) 組別時間知識知曉率(χ/%)行為形成正確率(χ/%) 空白對照組教育前23.25±16.94 19.25±16.60 教育后23.50±16.68 20.25±16.51 醫生教育組教育前25.25±16.27 18.25±14.77 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 模式教育組教育前20.50±16.51 14.50±10.81 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與同組教育前比較,*t=9.38~24.14,P
腔保健行為養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顯著提高,證明 該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基本而持久的工作, 其內容豐富,手段多樣,可以在臨床、學校、社區等場 合,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3]。與學 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 知識[4]。小學時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養成 期,小學生接納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在學校中學到的 口腔保健知識和技能對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顯著 的意義[5]。本模式將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學校老 師完成,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各項優勢,解決了農村醫 療保健資源不足的問題,使這項工作能持久廣泛地 開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針對我國農村現狀,由于我 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設施相對落后,所 以在模式研發過程中,不僅制作了多媒體教學系統, 也制作了簡易展板,使這項工作能在各種教育條件 下實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該模式的教育效果與專 業醫生所達到的效果無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為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9年,我們在青島周邊農村實驗推廣這種模式, 通過當地教體局組織,對該區學校相關教師進行了 培訓,在后來的調查結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 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跟蹤觀察,以便更深入地研 究本模式教育的遠期效果.
知-信-行理論認為,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 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改變健康相關行為 的基礎,而信念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6]。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經被我國所重視,但是 這項工作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創建一套行之有效 的工作模式尤為重要,我國現階段沒有這方面的報 道。本課題組通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 究,使這項工作有希望科學、有效、廣泛、持續開展,作為農村兒童口腔 疾病預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對我國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PPMS 1.5統計軟件的功能及其應用 [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9,45(1):91-93.
[2]馬濤.口腔預防保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3.
[3]王祥才,張展堂.山東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 [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6.
[4] CHAPMAN A, COPESTAKE S J, DUNCAN K. 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J].Int J Paediatr Dent,2006,16(1):40-44.
[5]卞金有.口腔預防醫學[M]. 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491.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1-2956.html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8篇
相關文章:
女生自我介紹簡單大氣09-06
預防校園欺凌法范文8篇08-15
情感的語錄摘錄55條03-19
大學生電算化實習報告11-26
人生心情隨筆09-13
品行修養的格言名言08-02
銀行員工試用期工作總結11篇(大全)01-07
高中體育工作計劃11-19
在同學會的娛樂游戲策劃10-05
個人對公司的授權委托書08-16
駕駛員安全承諾書07-26
假期讀書心得合集03-03
山西省五臺山的導游詞11-16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心得感想08-16
中考寫作素材專輯01-08
描寫小草的擬人句薈萃11-24
英語寒假趣事作文09-16
我遇見未來的自己08-02
北京郵電大學的文科專業哪個最好12-20
求江西各個三本院校08年分數(江西高考三本分數線幾多)12-17
花開的方向閱讀短文答案07-26
《于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閱讀答案及賞析12-14
謁金門?風乍起原文翻譯賞析08-16
青春的現代詩歌08-10
華子岡的翻譯賞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