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亡斧者》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在平時的學習中,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有亡斧者》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品簡介
《人有亡斧者》出自《呂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說符》。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原來客觀事物的原貌。準確的判斷來源于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從實際出發,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隨便猜疑別人。
作品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視其顏色,竊斧也;聽其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之子,其行動、顏色、動作皆無似竊斧者也。
作品注釋
人有亡斧者:有個丟掉斧子的人。
亡:丟掉,丟失。
意:同"臆",估計,懷疑,猜想。
谷:山谷,地窯。
其:指代鄰人之子。
竊:偷盜。
無為而不竊斧也:沒有一樣不像偷斧子的人。
他日:另一天。
復:再,又。
無似竊斧者:沒有一點像偷斧子的樣子。
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卻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一會兒,不久。
視:看。
皆:都。
行動:走路的姿勢。
顏色:表情。
作品譯文
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他的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臉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像是偷斧子的;一舉一動,沒有一樣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溝時卻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見他鄰居的兒子,就覺得他的行為、表情、動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課后練習
1、“意其鄰人之子”后省略了補語,應為:意其鄰人之子(竊)
2、成語填空:
1、優柔寡斷
2、無動于衷
3、潛移默化
4、好高騖遠
啟發與借鑒
1、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準確的判斷來源于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
2、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從實際出發,擺正自己的心態。
3、不要隨便猜疑別人。
4、毫無事實根據的懷疑,只會傷害別人。
(所有條例僅供參考。)
文言知識
顏色。現代漢語中“顏色”指色彩,而文言中的“顏色”是指“臉上的神色”。上文“視其顏色,竊斧也”,意為看他臉上的神色,是偷斧頭的人。若說“顏色不移”,意為臉上的神色不改;“顏色無主”,意為臉上的神色變化無定,形容驚慌失措的樣子。
作品意義
《說符》宣揚了先秦道家“理無常是,事無常非",以“道”修身等思想觀點。 《人有亡鐵者》這則寓言,作者批判了那種根據主觀臆測去觀察事物的思想方法,在此同時,論述歸結到“心術”、“立道”的命題上去,符合了《說符》全篇的宗旨。
這則寓言,諷刺那些帶著有色眼鏡觀察事物、憑“想當然”作出判斷的主觀唯心主義者。
賞析:
《人有亡斧者》講述的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樣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臉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是偷斧子的;一舉一動,沒有一樣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時)卻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見他鄰居的兒子,就覺得他行為、表情、動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原來客觀事物的原貌。準確的判斷來源于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從實際出發,擺正自己的心態。
不要隨便猜疑別人。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23-1408.html《人有亡斧者》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相關文章:
初三英語復習計劃01-30
秋季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01-15
團購房指標轉讓合同07-07
高中生考試作弊檢討書11-09
最新與老師頂嘴的檢討書11-02
公司安全承諾書08-15
初中軍訓收獲心得01-19
寒假學生名著讀后感01-19
教師教育實習心得體會11-28
一年級新教材使用心得09-15
給遠方同齡人的一封信12-31
一次活動課作文12-23
祖國的昨天與今日作文400字11-09
夜色五年級作文09-20
陜鐵院文科哪個專業好12-20
09年太原各校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啊08-30
幼兒園大班獲獎健康教案《安全乘坐電梯》01-19
《快樂讀書吧》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