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有用與無用的哲理故事
故事指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有用與無用的哲理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用與無用的哲理故事1
一天,莊子和他的學生在山上,看見一棵造型古怪的參天古樹,因為無法成材而免遭于砍伐,于是,莊子感嘆說:“這棵樹恰好因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晚上,莊子和他的學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說:“家里有兩只大雁,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將那一只不會叫的雁殺了來招待我們的客人。”
莊子的學生聽了很疑惑,向莊子問道:“老師,山里的巨木因為無用而保存了下來,家里養的雁卻因不會叫而喪失性命,我們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這繁雜無序的社會呢?”
莊子回答說:“還是選擇有用和無用之間吧,雖然這之間的分寸太難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規律,但已經可以避免許多爭端而足以應付人世了。”
有用與無用的哲理故事2
泰戈爾哲理詩中有句名言:“當你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真理也就被拒絕了。”這話意味深長且發人深省,向世人揭示出“討厭”的錯誤也有不菲的價值。
美國有一個叫羅伯特的人,用幾年時間收集了七萬多件“失敗產品”,然后創辦了一個“失敗產品陳列室”,并一一配上了言簡意賅的解說詞。由于這一展覽給人以真實深切的警示,開展后觀者如潮,給羅伯特帶來了滾滾的財源。
妙!展覽“無用”的“廢品”竟創造了“成功”!聯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所謂垃圾,就是放錯了地點的好東西。”而既然放錯了地點,就不妨重找個地點放,誰找準了這個地點,誰就能讓那些“垃圾”大放光彩!
在美國的圣路易斯市,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假醫假藥陳列館,被“揪出示眾”的全是坑人騙人害人的玩意兒。參觀者睹物反思,受到了一次極其深刻的打假教育,并在感慨萬千后切實提高了識別假貨的能力。正因為展覽會的設計者們為“假貨”這個“垃圾”找到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好地方”,他們才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大科學家愛迪生在研制白熾燈泡時,為了尋找一種高效率的燈絲材料,做了一千兩百次試驗,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一個愚昧無知的人取笑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兩百次。”
“不,”愛迪生反駁道,“我證明了一千兩百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這正是一個很大的成就。”大科學家以“無用”的材料作為無可辯駁的反證增強繼續實驗探索的自信。
有位哲人說:“失敗的味道挺苦,包含其間的道理卻是甜的。”可見經營“失敗”就是一種“高明”。關鍵是,你必須別出心裁,另辟蹊徑。
有一位旅行者,走到了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發現了一大片蘭草。經仔細辨認后,他確定那是蘭花中的珍品:佛蘭。旅行者驚喜之極,決定把這些花帶回城里出售。旅行者找到一戶農戶,想借一把鋤頭。當憨厚的男主人明白了旅行者的來意后,很爽快地把鋤頭遞給他,只是提出一個要求:跟著他去看一看是怎樣的一種花兒,竟讓旅行者如此著迷。
看過之后,農民很是失望。“原來是這種自生自滅的小草!我們這里的人誰都不要,這草是沒用的,我們曾割回去喂牛,可是它嗅也沒嗅一下呢。”說完,農民遺憾地走了。幾天以后,旅行者回到了城里,帶回去的幾十株佛蘭,很快地使他成為富翁。
其實,世上本沒絕對無用的.東西或失敗的事物,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罷了。
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際遇里,往往會有不同的價值。
人生也是如此,這世上本沒有天生無用的人、天生失敗或者天生成功的人,關鍵是你處在什么位置,或者選擇了什么樣的道路。所以不要說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所能,只不過你就像那株佛蘭一樣,還沒有被發現而已。
那么,我們何不換一個角度看自己,試著走出去,充分展現自己的長處,在“平庸”中挖掘亮色,從“無用”中尋找價值。
因循守舊,只能讓人的生命囿于一種茍且的狀態,創新求變,則會將生命推向極至。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9-738.html有用與無用的哲理故事
相關文章:
英語作文:參觀博物館10-01
綠山墻的安妮讀書筆記摘抄09-28
讀書的對聯08-02
讀書名言警句55條07-27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張家銘老師是哪個系的?哪個專業的?09-18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01-30
“欣賞我自己”主題班會教案及反思12-17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0-18
《精靈旅社》電影經典臺詞11-30
小清新旅行文案10-19
隨筆系列:快樂的理由12-23
早上幽默風趣問候語11-03
描寫六月的句子06-21
兒童感恩節感人演講稿11-30
六年級寫《三國演義》名著的讀后感10-05
幼兒園發言稿——托班家長會發言稿08-15
春季運動會校園廣播稿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