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程序設計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問題、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提倡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采用的教學模式有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法等。
1.1《VB程序設計》課程中項目的設計
1.1.1章節項目
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采用了“大項目、小案例、任務驅動不斷”的教學模式,設計并選取與生活相聯系的合理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項目。針對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設計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圖書館管理系統綜合項目,但是這門課程知識點較多,要想完成這個綜合項目,學生首先必須熟悉VB開發環境、掌握VB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各章節的知識點內容。為了配合整個課程最后綜合項目的完成,在具體的教學中按照教學內容由易到難,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安排了13個章節項目,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各章節中的知識點。項目一:由現實生活中的漢諾塔游戲、交換兩個杯子中飲料的問題,引入一個利用VB程序解決兩幅圖片對換位置的具體案例,使學生熟悉VB集成開發環境以及各種窗口的使用、掌握常用控件對象的建立以及布局、利用VB開發簡單應用程序的步驟、并初步引入程序設計思想,引導學生思考兩數互換的問題,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總結得出兩數互換的問題和兩幅圖片互換位置是一類問題。項目二:編寫一程序,在屏幕上顯示“歡迎來到VB世界!”,并輸入自己的名字。使學生熟悉VB編程四部曲———界面設計、相關對象的屬性設置、相關對象的代碼編寫、調試運行,尤其注意程序的調試過程。項目三:設計一個華氏溫度與攝氏溫度之間轉換的程序。通過這個項目熟悉VB的數據類型及其運算,掌握VB的常用標準函數、變量以及常量的使用等語法知識點。項目四:利用輸入函數輸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數a、b、c,編寫程序計算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實根或虛根,用輸出語句輸出結果。熟悉常用的輸入輸出控件、掌握Print方法、Inputbox()函數、Msgbox()函數和Msgbox過程的使用方法。項目五:設計一個賬號和密碼的輸入檢驗程序。規范整理英文文章,即對輸入的任意大小寫的英文文章進行整理,規則是:所有句子開頭應為大寫字目(句子是以符號“?”、“.”、“!”作為結束符的),其他都是小寫字母。使學生熟練掌握程序三大結構中的選擇和循環結構。項目六:對一個班級的學生成績進行輸入統計,找出所有成績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全班成績的平均分等。使學生掌握數組的使用。項目七:編寫一個函數,在已知的字符串中找出最長的單詞。假定已知字符串中只含有字符和空格,空格用來分隔不同的單詞。通過該項目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過程程序的設計、實參、形參等基本概念。項目八:常用控件的使用。設計一個類似Win-dows記事本的應用程序,并完善其各項功能。通過該項目使學生掌握菜單、對話框和多重窗體程序設計。項目九:導入手機號碼文件,編寫一個手機選號程序,比如說選出手機尾號后四位相同的手機號碼等。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文件的相關操作,利用文件能夠建立簡單的應用程序。項目十:建立本班同學信息庫,具體包括: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寢室電話、手機號碼,并用數據控件及綁定控件實現對同學信息的瀏覽,并實現按姓名查詢相關人員的基本信息。通過該項目掌握VB數據庫的相關技術。項目十一:設計多文檔應用程序,熟悉VB高級界面的設計。項目十二:用MMControl控件設計一個錄音機,用API函數設計一個用戶化的CD播放器。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VB多媒體程序設計。
1.1.2階段項目
為了使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具有連貫性,糅合各章節零散的知識點,使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將整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分成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選用一個打破章節限制的階段項目,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有一個階段性較完整的認識。這三個階段依次是實踐的開始階段、實踐的展開階段、實踐的結束階段,分別對應階段項目一、階段項目二和階段項目三。每個階段中抓住關鍵教學環節,按照“大項目、小案例、任務驅動不斷”的具體教學流程組織教學。階段項目一:選用簡單的項目,如蝴蝶飛舞、字幕滾動的項目。由于是初次接觸計算機編程語言,所以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這門課程的入門學習很關鍵,如果按照常規授課方法,依據書本上的章節內容安排依次講授VB語言發展史、VB語言特點以及編程環境等內容的話,學生很難接受,往往是聽得稀里糊涂,不知道學習VB究竟有什么實際作用,從而會產生畏難情緒,最終導致學生對VB知識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為消除初學者的畏難情緒,第一階段主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讓學生對VB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了解VB的編程環境和編程步驟,以及VB面向對象、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萬事開頭難,一旦學生對VB產生了興趣,就有利于后續知識的學習。階段項目二:難度稍微加大,選用計算器項目。通過本項目,一方面讓學生理解控件數組的含義和設計使用方法,以及簡單下拉菜單、常用數學函數的使用、過程函數的編寫等,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注意可視化界面的設計,因為友好美觀的人機交互界面,給人賞心悅目感覺的同時是軟件的門面。階段項目三:選用綜合項目———學生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這個項目讓學生真正了解掌握軟件的開發過程。雖然這個項目比較難,但是有了前面知識的鋪墊,會變得容易接受理解,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一次鞏固和進一步更深入的理解,更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應用,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領會掌握編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開發一個軟件的完整步驟。三個階段通過運用“大項目、小案例”,每個階段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去學習,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相結合,以清晰簡明的表達方式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傳授VB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知識,使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加深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和知識的理解。
1.2《VB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案例選取
有了已經準備好的各模塊的項目,并展示給學生,學生有了興趣后,就會想這些項目是怎么完成的,任務就落到各個模塊項目里面具體的案例上了。由于VB程序設計授課內容多,授課時間緊張,按各知識模塊劃分選取項目后,在每個項目里面,按項目選取具體案例或是進行設計各項目的各功能模塊,各功能模塊實際就是一個個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可以在原有案例的基礎上逐步改變或增加一些條件,將應用進行引申,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透徹,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教學中兼顧學生生活經驗與知識趣味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3任務設計
圍繞每一知識模塊的教學內容、教學知識點,設計相關的項目,并在各個項目中采用了系列案例以及完成各功能模塊的案例,為了讓學生更加熟練、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在各知識模塊的學習中設置學習情景,給學生留有感興趣的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同時根據各知識模塊提出了單元任務,單元任務設置兩個層次———基本任務和提高任務。由于學生自身水平有差異,對于基礎好、學有余力的學生,要求他們不但要完成基本任務,還要完成提高任務;對于大多數學生,只要求他們完成基本任務。由于時間的限制,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分析任務,在上機實踐課以及課余時間去完成任務,最后做任務的總結。有了興趣和任務的驅使,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就會利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他們會通過查閱相關書本、瀏覽網絡資源、同學之間互相協作等方式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際開發應用程序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為學生知識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知識面也更廣、更大了。學生不會再覺得教學只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教師和學生的“二人轉”。在相互的配合以及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教學順利完成的同時學生個人的知識庫也得到了構建。
2實施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為學生展示完成的項目作品,吸引住學生的眼睛;其次講解項目中系列案例,在講解的過程中不斷拓展項目,并穿插講授項目及項目案例用到的重要理論知識內容;最后用引導的方式,給學生留下任務,讓學生進行模仿或拓展項目,整個階段完成后,讓學生簡要撰寫階段學習報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測試、總結分析教學效果,進行教學反思和評價。“大項目、小案例、任務驅動不斷”教學在VB教學實施中的具體教學流程如下圖所示:《VB程序設計》課程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按照劃分的各個知識模塊采用“大項目、小案例、任務驅動不斷”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宜采用項目、案例、任務驅動教學,還是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具體情況,結合傳統教學的優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教學的科學性與教學的藝術性相糅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自主地去構建個人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
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VB;程序設計;改革;實踐
Abstract:VisualBasicprogrammingasapublicnon-professionalcomputer-basedlessons,theoryandpracticestrong,andteachingdifficult.Thearticleonhowto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andtrainingstudentsinanintegratedapplicationdevelopmentcapabilitiesandexplorereformsweremade.
Keywords:VB;programming;reform;practice
1引言
VisualBasic(下面簡稱VB)程序設計是我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然而VB語言枯燥、難以理解,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導致學生對這門課有恐懼心理,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較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程序設計能力,掌握一門技能,激發學生對程序設計的興趣。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改革與實施
2.1對課本原有知識進行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部分的教材總是先講VB語言的基本語法,然后再講VB中對象的使用。但在講授時不宜將兩者分開,要把VB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VB中的對象主要用于構建界面,而具體程序功能的實現則要編寫代碼行,因此任何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序都不可能只用對象或只用語法。這兩塊內容可進行穿插講解。這樣就避免了讓學生在毫無知識背景的情況下去理解抽象難懂的概念,挫傷他們編程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程度為基礎,打破原有的以課本知識的邏輯結構為順序組織課堂教學的模式,先不講基本概念,改用從簡單的實例人手,通過讓學生觀看、模仿,在實際操作中去探究和領悟這些概念,并適時地加以歸納總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新知識。比如,在講到循環結構中DO——LOOP語句和FOR——NEXT語句的用法時,我用DO——LOOP語句的4種形式和FOR——NEXT語句實現求解N!的過程,讓學生去觀察、領悟它們的異同。
2.2教學方法多樣化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除了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如:提問法、小組討論法外,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錯例分析法
學生對變量、類型、運算符、表達式這些基本概念和語言規則的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對算法和數據結構的知識需要不斷積累。學習過程中,能聽懂老師授課的內容,但自己編制的程序往往錯誤百出。課堂上,我經常將容易出錯的概念以反例形式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找錯誤,通過運行。比如錯誤使用邏輯運算符。
假設a、b和c是三個變量。如果已知a<c,要判斷b的值是否在a與c之間,可以使用以下表達式:a<bAndb<c
不能寫成:a<b<c。
很多學生會錯誤延用數學上的概念,寫成后一種形式。
例OptionExplicit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aAsInteger,bAsInteger,cAsInteger
a=-3:b=-2:c=-1
Printa<bAndb<c’顯示True
Printa<b<c’顯示False
EndSub
為什么a<b<c會得False?因為,VB在計算這個表達式時,先計算“a<b”部分,得True;再計算“True<c”,并將True轉換為一1,-1<-1?最終得False。
通過諸如此類的反例教學,使學生豁然開朗,印象深刻。
2)零散實例和核心實例結合
零散實例教學法,對每個知識點的運用和理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對前后知識的貫穿缺乏說服力。筆者在教學改革實踐中體會到,除經典的零散實例外,將一個規模較大的、典型的、有實用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核心實例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對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非常幫助。所謂核心實例是指,實例從小到大、隨章節的展開而逐步成長,呈現為逐步進化的多個版本。比如引入一個貫串全書的問題:設計一個“圖書管理系統”。首先,用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簡單的結構,給出該系統的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版本,以后的每一次課,都對該系統提出新的功能和結構上的要求,并用本次課介紹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對它進行功能上的擴充和結構上的改進。每次得到該系統的一個增強的新版本。為達到設計目標,學生隨著教學的進程,可以積極投入到對實例系統的調試、改進的實踐中,逐漸掌握了所學的基本知識,同時也提高了編程能力。
2.3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程序開發能力
VB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只紙上談兵,不上機練習,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程序開發的。實踐教學主要注意抓住以下幾點:
(1)模仿階段,對課堂核心實例系統的調試、改進。核心實例的每次增強版是全面反映教學內容的,學生通過模仿、知識再現達到在實踐中領悟知識,開拓編程思路。
(2)分層次階段,在教學過程實施的開始,和核心實例同步,我就給出了幾個類似核心實例的課程設計內容,供學生選擇。對核心實例的調試比較成功的,可以同步實施自己所學的課程設計內容,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掌握核心實例有困難的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重新布置實驗,強化知識鞏固。課程設計內容課后上機完成。
要掌握上面兩個階段的具體情況,教師應親自指導,與學生一起上機實驗,隨時監控學生實驗過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予以指導,而發現學生常犯的共性錯誤,可在理論課上進行點評。
2.4培養學生使用標準編碼,養成良好編程習慣
在程序設計過程中,使用標準編碼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筆者在授課過程當中使用標準編碼的實例,在講解實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編程習慣。
程序書寫規范是非常重要問題,不僅書寫格式應該結構層次分明,而且程序里面應添加起碼的注釋。不按照標準書寫程序會增加別人查看程序的難度,同時也不利于自己以后上機調試修改。強調學生避免使用VisualBasic中的隱式操作,養成顯式編碼的習慣。比如永遠使用OptionExplicit,嚴格執行變量先定義后使用的原則。避免使用缺省屬性,明確指出是在引用對象還是在引用對象屬性。
3結束語
一門課程的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筆者將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用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學得法。在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地、創造性地掌握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應用程序開發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棟.VisualBasic程序設計實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袁鋒談.《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改革的五個轉變.中國成人教育2004(1)
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一、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設計中,依據教學設計理論,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可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VB的開課學期一般在大一第二學期,按照專業培養計劃,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就開設了《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對于從未接觸過語言類課程的大一新生來說,C語言的學習,顛覆了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普遍感到很吃力,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開始對程序類課程感到害怕。
二、教學方法探討
1.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
為了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對于VB教學,應首先與學生談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讓學生明白VB和C語言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編程方式,不要因為害怕C語言,而害怕VB。教學中,通過演示一個簡單的例子,向學生演示只需要兩行代碼便可制作出美觀的界面和可愛的功能。比如:示例1:制作美觀的界面,實現窗體上的文字自動或手動的向下移動。突現VB相對于C語言的簡單易懂,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所需功能。最后,啟發學生:如果想讓文字上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讓文字左移或右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讓文字左右交替移動,又要如何修改程序?通過上述示例的講解,使得學生對VB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直觀、簡單、易學、易用。其次,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學習VB,VB對于他們有多么重要。這門課的開設除了承上啟下其他專業課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參加計算機二級考證,VB在二級考證中相對比較易學易用。再次,告訴學生,有了C語言的基礎,代碼的編寫會更為容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示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比如,在講屬性、方法和事件這三個很枯燥的概念時,可以通過生活中有趣的示例來進行解釋。示例2:通過“蟑螂從女生腳上爬過”的事例,講解屬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蟑螂從女生腳上爬過時,女生的臉色變紅,臉的顏色為紅色就是屬性;女生尖叫起來,女生跳起來,這是女生本身做出的動作就是方法;蟑螂爬過女生的腳,這是外部事物對女生做出的動作,就是事件。通過這種類型的示例,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幫助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懂的概念。在講屬性、方法、事件的書寫格式時,也可將這個示例寫成VB偽代碼的形式:屬性的表示方法:女生.臉的顏色=紅色方法的表示方法:女生.尖叫啊事件的表示方法:女生_蟑螂爬過至此,學生對VB程序一下就理解了。
3.實踐中學習,項目中鞏固
要想學好程序設計類的課程,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將所有知識點都融入到一個個的項目實例中。課堂上邊演示邊制作,課后布置一些舉一反三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在課后完成。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不能放松,同一門課,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樣的學生,不同的課程,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樣的課程,不同的目標,也要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樣的學生,同樣的課程,在不同的時間點也需要不同的方法。教學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的過程。
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VB實例教學激發性主動性
作為語言程序設計領域的前沿軟件,VB的發展歷史已經很久,相關的技術也比較成熟,由于其簡單易學、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因此在很多職業院校都開設了這門課程,我校也在計算機信息與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開設了這門課程。正是由于社會辦學力量的推動和“程序設計”職業的熱衷,現在會VB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很多人都局限在“會VB”,而不能靈活的運用,不能用VB完成相應的程序設計,更談不上從事專業編程工作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高職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夠吸引同學們努力主動的學習好VB,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雖然我們學生的起點相對來說較低,但以后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數也是以程序設計操作員為主的,因此筆者認為我們的主要教學目標,不僅是使學生熟悉VB的基本概念,而且還要能夠熟練的掌握一些程序設計的相關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程序編寫思維能力,并且在今后的教學中同學們能夠積極主動的探索和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在教學中值得開展的:
一、注重實例教學
對于一項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我們是不可以只講理論的,正如當我們學習游泳的時候,如果教練只是告訴我們每個動作的名稱但不告訴我們這些動作怎么完成,我們是不可能學會游泳的。那么我們在學習VB的過程中也必須結合大量的實例演示,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VB的可視化設計和它的實用性。
在最初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要詳細的介紹各個控件,只有知道每個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們才可以在VB中創造我們自己的程序。在控件介紹和程序設計中我們必須通過實例的演示來讓學生在模仿中學會各個控件的使用和程序的編寫。特別是在程序的編寫方面,我們一定要有相關的實例來讓學生在感性上得到認識。比如在介紹IF……ELSE選擇控制語句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講解單純的語句,學生聽起來覺得比較枯燥,但筆者首先給同學們演示一個通過用戶名和密碼的登錄界面,通過選擇控制語句來確定我們在文本框中輸入的條件是否為真做出判斷,如果為真就登錄到我們所需要的另一個界面,否則彈出一個提示信息框。在演示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欲望,思維表現得非常活躍,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知識非常有用。在這個時候我們抓住這一特點,首先,講解實現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實現思路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次,在程序中講解新語句的使用方法,總結新語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很快了解了程序設計的整個過程,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雖然這是一個簡單的編程應用,整個創作過程只用到了簡單的選擇控制語句,但通過此例的學習學生學會了選擇控制語句的使用以及如何設置選擇控制語句,同時也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從而創作出自己的程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關于VB的實例教材及各種參考書,但是都比較散而且內容也不是很詳細,所以在講解的時候筆者認為必須對實例進行慎重的選取和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程序結構嚴謹化
筆者所收集的程序除了強調程序的可靠性以外,還要特別強調程序的結構性,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實例,也需要做到程序結構的嚴謹化,使之符合大眾的思維,但也要突出自己的特點。比如在講FOR……NEXT等循環語句的時候,一般的都是利用從1累加到另一個固定的數值,來完成我們的循環講解,這樣的語句由于方法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最后的效果也沒有什么吸引力可說。因此,筆者采用了另外一種方式,結合利用文本框輸入的方式,即在兩個文本框中可以輸入任何兩個數,使之從小的數值累加到另一個較大的數值,這樣程序的效果也就更具結構嚴謹的魅力,同學們的感受也就會完全不同。
2、步驟詳細化
因為同學們對新知識的接受,特別象程序設計這樣的知識結構,還是需要一定的過程,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實例,從而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筆者認為對每一個實例的操作步驟都要詳細的板書出來,上機課或是在課余時間學生只要按照程序的操作步驟去做,就可以得到最終的效果,只有這樣同學們才能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和相關步驟。
3、方法常規化
在講解的過程中,力求采用最簡單、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個實例,盡量采用常規化的語句,避開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方法。比如,在利用文件操作對數據錄入以及把錄入的所有數據輸出時,我們可以避開利用Type語句定義自己的數據類型的使用,因為采用Type語句定義,有多少個字段,就會產生多少個相關的成員,在這種情況下同學們就很難想得到這個成員代表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這樣就把程序復雜化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采用簡單的文本框來進行輸入,然后用Input函數輸出就輕松完成了。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還是以游泳為例,不管我們怎么看別人游泳,但自己卻不下水實踐,我們是永遠都學不會游泳的,那么我們在學習VB語言程序設計的過程中也必須不斷的練習、實踐。
筆者曾擔任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兩個班的該門課程的教學,為每周四學時,其中兩學時是筆者的理論講解課,兩學時是上機實踐操作課。由于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差,因此自覺性還不夠好,為了監督他們很好的學習、認真的實踐,筆者每次課都留一次作業,第一次就是完全按照筆者的課堂實例上機操作,以加強對本節課課程內容的理解并熟練這些操作技巧,這項作業是必須要上交的,并作為平時成績登記。因為這是這門課程中最基本的知識要點和教學要求,雖然學生不可能每個人都對這門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不可能以后都有可能去從事專業的程序設計工作,但是作為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筆者希望他們不管以后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對于一些基本的程序設計思想以及常用的計算機軟件操作,至少都能夠體現出來。
在最后的綜合實訓、實踐中,筆者結合同學們所學的知識并引進一些課外的知識實例來彌補課本上沒有的相關內容。比如,我們利用VB做前臺界面的設計,盡量用到所學過的所有控件進行布局、設置,把它們結合起來使用,而用小型的Access數據庫做后臺數據管理來做一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它具備一般的常用功能,即成績的添加、查詢、修改、刪除,用戶的管理等,雖然這個管理系統程序的設計比較簡單,但通過這樣一個小型的綜合實例,就更加讓同學們了解了VB語言程序設計的功能及特點。這是我們VB程序設計教學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通過這樣的一個綜合實例,才能把同學們零散學到的知識全部的串聯起來,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所學的知識終于有了一定的成果,他們自己也會感覺很有成就感,也會產生一種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愿望,在今后的學習中才能更加有信心和目標。
以上的兩個方面是筆者認為的主要教學方法。采用實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實際上就是為了使課堂生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雖
然是實例教學,有很多有趣的程序及相關的小動畫,但是這樣的有趣如果久了,也并不能完全抓住學生的心,因為這些過程進行的場所都是在課堂,課堂生活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單調性,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筆者要求學生在完成自由獨立創作這一作業以后要相互交流經驗,這種交流我們一般都是在自己班內部進行的,次數多了大家就會覺得似乎還需要加入一些更新的內容,希望與其他班的同學一起探討學習。為了彌補課堂學習和班內交流的不足,筆者有時間就會將兩個班的學生聚集在一起,首先每個班選幾個優秀的作品演示給大家看,并向大家介紹創作的技巧和存在的問題,然后大家一起討論。最后筆者會結合最近的學習內容對設計進行一個總的評說。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我們在教學中,實例的運用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保障,在教學中,我們不防在講解本次課的內容之前,先演示本次課需要用到的實例,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激發了他們的好奇性,這樣也就抓住了同學們“人在教室,心也在教室”。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學得法。程序設計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使同學們了解編程的基本思想,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圍繞著這個目標,在保證同學們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按照他們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一切有效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運用,進而使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高,這是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炳文、楊明福、陳定中.全國計算機二級教程VB語言程序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4
[2]張書云、姜淑菊.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探悉[J]計算機教育.20__(5)
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1.1工程施工放樣題目模型已知某道路曲線第一切線上控制點ZD1(XZD1,YZD1)和JD1(XJD1,YJD1),該曲線設計半徑R=1000m,緩和曲線長0l=100m,JD1里程為,轉向角α。請按細則要求使用非程序型函數計算器計算道路曲線主點坐標ZH(XZH,YZH)、HY(XHY,YHY)、QZ(XQZ,YQZ)及第一緩和曲線和圓曲線上中樁點i1i2K、K的坐標(iX,iY),共計算5個點。然后,根據現場已知測站點O、定向點A、定向檢核點B,使用全站儀進行第一緩和曲線和圓曲線上中樁點放樣i1i2K、K點。控制點和待放樣曲線之間關系如圖1所示。上交成果:工程施工放樣成果資料,其中包含曲線常數、曲線要素、主點里程及曲線中樁坐標的計算成果。
1.2工程施工放樣數學模型
1.2.1曲線常數:(1)緩和曲線傾角:πβ180200=×Rl(2)圓曲線內移值:(3)切線外移量:23002240Rllm
1.2.2曲線要素:(1)切線長:(2)曲線長度:(3)外矢距:E=R+PR2()secα(4)切曲差:D=2TL
1.2.3主點里程:(1)ZH點里程:(2)HY點里程:(3)QZ點里程:(4)YH點里程:(5)HZ點里程:檢核計算:
1.2.4獨立坐標計算:(1)在坐標系x′o′y′中,緩和曲線ZH-HY段(i1K)獨立坐標計算:(2)計算ZH-HY緩和曲線細部點:(3)計算ZH-HY緩和曲線HY點(直接將上式0lli代為0lli代為):(4)在坐標系x′o′y′中,圓曲線HY-YH段任意一點獨立坐標計算:=+=+(1)siniiiiyPRCosxmRφφ1.2.5主點及若干曲線中樁點坐標:(1)(指ZH到JD的坐標方位角)(2)(右轉用-,左轉為+)(3)(右轉用-,左轉為+)(4)三個主點坐標如下:ZH點坐標:HZ點坐標:QZ點坐標:(5)曲線中樁點坐標按線路右轉所得公式如下(注意若為線路左轉則以下幾個公式用iiy代替y):
2工程施工放樣項目VisualBasic程序設計
2.1程序界面
2.1.1主程序界面。主程序界面設計如圖2所示,通過主界面,可以輸入所有的已知數據,并選擇偏角的類型。圖2主程序界面
2.1.2結果顯示界面。計算結果通過一個文本框的形式,將所有需要的結果及一些關鍵的中間結果分欄顯示,如圖3所示:圖3結果顯示界面
2.2核心代碼
2.2.1計算曲線常數和曲線要素:IfR<>0ThenJD=Ls*180/(2*R*PI)p=Ls^2/(24*R)-Ls^4/(2688*R^3)m=Ls/2-Ls^3/(240*R^2)T=(R+p)*Tan(PJ/2)+mL=PJ*R+LsE=(R+p)*1/Cos(PJ/2)-Rq=2*T-LElseMsgBox"必須輸入曲線半徑R!"Text12.SetFocusEndIf
2.2.2主點里程及獨立坐標計算:k1=k1*1000+k11k2=k2*1000+k22k3=k3*1000+k33kZH=k1-TkkZH=kZH/1000kkkZH=kZH-kkZH*1000kkkZH=Format(kkkZH,“###.###”)Str1="ZH點里程:"&"K"&kkZH&"+"&kkkZHStr2="HY點里程:"&"K"&kkHY&"+"&kkkHYStr3="QZ點里程:"&"K"&kkQZ&"+"&kkkQZStr4="YH點里程:"&"K"&kkYH&"+"&kkkYHStr5="HZ點里程:"&"K"&kkHZ&"+"&kkkHZLi=k2-kZHLi1=k3-kZHX11=Li-(Li^5)/(40*R^2*Ls^2)Y11=(Li^3)/(6*R*Ls)X12=m+R*Sin((Li1-0.5*Ls)/R)Y12=p+R*(1-Cos((Li1-0.5*Ls)/R))Xhy1=m+R*Sin(JD*PI/180)Yhy1=p+R*(1-Cos(JD*PI/180))Ajd=((Li1-0.5*Ls)/R)*180/PI
2.2.3坐標計算:Xzh=X2+T*Cos(A)Yzh=Y2+T*Sin(A)Xhy=Xzh-Xhy1*Cos(A)+K*Yhy1*Sin(A)Yhy=Yzh-Xhy1*Sin(A)-K*Yhy1*Cos(A)Xqz=X2+E*Cos(Ajz)Yqz=Y2+E*Sin(Ajz)X111=Xzh-X11*Cos(A)+K*Y11*Sin(A)Y111=Yzh-X11*Sin(A)-K*Y11*Cos(A)X112=Xzh-X12*Cos(A)+K*Y12*Sin(A)Y112=Yzh-X12*Sin(A)-K*Y12*Cos(A)
2.2.4結果輸出:OpenApp.Path&“/T1.txt”ForInputAs#2DoWhileNotEOF(2)'循環至文件尾。LineInput#2,TextLine'讀入一行數據并將其賦予某變量。Form2.Text1.Text=Form2.Text1.Text&Chr(13)+Chr(10)&TextLineLoopClose#2Form2.Show
3結語
將本次國賽工程施工放樣的計算過程采用VisualBasic程序的方式自動進行,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對學生計算結果的評判更加迅速、高效、準確。而且對一些關鍵的中間環節的計算結果予以顯示,有利于學生檢查計算過程中容易出錯的環節,并對出錯的環節反復訓練,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微課;程序設計;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7)13/14-0133-04
研究背景
微課(Micro-lecture)最早源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 McGrew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及1995年英國納皮爾大學(Napier University)T.P.Kee提出的1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1]目前,在國內普遍接受的微課概念是由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提出的[2],他認為微型的知識脈沖(Knowledge Excavation)只要在相應的作業與討論的支持下,就能產生與傳統長時間授課相同的學習效果。
國內關于微課的研究,歷史較為短暫。2011年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將“微課”的概念引入國內,他認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3]另外,關中客又提出了“微課程”的說法[4],并指出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張中興[5]在微課與微課程的研究進展綜述中指出,微課程涵蓋范圍廣,不僅限于課堂內,還可以包含課堂以外的非規范學習,其特點是貼近課堂,更容易被師生接受。
筆者認為,本研究無需對微課與微課程進行嚴格的概念區分,它們都應屬于本文的研究范圍,且為了表述方便,后文中一律用“微課”一詞。
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習程序設計的人也與日俱增。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難免會因為對某個知識點沒有理解而感覺學習困難,也會因為跟不上后續課程內容而失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便產生對程序設計的恐懼感。而微課圍繞某個知識點,以一段講授微視頻和相關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習者,使其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消除知識盲點。
程序設計課是大學計算機教學系列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公共基礎課,知識點很多,而且知識點之間具有較強的連貫性[6],為了維持其連貫性,可針對各個不同的知識點錄制微課并用于教學中。同時,通過微課的方式學習程序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程序設計類的微課進行梳理,分析其設計的特點、研究的趨勢等。在本研究中的程序設計類微課是指為幫助程序設計學習者有效獲取計算機編程相關知識(編程語言、算法等)、提高編程能力而設計和開發的微課。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了程序設計類微課的研究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希望能為程序設計類微課工作者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些許幫助。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獻計量法和內容分析法相結合的方式。文獻計量法用來統計論文篇目,獲取各種分類之間的數量關系;內容分析法用來為論文定性分類。
分析數據得出的表格使用的是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
2.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來源為中國知網,在“高級檢索”模式下,在檢索范圍、檢索年限不限的條件下,以檢索主題“微課”并含“程序設計”方式進行模糊檢索,由于檢索到的文獻是從2013年開始的,所以本研究設定的時間跨度為2013年至2016年年底,共有144篇文獻,經過筆者剔除重復、偏離研究主題較遠的文章,共得到120篇論文,其中包括117篇期刊論文和3篇碩士論文。
數據分析
1.數量分析
經過統計,每年文獻的數量如表1所示。
我國對微課的研究始于2011年[7],但是將其與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建立聯系是在2013年,在信息時代的浪潮下,不得不說這是很滯后的。筆者認為,這與微課的“舶來品”身份有關系,由于翻譯等諸多原因,大批學者只關注其基本概念和意義特征[8],對微課的實際應用研究較少。從表1可以看出,程序設計類微課研究雖然起步晚,但是論文數量的逐年增多說明研究者越來越關注該領域。筆者認為,這跟21世紀教育技術研究進入集中爆發期[9]不無關系。從2013年到2015年論文數量增加很快,說明對程序設計類微課的研究不斷升溫;而從2015年到2016年,雖然論文的數量增加了,但是增速明顯減緩,似乎相關的研究即將步入穩定狀態,所以預期將來該方面研究的深度會更進一步。
2.主題分析
對論文的研究課程主題進行分析統計,得出如表2所示的結果。
筆者將課程主題主要分為C(語言)、C++、Java、C#、VB、Web(程序設計)和其他(基礎課程、算法等)。C語言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因其具有靈活、簡潔、易懂等優點而被廣大計算機學習者作為入門語言,所以它占程序設計類微課研究的比例最高;在“其他”一類中,由于包括程序設計通識、數據結構、算法和其他編程語言等內容,也有40篇論文,占比為33.33%。其次是有關Java的研究有11篇論文,占比達到了9.17%;有關Web編程的研究論文有9篇,占比7.50%;VB方面的論文有7篇,占比5.84%;C++和C#方面的論文均為4篇,占比3.33%。有關Java程序設計的微課研究僅次于C語言,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
3.研究機構分析
對所有文獻的第一作者所在單位類型進行分析統計,得出如上頁表3所示的結果。
筆者以辦學層次為標準,將論文第一作者所在單位類型分為本科院校、專科院校和中小學。統計得出本科院校為程序設計類微課的研究主力機構,共發文65篇,占比54.17%;專科院校緊隨其后,貢獻了51篇論文,占比42.50%;中小學僅有4篇論文。
4.研究區域分析
按照中國地理區劃,筆者對的單位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如上頁表4所示的結果。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華東地區在程序設計類微課方面的研究明顯高于其他六個區域,論文數量占比高達45.00%,相當于華中、華南、西南和華北四個區域的總和。筆者還統計出華東地區中僅江蘇省的論文就有31篇,遠多于其他各區域的論文數量;東北地區的8篇論文皆來自遼寧省。
5.研究內容主題分析
從教育技術學的角度出發,將程序設計類微課研究論文的內容主題從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5個角度進行分析統計,得出如表5所示的結果。
由于一篇論文涉及的主題往往不止一個,所以統計總量超過論文樣本數量。從表5可以看出,程序設計類微課研究的主要關注領域在課程的應用、設計和開發上,各有論文78篇、39篇和24篇。研究者們在管理和評價方面關注很少,分別僅有1篇和2篇論文。筆者認為這是最令人擔憂的現象,如果微課的研究者只關注微課的設計、開發和應用,即把微課制作出來投放使用后,不再管理和評估效果了,就是把一個全周期的教學服務[10]的后期活動“”掉了,這樣何談構建基于微課的程序設計課程學習平臺、環境?
6.研究技術整合分析
進入“互聯網+”時代,研究者在研究程序設計類微課的同時, 不斷拓展視野,將翻轉課堂、MOOC、在線學習等熱門教育技術與微n進行了整合,筆者對樣本中與微課整合頻率較高的技術進行了統計,得出如下頁表6所示的結果。
在表6中,其他一類主要包含在線學習、移動學習、混合式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微課與各種新技術的整合越來越多,并仍有繼續增長的趨勢;翻轉課堂與微課的整合是研究者比較關注的點,共有23篇論文涉及到這方面的研究。
研究結論
從大量的程序設計類微課的研究論文可以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對微課和程序設計課程的關注和熱情,他們都希望通過微課的形式促進程序設計課程的高效開展。在論文樣本時間跨度內可以看出,論文的數量逐漸穩定,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研究不是盲目跟風,而是真正有深度的研究。
從研究機構來看,本專科高校對程序設計類微課的關注和研究高于基礎教育學校。然而,由于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夠培養中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信息素養,所以在中小學教育領域,利用微課的形式開展計算機程序設計課是很有潛力的。中小學的一線教師也比專業研究人員具有更多的實踐經驗,所以教師可以多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為其他研究者提供新鮮、實用的觀點和經驗。
從地域角度看,華東、華南等較發達的地區對微課這類熱門教育技術以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研究較多,原因在于:一是地區發展水平高,提供了物質基礎;二是研究者容易接觸新事物并敢于嘗試,成為研究主力。同時也反映出其他地區在程序設計類微課方面還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和研究空間,并且在推進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其他地區提供的經驗和理論支持。
通過內容分析筆者發現,大量的相關微課不夠開放,只是封閉式的教學短視頻,沒有教師與學習者、教學資源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研究者大多關注的是微課在程序設計課程中的設計、開發和應用,而對微課的管理和評價有很大缺失。有些研究者試圖通過平臺開發的方式進行彌補,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科學的方向。搭建完善的微課體系,對程序設計類微課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評價等都有完整的流程設計,能為程序設計學習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各種新興的教育技術――MOOC、翻轉課堂、在線學習、混合學習等撲面而來,基于微課的程序設計課程,本身就有扎根于信息技術的優勢,所以讓其與新技術整合,實現網絡化相當方便。研究者們應意識到這項優勢,順應時代潮流,以提升程序設計學習者的實踐操作能力和信息素養為目的,靈活采用各種教育技術和資源與微課整合,構建多維度、實時、在線的程序設計學習系統。
參考文獻:
[1]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9-21.
[2]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3]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4-41.
[4]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5]張中興.微課與微課程研究進展綜述[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6):586-589.
[6]柳泉.微課引入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探索[J].物聯網技術,2016(08):119-120.
[7]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姜玉蓮.微課程研究與發展趨勢系統化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2):64-73+84.
[9]蘭國帥,張一春.境外教育技術研究:進展與趨勢――教育技術領域20種SSCI和A&HCI期刊的可視化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5(07):114-120.
[10]樂藝.微課程的設計、開發與管理――以“C語言程序設計”微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2):55-58.
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7篇
關鍵詞:VB程序設計 案例教學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1
VB程序設計是該校部分非計算機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目前教學中普遍采用多媒體課堂教學與上機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適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仍然是以教師教學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能很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所以筆者將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相結合,同時吸取傳統教學的優點,并考慮到該校學生學習VB現狀,探索出一種適合該校學生學習VB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
1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1 任務驅動和案例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的認知靈活性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任務,并將知識點隱含到任務中,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實任務,獲得知識。案例教學主要是對具有一定實踐性、針對性的典型實例進行分析、討論、推斷、歸納和總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1.2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是將案例教學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側重于“教”,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以事先設計好的典型案例為基礎;而任務驅動側重于“學”,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任務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把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在授課中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構建相應知識體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VB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VB程序設計的教學適合采用該教學方法。在整個的教學方法中,需要教師和學生很好的配合。教師設計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向學生呈現、講解案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根據相關知識點給學生布置任務,學生得到任務后根據情況自主學習或分組討論學習,通過對案例的認真研究和模仿,并在教師的協助指導下逐步完成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VB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建構了相應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掌握了相應的操作方法以及相關的技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的實施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首先要精選案例;然后向學生呈現案例,通過案例引入任務;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任務、進一步探究任務,最后做出總結評價。
2.1 教師精選案例
教師分析VB程序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案例,比如網頁中常見的滾動字幕、計算器、qq登陸框、qq農場定時提醒鬧鐘、音樂播放器、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等,選取這些案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清楚學習VB的實際用途,這樣學生才有動力繼續學習下去。
2.2 教師呈現案例、提出任務
向學生展示設計好的案例,使學生有個直觀的印象。將案例分解為VB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知識點,模仿案例。然后提出問題,根據提出的問題布置相應任務。以下以“蝴蝶飛舞”為例。(1)向學生展示案例。如圖1所示,當單擊“開始”按鈕時,蝴蝶從左向右飛翔,同時“開始”按鈕變為“繼續”按鈕,單擊“暫停”按鈕后停止。
圖1 “蝴蝶飛舞”案例
(2)講解涉及到的知識點。Timer控件(Enabled、Interval屬性和Timer事件)、Image控件(Visible屬性)、VB坐標系的使用,進一步熟悉If語句的應用。(3)提出問題。蝴蝶飛出窗體時如何處理? 蝴蝶飛舞的速度如何控制?蝴蝶飛舞的方向能否發生變化?如何制作滾動字幕?(4)布置任務。編寫蝴蝶飛出窗體時從窗體的另一邊飛入的程序;編寫調整蝴蝶飛舞的方向(左下->右上或其他方向)的程序;設計簡單的演員表字幕滾動程序;設計紅燈停、綠燈行的程序等。
2.3 學生自主探究任務、實現任務
學生得到任務后,以自主學習或分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對于相對簡單的任務學生應該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時查閱相關資料或向同學、老師尋求幫助。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便于循序漸進地學習VB基礎知識,掌握程序設計方法。
2.4 師檢查任務、總結與評價任務
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應該認真檢查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總結與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明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同時還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任務評價階段,還可以讓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信息,并將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范例給學生進行示范講解,讓同學之間進行作品欣賞和各種方法的交流,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集思廣益,還可以鼓勵學生創新,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3 結語
在VB程序設計的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較好。首先,該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VB程序設計的興趣;其次,有效地促進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再次,培養了學生一定的相互協作的能力。最后,很好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教學要求的目標。該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學進度難以把握,教學效果評價有一定的困難,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與
改進。
參考文獻
[1] 羅新密.基于任務驅動的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3).
[2] 宋榮杰.VB程序設計案例教學淺析[J].計算機教育,2007(11).
[3] 蔣瀚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VB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5).
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第8篇
關鍵詞:武警院校;NCRE;計算機語言;Visual Basic;C語言;
武警院校大多為指揮院校,目標是培養“適應武警部隊信息化建設和履行職能使命需要的新型高素質指揮警官”。學員既有參加高考的學生,又有從部隊考上的戰士。生源不同,其文化基礎知識相差甚遠,但都按統一的實施方案和計劃模式進行組織教學,采用封閉式的全程軍事化管理制度。主要學習政治理論、科學文化、軍事基礎、專業業務、身體心理等課程。
武警院校的學員畢業后大部分去基層部隊工作,經常需要通過可視化的開發工具快速高效進行軟件開發,比如建設網站或開發維護本單位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統等,所以程序設計課程的科目選擇不易過于專業化。選用Visual Basic(以下簡稱VB)等可視化易學易用的語言為宜,它不但簡單易學,功能強大,而且因其先進的Windows編程思想理念,可以滿足一些后續專業課程或畢業設計中對編制程序的需求。
武警院校在非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應屆本科畢業學員,需要完成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全部課程和各個教學環節規定的內容,并且要求課程學習和畢業考試、畢業論文按照學籍管理規定成績合格,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崗位任職能力者,在英語通過四級,計算機通過二級時,授予學士學位。這就給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程序設計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NCRE與計算機語言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簡稱NCRE)是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面向社會,用于考察應試人員計算機應用知識與技能的全國性計算機水平考試體系。目前該考試共設四個等級,考核內容是根據社會不同部門應用計算機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國內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計算機教育、教學和普及的現狀而確定的;它以應用能力為主,劃分等級,分別考核,為用人部門錄用和考核工作人員提供一個統一、客觀、公正的標準。
NCRE二級考核的主要內容是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以及上機調試的基本技能。考試科目有語言程序設計(C、C++、Java、VB、Delphi)、數據庫程序設計(Visual FoxPro、Access)兩大模塊共七個科目。
如果單純從取得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提高考試通過率的角度出發,選擇數據庫程序設計模塊較為理想(比如Access科目,簡單易學),但從滿足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員畢業后的任職需要來說,選擇一個與教學大綱相一致的科目則更為合理,能起到“既通過課程考核又取得證書”一箭雙雕的效果。
根據教育部近年來對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出的“1+X”的教學方案,即一門基礎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若干必修/選修課程,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課程一般分為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程序設計兩個層次,其中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正好與計算機二級考試中的語言程序設計(C、C++、Java、VB、Delphi)模塊相對應。為此,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程序設計課程的科目選擇尤為重要,選擇的恰當不僅能讓學員在校期間學到非常適用的編程知識、增長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更能使得課程建設與計算機等級考試二者兼顧,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規律。
2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學生與教師的雙主體理念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教為主體,所以課程內容的選擇往往多從教師易于教的方面考慮。對于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因其授課教師大多是計算機或相關專業畢業的人員,對C語言比較熟悉,所以若從備課方便、講授熟練程度來選擇語言科目,教師喜歡選用C語言。因為C語言簡潔、緊湊、使用靈活;同時C具有很強的流程控制結構、語言生成的代碼質量高、運行速度快、可移植性較好,可以實現對程序的精確控制[1]。但是對于初學程序設計語言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情況卻不盡如此。
新的教學理念是發揮學生與教師的雙主體教學設計,即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就表明在教學過程中,課程內容的選擇也要充分考慮教學中學的一面,要從學生的任職需要和特點出發,進行程序設計科目的選擇,要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學內容既要簡單易學,又要滿足學生畢業后的任職需要。
3以學生為本,統籌兼顧,VB是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最好選擇
VB是微軟公司推崇的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首選程序設計語言,無疑也是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的首選科目。
(1)VB是現今流行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VB是基于Windows應用程序的開發工具,它為非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程序提供了強大的編程工具。“Basic”指的是BASIC (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語言,意為“初學者最通用的語言代碼”,是計算機技術發展歷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Visual”意即可視的、可見的,指的是開發像Windows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的方法,它不需要編寫大量代碼去描述界面元素的外觀和位置,只要把預先建立好的對象拖放到屏幕上相應的位置即可。
VB功能強大,語法簡單,執行代碼效率高。因此,VB已成為每一個編程工作者學習時的首選語言,但其功能一點也不比VC++遜色。據統計,開發同樣的應用程序,采用VB要比VC++的效率提高70%[2],所以VB具有強大的用戶群和生命力。
(2)VB易學實用,許多高校把它作為大學生的入門語言。
自從1975年Basic語言問世以來,“Basic”已成為編程入門者學習語言的代名詞,Basic語言以其易學易用的特點風靡全球。自從微軟公司推出了劃時代的VB,Basic又從一門“玩具語言”一躍而成為功能強大的應用軟件開發語言。專業人員可以用Visual Basic實現其他任何Windows編程語言的功能,而初學者只要掌握幾個關鍵詞就可以建立實用的應用程序。
許多很有威望的計算機專家對VB也是情有獨鐘,如同濟大學的龔沛曾教授對VB深有研究,清華大學的周穎老師說自己是從VB的學習而成長起來的,我們從他們編著的有關VB書籍的學習中受益非淺。現在國內許多高校都把VB作為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入門語言。
譚浩強教授在談到“什么人要學程序設計”時,曾說“對于最終用戶,要學會Office;對于程序開發人員,要學習VB;對于系統開發人員,應學習C++”。我們很贊同譚教授的觀點,C語言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因其具有面向機器的特點,涉及一些難懂的概念,如指針、位運算等,導致理解一些問題困難,學習起來很不容易。另外,對于初學者,尤其是對于武警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易講解計算機專業知識太強的內容,應重在應用,而VB不需要很深的程序設計理論基礎,易入門,故選擇VB作為其程序設計的科目是再合適不過了。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1-2665.htmlvb程序設計論文范文10篇
相關文章:
經濟開發區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應急預案12-28
開學專項督導自查報告07-26
校園生活隨筆01-07
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感言09-14
悲傷的句子46條07-04
大學生實習報告10-29
鄉鎮包村干部述職報告08-10
駐場服務安全協議書07-07
公司授權委托書07-16
百日誓師給家長邀請函02-19
寫未來的作文01-13
小熊過生日二年級作文11-26
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09-07
中秋節有趣的兒童燈謎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