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藝術賞析論文范文第1篇
論文關鍵詞:中國 古典園林 美學繪畫 意境
引言
文化是園林的靈魂,特色為風景的生命,園林作為其造型藝術出現,應有其“道”作為靈魂。這個道指文化層次而言。對于園林來說,它的功能是以觀賞和游憩為主的,從游賞者的審美觀賞運動出發造景,借助詩文繪畫進行審美點化,創造一個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這也是中國傳統(文人)藝術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
一中國園林之“意”
周谷城先生說,“理想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就成為歷史,在藝術作品中實現,就叫做意境”。中國山水畫和書法藝術講究“意在筆先”,中國園林也注意此藝術手法。“意”即立意構思,立意就是設計者根據環境、功能、文脈等因素凝聚提煉出的設計意圖。園林是通過藝術形象來傳遞意境的造型藝術,自古文人造園尤其在于寄托情懷。立意既關系到設計的目的,又是在設計過程中采用各種構圖手法的根據,組景沒有立意,構圖將是空洞形式堆砌,而一個好的園林設計,不僅要有立意,而且要善于抓住設計中的主要矛盾,其所立意既解決了園林內部的功能問題,又具有較高的藝術思想境界。園林是自然的一個空間境域,與文學、繪畫有相異之處。園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綜合關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發的境域事物之外,給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如同東方藝術一樣,中國園林多用“意象”寓意,用“具象”顯神,以象征抒懷,還常用匾額對聯點題。“立象以盡意”,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意境”的問題。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意境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們思維中的一種抽象造型觀念,用以指導人們對好的形象聯想。唐詩人王維設計“輞川別業”,配合山川形成不同景區,“文杏為梁,香茅為宇”,并以詩畫情趣八園,因畫意而成景。白居易建“廬山草堂”,以顯廉潔。漢武帝建“一池三山”園林,為了追求超脫塵世的神仙境界。蘇州滄浪亭楹聯為“清風明胃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園林意境創始時代的代表人物,如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王羲之、謝靈運、孔稚圭到唐宋時期的王維、柳宗元、白居易、歐陽修等人既是文學家、藝術家,又是園林創作者或風景開發者。陶淵明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去體現恬淡的意境。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所經營的輞川別業,充滿了詩情畫意。
用文墨點題立意抒發感情,是中國園林的特色之一。傳統園林藝術與古典詩畫關系之密切已是定論。中國園林如同詩歌繪畫一樣,有其深遠意境,這種意境是詩情畫意通過景物表達其所蘊藏的藝術境界,即園林意境,它是由現實的景觀所產生的“想象”與“聯想”。近代學者王國維指出:“文人造園如作文,講究鮮明的立意,使情與景統,意與象統一,形成意境?!边@中國園林屬于山水風致園,加上植被綠化,更富有詩情畫意?!八拿嬗猩浇匀氘?一年無日不看花”,蘇軾提倡以詩情入畫,他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已幾乎成為后世文人畫所追求的準則了。
二“意境”之創作手法
“象存境中、境生象外”是園林藝術中審美意境的主旨,滲透著主體情致的完整和諧的空間,它既是“實”的空間,又是“虛”的或稱“心靈的空間,二者互滲互補,契合而成令人品味不盡的審美境界。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廚處,一開而可通別院。實中有虛者,開門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設矮欄桿墻頭,如上有月臺,而虛實也……”所謂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其目的無非是造成一種幻覺,生出一種奇境。清初笪重光認為意境的基本特征是:虛實相生,有無相成,畫面有“神境生,妙境成”。這是對繪畫的表達,其實也適用于中國園林。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創作手法,其一,無論中國園林品類有多少,就其哲學基本精神而言,則講究其“道”,這“道”由園林的實體與空間所蘊涵而成,老莊之“道”就是一種有“大美”而“不言”的“虛”。這種園林之“虛”,實際上是人們在游園時所體悟到的因實景而引起的精神之升華。其二,在園林空間布局中處處涉及虛實,運用“借景”、“虛景”等手法使迂回曲折的景色變化無窮。
“虛”和“無”,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容納了萬物的精神性的“實有”。于物而言,指的是內含于境象中的意,于人,便是主體的情思,“實”和“有”,也非是具體客觀的存在物,而且是包含精神內容的通透的實有存在。因此,虛與實的統一相生,成為核心的審美特質和構成原則。在園林中,建筑物和自然山水以實相的角色表達著主體的現實生活環境和狀態,它起著樞紐的作用,決定著園林意境的整體生成。對于自然起“化實為虛”、“化虛為實”。
另一方面,它又能將主體的情與自然的景醞釀合一,實現“反虛入渾”的境界。中國山水畫中亭臺樓閣橋等,皆以化實為虛,成為透空的部分,不是實有的部分,反而為山水中留出虛實、留出空白,茅屋瓦房的作用皆是如此。因此,園中的建筑物并不是完全的透空,它能“通望周博,以暢遠情”,人在“空虛”的氛圍中收納了它,并營造出廣闊的心理空間使之彌留,再創造出新鮮各異、飽含韻味、即物即真的美感體驗。另外如園林中堆土成山,“未山先麓,自然地勢之嶙”。
最早出現的一種人工山水園意境構想,也是延續歷史最久的一種園林布局方式,其立意是以大池為中心,象征東海;池中堆土(或磊石)為島(一座或三座不等),象征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蓬萊,方丈、瀛州。它使空曠平淡的水面產生變化,使景觀層次豐富起來,在島上觀賞,劉碧波環繞于周圍,可生“出塵離俗”之趣,園林中水面、鏡面上的反射和映襯,都生出幻境,所謂“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靜亦動,動亦靜,變化萬千,趣味無窮。
園林意境的創造是復雜的過程,也是景觀設計的最高境界,要求設計者有深厚的文化藝術素養,對自然物和人類生活的無比熱愛。其主要創作手法有借景、對比、比擬聯想等。通過巧妙的“借景”、“虛景”的種種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與自然山水的美溝通匯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更為自由開闊的有機整體的美。清代袁枚所筑的隨園,園中“小倉山房”,“陳方丈大鏡三,晶瑩澄澈”,庭中花鳥樹石,寫影鏡中,正是“望去空堂疑有路,照來如我竟無人”。各種借景豐富了園林景觀層次和含義,不時更替的“虛景”成為園林生動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人暢懷于雨滴竹林和霧障樓臺的虛實交映,感受自然輪回生化的美、光色風音變幻的美、煙氣潤物沁心的美。境隨時變,氣象景觀的借取是加強景觀藝術效果的常用手段,變化中帶來無限意趣。杭州西湖有春曉、風荷、秋月、殘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如睡”之感受,其景象、意境各有不同;境隨地變,賞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平湖秋月、石湖串月、象山水月之分;觀雨有洪椿曉雨、榜嶺春霖、花橋姻雨、瀟湘夜雨、花洲話雨、蕉院聽雨、山樓聽雨之別。
三“意境”之表現手法
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后根據立意來規劃布局,剪裁景物。園林意境的產生來源于具體真實的三
域,即物境(形),包括地形、山石、水體、植被、建筑等物質實體,而其形象又可隨季節、時間、氣候而變動。園林藝術的感染力綜合于觀者的感官。具體表現手法:
(1) 香境:以植物體所散發的芳香為主要表現手段而達到的某種意境。植物千萬種,各俱其味,“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說的就是自然花木的氣味。香味之濃淡也各有千秋,香濃烈者稱之為動境,所謂花香襲人;香淡雅者稱之為為靜境,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非靜境難以賞析。
(2)色境:以園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構圖表達特定的意境,“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把自然景象的色彩表達得淋漓盡致。色境之奧秘在于,比文學、繪畫多了一層三度空間,那就是曠與奧、高遠、平遠等視覺感受。
(3)聲境:自然界萬物俱聲,松濤之聲、雨打芭蕉、泉瀑飛濺之聲等等,“南屏晚鐘”表現出日落西山時山色之空明;“竹徑無人風自響”(唐·王維)道出竹徑之幽深,“松子聲聲打石床”(唐·李商隱)則勾勒出秋冬松林之景澀。聲境中,諸如激流飛瀑、驚濤拍岸等喧鬧之聲為動境,而滴泉、涓涓細流、雨打蕉葉等聲平者則多為以動襯靜境。
(4)文境:中國園林總離不了中國詩文,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湯顯祖所為《牡丹亭》而“游園”、“拾畫”諸折,不僅是戲曲,而且是園林文學,又是教人怎樣領會中國園林的精神實質。再者,中國園林的景題、楹聯、匾額通過精美的書法藝術也為園林的意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或對偉人豐功的贊頌,或對歷史勝境的感慨,或對建筑景區的某種藝術意境概括。如承德避暑山莊的“如意洲、煙雨樓、千尺雪、萬壑松風、水流云在、梨花伴月”等;蘇蛐的獅子林和拙政園的“聽雨軒、小滄浪、浮翠閣、松風亭、別有洞天、梧竹幽居、海棠春塢、柳萌路曲、荷風四面亭”等;北京頤和園的“涵虛、洗秋、留云、邀月門、寫秋軒、畫中游、湖山真意、大篩月亭、潑墨軒、惹浪亭、數帆樓”等。這些匾額意境深、回味長,很好地渲染了園林景物的氣氛,給游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受。
(5)形境:園林風景是由許多景組成的,“所謂‘景’就是一個具有欣賞內容的單元,景是園林的靈魂”。運用植被通過設計,配置,形成多樣景象。這就講求到中國文化中的形式美,用泉池,花術,竹石,蜂巒,澗谷,亭閣,曲徑,橋梁,天空,云霧……組成實物環境來再現自然美,或是移天縮地,籠溟渤岳鎮于數畝之地,或是一拳之石而太華千尋,一勺之水而煙波萬頃.就是用提煉概括和寫仿寓意等手法,把種種自然美景集中到有限的空間中來,成為咫尺山林,并和居處緊密結臺,便于游覽欣賞。
清代錢泳在《覆園叢話》中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稱佳構?!痹娪性娋?詞有詞境,曲有曲境,畫有畫境,音樂有音樂境,而造園之高明者,運文學繪畫音樂諸境。意境是中國美學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藝術理論概念,這一美學概念貫穿了唐以后的中國傳統藝術發展的整個歷史,滲透到幾乎所有的藝術領域。
四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有其悠久的歷史,在發展和變遷過程中,融合了中國農耕文明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及宗教等因素,同時,它們也賦予了中國古典園林廣泛而豐富的內涵。隨著人們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園林環境的精神性要求也必然會越來越高,為了豐富園林景觀的內在,必須講求園林的意境美,在這點上,古典園林的意境美是值得當下國人借鑒和學習的。正東晉簡文帝入華林園所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間想”,中國園林不僅具有審美觀賞價值,且具有形神兼備的藝術特征。
園林藝術賞析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園林景觀;主題;文化
1 主題與文化對于園林景觀規劃的重要意義
1.1 主題與文化的基本概念
主題最初指的是音樂中的術語,逐漸的被廣泛應用于文學藝術領域,其基本概念是:主題既是主體,也就是主題的解釋的根據和目的,主題的解釋學的公共領域即為解釋學的根據和根基,也就是創造和改變我們的依據和根本,于是成就了我們的主體,我們發揮主題的根據是依據一定世界發現的一定的時間,根據這種依據來達到我們的目的,這就是我們存在的主題,我們根據一定的世界措施得到一定的解釋,因此,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問題得到一定實際的結果。
文化是一個比較廣泛的詞匯,其概念也是十分的深遠,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文化講的是人類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狹義上的文化講的是人們普 遍的社會習慣。從根本上來講,文化其實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
1.2 主題與文化的重要意義
園林景觀規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視覺的滿足而出現的,而是它會成為一種歷史的見證,承載表達文化的職責。一般情況下對園林景觀的賞析是通過“觀、品、悟”來實現的,先是以視覺來進行觀賞,然后通過觀賞所獲得的信息來對景觀進行品味,這些都是一般賞析園林景觀的正常理解,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要通過品味后,能夠領悟和理解園林景觀的更深層次的涵義。
2 古今中外園林景觀規劃中主題與文化的表現方法
2.1 國外園林景觀規劃中主題與文化的表現方法
日本園林:日本的文化具有著明顯的島國特點,日式園林的建造簡單而精細,無論是一草一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產生一種亦自然亦人工的感覺,不是自然恰似自然的景觀?!袄趿謭@”位于日本四國的香川縣,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是日本十大著名園林之一,始建于16世紀的室町年代,此園林彰顯出了日本的文化內涵。
美國園林:美國因為沒有各種宗教的束縛和約束,產生了一種自然、樸實、純真的文化特點,在這種文化熏陶下,出現了美式自由、開放形式的園林景觀,不拘泥于細節和定義,構成一種浪漫的感知。
法國園林:法國的園林藝術主要是在17世紀的下半葉逐漸的體現出來,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凡爾賽宮園林,這座園林的建造,體現出了法國古典文化,浪漫之都的景象成為一種現實的表現形態,從園林主題與文化之中看到法國的整體韻味。
2.2 國內園林景觀規劃中主題與文化的表現方法
我國作為東方園林的發源地,擁有著的得天獨厚的人文歷史和文化積淀,我國古代園林在其自身的歷史背景下逐步的進行衍化,從早期的囿,到秦漢的苑,魏晉時期的山水園林,唐宋年代的文人園林,直至清朝的寫意園林,從始至終都是遵循著我國歷史發展的歷程。我國傳統的園林景觀一直都是在強調著“造園之始,意在筆先”,這種手法的寓意在產生情景交融、以物比德。把自然的景物看做是品德美、精神美的一種象征。
3 當今園林景觀規劃中主題與文化的有關問題
3.1 忽略了主題與文化的內涵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園林景觀的建設已經能夠體現出一個地域或者國家文明程度的高低,現代園林景觀主要以廣場為主,這樣確實給地域新增了不少的生氣,但是同樣阻礙了人們與自然的距離,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就是過于追求園林的檔次,忽略了園林主題與文化的內涵。
3.2 忽略了主題與環境的融合統一
不同性質與功能的園林建設時不同,然而,相當一部分的園林景觀忽視了主題與環境的融合統一,盲目的追求創新,忽略了場所的環境特性和功能的要求,使得園林景觀所反映出的主題與文化有失水準。
3.3 主題的缺失
不同的園林景觀的意境是不同的,但是有些園林過重的去注重文化的傳播,導致主題的設計過于復雜,使得人們在觀賞過程中產生了多種感覺,文化信息的混亂影響了人們的心態和感覺,導致最終放棄了對文化的理解與感知。
3.4 文化的缺失
園林景觀的建設,能夠使觀賞者的產生不同的感覺,時而感到舒適恬靜、時而感到端莊典雅、時而感到寂靜冷清,但是現代的園林景觀都在趨向于“權利”與“財富”,導致了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
4 總結
園林景觀規劃的主題和文化是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通過主題和文化的表達,體現出各國不同文化而產生的不同內涵,并且要不斷的進行突破束縛,把傳統的觀念融入到現代的生活環境中,把園林景觀真正的發揮出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華青,馬良,吉文麗.論園林景觀規劃的主題與文化[J].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1(5)
園林藝術賞析論文范文第3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aching of garde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multi aspects including students, teachers, experimenter, counselor, engineers,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and forms a teaching frame of "direction oriented first year, skill oriented second year and marketing oriented third year". Taking the 2013 year gardening class as the teaching reform pilot, it guides students to write "three-dimensional employment recommendation" with practical action, which has stimulated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and enhanced the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elf-confidence.
關鍵詞:高職園林;園林工程技術專業;關鍵點;教學法
Key words: garde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arde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key points;teachi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8-0185-04
0 引言
面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漸嚴峻的局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生態環境工程分院以學生規模最大的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含園林規劃設計方向)13級為試點,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骨干教師牽頭,以園林工程技術教研室為依托,積極探索基于“關鍵點”專業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職業規劃為前提,以實踐技能為中心,以就業推銷為保障,抓住影響學生培養質量的“瓶頸”所在,按年級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既保障大多數學生在所學專業課程體系中關鍵課程的學習“達優”,又在專業教育和第二課堂活動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理念和實干精神,不但學會“做事”,還學會“做人”,使知識、能力和素質同時綜合發展[1]。經過在13級9個班的試點,從頂崗實習找單位的情況來看,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1 一年級抓方向,適合最重要
1.1 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探尋合適技術路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①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讓大學生結合個人自身情況以及眼前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選擇職業道路,并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教育、發展計劃和行動方案。包括五個方面:立足身心健康,積極自我悅納;圍繞學習實踐,自然適應過渡;依托職業性向,選擇自己所長;根據最佳定位,享受和諧人生;順應職業要求,聽從內心召喚。其本質上是要解決“我將來要干什么”的問題,即選擇職業方向和設定職業目標。②技術路徑選擇主要基于自身的職業興趣、天賦和價值觀,有利于實現入職的最佳匹配,將每個學生所接受的基礎教育整合進個人的生涯發展進程之中,實現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從職業性向來看,擅長與事物打交道為基本路徑,擅長與他人打交道為高期望路徑,擅長與自己打交道則為創新路徑。從職業錨來看,樂趣、技能和價值,三者居其一為蹩腳路徑,三者居其二為常規路徑,三者均居為幸福和諧路徑。從職業和使命的區別來看,唯有順應職業要求、聽從內心召喚才是最成功的技術路徑。③行為養成課包括軍訓及國防教育,入學、安全及畢業教育,勞動課,衛生習慣,節約意識,文明禮儀和日常行為等。是以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作為學生發展的要素,以學生日常行為準則為活動載體,以過程記錄作為考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遵守學院的規章制度,養成良好學風和行為習慣,樹立正確人生觀。
1.2 了解園林發展趨勢,寫一處自己最喜歡的中國經典名園賞析報告
①聽一場現代園林發展趨勢的專題報告,現代園林九大要素:基礎構骨架,掇山得精神,理水寄深情,園路引游人,建筑定風格,植物顯生機,動物富動感,細節定成敗,意境是關鍵。天人合一的終極趨勢是人工創造的“第二自然”盡可能生態化;提高經營效益的第一感性趨勢是從細微處精心營造景觀細節;營造精品園林的理性趨勢是理順主題文脈,突顯園林意境;最接大眾地氣的必然趨勢是大地園林化和旅游鄉村化?,F代園林要符合人們想與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引導人們回歸自然,并從中找到原本屬于自己的生活。②在系統學習園林手繪表現技法、園林藝術、中國園林史、園林工程制圖、園林植物和園林工程硬質材料等平臺課的基礎上,選擇一處經典名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網師園,南京瞻園,上海豫園,無錫寄暢園,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個園,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西安大唐芙蓉園,臨潼華清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園環境文化景觀),從構圖布局、建筑景觀和植物等方面進行多方賞析,包括分析報告、照片比對、局部手繪、材料統計和景點特色等方面,做成PPT在班內和年級進行廣泛交流,激發同學們學習園林的潛能和熱情。
3.2 取得職業技能證書,力爭參加技能大賽
①職業技能證書是在這個崗位上所能達到的技術等級資格證書,一般有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等。園林專業主要有綠化工、測量放線工、花卉園藝師、草坪建植工、林木種苗工和制圖員,以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為主。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是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戰略措施,對于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建設以及深化企業改革,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②技能大賽選拔的是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系統的設計能力和一定創新意識的專門人才,它以全新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企業崗位能力要求命題比賽,側重考核學生對本專業綜合理論和綜合技能的運用能力,對參賽學生的要求是技術型、應用型。預示著尊重勞動、尊重技能、重視職業教育的時代初見端倪,正成為引領社會尊技重職的風向標[8]。③學院舉辦第十五屆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節,由教務處、學生與保衛處牽頭,分別由12個分院承辦,競賽項目逐年增設,今年設有77項,其中個人賽60項、團體賽17項。生態環境工程分院承辦的個人賽有花卉藝術設計、手繪表現技法、園林景觀設計和園林微景園施工等7項。通過舉辦技能競賽節,營造全院職業技能培養的良好氛圍,掀起全院技能訓練的新高潮。既為全省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選拔高水平選手,也強化學生技能培養工作,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實現了技能大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性工作的轉變,由少數師生參與向全體師生參與的轉變,真正實現高技能的普及教育[9]。
3.3 帶著兩項實訓任務參加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學生了解社會、適應職業、熟悉崗位的綜合實踐,一般進行5~7月,由具有較強實踐經驗和工作責任心的專業課專任教師和實習單位技術人員(兼職指導教師)共同組織實施。有效彌補校內實習基地缺陷的同時,可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縮短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適應期。但從近幾年的調查情況來看,企業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基本上不會為學生全程提供對口的、循序漸進的專業技能實習。除非學院有計劃地派出專業骨干教師主動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或“送教上門”,為其開展各類專業培養,通過技術服務、加深企業對學校的了解[10]。今年頂崗實習時,同時安排園林工程施工技術綜合實訓和園林工程管理綜合實訓,前者要求學生結合頂崗實習完成5個以上的技能訓練項目,至少包括施工放線、園路施工、置石或塑山、喬木栽植和草坪播種,并形成施工技術綜合實訓報告。后者借用實習單位資料完成一套完整的資格預審文件、某一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技術標)和工程量清單計價及投標文件。返校后,按照園林工程招標與投標程序,在專用評標室使用造價及招投標管理平臺進行模擬投標,包括遞交標書、統一開標、電子評標、專家評標、結果公示和簽訂合同等環節。中標單位再提交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和修改后的工程量清單計價。凡中標者為本年度優秀頂崗實習學生,由實習老師優先推薦、介紹就業單位。
3.4 整理用行動書寫的就業指導書,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學生正確擇業就業觀的樹立及就業競爭力的形成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诙嗄昃蜆I實踐指導,按照學年有計劃、有步驟、遞進式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在邀請企業老總開設就業專題講座和請優秀畢業生來校參加從業經驗交流會的基礎上,將就業指導與專業知識的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認識自己所學專業和市場需求,感受到就業壓力,增強專業學習和實踐鍛煉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認真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最終實現高質量就業[11]。園林13級田小惠、趙偉恒、魏培峰等7名同學,用項目實習報告(平面圖、效果圖、說明書和清單計價)、三維動畫、制作的園林沙盤和微景園、發表的案例論文(和教師項目合作)等實際行動書寫的立體就業推薦書,被老師推介到陜西一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直接上崗,從事校園文化景觀設計,得到企業的認可和重用。
總之,高職專業教學的各個階段的教育活動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就業教育系統。經過試點,其完整的過程應該是:在有代表性地進行專業現場教學的基礎上,結合老師的社會服務項目,根據學生實際設置若干局部項目,進行實戰綜合設計;再經過評比選擇優秀設計方案,制作園林沙盤或建造微景園;最后綜合所有成績,為同學推薦一份與其能力相適應的頂崗實習單位,并補充完善其他綜合實習,為畢業后順利就業奠定良好基礎。而其“關鍵點”在于:①一年級抓方向,適合最重要:從走進大學第一天開始,就應接受有關職業規劃的理念,并且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漸形成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避免畢業前夕的不知所措[12]。②二年級抓技能,喜歡最關鍵:主要是基本就業能力的培養和準備,是職業理想教育的延續。③三年級抓推銷,行動硬指標:這是就業教育過程的關鍵環節,是學生擇業前素質和能力的集訓階段。只要使大學生能主動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對職業的判斷進行學習,就能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創業精神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伯紅,方義秋,夏英,王國胤.基于“關鍵點”課程的課程體系改革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4):82-84.
[2]曹毓剛,任得元,王周鎖,張永良,孫承俊.實施十大節慶主題教育彰顯學院思政工作特色―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72-74.
[3]石國亮.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的新趨勢[J].青年探索,2009,(3):3-7.
[4]邵玉茹.興趣小組活動的價值追求[J].全球教育展望,2007,(增刊):64-67.
[5]蔡新職,王梓林.高職院校建立社會服務長效機制的探索與實踐――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15(3):11-14.
[6]顧禎.基于社會服務項目的“零距離”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6):47-49.
[7]陳彥霖,胡文勝.沙盤模擬 現場實操――《園林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68-169.
[8]陳兆芳.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理性思考[J].職教論壇,2011(7):78-80.
[9]楊建良.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教學):19-24.
[10]龔維紅.高職園林工程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1,(12):126-127.
[11]劉新燕,呂寧,衣學慧.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三段式”就業指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6):80-81.
園林藝術賞析論文范文第4篇
2.慨嘆興衰別辟蹊徑——析許渾《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者因題絕句》李向敏
3.異質同構的兩塊美玉——川端康成與沈從文小說的藝術比較周小剛
4.藏在心中永恒的愛——普希金詩歌《我曾經愛過您》賞析安雯
5.愛在殘垣斷壁——淺析張愛玲作品中的愛情世界項玲
6.論文學作品的時代批判性李宇鵬
7.《論語》中的子路形象宋倩倩
8.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意識探析紅,邵春
9.將生命撕碎了又拼貼——《半生緣》中的顧曼楨與張愛玲悲歡人生的比照盧寬慧
10.搖曳的燭焰,脆弱的生命——《燭焰》童寶玉
11.淺析小說的現實性薛彥東
12.從宇宙論的角度看莎翁的十四行詩《能否把你比作夏日》楊潔
13.影響的焦慮——論蘇偉貞小說中的父子圖式吳燕君
14.勞倫斯《馬販之女》中的象征解讀——生命的轉折楊蕾
15.論復調式小說由來青年文學家 馬寶榮
16.淺談李白詩歌中的"水"意象周大田
17.《報劉一丈書》藝術新解姜葵
18.英國詩劇中的馬洛和瓊森張偉
19.淺談通俗文學中的通俗性與高雅性的結合冷琳
20."鞭撻"和"挽悼"下的傳統文化——淺析實在《白鹿原》里矛盾的創作心態王凱
21.對現代西方文明的反思——讀《星期五或太平洋上的靈獄簿》李硯芳
22.古代詩歌的情愫閔天翼
23.周作人與郁達夫《新文學大系·散文集》"導言"之比較曹亭
24.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看《米德爾馬契》趙文瓊
25.《呼嘯山莊》中男女主人公悲劇的心理分析龍少華
26.論名著中兩位女性的悲慘命運張麗娜
27.王熙鳳形象分析趙延軍
28.論詩詞的風格付翔
29.淺析《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藝術形象——兼論孫少平身上所體現作者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胡艷恒
30.談談哈姆雷特的形而上劉星
31.李白詩論研究——以《古風》為中心田文進
32.論裴子野詩文特色何蔚
33.純凈·墮落·超越——道連·葛雷形象芻議鄧琳
34.淺析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及對策戴瑤
35.淺析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范敏,孔莎
36.淺談"雙導師制"對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深遠影響張曉丹
37.多媒體技術在《基礎寫作》教學中的探討海曉虹
38.語文課堂主體的探究與分析李慧東
39.我國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的實效性探討曹敏燕
40.將信息技術融入音樂殿堂史向麗
41.中國借鑒加拿大媒介教育經驗可行性分析王瑩
42.淺析高校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及其發展方向周元培,嚴先琴
43.淺談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育楊麗萍
44.寫出生活的真、善、美——對學生隨筆寫作教育的一點嘗試周雅華
45.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邢鶴,唐定芬
46.淺談《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李力東
47.寫作之路、隨筆起步——淺析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寫好隨筆翁春慧
48.關于三本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邵敏
49.青年文學家 讀好書、好讀書、自主讀書徐建良
50.如何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初探王娜,孫凌晨
51.高職院校廣告創意課程的教學模式與革新研究宋琪薇
52.游泳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于揚
53.如何成為一個富有激情的英語教師林青
54.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的環節問題王冰燃
55.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侯昌明
56.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淺談陳志紅
57.淺談多媒體CAI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李芳
58.新時期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與創新李珊珊,文鐵橋
59.談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教改與實踐教學的創新——以遼寧地區服裝高校及服裝產業為背景黃鼎奇
60.合作學習在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劉甜
61.數學思維培養之我見張忠毅
62.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張志賢
63.讓心靈的清流盡情流淌——以語文教師的積極情感促動學生思維楊燕
64.論如何在學校教育中滲透人性教育孫麗
65.儒家思想對高職院校人文校園建設的現實意義管軍
66.高中英語詞匯學習現狀及對策叢冠青hHTTp://
67.淺談大學體育教育素質教學研究張海濤,王斌
68.民辦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初探孫艷麗
69.采用OBTL教學模式提升大學生學習能力陳振嬌
70.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初探夏雪芹
71.在Photoshop強化訓練中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探索裴書凱
72.淺析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提高文學修養陳霞
73.成就未來,鑄就輝煌朱海燕
74.對農林職業教育實踐過程中若干問題的反思尤幸
75.數字時代來臨下的高職動漫專業教育改革的思考徐丹
76.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徐海燕
77.新理念下的專業課如何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吳運燕
78.高職高專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張國昌,解倩倩
79.用區別化教育理念激活電子課堂教學芻議張強
80.淺談高中數學激勵式階梯教學法孟翠娟
81.中職德育課體驗式教學初探陳兆鳳
82.試論先秦經典美術教育思想之基本內容及對后世之影響賀望舒
83.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劉勇
84.淺議高職高專商務英語翻譯課教學高潔
85.球拍科技的發展對網球發球和正手擊球技術的影響于振勇
86.利用網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大學英語課堂模式探討劉亞娥
87.體驗式教學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劉水
88.淺談中學生語文學習中語感的培養蘇友慧
89."博客"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青年文學家 賈曉婷
90.激發興趣,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丁衛東
91.淺析現代籃球運動中訓練的綜述范波
92.通識教育——旅游教育的重要途徑孔曉楠
93.淺談化學課中的"引導——探究"式教學方法王麗翠
94.改變教學教育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魏靈
95.淺析農村學生記憶英語單詞之方法蘇琴
96.淺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陳衍昌
97.談網絡環境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問題周密
98.淺談班主任工作中表揚與批評的策略閆芳
99.DVD數字化視頻在大學英語課內教學中的作用趙立丹
100.重視大學生理想信念對其成長成才的作用秦曉茜,焦峰
101.探究鐵血政策的歷史影響付寶慧
102.童心可鑒——電影《歲月神偷》兒童視角的作用探析褚楚
103.淺析電視劇臺詞中新詞新語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范東青
104.淺析家裝中的風格結合王一川
105.論室內設計中光環境給人感覺的變化吉梁
106.論裝潢工程中的線的美感王雨辰
107.論保持中國特色設計風格的重要性王立新
108.淺析園林藝術設計的標準袁洋
109.論環藝設計中樹木給人的藝術感覺霍龍
110.淺析我國城市的建筑藝術效果楊智超
111.淺析園林景觀中的環境藝術劉春波
112.中國古代舞蹈的線性之美蔡珊珊
113.芻議中國當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與創新陳懷莉,吳波
114.青年文學家 楊麗萍與原生態舞蹈王曉丹
115.小議油畫個性化語言研究的價值吳波,陳懷莉
116.淺談中國傳統裝飾符號與現代工業設計的結合張娟娟
117.剪紙情——舞蹈《剪紙姑娘》品讀胡蜀
118.從"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看電視導播的重要性生威,張曉莉
119.流動的詩,舞動的畫從《扇舞丹青》看古典舞的美葉靜
園林藝術賞析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詠竹文學 研究 竹意象
自《詩經》始,竹便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此后詠竹文學不斷傳承和拓展,蔚然成為詠物文學的主流。但令人遺憾的是,對詠竹文學的研究長期以來罕有問津。直到改革開放后局面才得到改觀,三十多年來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詠竹文學作品的選編
按類選編作品古已有之,如《古今圖書集成》、《群芳譜》等里面就有詠竹詩詞的專門歸類。三十多年來,學者繼承了這種“選學”傳統,在詠竹文學作品的選編工作上用力甚勤。
有單獨選詩的,如《歷代詠竹詩選》(浙江省安吉縣政協編,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歷代詠竹詩叢》(成乃凡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等,這類詩選數量一般都逾千首,收錄時間多為先秦至清末民初;有詩詞共選的,如《中國竹詩詞選集》(周芳純等選注,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等;有錄詩詞之外的,如《竹君流韻?中國歷代詠竹文賦畫論》(徐小飛輯,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有專門選對聯的,如《詠竹聯集粹》(劉星亮等主編,岳麓書社,1994年版),等等。
有各種體裁混選帶有“總集”性質的,如《歷代詠竹佳作三百篇》(曹毅前等主編,岳麓書社,1999年版),所選包括詩、詞、曲、聯、銘、賦、贊、記等。《古今詠竹集》(劉學文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版)除體裁宏富外,還古今通選,時間從先秦一直到現當代。《綠竹神氣》(彭鎮華、江澤慧,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年版)規??涨?所選古代詩詞文賦多達萬首,選文外尚附有“‘個’字探源”、“圖文解說”兩部分,學術含量較高。
有與其他植物作品合選的,如《松竹梅詩詞選讀》(徐振維等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等是將歌詠“歲寒三友”的作品并選。《歷代林木詩選》(吳鶴鳴等編,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等則是將詠竹作品置身于更廣闊的植物文學中。這類合編本有利于對比閱讀,區分異同,進而豐富和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詠竹文學作品的選編,遵循于一定的取舍標準。這不只是反映了編者的學術旨趣和眼光,更重要的是它有資料匯編的性質,可為深入研究奠定文獻基礎。
二、詠竹文學的宏觀研究
詠竹文學是詠物文學的分支。要深入研究它,必須從整體和宏觀的層面來把握和觀照。在切入口上,應注意從聚點和散點兩個視角來拓展。
所謂聚點,就是將眼光聚集到縱向的文學史維度,梳理詠竹文學的發展歷程。如《中國竹文化研究》(何明、廖國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認為在竹由符號化到文學化的進程中,經過了濫觴(先秦兩漢)、形成(魏晉南北朝)、鼎盛(唐宋)、延續(元代至近現代)四個時期。何寶年在《中國詠竹竹文學的形成和發展》(《文教資料》,1999年第5期)中大致同意此分法。趙麗《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竹意象》(洛陽工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則認為,直到南朝“竹開始擺脫其原始的自然屬性而逐漸被賦予了文學符號的性質”。王平在《中國竹文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中勾畫了竹詩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揭示出其象征性和審美性的內涵。馬利文的《唐代詠竹詩研究》(2008年,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則更像是詠竹詩中的“斷代史”。它對初、盛、中、晚唐詠竹詩審美認識和人格象征的發展進行了較為翔實的論述,在橫向上還就詠竹詩與天師道之關系、唐代《竹枝》等作了較為深刻的探論。
所謂散點,就是截取橫斷面或者個案來進行觀照的方法。如《中國竹文化》(周裕蒼,黃河出版社,1992年版)對詠竹詩、斑竹意象、竹與成語、寓言及其他等方面作了知識性介紹?!毒G竹神氣》的“前言”部分,用散論的方式論及了一些以竹自況的特殊知識群體,對其中的佼佼者嵇康、李白、蘇軾、鄭燮等作了個案賞析。結合四大文學名著,“前言”對小說中以竹寫景、以竹敘情的手法也作了細致的分析。這種個案探討的方法,似乎更適合具體作家。例如蘇軾與竹的關系很密切,趙曉紅在《蘇軾與竹》(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中指出,蘇軾賦予竹高潔、耿直的品性,竹象征著詩人的性格和胸懷。陳守常在《蘇軾竹詩考析》(文史博覽,2009年第1期)中認為,蘇軾竹詩精髓在于頌竹之風雅高潔,批判物欲軟骨。
為了將文學與更廣闊的文化背景關聯起來,尋找理論支點似是迫切任務。對此,何明、廖國強在《中國竹文化研究》中采用文化符號學理論視角來觀照,將語言學理論與文學意象結合起來研究,指出根據能指和所指的關系,可把竹文學符號分為三種類型:“神與竹游”、“情融于竹”和“以情統竹”。竹文學符號能指形式的審美形態可用“秀美淡雅”來概括,其文化土壤正是中國傳統農業文化的倫理觀念。
與這種借助西方理論的做法相比,何寶年在搭建竹文學與文化聯系的平臺時,采用的方法就很傳統。在《中國詠竹文學的類型特征與文化內涵》(《文教資料》,1999年第6期)中,他論述了詠竹文學的三種文化屬性,即自然、社會和藝術屬性,并將社會屬性細化為八種形態。
通過對詠竹文學的宏觀研究,論者鉤稽出竹與文學的種種關聯,在整體上確立了詠竹文學的獨立性,呈現出較為清晰的愿景。這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啟迪和思維觸點。
三、詠竹文學意象研究
學界對竹意象研究一直熱力不減,光景常新。前述《中國竹文化研究》中采用的符號學理論,研究之對象實質就是意象符號。無獨有偶,王立在專著《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中也專辟一章從文化的向度去研究“竹意象”。
唐詩中竹意象頻頻現身,這點易引起研究者興趣。王美詩在《“竹”的意象與唐代詩人性情》(黑龍江農墾師專學報,2003年第2期)中從竹表達文人淡逸灑脫的高雅性情,以病竹、苦竹、怪竹等表達詩人沉郁悲涼心境和不屈抗爭品格等方面對竹意象進行了審美解讀。雷曉在《淺談唐詩中竹意象的出世與入世》(《科教文匯》,2008年第5期)中則從竹意象與處事態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詩人對事功或超然于其外,或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針對具體作家的研究,也出現了一些論文。如梁昌明在《白居易山水田園詩中的“竹”意象》(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中排比了白居易一生種竹的情況,分析了當中蘊含的情感、人格和社會因素。李今玨在《論李賀〈昌谷北園新筍四首〉中竹意象的獨特性》(《社會科學論壇》,2008年第5期)中認為李賀突破了傳統竹意象的性格和情愫,顯示了生活經歷影響下的自我價值追求和藝術意志。彭潔瑩在《仇遠〈無弦琴譜〉梅竹意象涵蘊剖析》(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中強調,仇遠詞中的梅竹意象除傳統意義外,又潛藏著落寞和憂傷、隱忍與沉郁、苦惱和幽獨等情愫。
在大文化視角的俯瞰下,意象原型的研究值得關注。陳璇《瀟湘館中的竹――淺談〈紅樓夢〉瀟湘館的原型意象》(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一文,從分析瀟湘館中竹所蘊含的原型意象入手,探求了黛玉的性格特征,以及與寶玉的愛情,彰顯竹在寶黛悲劇中的象征意義。王立、蘇敏的《古典文學中竹意象的神話原型尋秘》(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則從人類學和神話學的角度,分析了竹成為原始植物崇拜代表的過程和原因。發現竹與龍有類似的神秘內蘊與象征功能,竹與生命意識密不可分,竹與日常人世倫理對應比附,竹與氣節和堅貞天然呼應。緣其神話原型的穩定凝重和多樣化,才使中國古典文學中竹意象繁盛不衰。
竹意象的研究形式上是一種微觀研究,然而竹意象除了文學因素之外,還包含有倫理、人格、神話等方面的內容,因此這種研究就具有很強的文學――文化色彩。從這個層次上看來,竹意象的研究實為見微知著,本質上反映的還是一種宏觀的視野。
四、詠竹文學的拓展研究
詠竹文學中,傳統詩詞的研究始終占據著主要地位。近年來,學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體裁,如民歌、小說、戲曲、題記等。民歌中竹枝詞流傳甚廣,很有藝術特色。它因何產生,學界看法爭議較多。向柏松在《巴人竹枝詞的起源與文化生態》(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中提出了耳目一新的觀點:承屈原九歌傳統而來的竹枝詞開始其實是祭祀竹王的歌謠,它是西南竹圖騰崇拜、竹王崇拜文化背景中的產物。
《紅樓夢》總是小說研究的最熱點。藍曉光《從〈紅樓夢〉看中國竹文化》(《竹子研究匯刊》,2007年第3期)視角獨特,從竹的工藝美術、竹的飲食文化、竹的園林藝術、竹的美學境界四個方面闡述了竹文化的運用,指出《紅樓夢》“像是一部中國竹文化的百科全書”。胡艷的《竹:〈邊城〉人物的另類闡釋》(《名作欣賞》,2009年第7期)則罕見地以現代小說為研究對象,認為,《邊城》里的人物性情與傳統竹意象內涵極為相似,竹背景意蘊是小說審美特質的有機構成部分。
在戲曲方面,陳菊香的《竹文化與戲曲》(《岱宗學刊》,2008年第3期)中論述了竹子的文化象征意義,以為“竹子的文化象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為化龍之神;二乃君子之德;三即淑女之愛。”王念選《鄭板橋畫竹題記理趣初探》(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則另辟蹊徑,選取題記作為探討對象。作者認為,鄭板橋的畫竹題記饒有理趣,真率、深刻、獨特地表達了他的宗法自然、務求創新的美學思想、創作體驗、藝術手法。
研究者在詩詞之外開疆拓宇,其意義自不待言。惜其開拓不深,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較之于詠竹詩詞的研究還有不小的差距。
綜觀三十多年來詠竹文學的研究,在肯定其成就的同時,也不難發現其存在的不足。最突出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領域內部的不均衡,在時段上厚古薄今;在體裁上重詩詞輕其他。二是研究隊伍的單薄和散漫,主攻文學又能專注于此領域者寥寥無幾。三是文學的獨立性研究有待進一步彰顯。詠竹文學研究大量采用非文學本身的大眾化話語和邏輯來闡論,畢竟離本質稍遠,難免有隔靴搔癢之憾。詠竹文學研究在已有著作里往往淪為附庸。作為標志性的成果,我們深深期待著第一部純粹研究詠竹文學的專著能早日問世。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1-2734.html園林藝術賞析論文范文10篇
相關文章:
暑假包餃子日記300字07-21
孩子軍訓家長的心情隨筆11-23
祝好心情的早安朋友圈問候語10-19
征信宣傳活動總結11-29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教學工作總結(14篇)10-14
班干部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12-05
100字故鄉讀書筆記08-16
五臺山的傳說故事09-28
展望未來作文1000字09-14
抒情作文600字07-23
我和布娃娃的趣事作文07-23
蘇州大學選什么專業考研好一些12-16
2024年貴州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公告(10月25日-11月8日網上報名)10-29
淮南聯合大學學費貴嗎 大概招生多少人07-27
小學教師評語(最新13篇)09-14
語文專項訓練:詩歌鑒賞教案12-14
成語典故故事09-27
九曲連環的同義詞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