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管理篇1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體系
建筑業歷來都是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行業之一。從國際上看,2003年全球的重大職業安全事故總數為355000起,其中建筑業的安全事故約60000起,占16.9%;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在英國可達到建設項目總成本的3%-6%,美國工程建設中安全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已占到其總成本的7.9%,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比例更已高達8.5%。而從我國的實踐來看,目前我國有建筑企業6萬多家,從業人數3800多萬,在施工程98萬多個;并且從1990年到2005年以來,我國每年所發生的建筑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數依然超過千人,每年的直接經濟損失愈百億元。
一、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概述
(一)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概念
198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核安全咨詢組在《切爾諾貝利事故后審評會議總結報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詞。“安全文化”一出現,就引起了有關人士的廣泛重視和興趣。人們認識到,安全技術的發展、完善,設施的可靠性固然是重要的,但是還不夠,還必須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制,而且新建立起來的體制必須是高級的、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還必須要有一整套安全法令、法規、規章制度,并且使這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要得到有效的不打折扣的執行那就是“安全文化”。
(二)建筑施工安全文化的特性
建筑施工安全文化是以“人”為本,以文化為載體,通過企業文化的滲透提高人的安全價值觀和規范人的安全作業行為。它既包括操作者,也包括決策層和管理層。既要求員工嚴格地執行良好的操作方法,同時還要具有高度的警覺性、實際的見解、豐富的知識、準確無誤的判斷能力和強烈的責任感,以此正確地履行個人所承擔的安全職責。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實質上是一種手段,它能使所有企業和個人都對建筑安全密切關注。它強調人的因素在保證施工安全生產上的主導作用,并以此促進外界條件的改善,從而提高建筑企業乃至行業整體安全文化水準。
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體系的構建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的安全價值觀和安全生產行為準則的總和。結合安全生產的實際,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體系的構建,不僅包括物質文化內容和精神文化內容,而且還包括企業職工安全生產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只有把這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共同構建起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文化體系。
(一)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的物質文化建設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的物質文化建設主要包括企業安全標志、建筑設施、技術裝備、施工作業環境、安全規章制度、安全管理行為等的建設。
1.安全規章制度。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是企業在安全管理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帶有強制性的義務和保障員工一定權利的規定,是實現企業安全目標的有力措施和手段。企業安全規章制度作為職工安全行為規范的模式,使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要素,使工人從事施工生產活動能安全順利地進行。
2.安全標志。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標志是以安全標志性的物化形態來顯示本企業的安全文化特征。如企業的安全徽章、袖標、安全信號、安全標語牌、警句、安全櫥窗、安全板報、安全標志性建筑等。在許多安全管理先進的企業,都有一整套的企業安全標志,這些安全標志明顯而形象地概括企業安全文化的獨特色彩,令人留下該企業重視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刻印象。
3.施工作業環境和工作條件。施工作業環境和工作條件是指企業員工在施工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生產、辦公、休息和生活的場所。包括機關辦公樓、俱樂部、建筑工地“五小”設施、施工作業場地、防寒保溫及防暑、防雨設施等。以改善員工施工作業環境和工作條件為主要內容的環境建設是企業安全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4.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行為。如施工中以“安全第一”為核心的作業活動,企業內部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目標的安全公共關系活動,對事故的處理采取“四不放過”處理原則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企業安全哲學、安全價值觀念、安全道德規范的具體實施和直接體現,也是這些精神性活動取得成效的關鍵。
(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設
企業安全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設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根本。它隱藏在物質文化建設的背后,卻直接表現為精神活動,直接具有文化的特征,它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大致包括企業安全哲學、企業安全精神和安全目標等。
1.企業安全哲學。企業安全哲學是企業安全人格化的基礎,是企業安全形成獨特風格的源泉,是企業安全文化的遺傳密碼,是企業員工進行總體安全信息選擇的綜合方法。在安全生產處于嚴峻的形勢下,企業迫切需要形成自己的企業安全哲學。要創造具有本企業特色和風格的安全哲學,必須依靠全體員工的創新精神,以及對安全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2.企業安全精神。企業安全精神是企業安全文化的表現形式,又是企業安全的靈魂。企業安全精神是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安全管理活動中形成的,它反過來又為企業的施工生產經營服務,為企業安全管理活動提供精神支柱和前進的動力,激勵、統帥企業員工的意志,使得企業員工在企業安全精神的指導下自覺地為實現企業安全目標而不懈地努力。
3.企業安全目標。它是企業開展安全管理的目的和標準。企業安全目標是一個多元體系,制定企業安全目標時,應高于企業目前的安全水平,還應考慮安全目標的復雜性、動態性、現實性。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遵照客觀規律辦事,達到企業安全目標的最優化,以激勵員工實現安全目標的信心和毅力。
(三)企業職工安全生產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1.培養和提高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管理素質。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知識水平的高低、工作責任心的強弱,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起著重要作用。
2.培養和提高工人安全生產的素質。①加強安全生產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民工文化程度低,不能閱讀安全教育教材與有關的安全規定或閱讀能力差,對安全教育的實際收效有顯著影響,故應加強安全生產方面的系列教育和經常性教育。②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生產活動。包括班前安全活動,日常安全生產總結活動、傷亡事故分析活動、安全生產的“取經送寶”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不斷提高認識,擴大安全生產知識和學習先進的安全生產經驗。③對職工安全生產素質的狀況定期進行調查分析活動,并針對調查結果采取有效的提高措施分步驟地進行。④提高工人安全生產監督能力。施工現場是人-機-物系統交叉作業的動態過程。工人安全生產既是保證自己的健康,同時也要保護其他作業工人的安全。通過有效的獎懲措施,來提高工人安全生產監督能力,從而提高其安全生產素質。
參考文獻:
[1]黃吉欣,孟森,國際建筑安全現狀與發展趨勢.國際工程與勞務.2006.9.
安全文化管理篇2
安全管理的效能發揮,自然離不開管理的主體、對象,其最根本的決定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們的安全文化素質及其安全文化環境直接影響管理的機制和能接受的方法。人們愈來愈注意到,職工的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是不斷推動安全文明生產,保護職工在勞動中的安全和健康的關鍵。
企業安全管理是企業安全文化的一種表現形成,是企業安全文化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經驗化、理性化不斷發展和優化的體現,科學的企業安全管理也屬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范疇。企業安全文化的氛圍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環境也會形成或造就企業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無論是企業的決策層、管理層、執行(操作)層,他們對自己的安全的意識、態度、認知、信念、價值觀,他們所具有的安全物質環境及各自具有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都是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企業安全文化不僅在安全科技的物質領域,還在人對安全的生理、心理、社會、道德、習俗、修養等無形的上層建筑的精神領域為現代企業安全管理提供了順應時展的基礎和成長的背景(環境)。因此,企業安全文化也直接影響或造就了與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相協調的企業安全管理的機制和方法。當然企業安全管理的進步和發展,作為一種獨特的安全文化發展過程,作為企業安全文化的一種表現和相對獨立的現象,自然也豐富了企業安全文化,也反過來促進了安全文化對人類的發展。
安全文化與企業安全管理有其內在的聯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純粹的安全管理,企業安全文化也不是企業安全管理。企業管理是有投入、有產出、有目標、有實踐的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企業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全過程中的同步進行子功能系統,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管理的基礎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業安全管理的哲學、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安全素養、安全管理的倫理道德等這些無形的高尚境界卻都用安全來培養、影響和造就。安全文化與企業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那種誤認為提倡安全文化,企業安全管理就可以不要了,或認為企業安全管理落后了、過時了等等觀點是十分錯誤的。安全文化(稱前者)與企業安全管理(稱后者)雖然都是為了人的安全和健康,但各自的目標值和廣度及深度大不相同,兩者之間的區別可以簡要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涉及對象:前者針對全民、全社會,即公民、大眾、家庭、社會、全人類;后者針對工人、職工、勞動者、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雇員。
2)范圍及環境:前者指生產及非生產環境,即生產、生活、生存領域,凡人類能到達進行活動的地方;后者指生產(勞動)環境、作業環境,或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環境。
3)時空觀念:前者指人活動的時空領域,安全涉及全方位、全天候,只要有人類存在,在人能到達的地方,在人進行活動的任何時間都要考慮安全;后者的時、空,主要指企業生產過程的時間和空間,在企業或在企業相關的地方,也可以擴展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中的時間和地方。
4)追求安全與健康程度:前者強調全民、公眾(消費者)、人類的身心的安全與健康,是一種高尚的人道、文明標志,保障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舒適、健康;后者現階段強調了要在生產過程中,或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工人職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不傷、不死、不得職業病,有符合國家法定要求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
5)采用的方法:前者主要通過傳播、宣傳、科學普及、教育、倡導、法律等手段,從人的思想、意識、觀念、人生價值觀、道德行為去啟發教育人,以人為本,珍惜人生,愛護生命,互愛互幫,學會自救互救、逃生應急本領,提倡博愛、倫理、自律,達到人、群體、社會、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實現完滿、舒適、安全、健康的境地;后者采用行政、法制、經濟、科技、教育等手段,帶有強制性、限制性和懲罰性的形式,是以實現生產經營活動總目標為最終目的,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是一種安全生產約束手段。
6)對人影響側重點:前者突出影響人的安全思想、意識、思維方法、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規范,主要從精神領域,從安全管理的“軟件”方面及智能開發影響人的安全行為和自律能力,在全方位、全時空接受安全文化的塑造力,成為理智、高素質的安全人;后者主要從安全技術、安全生產的物質環境,安全生產關系等方面得到有限的教育和培訓,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受到更多的影響是強制、規范和約束,采用的種種管理手段主要側重于人對技術、對物質環境的安全控制,偏重于“硬件”。
7)對人影響的深度:前者對人的整個人生過程都不斷影響,注入和培養、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教育和激勵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質即安全技術和安全文化知識,安全的社會適應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這種開放、無約束、無強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個對人的愛,對人生、人類的愛,這種合符時展的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傳繼下去,并優化和繁榮,一個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被當時當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的傳播和光大是沒有國界的,安全文化注入就會在心靈的深處發生質的改變;后者是通過有局限性的企業安全管理技術和方法,在企業職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由于是強制、懲罰、約束性的,被管理者有始終是處在一種被動安全,服從安全,要我安全的強迫、監督狀態,從精神上、心理上的影響是相對短暫的、有限的,調換崗位或另尋職業后,又要重復被動安全強制、壓抑的局面。難怪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為科學,在企業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和安全人機學,給職工投入感情,講人情味,講辯征法,以人為本,對工人要“愛”要“護”,企業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遠。
8)從經濟投入考慮:前者需要長久不懈的安全文化教育,全民響應和社會響應,雖然是持久地、世代相傳的,但每時期的投入是不會太多的;后者需要不斷地堅持技改、培訓和維修,或淘汰陳舊的設備、工具,也投入安全教育,對于企業來說,壓力是很大的。當然前者培養出更高質量的生產者,也就是大大降低了企業對工人的安全投入,后者的經濟壓力和安全生產方面的欠債,已影響到企業的興衰和企業的安全形象。
9)對外部環境的反應能力:前者具有獨特性、繼傳性、開放性、先進性、吸收選擇性,對人類身心安全與健康有益的做法或表現形式都會被融于安全文化的洪流之中,反之就被排出。一種優存劣汰的自我保護能力,保持了安全文化的永昌不敗;后者的企業的傳統性、科學性、受外部市場經濟影響很大,經濟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制約。
安全文化管理篇3
一、企業決策層的素質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決定因素
1.企業決策層的安全文化素質能直接塑造企業形象。
企業的風格反映企業文化的個性,而企業決策在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中起著倡導和強化作用。實踐證明,決策者的品格風貌對企業的安全風貌會有極大的影響。從企業的整體來講,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在企業決策者的決策指揮下進行的,企業的決策層在安全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決策層的安全文化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整體素質。
筆者認為,企業決策層的安全文化素質應包括安全思想道德素質、安全知識技能素質和安全心理行為素質三部分。在這三部分中起首要作用的是安全思想道德素質。企業決策層只有具備了優秀的安全思想素質和高尚的安全道德素質,真正重視人的生命價值,尊重人的生命,一切以企業員工的生命和健康為重,才能樹立起強烈的安全事業心和高度的安全責任感,發自內心地去關心職工的疾苦和改善惡劣的勞動條件,才能把安全工作視為“天”字號大事擺在
企業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才能防止重生產、重經營、重效益而輕視安全的思想發生,才能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首要價值取向。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企業看作一面鏡子,企業在發展中可照出決策者的形象與風格,決策者的風格會給企業行為提供示范和榜樣。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安全環境,企業決策者的安全文化素質是決定因素,它能直接塑造企業的形象。
2.企業決策層領導必須增強自身的安全決策素養。
在現代化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中,誰擁有更多的安全信息、安全法規知識、安全科學技術、安全技能、事故預測技能,誰就為企業的安全生產能做出更為正確的安全決策。因為安全管理的重點在于預防預控,而預防預控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決策,作為一個企業決策層的領導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安全決策素養,才能促進企業的安全生產,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1)安全決策知識素養。這是決策能力素養的基礎。當今世界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就是力量。決策者掌握一定的知識,有助于決策能力素養和組織管理素養的提高。因此,決策者一定要認真學習和掌握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以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切實負起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二要不斷學習安全工程技術、密切關注國內、國外安全管理的成功經驗和新方法、新思路,以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三要系統地評價企業安全狀況,掌握事故發生的規律,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2)安全決策能力素養。這是決策層安全文化素養的重點。決策層安全決策能力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其決策能力素養主要包括對企業重大事故隱患的評估能力;對安全生產全過程的綜合管理能力;對事故的調查、分析、研究以及預測能力;分析、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等。
(3)安全決策組織管理素養。決策很大的難點不在于決策本身,而在于決策的推行。因此,決策者必須具有組織協調企業各部門、各級人員團結一致、協調作戰的能力,在決策過程中往往出現不同意見,甚至有多種方案,決策者不僅應具有尋求一致意見的素質,還應具有決策中傾聽反面意見的素質,才能使決策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二、企業管理層的素質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
企業管理層主要指企業的中層和基層管理部門的領導及管理干部,他們既要服從企業決策層的管理,又要管理基層的生產和經營人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忠實貫徹者和執行者。他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文化素質對整個企業的形象,對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企業綜合的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影響。
1.規范管理層行為是管理層安全文化建設的前提。
(1)認真掌握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從嚴遵守法令、法規。安全管理層人員要不斷學習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令、法規以及企業安全規程制度,以增強法制觀念,并認真貫徹落實。
(2)刻苦鉆研業務,提高企業管理技能。安全管理科學技術知識是安全管理層人員必須具備的業務知識。不但要懂管理,而且要會管理,同時要不斷更新觀念,學習應用現代化管理的新技術、新方法,使之科學化、規范化。
(3)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安全管理層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在日常安全工作中要踏踏實實、認真負責。處理事故應本著“周密調查、認真研究、妥善處理、有始有終、負責到底、不得弄虛作假”的原則。
(4)不斷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實。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生產工藝技術的不斷革新改造,使企業的一些制度越來越存在缺陷,這就需要安全管理干部不斷去補充完善,使其更加切合實際,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
(5)不斷探索安全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質量及效果。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要從實際出發,從提高教育效果入手,不斷探索喜聞樂見的安全教育新模式,徹底改變形式單一,枯燥無味、教育效果很不理想的老模式,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2.提高企業管理層安全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
(1)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對干部進行現代化科學技術、安全工程技術知識培訓,以提高干部的素質和管理水平。
(2)結合機構改革對管理人員不斷進行調整和充實,把一部分有知識、有經驗、懂管理、素質高、敢于創新的工程技術干部調入安全管理部門,以加強安全管理部門的技術力量。
(3)定期組織部分優秀安全管理干部出國考察,學習發達國家安全管理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將其為我所用。
(4)在行業內部或在行業之間定期開展安全管理經驗交流會,以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企業操作層的素質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石
企業操作層的安全文化和技術素質是企業建設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企業安全管理的效果,也決定著企業的命運。只有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文化素質,才能全面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安全管理水平。
1.企業操作層的安全文化建設。
(1)提高分析和判斷技能。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經驗和技能的積累,文化和技術素質的差異必然導致基礎積累的快慢和操作技能的高低;判斷的失誤,輕則影響產量和質量,重則導致事故發生。
(2)提高應變和反應技能。反應能力的快慢,取決于操作者對生產工藝過程掌握的熟練程度,操作者不但要熟練掌握生產的規律,更要在積累操作經驗提高生產操作技能的基礎上,不斷去總結探索新的生產變化規律;在生產的全過程,包括工藝參數、物流因素、原料因素、配比因素等在安全思維中,建成完整且互相聯系的有機體,一旦異常發現,能抓住主要矛盾方面,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準確無誤、處理困斷,實現人機最佳結合。
(3)提高預防預控和綜合技能。預防預控的目的是把各類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利用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做好預測預防工作;提高綜合技能是指透過現象抓住要害本質進行分類、歸納、總結、處理的綜合能力,把生產過程中各種狀態參數的變化同產品質量、事故觸發的可能性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科學因果關系進而對工藝偏差、事故預防提出措施,并認真付諸實施。
2.建立企業操作層安全文化的途徑。
(1)形成企業操作層安全文化場。要把企業決策層的宏觀決策意圖以及各項微觀指標通過操作層的最小組織單位班組來變成每個操作者的具體行動是相當難的,只有通過安全文化滲透,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文化活動,如安全演講、安全知識競賽、安全展覽等,建立起切實有效的企業操作層安全文化場。用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觀念文化、安全物質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來不斷規范操作層的行為,實現安全意識的飛躍。
(2)在建設企業安全文化的進程中,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開拓操作層的內心文化世界,去挖掘操作層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去世能上能引導、激勵操作層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學的思維文化方法去完善作業程序,提高操作技能,進而形成全體員工的安全文化場。
(3)企業要把提高操作層的文化和技術素質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應建立安全文化建設研機構,舉辦安全文化講座,召開安全文化研討會,開展安全文化總結經驗交流會。創造安全文化環境,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4)通過制度化建設來提高操作層的制度文化素質。安全管理制度是人創造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過來塑造人,使員工不知不覺地適應于制度,從而達到約束規范員工的行為。對企業操作層安全文化建設來說,從制度入手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5)通過自上而下灌輸。作為企業員工,由于素質上的差異和經歷的不同,對安全價值觀的認識也有很大的差別,企業操作層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提高,往往不是自覺促成的,需要自上而下的灌輸。
安全文化管理篇4
Abstrac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it need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guiding ideology, and establis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rom seven aspects such as establishing institutions, optimizing system, education training, rectification of hidden dangers, investigation of accidents, target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and so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needs constructing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material, system and spirit leve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afety production work of t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it, it needs to combine safety management with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關鍵詞: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設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it;safety management;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2-0084-02
0 引言
四川省長葫灌區管理局是直屬于四川省水利廳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主要職責是承擔長沙壩、葫蘆口兩座中型水庫及團結干渠(一期)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的工程管理及維護,興利和防洪調度,承擔著自貢市、內江市威遠縣67萬城鎮人口,32.45萬畝農田灌溉和500余家工業企業的供水任務,對灌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譽為灌區人民的生命工程。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以下簡稱水管單位)作為水利工程的管理機構,是水利事業的細胞,水管單位的安全生產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 構建完整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是水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證
水管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涉及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安全、防洪和供水安全、機械電氣安全、車輛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等諸多內容。水管單位所轄的水庫、渠道等水利工程一般都遠離城市,大多數處在交通、經濟等都欠發達的偏遠農村,因此,其安全生產工作還具有范圍寬、距離遠、情況復雜等特點。
1.1 認真貫徹安全生產的方針、原則和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指導思想是各項工作開展的靈魂,水管單位的安全生產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把這些方針、原則、指導思想貫徹到安全管理的各個具體環節中去。
1.2 建立機構,落實人員,做到安全生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辦。要建立安全生產的管理機構(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安全生產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人員的組成應當包括水管單位各個方面的負責人員,形成安全生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3 健全制度,落實責任。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做到安全生產的每一項工作都有人負責。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落實到具體的崗位、落實到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制定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隨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修訂完善制度。
1.4 抓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安全教育與培訓是一項經常性的基礎工作,目的是要確保每一個職工都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訓,要通過教育與培訓達到以下目的: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與素質,實現全員安全管理,促進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教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即安全知識和技術的教育、安全技能的培訓和安全態度及行為準則的教育。在水利管理工作中,要重點抓好電氣設備、高空作業、用電安全、工程施工、交通安全、水工建筑安全、防洪和供水安全的安全知識。
1.5 查隱患,常抓不懈,讓每一個隱患始終處于可控的狀態,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作為事故防范,就是要建立健全隱患的排查整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水利工程及工作場地,檢查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查隱患還要在檢查硬件的不安全因素的同時,查思想、查管理和查制度。
1.6 事故查處,舉一反三。要堅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整改和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的“四不放過”原則,建立健全事故的報告、調查和處理、記錄和歸檔的制度,使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查處做到原因清楚,處理責任者教育一片,整改和防范落實,舉一反三,促進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
2 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實現水管單位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安全管理有句話:“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約束人,文化管人、管住魂”。從狹義上講,國際核安全咨詢組織給安全文化定義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素質和態度的總和,它建立一種超出一切之上的觀念,單位的安全問題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狹義的安全文化更多是構建一種以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為基礎的安全文化。
從廣義上講,安全文化是人類文化寶庫的組成部分,安全文化是指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為保證人類安全、健康而創造的安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水管單位的安全文化建設應當從廣義的層面,即在水管單位現有的工程環境、工作環境、人員素質等條件下進行建設。
2.1 建設安全文化的物質層,夯實安全文化的物質基礎。物質層建設是安全文化的表層部份,安全文化的物質層建設針對的是工作設施和工作環境,其要求是要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講素養。工作場所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安全,但管理者要提供使職工安全工作的環境。
2.2 不斷完善安全文化的制度層建設,確保安全生產工作有章可循。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是保障職工人身安全與健康以及財產安全的最基礎的規定,是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延伸。水管單位應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建立健全各類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并確保規章制度能得到貫徹執行和有效的遵守。
2.3 安全文化的精神層建設要常抓不懈。精神層是指單位的領導和職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準則、信念、安全價值觀和標準,它是單位安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一個單位安全文化物質層和制度層的基石。
3 以安全管理促安全文化建設,以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安全管理與安全文化建設是安全生產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安全文化建設的側重點在安全生產的文化建設方面,安全管理針對的是具體的安全生產問題,安全文化建設則帶有長期性和根本性,安全管理中有安全文化建設的內容,安全文化建設包含了安全管理的各個方面,兩者各有側重,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為水管單位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站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黨、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高度,牢牢記住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不斷加強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設,以安全管理促進安全文化建設,以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為推進科學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致謝:感謝參考文獻中作者對本文成文過程中提供了基礎性資料和好的思路,使我們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設進一步進行了思考和分析,對加強筆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卞耀武,李適時,黃淑和,閃淳昌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M].煤礦工業出版社,2002.
[2]四川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學習講義,2002.
安全文化管理篇5
關鍵詞:技防管理;企業安全;文化管理;重要作用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當代社會最為重要的兩大組成部分,安全文化作為精神文明的一個分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同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推廣與普及安全文化,企業可以引導職工樹立起科學合理的安全價值觀與安全理念,從而使其具有更高的安全生產意識,在生產和經營中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經營活動或生產作業;同時,企業還能在安全文化的引導下使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斷向著更高的層次提升,從而實現企業文化的積極健康發展。而技防管理作為促進企業安全文化積極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其所具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業安全文化
1.概述所謂企業安全文化,是指企業在發展中為維護自身安全而形成的觀念與創造的產品,其產生原因與企業自身的生產、發展有非常密切的聯系。首先,企業在發展中需要保證安全生產,其次,企業還要保障在經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自身能夠居于不敗之地。以上兩點得到了保障,企業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員工數量也不斷地增多,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員工數量與企業規模的擴大固然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助益,同時也為企業的穩定帶來了不利影響。2.國內外的“企業安全文化”定義國外在企業安全文化的認識上偏向于“狹義”,與國外關于企業安全文化的認識相比,國內的認識更加偏向“廣義”,而非僅僅針對企業及其員工的狹義概念。但是,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由公共組織提出還是由個人提出,在安全文化的定義上,都是存在著些許的共性的,可謂是“大同小異”。總的來說,企業安全文化實質上是一種管理文化,其對員工素質的提升、精神的塑造有著相同的追求。(1)國外關于企業安全文化的認識企業安全文化最初誕生于1986年,是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基于切爾諾貝利爆炸事故所總結出的安全管理理念,其認為:企業安全文化存在于員工與企業之中,是一種有關安全問題的態度。隨后,英國健康安全委員會也為“企業安全文化”提出了相應的定義,即:企業安全文化作為一種綜合產物,其囊括了員工與企業的態度、能力、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觀,企業安全文化的實行效果取決于企業和員工在保健安全管理作出的承諾以及員工的工作作風與精通程度。國際核設施安全顧問委員會則是基于英國健康安全委員會給出的定義,對其加以豐富,在安全文化所囊括的內容中加入了“企業與員工的認知與勝任力”,并認為企業安全文化可以決定企業的風格與效率。著名學者道格拉斯•A等人則認為,企業安全文化需要由企業內各個部門、各個等級的管理者或員工長期保持,是對員工安全與企業安全的價值和有限性的一種認知。(2)國內關于企業安全文化的認識徐德蜀認為,安全文化事關人們的身心安全健康,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可以使人們在舒適、高效的狀態下從事任何活動,同時還能預防和規避天災人禍、意外事故的發生。企業在安全文化的引導下,為自身發展及員工安全建立和諧、可靠、安全、協調的運營環境,并形成與之相配的安全體系。工作于其中的員工更加友愛、更加安全,進而創造出更加豐富的安全精神財富與安全物質財富。曹琦認為,安全價值觀加上安全行為準則便是安全文化,對于安全文化來說,安全價值觀是作為里層結構而存在的,與之相比,安全行為準則可以被看作是表層結構。羅云認為,安全文化產生于人們的安全活動。例如,企業在活動中所產生的一切行為、觀念、精神、物態以及安全生產產品均可以視為是企業安全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最新制定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評價準則》中,企業安全文化被認識是在企業組織下所有員工所共享的價值觀、道德、行為規范以及態度的綜合體。
二、技防管理
1.概述在我國,社會治安的總方針乃“打防并舉”與“以防為主”,“人防”、“物防”與“技防”三者有機結合,有效給予社會安全以綜合治理。對于企業,同樣如此,“人防”、“物防”與“技防”均是必不可少的。“人防”是一種傳統防范手段,自古即有,是人類為了生存而調動自身能力所采取的護衛行為。但是“人防”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并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為了解放人力,因此人們開始使用“物防”措施來替代“人防”,對某些人員、事物或區域給予忠實的安全巡查。相較于“人防”,“物防”更加固若金湯、難以逾越,是一種非常有力的威嚇手段,可以有效預防為先的發生,并且即使是最終沒有實現威嚇的目的,其自有的“堅固性”也可以延緩危險的發生速度,為“人防”提供相應的緩沖時間。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物防過于被動、不夠靈活,對于危險活動依然難以有效給予控制。而“技防”既有“人防”的智能性與靈活性,也具有物防的“堅固性”,其借助當前日新月異的現代安全防范技術,在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協助下,可以實現真正的“固若金湯”、“無可逾越”的技防目標。對于人防與物防來說,技防可謂是二者的進一步延伸,技防不僅為安全防范體系注入了活力,更是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安全防范水平。2.技防管理的目標和要求當前乃信息時代,許多企業都實現了辦公自動化目標,因此技防管理的重點除了企業產品貯存所用的庫房需要采取技防措施,企業的通信系統也需要接受技防管理,以保障企業的物理安全與通信安全。首先,就庫房的物理安全而言,可以使用技防管理來確保其物理安全,所采用的技防管理措施應該以監控系統為主,在某些情況下可酌情以“人防”與“物防”來提高安全管理效果。對于庫房的技防來說,技防措施需要具有靈活性與先進性,在面對水、火、地震等災害事故時,能夠通過防雷、防火、接地措施來確保庫房的安全。其次,就通信系統的安全而言,技防需要為企業的計算機采取防干擾、防人為誤操作以及防輻射等管理措施,以確保數據的完整、保密以及邏輯安全,以免外部的黑客利用通信技術攻擊系統,刪改企業的重要數據。3.技防管理的主要形式事實上,無論是庫房物理安全,還是通信系統安全,都需要技防管理來發揮其基礎功能——安全監控。技防管理應該建立相應的功能系統,并不斷進行系統功能延伸,形成電視監控、入侵報警、門禁管理等若干個子系統,這些系統彼此獨立的同時又是密不可分的,雖然每個子系統均負責有各自的職責,但是在運行時卻始終處于互通聯動的狀態,技防系統可以基于“電視監控”子系統來發現問題,在從“入侵報警”子系統中接到通知后借助“電視監控”子系統進行核查,以明確接下來所要采取的處理措施。以筆者所在企業為例,其在安全保衛工作上主要采取“回放式”的管理模式,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回放監控錄像,以明確守衛人員的值班狀況、門扉開啟狀況,探明企業重要區域是否實現了有效的技防,發掘技防管理過程中的不足,并在未來加以完善。
三、技防管理的重要作用
1.技防管理可以鞏固安全文化管理的實行效果企業安全文化在物態管理上需要大量的投入,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自身,都要不斷投入進去,可謂是兼具“長期性”與“艱巨性”的雙重特點。企業安全文化管理實際上鬧囊括了生活方式、輿論風氣以及社會活動等多個昂面的內容,若要使其深入人心,單單依靠企業部門來行使職能是完全不夠的,必須要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使其自主發揮主人翁精神,主動參與到安全文化管理中來,變“客體”為“主體”,為企業的安全文化管理帶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對于企業安全文化來說,參與的員工越多,其未來的發展便越光明,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只有長久的堅持下去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以企業的網絡監護系統為例,企業應該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其網絡技術優勢,建設完善的網絡監護系統,為企業做好各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以消除信息泄露或信息被刪改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當然,企業對于技術人員的管理需要靈活,而不是一味要求其進行機械的工作,只有技術人員掌握了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對社會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才能基于安全文化的形態獲得更加優秀的管理成果。若是情況允許,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方便快捷的優勢開展各種各樣的互動安全實踐活動,以鞏固企業在安全文化管理上所獲得的成果。2.技防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安全文化管理能力無論在哪一個行業,企業若要順利發展,都要滿足“安全”這一前提要求。在新時期,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必須要強化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舉辦“向一流企業努力”的活動,來完善企業自身的技防治理體系,使企業可以無后顧之憂,放心進行改革。可以說技防安全推動了企業安全文化管理,而企業的安全文化管理又為企業自身營造了可靠的發展環境,企業推進自身安全文化管理的同時,員工的自覺性與安全意識都得到了激發,進而在企業做大做強中奉獻出自身的一份力量。以軍工企業為例,這類企業在科研生產活動中面臨著較高的風險,一旦其出現安全問題將會給國有資產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安全帶來巨大的損害。若能在軍工企業中加強整體安全文化建設,將會在源頭上有效預防安全隱患的發生,最大程度地在軍工企業中營造出協和穩定的內部環境、杜絕安全事件的發生。當然,在軍工企業產品的運輸過程中,安全文化管理同樣可以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可以說無論在哪一個環節,安全文化管理都能預防不法分子的入侵,確保軍工產品不會失去其保密性。3.技防管理可以滿足企業對高級人才的客觀培養需求就企業安全文化管理而言,其本身具有非常強大的文化力量,而對企業文化管理來說,培養人才可謂是必然的需求,對于企業員工來說,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便是“安全文化素質”。當然,由于員工在初始點上有所不同,所以其安全素質的高低也有所差異,但是為了更好地推動企業發展,無論是素質低的員工還是素質高的員工,都需要接受安全素質培養。而技防管理的實施可以在企業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氛圍,企業員工在安全文化管理中可以得到心理的陶冶,其安全素質也會得到良好的培養、規范與指導,進而在最后獲得更多更好的能力與技能,更有甚者技防管理可以強化與擴展員工的安全管理意識,有效促進其科研思維的不斷創新。
四、結語
技防管理對于企業來說非常重要,若是技防滯后則有可能增加其被盜或被侵入的風險,若是員工缺乏安全意識將有可能埋下安全隱患,因此企業應在安全文化管理中加強技防管理,以促進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安全文化管理篇6
關鍵詞:安全文化;安全生產管理;價值
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重大的安全事故,綠色和平組織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認為該事故共造成9.3萬人死亡,27萬人致癌,造成了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國際原子能機構在調查該事故的過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作為當前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對安全生產管理活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指導意義。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與內涵
(1)安全文化的概念分析
安全文化,從狹義方面來講,主要是指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從廣義方面來講,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諧、協調的環境和匹配運行的安全體系,為使人類變得更加安全、康樂、長壽,使世界變得友愛、和平、繁榮而創造的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的總和。
通過對國內外學者諸多觀點的考量,結合我國安全生產過程的現狀,我認為安全文化的定義可以概括如下:安全文化是人類為防范(預防、控制、降低或減輕)生產、生活風險,實現生命安全與健康保障、社會和諧與企業持續發展所創造的安全精神價值和物質價值的總和。
(2)安全文化的內涵
綜述所述,安全文化具有以下方面的內涵:
1、安全文化是人類生活、生產實踐所創造的。安全文化取決于決策者、管理層和員工。安全文化建設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要扭轉不良的、落后的、應該被淘汰的觀念,弘揚那些先進的、與時代同步的、科學的文化。
2、安全文化的目標是為了實現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社會和諧與持續發展。我國礦山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很難辦,就是因為企業的短期行為和趨利主義。
3、安全文化建設包涵安全精神價值和物質價值的建設。
二、安全文化的價值探究
1、安全文化有利于企業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觀,增加企業效益
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通過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確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把“沒有安全就沒有效益”的經營理念貫穿于整個企業經營活動之中,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觀,是搞好安全生產管理的前提。正確認識安全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管理理論的價值與其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觀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產管理與安全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滲透到企業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層內涵中,重視安全培訓,加強宣傳教育,從而發掘出蘊藏在員工中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強大力量,促進安全生產管理持續健康地發展。
2、安全文化有利于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1)超前意識
搞好安全生產,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識,提前做好預防準備并付諸實際行動,防范于未然,將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
(2)長遠意識
搞好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警鐘長嗚,常抓不懈。要根據安全發展的需要,認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制定長遠的安全管理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強化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
(3)人本意識
人是安全生產管理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產,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加強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參與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標、安全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效率意識
搞好安全生產,必須從源頭抓起,加大安全生產的科技投入,避免隨意減少安全生產投入,削減安全成本的短期行為,預防安全隱患的產生,提高安全生產管理的效率。
3、安全文化有利于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
注重和講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軟管理”的有機結合,既是政府文化建設的需要,更是建立長效安全管理機制的需要。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通過健全與完善有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從制度上規范安全生產管理,明確與落實安全管理工作職責,實現安全生產制度化與規范化。另一方面是文化“軟管理”。對企業安全生產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必須依靠嚴格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嚴密也不可能包羅萬象,制度管理的強制性往往使得工在形式上服從,而不能贏得員工的心,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難以貫徹落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過文化“軟管理”,促使員工認同安全理念、企業使命、安全價值觀,從而理解和執行各級管理者的決策和指令,自覺地按整體戰略目標和制度要求來調節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的目的。
4、安全文化有利于實現預防型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文化是一種有效的長期投資。它能促使社會生產實現管理資源優化與整合,達到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效率和增創經濟效益的目的。預防型安全管理作為安全管理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現代安全生產管理的發展需要,只有將預防工作做好,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地預防各種安全問題的發生。
安全文化管理篇7
[關鍵詞]安全文化 企業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以人為本
眾所周知,安全生產管理始終在企業管理中占據著首要位置,尤其是近年來,全國范圍內的企業安全事故仍然是頻頻發生,這些安全事故的背后,反映出來的是企業的高速發展和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相對落后之間的矛盾。在企業的安全管理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僅僅依靠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安全網絡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需要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而這里所說的根本,就是指企業中安全文化的培養
一、安全文化的概述
企業安全文化的形成跟企業長期的安全生產經營活動是分不開的,它是在企業的安全生產中,將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人的生命,維護人的身心健康,以此來達到對人的安全價值實現的一種文化。企業的安全文化是企業樹立安全精神和安全形象的重要標志,同是也是企業員工人心凝集的一種手段。企業安全文化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在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避免人身或者非人身事故的發生。達到高安全系數和高利潤的共同發展。
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對于企業安全文化的培養,盡可能的避免企業事故的發生,前提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企業事故發生的原因。一般來說,企業發生事故的原因分為不可抗力的原因,比如自然災害、地震之類的事故發生,這是不可避免的,另外絕大部分都是人為上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因素上出現問題而造成的事故。即使是有些事故看上去是因為某些物的原因,但是這些物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的跟人的行為有直接或者間接上的聯系,完全意義上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出現的幾率很少。所以,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只要能夠很好的把握住人的因素,企業安全工作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良好的解決。而就安全文化而言,正是在人的因素的基礎上才建立起來的,只有很好的實現對安全文化的培養,才能真正的將安全管理的重心,牢牢的把握到人的因素上來。
二、企業文化與安全管理的關系
1. 企業文化和企業安全管理的相關性
企業是現代經濟的組成部分,和其他的經濟模式的發展一樣,企業自身的管理和發展也必須要依照一定的運行機制,這是到期企業預期目標的唯一手段。而且每一個企業,都應該有企業自身形成的文化,這種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一個巨頭廣泛代表性的工作作風,行為準則,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企業文化同樣也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企業的性質不同,所形成的企業文化也不同,相應所構建出來的企業管理模式也不是不一樣的。企業文化作為全新的一種文化現象,不但是企業對員工重視程度的體現,同時也是新時代下企業管理的全新特點。
而安全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在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是不不言而喻的,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不僅關系到企業對經濟效益的獲取,更跟員工的生命安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如果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沒有做好,出現安全事故,帶來的不僅是企業物質和經濟效益上的損失,更是會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脅。這些年,尤其是在煤炭企業,安全事故頻繁發生,有很多還是特大的安全事故,這些事故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潮流下,在追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一定要對安全管理問題給予充分的認識,而對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須要依靠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加強。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我們在企業的生產中,對生產人員,機器、材料。生產方法和生產環境等要素上對安全問題進行管理,就不會有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在具體的生產實踐中,由于員工的安全理念還比較落后,管理工作存在盲區,職能部門與職能部門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在處理工作時從部門利益出發,造成全局性管理互相矛盾,管理方式有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就必然導致安全管理的疏漏。因此,有效的辦法就是建設企業安全文化,通過企業文化來改善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員工的安全素養,從而使員工自發的、主動的、持久的按制度辦事,真正做到對企業安全問題上的保障。
2. 安全文化與企業安全管理的不同點
(1)安全文化主要通過傳播、宣傳、科學普及、教育、倡導、法律等手段,從人的思想、意識、觀念、人生價值觀、道德行為去啟發教育人,以人為本,珍惜生命,互愛互幫,學會自救互救,提倡博愛、倫理、自律,達到人、群體、社會、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實現舒適、安全、健康的境地,它對人的整個人生過程都不斷影響,注入和培養、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教育和激勵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質即安全技術和安全文化知識,安全的社會適應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這種開放、無約束、無強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個對人的愛,這種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傳繼下去,并優化和繁榮,一個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被當時當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注
入就會在心靈的深處發生質的改變;
(2)企業安全管理采用行政、法制、經濟、科技、教育等手段,帶有強制性、限制性和懲罰性,是以實現生產經營活動總目標為最終目的,是以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是一種安全生產約束手段。由于是強制、懲罰、約束性的,被管理者始終是處在一種被動安全,服從安全,要我安全的強迫、監督狀態,從精神上、心理上的影響是相對短暫的、有限的,調換崗位或另尋職業后,又要重復被動安全強制、壓抑的局面。因此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為科學,在企業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以人為本,對工人要“愛”要“護”,企業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遠。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西方國家早已提出并付之實施,是企業文化在管理中的具體思路。它強調尊重員工需求,關心員工成長和發展,重視員工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反對把員工僅僅看作生產的“工具”,而是強調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會人”。按照亞伯拉罕•馬斯洛的理論,人的需要是由低級到高級的五個層次組成,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從中可以看出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高級。因此,企業在不斷提高員工生活水平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員工的安全需要,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基礎工作:
1. 強化安全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目前,許多企業特別中小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把企業的安全工作放在次要,甚至可有可無的地位。因此,加強安全教育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通過企業各級、各部門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而加強安全文化理念的宣傳教育工作,可以使員工在心理、思想和行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識和環境氛圍,特別是企業的管理者如果具有很高的安全文化素質,就可以把自己倡導的安全價值觀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通過言傳身教播種到每一名員工的心里,從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2. 加強員工的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員工的安全防范水平
首先,企業設立專門的人力資源部負責員工的安全培訓工作;每位員工每年有固定的集中專業培訓(其中包括安全知識講座)。培訓合格者,才可以上崗工作,培訓不合格者,禁止上崗工作,并扣發工資或予以辭退。通過這種培訓將安全生產的相關知識和操作規程系統化、完整化地教授給員工,讓安全生產的意識伴隨員工工作的始終。再次,企業可以給每位員工發一本安全手冊,除了有關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外,還有一些安全標語、安全警句之類的短小精悍的話,目的是讓員工閱讀之中,將安全生產牢記心中,時刻警醒自己的安全行為。
3. 建立嚴格的安全保津制度
用制度規范人的行為,從而有效的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是企業安全管理的一種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原來的安全制度不夠科學、不能得到員工的積極配合,導致許多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就無法得到貫徹落實。遼寧孫家灣特大礦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事實。因此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檢查制度、安全責任制度、安全操作制度、事故救援和處理制度等),要體現人本思想,充分反映員工的實際需求,才能得到員工的積極響應,才能使制度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
4. 加大安全投入,從硬件上強化企業的安全管理
有人認為,安全投入是件看不見回頭效益的虧本的事,因此,對于安全投人“左顧右盼”,“克斤短兩”。一份由國家經貿委等單位組織的《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為課題的研究結果顯示,近幾年來,我國每年所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損失近1000億元,加上間接損失則近2000億元。從安全經濟學的角度,安全生產預防性的“投入產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產出比”,是1:5的關系。可見,安全投人還是回報率頗豐的一項投資。目前我國對事故預防的投人明顯不足,投人的資金離實際需要有很大差距。我國對安全的投人占GDP的比重不足l%。而在發達國家,預防投資占GDP的3.3%。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發生,提高我國的安全生產水平,需要加大安全成本的投人,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產投人來支持。當然,投人的資金光靠企業自己解決是不現實的,應參考國外的先進經驗,建立安全保險公司、安全投資公司,國家設立安全基金,多渠道的籌集資金,以解決企業安全的投入不足問題。
5. 重視激勵作用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追求的一切,都同他們利益有關。職工工作積極性的調動,要求管理者深人理解職工的內在需求,并予以滿足,從而刺激工作熱情、激發創造力。因此,在企業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種激勵機制,成為安全管理文化現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目前,多數企業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負激勵即違章罰款,雖然有激勵效用,但不免單一,且容易使人感覺安全生產很“冷”。因此,企業要注意多運用正激勵,一方面可以在各層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基礎上,對完成情況好的集體和個人進行物質獎勵,數額必須大;另一方面,可以評選安全標兵,從管理層到基層都要有代表,滿足個人的榮譽感。
綜上所述,在企業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關系上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是單純的對企業安全文化的建立,不不代表企業的安全管理就得到了提升和完善。如何把握這兩方面的內容,就是要將企業發展中,通過對安全文化制度的建立,將其作為安全管理的背景和基礎。企業的安全管理一定要充分的利用企業安全文化所形成的各種素養,哲學和倫理道德,利用這些無形的文化價值,來實現對企業安全問題上的管理。在建設企業安全文化的過程中,企業一定要堅持將“安全第一”作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的靈魂,將“關注安全、關愛生命”作為企業安全文化的精髓。把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作為安全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把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作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同時,把先進的設備,標準的作業環境作為安全文化的物質基礎。這樣才能建立有特色的、一流的企業安全文化,才能使企業的安全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徐德蜀 邱 成:安全文化通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時美英 畢 霞:企業安全文化重在建設.前沿,2004,2
[3]任樂春:關于安全文化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思考.安防科技.安全經理人,安全化2004,8,
[4]王 志:論安全文化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的地位.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8
安全文化管理篇8
【摘要】目的: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手術室的安全隱患,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方法:分析影響手術室安全隱患護理管理因素,尋找系統內潛在的危機,將安全文化與護理管理相結合,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達到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質量的目的。結果:杜絕了手術意外事件和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3年來無一例醫療事故發生,一般護理差錯事故 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患者滿意度均在95%以上。結論:將安全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思路運用到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手術室意外事件和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患者、環境及物品的安全。
【關鍵詞】安全文化 ;手術室;護理管理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He Xiao-min Li Jun
【Abstract】Object: Effectiv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ecurity risks in operating room, to ensure the nursing security. Method: To analyz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which effect the security of operating room, reveal the potential crisis, and take a searies of precaution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qualitative of operating nursing. Results: There is rare an operating accident or nursing error during lest 5 years, the incidence of general duty nuring distress is also obviously degrad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s 95%.Conclusion: The probability of operating accident and nuring error may depress by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security in the operating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ecurity Clture; O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ment
近年來,由于患者自主意識的增強,在醫療領域中,患者安全被世界衛生組織(WTO)及歐美國家高度重視,自從1999年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發表了題為《孰能無過:建立一個更加安全的醫療保障系統》(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的報告[1],患者的安全問題已引起醫學界、公眾、許多國家政府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手術室是醫院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檢查、診斷,并擔負危重病人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隨著外科高、新、難手術的開展,手術室護理人員所擔負的風險系數也越來越高。手術室安全隱患卻無處不在,嚴重影響患者的安全與利益。針對手術室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我院將安全文化與護理管理相結合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手術病人的安全與利益。現將方法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是一所三級醫院,開放床位700多張。手術室現有18人,均為女性,平均年齡26歲。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6名,護師7名,護士4名。學歷:本科3名,大專 12名,中專3名。
1.2 方法
1.2.1 分析手術室安全隱患的護理管理因素:黃祖瑚認為[2]引發安全事故的管理系統原因有:醫務人員過度疲勞,工作時間延長;工作壓力過大;臨床醫護人力不足;醫療儀器陳舊、落后;醫務人員無危機感,對于危險(患者/器械/制度操作)后知后覺;對患者缺乏安全意識,溝通不足,團隊合作精神不足。主要有安全教育薄弱,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業務技術培訓松懈,設備物資管理不完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等。其中各項規章制度不健全,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不認真執行技術操作規程及各種查對制度,甚至,是目前醫療事故糾紛發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對患者醫療安全的最的大威脅[3]。實際工作中,管理監督不力是影響安全的主要因素[4]。
1.2.2 防范措施
1.2.2.1 加強安全文化知識的培訓: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學習安全文化的定義、安全與效益、安全行為和安全心理、人的安全素質、安全人格的塑造、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通過學習讓大家充分認識到護理人員實施的安全護理行為是復雜和動態的,具有多樣性、計劃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識水平的調節,受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支配;同時也受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影響;態度、意識、知識、認知決定護理人員的安全水平,因而護理人員的安全行為表現出差異性。通過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使護理人員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得到保證和提高。
1.2.2.2 加強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職業道德的學習:組織科室護理人員觀看《護士行為規范》、《護士職業道德規范》等音像教材,學習《護士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嚴防護理缺陷的發生。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及衛生行政法律、法規、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增強法律意識,嚴格執行醫療護理規章制度及技術規范,使護理人員懂法、用法、依法,把護理安全與有關法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
1.2.2.3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促進科室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定手術室常見意外事件的應急預案、流程,品、高頻電刀、心電監護儀、C型臂、多功能電鉆、各種腔鏡、微量泵、電凝、顯微鏡、超聲刀、等離子刀、護理人員自身安全等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手術室護理常規。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參加學習、操作培訓、理論考試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未掌握的知識進入下一輪的培訓計劃,對新參加工作,理論知識薄弱的個別護理人員,安排護理質量小組的成員實行一對一的輔導,直到掌握為止。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護理質量控制工作的各個環節,使護理管理者和各級護理人員對護理質量控制更加深入,使管理目標更加明確,也使護理服務的各個環節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從而有效的發揮質量控制中的職能作用。
1.2.2.4 加強護理質量管理知識培訓:組織護士長、護理質量管理小組的成員學習護理質量的概念、重要性、特點、原則,PDCA循環的概念、特點、步驟等相關知識,制定護理質量管理制度、職責、護理質量標準,使每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成員認識到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護理質量控制標準,掌握護理質量管理的實施方法,掌握護理質量管理內容及細則。
1.2.2.5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實行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安全質量控制網絡,完善護理安全管理體系,使各級人員職責明確,人人有安全管理意識,注重安全前瞻性管理,定期進行護理風險評估[5],做到事前預防,層層阻斷,達到安全管理無死角[6]。成立手術室安全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感染控制管理小組、護理文件質量管理小組、專科質量管理小組、急救物品藥品護理質量管理小組。每個質量管理小組設組長1名,各小組成員由科室護理人員擔任,各組負責不同的檢查內容,定期檢查指導。根據手術室風險的種類,結合科室實際,制定相應的控制手段,作到事事有人管,層層抓落實,人人參與管理,使護理工作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全員參與管理。對高風險儀器設備,設專人負責,有安全操作規程及維修使用保養檔案,并進行定期檢測、定期維護。
1.2.2.6 加強過程質量管理和反饋:各質量管理小組成員根據護理質量標準、實施方法、內容及細則進行檢查,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每周檢查一次,質量管理小組成員每日對自己的工作回顧分析,每日對分管的護理項目進行自查、自評、自我完善。護士長在科室隨機抽查監控護理質量,重點監控手術室安全管理、專科護理、查對、交接班、危重病人護理、護理記錄、訪視落實情況等。利用護理質量分析會全面掌握護理工作動態,每周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開反饋會一次,評議本周的護理質量情況,評議上周的護理質量問題是否解決,提出整改意見。科室每月召開質量管理分析會一次,以達到持續質量改進的目的。
1.2.2.7 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報系統:建立差錯事故登記本,護理人員發生差錯事故主動上報科室、科室上報護理部,原則上不處罰。為護理人員提供一個發現錯誤并從中學習的機制,鼓勵護士暴露自己的錯誤,形成關心安全的良好氛圍。
1.2.2.8 彈性排班:根據工作量配置護理人員,同時兼顧護理人員的職稱、各層次護理人員比例,以及護理人員個人的特點,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
2 結果
通過營造護理安全文化,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價值取向,提高了手術室人員的安全素質和業務能力,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及敬業精神。手術室護理工作特殊,護理人員壓力大,容易產生疲勞,人體一旦過度疲勞,不僅降低了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還容易出現不安全護理行為,我們通過成立護理管理質量管理小組,應用PDCA循環等手段,相互發現問題,指出對方工作的不足之處,并給予及時的幫助指導,及時糾正了不安全護理行為,從而杜絕差錯,保證了護理安全。既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發現缺陷、解決安全隱患的能力,又增進了護理人員團結協作的精神,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盡責的護理團隊。降低了手術室意外事件和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5年來無一例醫療事故發生,一般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患者滿意度均在95%以上,圓滿完成各項護理指標。提高了科室的護理安全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7]。
3 討論
醫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8],它是醫院文化的一個分支,同屬組織文化的范疇。組織文化是組織內部理念的一種表現,是組織內部人員對人、事物和環境相互關系的一種共同而又根本的理解,這種理解可以使組織內部的每一個員工以一種共同的方式去理解各種不同的情況。因此,患者安全成功的關鍵在于對文化建設達成共識。根據美國醫學會調查顯示:“向更加安全醫療體系轉變的最大挑戰是改變醫院文化,即由醫療差錯歸咎于個體轉變為醫療差錯并不單純地被認為是個人的失敗,而是提高系統避免再次造成患者傷害的機會[9]”。手術室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環境,隨處都可能出現安全隱患,將積極的安全文化與護理管理相結合,才能在風險來臨前提早處理,確保“安全的人員”在“安全的環境”中,執行“安全的醫療”,最大程度的保證患者、環境及物品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Comprehensive Accreditation Manual for Hospitals: The Official Handbook.2002.
[2] 黃祖瑚,醫療安全與患者安全文化.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7(4): 1-3.
[3] 史自強 馬永祥 史浩波,醫院管理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239.
[4] 毛喜絨,供應室安全隱患的防范.護理學雜志,2008,23(13): 56-57.
[5] 陳燕,重視風險評估 加強安全管理.護理管理雜志,2002,2(4): 9-10.
[6] 黃荔紅 李小京 王紅,建立護理安全管理網絡 提高護理風險干預能力.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9): 67-68.
[7] 易永紅 胡臘先 葉天惠,安全文化在兒科監護管理中的應用.現代護理,2006,12(14): 1351-1352.
[8] Singer SJ, Gaba DM, Geppert JJ, et al. The culture of safety: 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 survey in 15 California hospitals. Quality in Health Care, 2003, 12:112-118.
[9] Colla JB, Bracken AC, Kinney LM, et al. Measuring patient safety climate: A review of surveys. Qual Saf Health Care, 2005,14(5):364-366.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1-2810.html安全文化管理范文8篇
相關文章:
團隊口號10-26
感悟人生的經典短句01-07
對象唯美感言句子09-07
幼兒園開學加油鼓勵的簡短句子09-06
昆蟲記的好句摘抄08-31
初中家長會代表發言稿12-20
英語元旦節演講稿12-14
高中生新年演講稿11-14
工廠實習心得體會優秀10-05
我的班主任作文400字12-23
歲月如歌的散文11-21
教小孩子寫作文的方法11-09
處暑節氣諺語08-22
2025年3月河北計算機三級報名時間及報名入口(2025年1月2日-11日)01-02
浙江杭州和溫州的三本大學或者專科院校(文科生報考溫州醫學院)12-28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地址是什么09-25
4月自考03201護理學導論真題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