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1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開放型實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業務;數據庫;VB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32-8946-0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pen Laboratry Program in VB Teaching
CHEN Ying
(Tian Mu Institute of 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non-computer majors to study VB language and no obvious improvement in computer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combined the open laboratry program with VB teaching. This mode takes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 of campus internet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VB to explore the open laboratry program, that is,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meanwhile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ity and positive attitude of the students,to enforce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VB, thus to improve the taching quality. What’s more, it is the assumption of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the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the open laboratry progra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the VB teaching
目前,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主要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的計算機知識、能力與應用方面的教育。計算機語言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計算機語言重要成員之一的Visual Basic(簡稱VB)語言,以其簡單、易學、易用的特點廣泛被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建設所采納。但VB語言的學習相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VB教學質量并不樂觀。近年來立項《基于開放型項目促進VB教學》科研課題,重點探索如何應用開放型實驗項目,依托校園網開發實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提高VB語言的教學與實踐水平。探索發現,基于開放型實驗項目,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了學生自主開發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1 開放型實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總體實現思路
開放型實驗項目的主體對象是學生,因此,通過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需求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應用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抽取形成自己所需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業務模型。再通過VB語言程序實現相應的功能模塊。整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業務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
2 開放型實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
因面向的學生對象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基礎及學生自身特點,針對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特點分析,采用B/S(Browser/Web Server)結構和關系型數據庫結合的方式作為技術體系架構,以浙江林學院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業務體系為核心,形成相應的軟件系統。
基于B/S結構和關系型數據庫結合的方式,其優勢是界面簡單,易于與Internet上其他系統集成,適合信息的查詢和組織,有效地保護數據平臺和管理訪問權限,減輕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
3 開放型實驗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總體業務分析
3.1 總體業務框架
人力資源管理實現對干部的統一管理和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統一控制。圖1描述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業務構成。
3.2 總體功能模塊
浙江林學院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包括兩個層面:學校機關的人力資源業務管理;各院系的人力資源業務管理。學校機關層面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從學校整體發展戰略出發,完成對人員的統一招聘、人員培訓、績效考核體系的建立,以及合理地均衡和配置整個學校人力資源等業務,為各院系的績效考核,人員具體工作的安排提供標準與參考;各院系層面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員基本檔案建立、人員相應崗位工作的培訓、人員績效考核、個人的職業設計,同時為學校機關人力資源部提供本單位的人員架構、人員素質等相關資料。
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整體業務如圖2所示。
1) 組織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組織機構管理、職位體系管理、崗位管理、各種查詢等功能。
2) 招聘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招聘計劃管理,招聘信息、員工到職管理等功能。
3) 員工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員工檔案管理、勞動合同管理、各種統計查詢等功能。
4) 培訓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制定各類培訓計劃、各類培訓與學習活動管理、培訓效果進行評估管理等功能。
5) 保險福利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員工保險臺帳管理、各類保險資費的計算方式和計算公式的設置、保險關系轉移管理;綜合查詢各種保險費用、福利計劃管理等功能。
6) 考勤管理:主要功能包括考勤設置、考勤管理(包括與考勤機的數據接口)、考勤報表管理等功能。
7) 薪資管理:主要功能包括薪資項目計算公式設置、薪資發放管理、薪資調整管理、薪資臺帳管理等功能。
8) 績效考核:主要功能包括設置考核結果計算公式、技能鑒定管理、綜合查詢等功能。
9) 個人職業設計:主要包括個人職業設計申請、職業設計審核、個人職業設計的實現等功能
10) 信息中心:主要功能包括查詢各類歷史信息。
11) 報表中心:主要功能包括:處理各類定期報表和臨時報表的查詢、統計分析及打印輸出;報表數據的上報、接收、歸檔處理等功能
4 應用接口設計實現方式
在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不同院系(部門)之間、不同信息系統之間存在著特定的信息交流。這些信息的交流需要定義接口來實現。接口的實現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有如下兩種實現方式。
1) 緊密耦合方式
采用數據庫共享或數據訪問API實現的方式。這種方式適用于接口內容可以事先確定的、對響應和操作速度要求較高的情況。
不同的信息系統將自己的數據通過數據訪問API放入數據庫中。其它信息系統如果需要那些數據時,通過數據訪問API在數據庫中進行查詢,獲得這些信息。
2) 松散耦合方式
采用定義XML文件的模式,然后通過XML文件傳遞實現的方式,如圖3所示。這種方式適合于接口內容確定,但具有一定范圍,對響應和操作速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5 系統數據管理的風險控制
本次開放型實驗項目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涉及到整個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相對沒任何社會經驗的學生來說,必然會遇到多方面新的挑戰。因此,在實驗過程中的風險必須加以認真分析,并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預防和控制。為了防止用戶對數據庫的非法訪問,系統中以身份驗證的方式規定了各級的訪問權限,同時對系統與其他相關系統(如財務系統、教學系統等)的接口問題采用相應的防范處理,以保證系統協調實現。
6 結束語
在開放型實驗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因面向對象的學生主要是非計算機專業,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小視。如:因VB語言課程不是其專業基礎課,因此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重視性不夠;開放型實驗項目是不受時間、不受地點限制,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有些學生并沒真正理解這一點,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模塊的學習。等等。但是,總體來說,開放型實驗項目是從實驗教學實際需求出發,將開放型實驗項目與平時的VB教學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VB語言的興趣,增加學生在VB教學中的能力與實踐水平,同時也讓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得到了最大潛力的發揮。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進程加速,基于開放型實驗項目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將越來越突出,并且會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逸軍.基于校園網的開放型實驗管理系統的構建[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7).
[2] 史建成.基于開放型創新實驗室的創新能力培養探索[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09(1).
[3] 陳英,王承志.基于開放型實驗項目促進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J].電腦與電信,2007(12).
[4] 劉建紅.基于流媒體技術的開放型實驗教學體系框架的思考[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s1).
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2
關鍵詞:VB教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Visual Basic(VB)以其強大的性能、完整而又豐富的工具、快速的處理速度、友好的界面以及完備的兼容性等諸多優點,逐漸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也成為很多高校的必修課程之一。用它編程時不需要編寫紛繁復雜的代碼描述界面,只需要把系統里的控件拖到編輯界面上為它編寫事件代碼即可。它既可以編寫Windows應用程序,也可用于數據庫處理、C/S網絡管理等應用中。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可視化編程能力,提高程序設計素養。
1.我校VB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我校是一所位于川東北地區的綜合性全日制市屬普通高職院校,由于地區經濟相對較差,學生的基礎相對某些高等院校來也說比較薄弱。VB程序設計是在我校計算機類專業大一下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
對于程序設計語言,大多數同學一開始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學習的時候興趣普遍較高,但一旦學習到復雜控件和事件驅動編程等內容時,有的同學對可視化編程就不能夠完全理解了。隨著課程難度和深度的增加,許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出現在面前,導致他們學習VB的興趣越來越小,學習的恒心和毅力也開始不足。
另外,傳統的計算機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對于現階段的VB教學已經不適用,教師的教學仍然處在對知識傳授和灌輸上,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費力地講,學生上機操作也是參照教材上的例題或者已有的設計進行練習,很少有進行大項目的訓練。最后能夠利用VB編寫一段完整程序的學生少之又少,期末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學生有三分之一就不錯了,大部分的學生由于興趣不高學不懂而早已放棄。
2.教學改革與教學模式創新
2.1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對程序設計語言的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初學者能盡快地掌握程序設計方法,平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講授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從具體問題入手,努力把枯燥無味的“語言”講得生動活潑。比如第一節課在介紹VB的優點及特點時,就可以通過一些課件來介紹日常生活中用VB制作的各種應用程序和信息管理系統,如圖書借閱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等,用直觀和貼近生活的方式先給學生一個初步印象,讓學生了解利用VB編程可以設計出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東西,它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從第二節課開始就拋棄那些長篇大論的說教,直接從系統設計,控件、事件等內容開始介紹,從登錄界面逐步完善系統,讓學生覺得這個系統有更多的內容等著他們去學習和實踐,而且一開始就給學生提供能夠自我實踐和完成的項目,把學生吸引到課堂內容上來,讓學生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這個項目,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引入案例和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積極投入到學習中,積極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學會自己逐步解決問題。在授課中,改變過去教師對學生填鴨式的滿堂灌,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積極參與各項教學活動。
課程總體要有一個大框架,設計一個比較簡單易懂的系統,里面包含一些常用的控件。授課就圍繞著開發這樣一個系統來進行,先是簡單的界面設計和一些常見的控件學習、應用,后面是關于數據庫的相關控件的使用,等課程結束的時候這樣一個系統也就完成了。以這種形式進行授課可以保持課堂內容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讓學生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另外通過對完整的項目的系統分析,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編程習慣,善于獲取他人經驗的能力以及掌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而真正提高編程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步都要求師生共同探討,讓學生在啟發下思考,在思考中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3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教師課堂采用多媒體現場編程演示,避免只講語法和理論,達到“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的目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編程,并及時向老師提出疑問,做到當堂課的問題當堂解決,不影響學生課下練習。編程實例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和實踐的例子,讓學生全方面考慮編程要解決的問題,將程序用于實踐,增強趣味性。
2.4重視實踐課教學,突出能力培養
VB程序設計課程的主要特點是實踐性強,僅僅通過閱讀教材、參考書或聽課只能讓學生達到“學過VB”而不是“學會VB”的目的,為了讓學生真正學會利用VB語言編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實踐。因此對于VB語言教學而言,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實際編程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實踐中,教師需要仔細考慮給學生的實踐項目應該包含哪些內容。走出課堂,可以搜集社會上的一些軟件項目簡化給學生做,大膽嘗試讓學生自己到社會上去做一些項目以豐富他們的開發和設計經驗,建議在項目里定下基本目標和高級目標,對于有難度的項目任務要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也可以將幾個同學(男女、成績好壞搭配)分為一組,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實踐鍛煉,迅速提升各方面能力。
通過VB課程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道學會學習的門,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搜集各種資源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在工作崗位上碰到學校里沒有碰到過的問題時可以快速上手并且運用,同時鍛煉自己團隊協作與合作精神。
2.5改變傳統考核方式,通過多種考核方式綜合評定考試成績
突出過程考核和編程能力考核,除采用傳統的理論考核了解學生對本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外,通過對學生的各次實驗的評價累計考核,對實踐能力的機考,重點考察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編程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能 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總結報告以及學習態度綜合考評。成績分優、良、中、差四個等級。
除期末考試外平時增加實踐環節的考核,做到不僅考理論,同時還要考實際編程能力。實施創新鼓勵附加分制度,對有創新的研究型和設計型實驗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在平時分數中給予適當的加分,平時成績、實踐考核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分別按20%:40%:40%的比例評定綜合成績。
3.結論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未來社會將需要更多軟件人才,目前我國也正在大力扶持軟件產業,許多大中城市響應國家號召都建有軟件園。我國的軟件人才主要是通過高校培養的。對于軟件的開發,需要大量具有實際開發能力的各類軟件人才,但絕大多數人的主要工作僅僅只是“做”,而不是科學研究。即他們應掌握國際上最新軟件的使用方法,具有負責大型軟件某個具體環節的工作的能力。這給高職計算機程序設計培養軟件藍領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機會。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名程序設計課程的老師,一定要抓住這大好時機,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諸方面去進行改革,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順利從業!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VB教學方法改革初探,史媛,《福建電腦》,2010年10期
[2]高職院校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劉麗峰,《科技創新導報》,2009年16期
[3]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初探,翟秋菊期0099 ,《農業網絡信息》,2008年第3期
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3
關鍵詞:學生管理系統;Access2003;Visual Basic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3) 01-0177-02
1 關于VB語言的簡單介紹
1.1 Visual Basic 語言的特點
Visual Basic 語言用其設計應用程序時具有兩個基本特點:可視化設計和事件驅動編程。 可視化設計:表現在VB在設計應用于程序界面時有“所見即所得”的處理功能。 事件驅動編程:在設計應用程序時,把對象添加到窗體中,在用戶與程序進行交互時,用戶基本上是通過鼠標、鍵盤與應用程序進行交互的,那些對象就必須對鼠標和鍵盤操作所引發的事件做出響應,來執行一段應用程序。
1.2 Visual Basic 系統幾個在程序應用中的常用名詞
Visual Basic 系統除了一般高級語言所具有的一些名詞術語外,還有幾個系統常用的名詞。其基本含義如下:
(1)視窗(Form)
視窗是進行人機交互的界面或接口,也叫窗體。VB系統的人機交互界面或接口,無論是在設計時或是在運行時,都是Windows 系統的標準視窗。
(2)對象(Object)
對象是VB系統內部提供給設計者可以直接使用的處理輸出的控制工具。本程序所應用到的對象類型有標簽框 (Label Box),文本框 (Text Box),命令按扭 (Command Button),網格 (Data Grid),ADO控件 (Adodc1)等。當把這些工具放置到用戶界面對應的窗體上時,被稱為對象或控件。用戶可以通過設置對象的“屬性”和“方法”,便于對象適應自己所設計應用程序的輸入輸出內容,對象的生成過程及結構都被封裝起來。正確使用對象可以減少程序和開發時間,提高程序設計者的工作效率。
(3)屬性(Properties)
屬性是VB系統提供的有關對象的參數或數據接口。用戶通過適當地設置或改變對象的屬性來確定對象的外觀及性能特征,從而有效地使用系統提供的對象。比如,對象的名稱、在屏幕上顯示的位置、大小、顏色、接收或容納的數據內容及數據的表現格式等。
(4)事件(Events)
事件是指用戶或操作者對計算機進行的某一操作(如擊鍵、單擊或移動鼠標等)的行為或系統狀態發生的變化。VB系統常用事件來引導計算機執行一段程序。程序所用的鍵盤事件有KeyPress(按鍵)事件,KeyDown事件和KeyUp事件;鼠標事件有Click(單擊鼠標)事件,DbDlicd(雙擊鼠標)。
(5)方法(Method)
方法主要是指對一個對象使用某種作用的過程。它是在程序執行的過程中要計算機執行的某種操作。其程序的方法有Show(顯示)方法,Hide(隱藏)方法,Refresh(刷新)方法。
(6)過程(Procedure)
過程是指經過定義或說明的,或基于某一對象對應的事件所引發的程序段。
(7)模塊 (Module)
模塊是指一些運算量或過程進行聲明或定義的一個集合。系統程序大體可分成四個模塊:數據輸入、根據查詢、數據打印和通訊。
1.3 為何選擇VB語言作為開發工具?
VB是一種可視化的、面向對象和采用事件驅動方式的結構化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可用于開發Windows環境下的各類應用程序。它簡單易學、效率高,且功能強大可以與Windowsr專業開發工具SDK相媲美。在Visual Basic環境下,利用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新穎易用的可視化設計工具,使用Windows內部的廣泛應用程序接口(API)函數,以用動態鏈接庫(DLL)、對象的鏈接與世隔嵌入(OLE)、開放式數據連接(ODBC)等技術,可以高效、快速地開發Windows環境下功能強大、圖形界面豐富的應用軟件系統。隨著版本的提高,Visual Basic的功能也越來越強。5.0版以后,Visual Basic推出了中文版,與前個版本相比,其功能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功能再強大,Visual Basic仍然有一個缺點:在沒有MSVBVM**.DLL的計算機上必須安裝所需的DLL文件。
2 系統結構
2.1 系統模塊
學生管理系統模塊,整體分成部分,分別為:系統管理、班級管理、學生檔案管理、學生交費管理、課程管理、成績管理、打印報表以及幫助。
2.2 系統管理模塊
在系統管理模塊中,此模塊提供了添加用戶、修改密碼、重新登錄和退出系統的功能。其中添加用戶中,可以對用戶的類別進行設置,還有權限的設置。
2.3 班級管理模塊
在班級管理模塊中,此模塊提供了班級瀏覽、添加班級及班級查詢的功能。在班級瀏覽中,可以查看各個班級的基本信息,還可以對班級信息進行查找、修改、刪除及打印。
2.4 學生檔案管理
在學生檔案管理模塊中,此模塊提供了添加學生信息,瀏覽學生信息和查詢學生信息等基本功能。其中瀏覽學生檔案中,還可以對班級信息進行查找、修改、刪除及打印。
2.5 學生交費管理
在學生交費管理模塊中,此模塊提供了基本學費設置、學生交費瀏覽、添加、查詢學生交費情況的功能。其中基本學費設置也擁有瀏覽、添加查詢學費的功能。
2.6 課程管理模塊
在課程管理模塊中,此模塊提供了基本課程的設置和各個班級課程的設置的功能。基本課程的設置中,可以對課程修改、添加、刪除;而班級課程的設置中,可以對每個班級的課程進行設置。
2.7 成績管理模塊
在成績管理模塊中,此模塊中具備對進行了選課的學生所選擇的的課程的成績進行增加和瀏覽及查詢的功能,除此以外,還可以對考試類型進行設置。
2.8 打印報表模塊
另外,還設置了打印報表的菜單,擁有以下功能:打印學生信息、打印課程信息、打印交費信息。
其中,在學生查詢模塊中,可以按照學號、姓名、性別、姓名關鍵字等條件來進行查詢;在學生交費管理模塊中,可以查詢各個學生的交費情況;在成績查詢模塊中則可以查詢出學生所有科目的成績。
整個學生管理系統用起來比較方便,為學校管理人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學校管理的辦事效率。
3 數據庫的設計
3.1 數據庫的新建
打開access數據庫新建一個數據庫命名為xs,并且新建一些表,分別用于存放數據,
Xs庫中包含allkecheng、cj、class、classkecheng、jf、kaoshineirong、use、xj、xuefei。
3.2 新建表
(1)新建allkecheng表,屬性列為:課程名稱、教材。元素行添加所需的課程名稱。其數據類型為文本。
(2)新建cj表,其中可以對學號、學期、類型、課程名稱和分數進行設置。學號、學期、類型、課程名稱的數據類型為文本。分數的數據類型為數字。
(3)新建class表,年級、班級、教室、年制、專業、班主任的數據類型為文本,備注數據類型為備注。
(4)新建classkecheng表,年級、專業、年制、學期、課程名稱的數據類型分別為文本。
(5)新建jf表,學號、學期、交費、欠費、日期、操作員的數據類型分別為文本、文本、貨幣、貨幣、日期/時間、文本。
(6)新建kaoshileixing表,字段名稱為類型的數據類型為文本。
(7)新建use表,usename、passward、admin、readonly、qx1、qx2、qx3、qx4的數據類型都為文本。
(8)新建xj表,字段名稱為:學號、姓名、性別、班級、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入學時間,數據類型分別為:文本、文本、文本、文本、日期/時間、文本、數字、數字、日期/時間。
(9)新建xuefei表,年級、專業、年制、學期、學費的數據類型分別為文本、文本、文本、文本、貨幣。
4 結束語
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教育單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內容對于學校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來說都至關重要,所以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應該能夠為用戶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詢手段。該論文通過Visual Basic 6.0軟件和ACCESS 2003數據庫,實現了學生基本信息的查詢、添加及修改和學生的課程、學費、成績的查詢、添加和修改等功能。
參考文獻:
[1]郝佳波.中文版Visual 實用教程[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李敏,王穎.Visual Basic+Access數據庫應用實例完全解析[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3]吳紹根,陳建潮.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基礎作者[M].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2006.
[4]盧湘鴻.數據庫ACCESS 2003應用教程作[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5]郭靜,李釗平.Visual Basic 可視化程序設計[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6]張翼英程序設計基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7]劉瑞新,崔慶.Visual 程序設計作者[M].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2006.
[8]高英,張曉冬.ACCESS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與實例[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9]吳文斗,吳心勇,周兵.VB程序設計教程[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4
關鍵詞:公共VB 課程建設 師資建設與管理
一、當前現狀
我校教務處負責人要求計科系更改計算機第二門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個人認為,這是學校高層對我系VB教學工作的不認可;它的背后,也是我校其他學院對我系VB教學工作的不認可。這在當前各個專業都大幅度削減授課學時的背景下,對我系的公共基礎課建設是極為不利的;同時,也會對VB課程成功申報優質課程產生致命威脅。
二、改進措施
我校其他學院之所以不認可我系的VB教學,其依據至少有兩:第一,學生普遍認為課程過于抽象難學;第二,計算機二級考試通過率過低,計科系沒有拿的出手、可供各學院和社會認可的成績。為了擺脫當前的困境,提高二級等級考試通過率應屬見效快、可行性較高的方案。
當前,二級考試的通過率過低,說明我們VB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因此,找出問題并給出對應的解決辦法當屬上上策。個人認為,VB的教學在如下四個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1.理論教學方面
我系VB理論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目前,我系計算機二級培訓采取的是“6+10”模式:6個月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打根基,10天的集中培訓。在后期的集中培訓過程中,新課內容少,復習演練居多,因此,前期6個月的基礎知識學習階段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建議在期末考試中,逐步提高前七章考點的覆蓋率。當前,在前期6個月的基本理論教學中,絕大部分老師們教學的最后進度都是到第七章,因此,現行的期末考試也是考到第七章。逐步、有計劃的提高前七章考點的覆蓋率,不僅可促使老師們對前七章的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講解,也可促使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此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前7章的學習水平,夯實基礎;而且可以減輕后期培訓的壓力,使培訓老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最薄弱的地方。
2.實踐教學方面
往年的二級考試成績表明,機試的通過率低于筆試的通過率,因此實踐教學改革應是VB教學改革重點關注的方向。個人覺得,上課期間,很多老師使用的機試題目難度太高、綜合性太強,不利于初學者的練習;此外,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管理力度還有待提高。
建議將實踐上機題目分成基礎題、綜合題兩級,并明確“主基礎、兼綜合”的指導思想。所謂“基礎題”即是考察學生一個一個獨立的知識點的掌握能力;“綜合題”即考察學生多個知識點綜合運用能力。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初學者來說,他們起步低、入門難,建議多以基礎題練習為主。
建議加強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管理力度。實踐教學的管理分為“點對面”管理和“點對點”管理兩方面。所謂“點對面”的管理,是指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的講解,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這個方面的管理工作,絕大部分的老師都做的相當不錯。
所謂“點對點”管理,是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當前,很多老師采取的辦法是學生主動提問、老師上前解答的模式。但是,據個人觀察,愿意主動提問的通常都是少數學生,很多學生積極性不高、不愿意提問,他們的上機問題將會一節課一節課的累計下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一點一點消磨殆盡,最終無法收場。個人的做法是,以25~30分鐘為時間點,強行要求每位學生給老師檢查一道題,有問題當場解決;相信此舉可大大的減少學生上機的遺留問題,為我們后期的上機培訓創造有利條件。
筆者在本學期后半段上機過程中,即是采用以基礎題為主、加強“點對點”式的管理模式,收效顯著。
3.師資方面
建議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和教學觀摩活動。老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到主導作用,也是關乎VB教學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個人認為,開展各種主題的交流活動,不僅可以促使老師之間多交流、多切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而且,通過這些交流活動,可以讓授課老師在教學目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重難點的把握以及實踐內容的設置方面達成高度共識。
建議加強對兼職老師的管理。兼職老師是我系VB教學的重要組成力量之一,他們能否配合我們的工作也直接關乎VB教學改革工作的是否順利開展。因此,建議兼職老師也參加我們的經驗交流會和教學觀摩活動,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實踐內容的設置等方面,同VB課程組達成共識。
4.對外公關方面
建議加強我系與外系之間的交流。據悉,我校的優質課程均是由各學院負責人投票表決產生,因此,我系在其他專業心中的形象將直接決定了VB課程能否成功申報優質課程。作為全校必開的公共基礎課程,每位專業負責人對此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走訪各個專業,了解他們的想法、解答他們的疑惑、認識VB課程的重要性也應該是我們要做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加深相互之間的交流,加強雙方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在各個專業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三、關于論文和出教材的個人看法
優質課程的申報與建設,其本質是一種教研活動,教學質量將是衡量其工作成敗的重要指標,特別是面向所有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在這其中,論文和教材只能起到輔助說明作用,它們的存在,是課程教學質量高的例證之一,說明我們的教學工作的開展科學、系統,已經上升到理論高度。反之,皮之不存,毛將附焉?
四、關于二級培訓的個人看法
建議設立培訓入學門檻。對于學習基礎很差的學生,為期10天的培訓應該作用不大,對老師而言也是資源的浪費,對于二級的通過率也沒有好處。若是盲目的招收學員,從長遠來看,弊大于利。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暑假時間,完成培訓教材前7章的學習。此舉,可以減輕培訓負擔。
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5
關鍵詞: 中職學校 VB程序設計 教學方法
近年來,中職學校大多是“分流生”(即未能被高中錄取或沒參加升學考試的初中學生),其特點是基礎薄弱,成績比較差,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不會學而學不好,因為學不好而不想學,因此而產生厭學心理和行為,并漸漸形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現象。VB語言枯燥、難以理解,學生更是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有恐懼心理,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較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此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程序設計能力,使其掌握一門技能。因人施教,要教好這樣的學生,先要想辦法使他們對VB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感興趣,否則一切都是枉然。通過興趣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學得好而想學,因此而產生自覺的學習心理和行為,并漸漸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筆者根據幾年來的一線VB程序設計教學實踐,摸索出一條培養學生學習VB語言興趣的教學方法。
一、上好第一堂課
俗語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VB語言的學習來說,上好第一堂課特別重要。教師先要了解所授課班級的具體情況,例如:男女生的人數,大多數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對計算機專業學習的認識等。筆者的做法是先找該班的班主任了解情況,然后選一個適當的時機找該班學生,進行第一次的非正式交流,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對授課的安排和組織有幫助,二是讓學生認識你,通過你的行動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喜歡他們、尊重他們。筆者的第一節課首先演示了一個用VB語言編寫好的,涵蓋VB本門課程所有實驗的實驗演示系統,系統中所有實驗通過菜單方式進行調用。首先為該系統設計一個“歡迎使用VB實驗演示系統”的界面,同時設置了密碼,要求密碼輸入3次,錯誤則結束應用程序,正確則進入實驗系統。實驗系統中包含圖片、動畫、聲音,而這些內容要與所調查班級學生的愛好聯系起來,下功夫做好,當學生在實驗的圖片和動畫中看到自已喜愛的明星或卡通形象,聽到感興趣的音樂,學習的熱情很快地就被調動了起來,通過演示、講解該實驗系統,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內容首先有了一個感性認識;然后告訴學生平時注意自己學習知識、實驗的積累,告訴學生當學完本門課程后他們自己就可以將這個實驗系統組裝起來。學生聽了,興趣倍增,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思維也活躍起來了,開始思考怎么樣用計算機實現這些功能,并渴望馬上學習掌握這些技能。
二、采用人性化任務驅動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建構既是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
VB程序設計課程是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同時計算機知識內容更新換代很快,因而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思想。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很適合。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它是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加以引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注重學習的循序漸進和積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學內容的從易到難的順序,而是以完成一個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
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深切地體會到僅僅照搬現成的教學理論,根本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中職學生由于他們在受基礎教育時學習成績較差,普遍在心理上感覺有些自卑,屬于學習上的弱勢群體。對于這類學生,教學不能僅僅定位在傳授知識、訓練能力上,還應把它理解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而后者往往更重要。因為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一節課的效益如何,主要看學生的實際感受如何,學生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不僅有助于他們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還有助于他們學會交往,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個性。在VB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創設適宜的計算機軟件教學環境,并提供充分的條件,促使學生嘗試、探索、觀察、實踐,讓他們動手、動腦,成為自主的學習者;把“教法”與“學法”統一起來,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精心指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同時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用中學”,通過各種“任務”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一門課程的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筆者將以上一些探索用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學得法。在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地、創造性地實施教學,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應用程序開發能力。
參考文獻:
[1]余戰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巢湖學院學報,2002,(03).
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6
關鍵詞:VB程序設計;實例教學;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TP312.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9-0000-01
How to Teach the VB Programming
Tao Lei
(Ansh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Anshun561000,China)
Abstract:The VB programming is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research group's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the author studies the very good this class here the teaching method.Through with prominent teacher's exchange and the self-study,the author discovered that the VB example teaching,is actuates the student to learn this class the key.
Keywords:VB programming;Cases teaching;Task-driven
VB程序設計是一門非常容易上手的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只要潛心學習,不難提高編程能力,屬于我系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課。但是在教學入門階段,VB程序設計難免會像所有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一樣枯燥、難懂,不容易提起學生興趣,這樣也就無法帶領學生繼續走下去。本文就實例演示結合任務驅動的方法,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積極主動的探索和學習。
一、教學以實例為主導
大家都知道計算機專業中的課程大都是操作性強的課程,比如電腦的安裝與維護,一個理論知識掌握良好的學生可能還不如一個電腦城打工一兩天的學徒。老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提供電腦進行實地拆卸和安裝練習,那學生是永遠學不好這門課程的。在學習VB的過程中也一樣,我們以必須結合大量的實例演示,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VB的可視化設計和它的實用性。作為程序語言設計課程,VB這門課程的教材還是以理論知識為主,特別是在VB課程的入門階段,在理論課程的授課中,教師首先是給學生詳細的介紹各個控件,只有知道每個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們才可以在VB中創造我們自己的程序。然而在控件介紹的過程中如果只是理論知識不斷堆砌的話,活潑好動的學生們勢必厭煩,甚至厭學。雖然教科書在這個部分的實例不多,但老師必須要突破這個框框,設計出和每一個控件有關的有趣實例來開展教學,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實例作為上課開場導入就是不錯的方法,比如學習TEXT的時候,就用一個時隱時現的古詩句做開場,問學生這是怎么做的;學習TIMER的時候,演示一個顯示當前時間的條幅,學生一定好奇這是怎么來的。這時候只要稍做講解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實例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從而有了創作出自己的程序的需求。而當創作過程遇到的還沒學到的指令代碼后,他們也會主動問老師和自己查詢,這也為我的后期教學打下好的基礎。
二、練習以實例為中心
學車的人不上車就學不會駕駛,游泳的人不下水也學不會游泳。我們的學生如果不用實際操作例子讓他們練習,那么VB的知識只能停留在書本上。VB程序設計的教學安排為每周四到六學時,其中一半是理論講解課,一半是上機實踐操作課。筆者認為上機操作如果不采用貼合實際的例子來訓練而只是遵照書本的話,學生學無可用,并且也打擊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所以在生活中去尋找例子,在課余時間提煉編程心得是筆者備課的主要內容。比如書本上有一個股票分析系統的訓練,因為學生對這方面很生疏,不太了解,筆者就改成班費管理系統,學生們對這塊是再熟悉不過的,而且編好系統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所以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很高,做完訓練非常有成就感,進而很喜歡這門課程。
三、任務驅動法完善教學
當然由于我們學院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差,因此自覺性還不夠好,為了監督他們很好的學習、認真的實踐,筆者采用了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每次課都留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完全模仿筆者的課堂實例上機操作,以加強對本節課課程內容的理解并熟練這些操作技巧,這項作業因而也比較容易完成,完成后給基本成績。第二個任務就是做過變化了的生活實例,同學們在做的時候需要舉一反三,還要會預習后面的知識,完成后給附加成績,不同程度的同學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去安排任務。筆者認為雖然學生不可能每個人都對這門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不可能以后都去從事專業的程序設計工作,但是通過這樣的任務安排至少大家都會努力去完成任務,不會厭學,棄學,而且一個學期過后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掌握的,并且還有一部分同學通過任務驅動真正踏上了程序設計之路。
以上的幾方面是筆者認為的主要教學方法。程序設計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使同學們了解編程的基本思想,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圍繞著這個目標,在保證同學們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按照他們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一切有效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運用,進而使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高,這是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采用實例教學實際上就是為了使課堂生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這種方法不僅在VB程序設計課程中可用,在我們的其他教學中,實例的運用依然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保障。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在兢兢業業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同時能夠摸索到適宜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不會出現肚子里有水倒不出的尷尬,這也是筆者工作的重心和快樂所在。
參考文獻:
[1]倪飛舟.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M].2010,2(1):1
[2]周建麗.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教程[M].2009,1(1):1
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7
關鍵詞:程序設計;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12-0040-02
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社會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是其代表性的象征。如今,計算機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基礎教育也成了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必要部分,很多高校普遍開設了計算機公共課。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將計算機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并在專業領域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取的教學模式是計算機基礎教學和一門高級語言的教學。VB程序設計是宿遷學院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理工科學生的必修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使他們掌握基本原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大學擴招后,大學生的總量急速增加,隨之產生的問題是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學生之間的差距也明顯增大。
首先是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學生已經可以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和使用常用軟件,甚至已經學習過程序設計語言。而有的學生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基礎很差。其次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存在差異,有的學生積極上進,進入了大學后,依然保持著對學習積極的熱情和沖勁兒,但是有的學生,認為可以放松放松了,有懈怠的情緒。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有所增加,學時卻不斷壓縮,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學、大屏幕教學,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而學生有玩手機的、有睡覺的,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很快,社會對大學生計算機能力的要求也漸高,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積極思考對策,改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來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VB教學現狀
VB這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正確、規范的編程方法,學習通過編程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夠利用先進的開發環境,編寫小型應用程序,為后繼專業應用課程打好基礎。該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它的概念比較抽象、內容非常繁雜、實踐性又很強,對于學生來說,程序設計的概念和思維方式是全新的,學生接受起來有些困難。
現階段不少教師反映VB難教、學生反映VB難學,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令人不滿意,體現了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的下降趨勢。目前VB教學中反映的情況如下。
(一)學習目的不明確
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缺乏一定的程序設計背景知識,不少學生認為程序設計不是他們的專業課,難學、白學、沒有用、不知道學來干什么,有怕苦、急功近利的想法,這種思想影響了課程的教與學。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程序設計是計算機素質的重要體現,是計算機應用的基礎,明確學習目標。
(二)重理論,輕實踐
VB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過于重視課堂理論教學會造成紙上談兵,導致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語法,對上機課缺乏興趣。教師應強調實踐上機的重要性,實踐上機對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是對課堂理論的補充和升華。實踐教學效果決定了VB這門課程的成敗,要想學好這門課程,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刻苦的實踐上機及鉆研。
(三)重界面,輕算法
VB界面設計很方便也很簡單,學生很容易掌握窗體、控件、菜單設計等,可以快速設計出較標準的軟件界面。
它的算法設計理解難度較大,應讓學生明白界面設計是錦上添花,算法設計是核心,應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算法研究上面。比如累加累乘算法、輾轉相除法、判斷素數算法、排序算法、遞歸算法、窮舉算法、解析算法等。
(四)重結果,輕過程
大學考試是一考定終身,所以有的學生習慣于搞突擊、死記硬背、臨時抱佛腳,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考試前的幾天。有的學生平時不用功,不看書不做題,作業都是應付了事,求知欲降低。應該端正學風和考風,考風正,學風必然正,提倡面向過程的考試改革。
三、VB教學策略
學生在高中階段受應試教育影響根深蒂固,進入大學后,如何培養自主學習、提高能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如何教,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樹立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學習的理念,啟發創新意識,鼓勵制作創新作品,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有必要認真地研究教學方法。
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有一定的枯燥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不大甚至沒有任何興趣,已經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大障礙。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果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會很輕松,教師也不費力。
學生的第一次課程,應該向其介紹課程體系,讓其全面了解課程要求和自己的興趣所在,讓學生了解教學體系,掌握學習方法。當遇到問題時,鼓勵學生學會通過網絡求助,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從而鍛煉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加強第一堂課的教學導入
首先在第一次教學時就要加強引導,強調程序設計的作用。學習VB不只是抽象思維能力、編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耐心細致的學習工作態度的培養,可以樹立嚴謹求實、百折不撓攻克難關的精神。
在學習方法上,該課程與“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有區別,前者是操作軟件,而VB是設計軟件,應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不是聽會、看會的,而是做會的。第一堂課對學生來說,什么是程序、程序設計、可視化界面、對象屬性、方法、事件驅動等新概念、新知識,若照本宣讀,教學效果會很差。
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VB動畫例子,就是在電視和電影中經常看到的有一幅圖像背景襯托的字幕滾動的案例,通過“自動”和“手動”兩個相應的命令按鈕來控制字幕上下滾動。該例引出的知識點有:可視化界面設計、對象的概念、事件驅動的運行機制、VB集成開發環境、結構化程序設計(If和Sub過程)等。通過實例激發學生學習VB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思考該實例是否可以做進一步的修改。
(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
從第一次課程開始就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跟著教師教學步伐前進。每次課前可以占用幾分鐘,演示由學生自己編寫的比較有趣的程序,從而吸引學生,也可以講解典型問題,展示優秀習作,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實驗內容可以提前教學內容一些,鼓勵自學與模仿,講課重點應帶著問題展開,效果會很明顯。適當豐富教學資源,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應該與學生適當地交互,課堂教學氣氛才能活躍,要求學生動腦,同步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盡可能當堂課理解所學內容。
(三)運用問題教學驅動法
實施問題驅動的目的是帶著問題學,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新知識,盡量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條理清晰化。
每一個知識難點都是從問題的提出為引例,提前使用相關知識,讓學生從模仿到掌握解決的方法,了解新知識的意義、使用規則,并學會歸納總結。
(四)強化課堂管理,注重實際
大班教學中由于學生人數較多,需要進行有效的管理。(1)定位:機房采用固定位置,既能保證出勤率,又方便于隨機檢查實驗完成的實效。“抓兩頭,促中間”,抓表現比較優秀的學生和存在一定缺陷的學生,督促表現一般的學生迎頭趕上,取得進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2)書面:讓學生事先編寫程序,以備上機時修改,期末可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3)隨機:課堂隨機做小練習,既起到點名作用,又方便掌握教學情況,加強實踐和調試程序能力的訓練。(4)遞交:每次實驗完成及時遞交,可以減少復制的概率,提高學生上機的效率。(5)效果:在大班教學的情況下保證了課堂、上機出勤率和作業遞交率都在98%以上。
(五)構建兼顧過程與創新的考核評價體系
學生成績由平時成績、期中測試、期末機考等組成。(1)平時成績:課堂小練習、平時書面編程習題和提交的上機實驗,重在平時積累。(2)期中測試:重點放在算法的考核,防止到期末考試時積重難返。(3)期末機考:采用無紙化考試,提高實踐動手能力。(4)考后分析:應該強化程序設計基本要求,讓學生明白努力學習可以基本達到要求,抄作業、背題目,注定會考試失敗。
(六)教學與專業應用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是通過案例、問題驅動來引出基本語法,但是與專業應用結合比較少,學生是被動學習,學習動力和成就感不足。
面向應用、按需教學是以專業應用為背景,結合VB語言學習,做到真正地學以致用,活躍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學生帶著解決問題來學習,大部分學生編程能力可以得到增強,符合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
VB語言涉及的知識點特別多,需要學生在保證課堂聽課效果的同時,要堅持課外自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研究出更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來提高VB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何麗.高校非計算機專業VB教學探討與實踐[J].湖北
科技學院學報,2012,(12).
[2]馮建國,李桂花.提高非計算機專業本科VB教學質量的
途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4).
[3]張經學.在VB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湖南
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4]沈曉紅.任務驅動法在VB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時
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篇8
關鍵詞:VB;興趣;教學方法;編程能力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引言
VB(visual basic)程序設計屬于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的三個層次“文化、技術、應用”中的第二層次,VB做為一門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有其所見即所得的特點,且它能有效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多為各院校大學生的入門程序設計語言。怎樣教好、教會學生和怎樣讓學生學好、學會這門課程,是我一直研究和探索的問題。結合自己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做了研究和探討。
二、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原始的內部動力,在VB程序設計教學當中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在第一節新課上,如果直接給學生講什么是對象、事件、控件,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詞、概念,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不講或少講理論知識,適當給學生看一些用VB編寫的有趣的、有實際意義的程序,如“計算器”、“蝴蝶飛舞”、“移動字幕”、“萬年歷”、“電腦開獎”、“交通紅綠燈”、“倒計時牌”、等。給學生一個視覺沖擊,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通過編程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再給學生看一些與其專業想關的軟件,例如會計專業用到“用友財會軟件”及一些簡單實用的插件,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熱情和興趣。
但學生長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藝術密不可分。剛接觸計算機語言的學生接受程序概念和程序設計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難度,難免會影響學習興趣。教師在VB教學中要立足于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有效地突破難點,以提升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信心。下面介紹一些在VB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一)類比法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是教材中的一個難點,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介紹對象的屬性概念時,會用不同的事物作類比。例如:在介紹對象的屬性概念時可以用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屬性特征作類比;介紹對象的方法概念時,可以用一個人會唱歌、會跳舞作類比,介紹循環嵌套時利用時鐘的時針與分針的轉動規律類比各個層次。
(二)直觀與抽象相統一
理解Int(x)函數:數軸上在數x左邊(包括x本身)的第一個整數,這樣學生能比較直觀的區分正數和負數的函數值。交換變量X與變量Y的數值:把x,y分別比喻成裝有不同飲料的甲乙兩個杯子,要交換甲乙兩個杯子中的飲料,需要拿一個空杯子丙,作為中間周轉飲料的杯子。使同學明白,x=y是錯誤的,應該設第三方變量,假設是t,先t=x,再x=y,最后y=t,或者是t=y,y=x,x=t.同時畫變量交換的一個順序圖,提醒同學語句的順序。
(三)利用多媒體
VB語言中的符號、語句、函數和過程,對剛接觸程序設計的學生來說非常枯燥,通過多媒體的圖形演示功能,能演示變化的過程,使那些復雜、抽象的問題變得一目了然,還可以把VB語言中的各種算法動態地演示出來,如選擇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的flas。這樣把學生引入了一個動態的、直觀的、形象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案例法
由于VB程序設計語言的知識點多而且分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選用簡潔實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實例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法要避免在課堂上舉太多太長的例子,那樣會導致學生目不暇接,找不到重點。教師給學生展示的每一個案例程序都要有明確的知識點。能幫助學生把已學到的內容不斷納入新的內容體系中去,例如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循環結構實現同一個程序;用熟悉的程序改成自定義過程。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總結。
隨著課程的進展,講課時要講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例子來貫穿所有知識點,比如在講到VB與數據庫連接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演示一個教務管理系統,這個例子能夠把前面學的知識點都聯系起來,并匯總,又做到了連接數據庫。對源代碼中的關鍵算法及與該知識點相關的內容教師可有選擇的講授。
(五)目標法
讓學生看到好的VB作品,特別是教師自己的優秀作品或者高年級學生的優秀作品,用好的作品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學生看到教師的優秀作品,才會從心底里信服老師,才會跟著教師認真學習編程。高年級學生的作品對學生也有很大的說服力,初學者不會覺得編程遙不可及,會以此為榜樣,產生制作完整程序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另外給學生樹立一個近期學習VB的目標,比如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VB的計算機證書考試,也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VB的興趣的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解決程序設計本身枯燥、難懂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VB的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提高編程效率和教學效果,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提高編程能力
開設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程序設計能力,最終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通過編程手段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所以VB程序設計教學應以程序設計為主線、以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為目的開展教學活動。
(一)課堂引導
在程序教學中,重點難點是編寫代碼。不要一下子給出所有的代碼,那樣學生會分不出重點,可以在原有程序的基礎上適當變換條件來激勵學生去思考;或者通過改變語句的順序或數量,讓學生寫出結果并判斷不同之處;或者提出若要得到一定的結果,應該如何改寫程序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內容舉一反三,讓一種經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引導學生養成動態思維的習慣。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編程風格,如變量的定義、程序的層次和注釋等,要幫助學生樹立面向工程的觀點。但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過分注重語句教學,而忽視了算法。
開始新課前要對前面作業所暴露的典型問題及時加以總結,可以讓作業完成情況比較好的學生上來評講、找錯,充分發揮高層次學生的作用,讓他們帶動低層次的學生。
(二)上機操作
程序設計課程最大的特點是“看花容易繡花難”。所以學生不能只看演示結果,要做到懂得基本方法,一定要自己動手上機寫程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親自去操作,要加大平時上機課的力度(上機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40%)。可讓學生劃分上機小組,由編程較好的同學任組長,編程過程中的小問題由組長及時解決,組長解決不了再問老師,每次上機都要驗收上機成果,可抽查,也可讓組長幫助驗收,視具體上機人數而定。這樣調動學生動手編程,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綜合作業
經過系統學習,學生大致掌握了VB的基本知識,但對知識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系統的綜合運用,對小型應用程序系統的開發步驟和調試都還不熟悉。所以在學期末有改要布置1~2道綜合題讓小組成員共同去完成,各小組員分擔不同的模塊,體現集體工作中的協作能力,以此來鍛煉和考查學生綜合應用相關知識的能力。
通過綜合系統的開發,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授學轉變為主動求學,從死記硬背的模式中脫離出來,轉變為在實踐中學習,增強了領悟、創新和推斷的能力。由此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綜合編程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對軟件開發的理解也會有新的突破。
四、結束語
VB作為一門重要的編程語言,在高校的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中占據重要位置,我們通過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繼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際編程能力,從而使得VB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龔沛曾,陸慰民,楊志強.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勇凡.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案例教程[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1-3375.htmlvb學生成績管理系統范文8篇
相關文章:
中學生黑板報素材07-21
感悟生活的哲理簽名10-18
描寫學生的好句好段摘抄09-20
人生哲理的名言08-27
醫院年終總結怎么寫10-05
2024年醫院職工工作總結 醫院工作人員個人總結報告(6篇)08-09
教師節邀請函10-05
高一作文:沙漠游記12-20
各行業祖師10-26
描寫夏天的雨的比喻句摘抄09-28
聆聽半命題作文08-12
2024年遼寧初級銀行從業資格準考證打印入口已開通10-26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檢測試題11-21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統計學試題庫含答案11-09
《節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