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莊子心得》通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論壇》節目飛進了千家萬戶,征服了億萬觀眾,于丹也因此“一舉成名”,“紅極一時”。如今已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的于丹,對于人們普遍關注的健康問題又有怎樣的理解和詮釋?于丹的“健康心得”也許能夠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引發我們對生命、生活和健康的思考。
道家養生:
順應自然的調理最智慧
中國傳統文化對待養生是怎樣的一種態度?于丹認為:從道家觀念講,健康就是人與自然的匹配和順應。按照道家觀點,世界上有四樣東西為“大”,天大,地大,人大,道也大。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是指人要以大地為法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健康就是順應這個規律。春天,大地陽氣升騰,地力恢復,人就要去耕種,去順應百花生長。夏天,萬物蓬勃、蔥蘢、茂盛,人體與整個大地都處在一種“旺盛”的狀態之中。秋收冬藏,秋天果實成熟,是收獲的季節,我們講的“貼秋膘”,就是說要在這個意味著成熟的季節及時修身養性。冬天,一場大雪覆蓋大地,整個地力進入滋養休息的狀態,為來年的恢復做好準備。
為什么大地會遵循這樣一個節序呢,這就是地法天。春天百花盛開,是因為天上下雨;夏天萬物蔥蘢,是因為陽光最酷烈;秋天果實成熟,自然就該收獲了;冬天萬物休養,是因為天上下雪,覆蓋大地。
天法道,道法自然,說的就是人與世界的和諧,按照這樣的規律,順應整個自然的調理,才是最健康、最智慧的。
眼下,大家經常提起“中醫養生”。中醫并不是中國之醫,而是中庸之醫。它講究的是調和,是系統中的平衡,是循環調理。它不會治標不治本,不會看到一個表象攻其一點。人體本身就是一個有機世界,打噴嚏、流眼淚,有可能就是身體里某項大的功能出現問題了。因此如何把我們的個體生命當作整個科學系統去調養、去平衡,是非常關鍵的。
順應自然:
健康需要一種敞亮的心情
我們怎樣做,才能真正“順應自然”呢?
于丹教授說:人身上的肝膽肺腑,各種經絡,都有其最活躍的時間與規律,無非就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中國古人最樸素的方式去做。只要順應這個物序,吃什么補藥都不如食補最健康;做多少護膚美容,都不如睡足覺最踏實。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現代人:夏天,拉著厚厚的窗簾,在溫度很低的空調房間里辦公,不知窗外艷陽高照;冬天,房間里暖氣很足,對大自然的冰天雪地沒有概念;鍛煉,就是坐幾十層電梯,到健身房去跑步;吃飯,就是胡吃海塞,然后再大把吃減肥藥?,F代人把簡單的生活復雜化了,變得不再樸素。
其實健康是一件最樸素的事情,它需要一種智慧,尤其需要一種敞亮的心情。
你看所有的植物,都要進行光合作用,人也一樣,經常去接接地氣是最健康的事情。讓我們回到一種赤子之心,嬰兒狀態就是最健康的。為什么小孩子總是缺鈣,而且吃了各種鈣還缺?原來,吃了鈣最重要的是要到外面曬太陽!不曬就吸收不了。這是多好的例子啊,一個嬰兒的生長,是最接近本初的那種植物和動物的狀態,人類就是一種哺乳動物,我們在世界上生存的法則,和所有動植物一樣,不要人為去打破這個法則。我們要與自然更親近、更融合而不是更防范、更抵御。
返璞歸真:
健康需要用減法
那么,現代人怎樣做才能和大自然更融合呢?
于丹認為:中國人與自然之間,有一種天生的親密。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不妨效仿古人:多去外面世界看一看,春花秋月就會從你的生命中穿行而過。
在春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像李白說的那樣:“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比绻藗兌寄苓@樣清風明月,寧靜地去看看爛漫山花,那你的心情也會如花綻放。
到了秋天,你能像杜甫那樣:“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感受秋風秋葉從你心上掃過,一眼望斷千古,你能夠有宋玉那樣的悲傷,你就會多一份珍惜。
對現代人來說,總是封閉在喧嚷的都市中,怎能有王維的心境,看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們怎么能夠“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拒絕喧囂,復歸寧靜;拒絕奢華,返璞歸真,這是我們現代人要做的一種養生功課。當整個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時候,健康是需要用減法的,要學會剪掉繁復的外在東西,以最簡單的方式順應自然。同時,想要健康,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熱愛”。要對春花秋月保持一種纖細的敏感,保持孩子一樣的天真。我們看看那些古人,他們健康而樸素,他們自信而蓬勃,他們懷著孩子一樣的明亮與天真,在千古之前就以他們的方式啟迪著后人。
儒家養心:
有一顆“心”在,精神疾患就會少很多
焦慮、抑郁等越來越多的心理疾病正逐漸侵襲現代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理論能夠幫助我們的內心更加健康?
對此于丹指出:如果說道家的觀點適合于養生的話,那么儒家的理論就更適宜養心??鬃拥膶W生曾經問過他,老師,什么叫做“君子”,孔子說:“不憂不懼”?!安粦n不懼”是為君子,就這么簡單?!皟仁〔痪?,何憂何懼?!币粋€人叩問內心,反躬自省,了無愧疚,那何憂何懼!其實這句話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我們應該怎樣建立心理的健康。保持一種內心的反省,做到了無遺憾愧疚,晚上睡覺時想想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做人,坦坦蕩蕩,哪還有那么多憂和懼??!
孔子說的“君子三達德”,也就是君子最重要的三點: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從心理健康來講,“憂”、“惑”、“懼”都是負面情緒。我們不能左右所有的負面情緒,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內心,用“仁”、“智”、“勇”去提升、去平衡。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一句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認為孔子這一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一條,那就是兩個字“忠”和“恕”。這兩個字有一個共同的密碼,就是下面都有一個“心”。
宋代大儒朱熹對忠恕的解釋特別好,他說“中心為忠”意思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忠誠,不是要你忠于一個外在的制度,忠于他人,忠于標準,而是要你忠誠地面對自己內心的良知?!叭缧臑樗 ?,人怎樣才能變得寬容,不是要求自己去忍耐和忍受,而是與他人換位思考,當他人心如我心的時候,你自然就寬容了。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一個人好好盡到自己的心,那就是忠,一個人用自己這顆心推及他人,那就是寬恕。如果我們都能做到盡己和推己,有一顆“心”在,那我們的精神疾患就會少很多。
從那些詩詞歌賦里的生活態度,到儒家、道家的理論觀點,其實就只有一個道理:一個人內心寬闊明亮,熱愛自然,順應節序;不矯情、不刻意、率真地去生活,那就是最健康的生活狀態。
摘自《生命時報》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93-2004.html于丹“健康心得”
相關文章:
文體部部長競選演講稿01-30
青春勵志的廣播稿10-19
講師的邀請函10-05
4×200接力賽加油稿09-28
新聞寫作基礎:新聞的結構12-23
我和老師的秘密作文700字07-26
介紹自己的作文07-26
陜西提前批c段需要什么條件02-08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屬于哪個社區11-01
2023河南高考分數錄取線一本二本 河南本科二本分數線09-11
蛇年元宵燈謎及答案02-12
大型演出活動應急預案01-07
手工折紙制作圖解07-26
初中生好句摘抄12-23
奔波在路上的朋友圈說說09-20
搞笑曬娃的朋友圈句子08-13
大學外聯部工作總結(十六篇)09-09
轉正申請書07-07
初中生不尊重老師檢討書11-02
單位租車協議書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