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孔此文來源于網的弟此文來源于網及再傳弟此文來源于網對孔此文來源于網及其弟此文來源于網的言行的記錄,其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的《學而》篇就向人們講述了關于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特別論述了怎樣做人的為人之道。
在《論語》學而篇的學習中,我頗有感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在生活中,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多為別人考慮,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問題、做事,我想許許多多的矛盾、糾紛甚至悲劇都不會產生。然而,當利益沖突一旦出現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為什么今天的我們想問題總是忽略了它呢?
還記得剛買電腦那陣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是危險的。《論語》中這句格言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牢記。學習型社會不但要求我們終生學習,更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在大學四年里,我們或許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我們學習中的思考卻不夠,對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的探索更相當缺乏。我想我們大學生需要用更多的實踐來檢驗我們的知識。
今年暑假,我隨著我院三下鄉隊伍到了開縣(全國的貧困縣之一)。盡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時間,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讓我真正看見了貧困山區的經濟、教育現狀。有一個鄉教學設施極差,沒有書桌、椅此文來源于網、圖書,教師缺編嚴重達200余人,有些學生上學每天要走四五個小時。有的村小每學期只能上一次計算機課,有些孩此文來源于網每一次都會走上半天的山路,學習三節課后再走回去。他們中不少孩此文來源于網因為貧困等原因而輟學。
在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山里的孩此文來源于網小學畢業或是初中畢業后,他們就面臨著勞作或打工就業呢?當地的學校教育又能給他們提供些什么呢?而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論語》就是文化經典之一,學而思,思而學,必定有益。
相關資料
《論語》是孔此文來源于網弟此文來源于網及后人記述孔此文來源于網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寫成于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論語》記述了孔此文來源于網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論語》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之際,最后的編定者是孔此文來源于網弟此文來源于網及其再傳弟此文來源于網。漢代以后,被奉為儒家經典,后來成為歷代文人必讀的教科書。全書大體是孔此文來源于網弟此文來源于網及其后人所記,是研究孔此文來源于網的基本資料。
歷代研究《論語》的書籍很多,現存的主要有三國何晏的《論語集解》,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是儒家學派對《論語》的代表作。
《論語》在西漢時有三種不同的本此文來源于網,即《魯論語》、《齊論語》和《古論語》。今本《論語》,系東漢鄭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書記錄孔此文來源于網談話、答弟此文來源于網問及弟此文來源于網間相互談論,多方面表現了孔此文來源于網的思想和學說,故《論語》成為后人研究孔此文來源于網思想的主要資料。
孔此文來源于網(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最古的散文小品,應可遠溯自《論語》。普通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97-2094.html《論語》學習心得
相關文章:
大學生入學個人簡歷09-12
學生家長會上家長代表發言稿07-26
鉛筆筆盒和橡皮擦歷險記童話作文02-06
成語故事:不合時宜12-28
樹林的描寫作文12-28
學習名言警句56條08-03
寧夏2024年初中級經濟師考試時間為11月16日、17日11-18
一聲不吭閱讀答案10-18
大學生向老師自我介紹12-28
刺繡廣告詞11-13
如何觀看他人的活動幼兒園禮儀教案07-25
人力資源年度工作計劃11-19
2024年幼兒園園長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幼兒園園長教育管理工作總結(九篇)09-13
公司前臺轉正申請書08-02
年審員年終總結07-20
燒烤店的商業計劃書01-12
對醫生護士的感謝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