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1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
2、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3、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fā),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教學重點】準確概括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預習提示】本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jié)并不難懂,語句也不難讀,歷史故事也為學生喜聞樂見,預習時要能理解字詞,熟練地讀通課文,并考慮課后作業(yè)問題。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要重點用于概括人物特點和搞清聯(lián)系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在預習的基礎上,從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組織分段,仔細閱讀第一大段;開始接觸第二大段。
教學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
1、題解。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提示學習課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①寫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點。
②課文是由三個獨立完整的故事結構而成,寫的是兩個人物間發(fā)生的事,學習時還應抓線索以理解三個故事是怎么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二、指導分段
1、通讀全文,考慮分段要求。
2、討論分段。重點研究二、三兩段間過渡段的歸屬,要從內容和邏輯關系上理解。
三、講讀第一大段
1、輕聲朗讀,讀后說出小標題,寫誰。
2、理出故事的情節(jié)(起因,經過、結果)。
3、討論:從三層內容的敘述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4、形成的板書:
22、將相和
5、小結。
①這個故事為什么叫完璧歸趙?藺相如為什么能完璧歸趙?
②挖掘藺相如的思想品質。
③設疑。這個故事與下文有什么聯(lián)系,與全文有什么關系。(圍繞線索考慮)
④歸納學法(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抓人物特點)。
四、用學習第一大段的方法學習第二大段,考慮怎樣理清情節(jié),抓人物特點
五、作業(yè)
繼續(xù)閱讀二、三兩段,并思考學習第一大段結束時的設疑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仔細閱讀第二、三兩大段;搞清三個故事間的.聯(lián)系及三個故事與整篇的關系。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
1、學習本文的要求(學習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內容及藺相如的特點。
二、講讀第二大段
1、說出本段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是寫誰的。
2、默讀,并理清故事情節(jié),抓人物特點。
3、討論:澠池會上發(fā)生了什么事,藺相如是如何斗爭的?表現(xiàn)了藺相如什么品質?趙國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暫不作答。這個故事還是寫藺相如,與其他故事有什么聯(lián)系,與將相和有什么關系。
三、講讀第三大段,先小聲朗讀后討論
①這是一個什么故事。主要寫誰,故事的情節(jié)是怎樣的?
②從藺相如對廉頗的步步退讓中,進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點,他為什么能這樣做。
③廉頗為什么能負荊請罪,廉頗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④故事的結果怎樣。
四、討論(搞清聯(lián)系)
1、課文的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是怎樣的,它們與全文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2、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3、練習歸納中心思想。
4、形成板書:
22、將相和
一、完璧歸趙;抓人物特點
藺相如;勇敢機智;忠貞愛國;抓線索、聯(lián)系
二、澠池之會↓
藺相如;不顧個人安危;和的重要
三、負荊請罪;失和的原因
廉頗;知錯就改;言和的基礎
五、作業(yè)
1、熟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
2、復習生字,練習要求聽寫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上兩節(jié)課內容,朗讀全文,歸納中心思想;歸納人物特點;鞏固字詞。
教學步驟:
一、復習各部分內容及小標題,進一步明確各部分間,各部分與整篇的關系
二、通讀全文,準確歸納中心思想及人物特點
1、中心思想:課文突出地表現(xiàn)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以及他們從國家利益出發(fā),加強團結的精神。
2、人物特點:
三、字詞練習
1、講講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兩個成語的理解,練習造句。
2、聽寫詞語。(見課后作業(yè)3)
四、作業(yè)
1、復習本文,重點復習人物特點和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學習類似文章的方法。
2、預習下文,要會讀,并考慮課后問題。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權,機制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推讓的好品質,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從三個小故事中任選一個演一演。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歷史故事嗎?為什么喜歡?你知道的歷史故事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板書:將相和
2、請同學們讀課題。看到課題時,你想到了哪些問題呢?
3、(檢查預習〕通過預習,你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板書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小故事)還有什么問題沒有弄明白呢?
二、深入探究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
1、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故事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解決了哪些問題?
2、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3、你喜歡誰?為什么?(學生板書自己喜歡的理由,就是人物具備的.品質)
4、他們兩個人使我們喜歡的相同之處是什么呢?(愛國之心)
三、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自由結合,練習表演故事。
第二課時
一、回憶
1、說自己弄明白的問題。
2、提出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這三個故事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
二、深入探究
1、繼續(xù)讀書,討論這些問題。繼續(xù)討論。
2、交流。
三、表演
小組表演自己喜歡的小故事。大家認真看,看后做評論:哪里演得好,哪里不好,為什么?
四、總結
1、通過學習,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么收獲?獲得了什么啟發(fā)?
2、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如何修改?
3、還有哪些問題?我們課下討論,查找資料解決好嗎?
五、作業(yè)
小組合作,編寫課本劇。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3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三個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個故事間的聯(lián)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人物言行,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
2、學習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了解三個故事間聯(lián)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是由哪幾個小故事組成的?根據第一個故事,說說藺相如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過渡:藺相如完璧歸趙后,被趙王封為上大夫,那么,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再立大功,被封為上卿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三個小故事。
二、按照學習第一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二個故事。
1、讀第二個小故事,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畫出描寫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思考: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表現(xiàn)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三、學習第三個小故事。
1、默讀第三個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畫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1)再讀藺相如的、語言,深化理解、挖掘。
①出示投影片,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
(2)分析廉頗的語言、行動:
①體會人物的語言、行動的句子,說說廉頗的性格特點。
②出示投影片,觀察第二幅插圖,想象人物當時的言行,說說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學生可以展開合理想象、各抒己見,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③廉頗為什么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廉頗的語言、行動,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思維擴展,深化認識
1、討論: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三個小故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文中藺相如和廉頗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3、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想。
五、小結
1、鼓勵編排課本劇。
2、復述三個小故事。
六、課外延伸
1、引導課外閱讀:既然將相和同心協(xié)力保趙國,最終趙國為什么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2、寫一件發(fā)生在同學、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故事,要寫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情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的課題,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一個故事。你能看出是哪兩個人物,是什么故事嗎?那個“將”是誰?“相”又是誰?“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
二、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
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就課文中內容給每個故事各加一個小標題,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三、質疑問難,理解課文內容
1、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遇到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做好記號,準備跟同學討論。
2、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1)有關知識的問題和一些新詞的理解,引導學生查工具書來解決。
(2)有關文章內容理解方面的問題,指點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反復思考,反復討論交流。
教師可抓住以下類似的問題展開討論,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①秦王為什么沒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氣壯”等詞語體會藺相如的勇敢、機智。
②澠池之會上,秦王為什么會為趙王擊缶?抓住“不動聲色”及藺相如的話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寫廉頗將軍駐守邊境的句子體會其對秦王的威懾力,從而明白趙王獲勝的原因是因為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
③將相為什么會不“和”?又為什么“和”了?
在討論交流的同時,隨機選擇有關句段朗讀,以加深理解、體會。
四、評價人物,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文中講到了趙王、秦王、藺相如、廉頗等幾個人物,下面我們來開個“人物評價會”。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從課文中舉出事例來說一說,評價時要抓住課文中的敘述、描寫,同時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畫標記,做好準備。
五、拓展練習
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象:廉頗到藺相如府負荊請罪,會怎么說,怎么做?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1、自己練習說一說。
2、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幾個片段。
六、總結
鼓勵學生多讀歷史故事。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5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理屈詞窮、絕口不提、理直氣壯、允諾、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3、給課文事件加小標題,搞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各事件與整個故事的關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
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將相和》。板書課題。
師:通過課前預習,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相關資料,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師出示背景資料補充。)
生2:我知道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好是和好。
生3:……
二、合作交流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三個事件中,有一位貫穿始終的靈魂人物,他是誰?(生交流)對,卿相藺相如。
師: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注意到,經歷了完璧歸趙之后的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為士大夫,澠池之會后的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可謂平步青云,書上特別說明的是職位比廉頗還高。(出示古代大夫和上卿的有關規(guī)定,幫助學生理解廉頗對藺相如的不滿)
師:那作為同朝為官、戰(zhàn)功顯赫的大將軍廉頗此時對藺相如作何評價呢?找到廉頗的話,誰來讀讀?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抽生讀書)聽了廉將軍這短短的三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廉將軍在你的面前?(預設交流:耿直暢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機板書)
師:作為一員武將,廉頗之所以這樣率直地表達不滿,是因為他一直站在誰的角度?題目是將相和,此時的將相之間是和還是不和?引導學生用“將相之所以不和,是因為藺相如__________,還因為廉頗__________”來從表象和實質兩個層面感悟:將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為藺相如的官位比廉頗高,實際是因為廉頗的錯誤認識:藺相如沒有本事,只靠說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還高的官。
三、品讀體驗
師:你覺得藺相如真的像廉頗說的那樣就靠一張嘴,沒有什么能耐呢?生:不是。
師:老師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趕快從文中找事實來說服廉頗吧!
出示學習任務:
(1)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語揣摩人物特點,并有感情的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勾畫描寫藺相如的語言、動作的句子。
師:好,來,按課文敘述順序交流你畫出的內容。(抽生交流)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他在想什么?
(2)文中用假設句式說明什么?
生:藺相如早就把計策相好了,可以說是胸有成竹。
師:指導學生朗讀。
2、“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怎么樣地)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和氏璧既然已經回到自己手中,藺相如再說話可就――理直氣壯了。誰能讀出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來?(抽生同時提醒余生:現(xiàn)在,我們就是秦王,聽聽藺相如的話。)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3、到了舉行點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自讀這段話體會藺相如是個什么樣的人。
4、“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澠池會上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②從這里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么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維護趙國的尊嚴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綜上所述,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張嘴,學生總結靠著聰明才智、機智勇敢和不畏的精神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就是這樣一位在敵人面前勇敢無畏的上卿,面對廉頗的這些片面評價時卻說出了怎樣的話?(抽生讀)出示: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你聽出了什么?(預設交流:藺相如回避廉頗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
6、同學們,我們尚且聽出了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更何況是大將軍廉頗呢!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來看插圖,廉頗與藺相如共同的愛國情懷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在腦海中想象一下兩人見面會是怎樣的情景,他們會說些什么。
7、你認為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為人坦率)
8、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后(出示齊讀)――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師:同心協(xié)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呀,俗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于將相二人同心協(xié)力、和衷共濟保衛(wèi)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
9、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相對獨立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又是第三個故事的原因)
四、鞏固延伸
同學們,我們平常在寫作文描寫人物時,要想表達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過哪些方式呢?(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師:那么我們對廉頗和藺相如的了解主要是通過人物的什么知道的?(語言)你能通過一段話來表達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嗎?
板書設計:
將相
勇于改錯;完璧歸趙;勇敢機智
顧全大局;澠池之會
不和
負荊請罪
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6
教學內容:
講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從整體入手,啟發(fā)提問,直奔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
1、板書課題后提問: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教師提問:廉頗、藺相如為什么不和?廉頗是怎么說的?從課文中找出廉頗說的這段話,讀一讀。
3、繼續(xù)提問: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爬到他的頭上去了,他說的對不對?不對,靠什么(引導學生讀議第一段。提示三個故事的聯(lián)系)?
二、學習第一段,幻燈提示本段重點內容,通過重點部分人物言行的讀議,了解人物品質
1、默讀第一段。
思考題:藺相如在完璧歸趙中是怎樣立功的。
閱讀要求:抓住藺相如的言行,認真理解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即他具有怎樣的品質。(學生默讀、勾畫、思考;教師板書:言行→品質)
2、幻燈出示圖片――課文中第一幅插圖。學生看圖后,教師提問:畫面上表現(xiàn)的是這一段中哪一小節(jié)的內容?然后指名讀這一節(jié)。(第八自然節(jié))
3、結合這一小節(jié)描寫藺相如言行的語言說一說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學生讀議中,教師適時做如下點撥:
①藺相如理直氣壯地面對秦王,他的理在哪里?
②藺相如說著,舉起和氏璧說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卻沒撞的瞬間,他可能想些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機智勇敢”
4、教師小結:藺相如是怎樣做到完璧歸趙的呢?他利用秦王說的以城換璧的話,隨機應變,揭穿秦王的騙局,又抓住秦王愛璧的心理,機智勇敢地與秦王斗爭,爭取主動,贏得時間,做到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了大功。那么他在澠池會上又是怎樣為趙國再立大功的呢?
三、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點的主要內容
通過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學習第二段,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閱讀能力,強化訓練重點
1、引導學生回顧第一段的學習方法,加深訓練重點:“言行→品質”的`印象。
2、提出進一步要求:不借助圖片提示,確定此段的重點內容。(第三自然段)
3、學生默讀、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議論(議論重點:“生氣極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應……拼了”)。
4、教師小結:藺相如不畏,在與秦王的斗爭中,置個人生死于不顧,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趙王封為上卿,是當之無愧的。可廉頗卻認為他是靠一張嘴上去的,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是怎樣解決的?繼續(xù)學習第三級。
四、讀議第三段,圍繞“和”字,抓住人物言行,進一步突出人物思想品質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要求學生自己確定貫穿全段的思考題。
3、抓住人物言行,圍繞“將相是怎樣和好的”讀議此段。
教師適時點撥:
①“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這句是不是藺相如自我吹噓,為什么”(引導學生回顧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見”立功的情景,再與對廉頗忍讓的言行對比,突出藺相如對敵狠,對己和的高尚品質。)
教師板書:“顧全大局”
②“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秦國必然趁機來打我們。課文中哪個地方證明了藺相如的話是對的(引導學生體會;廉頗在保衛(wèi)趙國中起了大作用。板書:英勇善戰(zhàn);藺相如充分估計廉頗作用,可廉頗卻貶低藺相如的功勞,兩相對比,看出藺相如的高尚;認識到:為了國家的利益,必須和好。)
4、教師范讀藺相如說的這一段話。
5、這一段話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為什么?等教師提示后,學生齊讀“我所以……利益”。
6、學生讀議“負荊請罪”一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廉頗的動作描寫,突出他為了國家利益,知錯就改的品質)。
教師點撥:
①在對藺相如的態(tài)度上,廉頗開始是“很氣”,后來又覺得“很不應該”,這是為什么?
②廉頗認識到自己錯了,登門請罪,他為什么把自己的錯誤看成是罪過?
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學生看圖,教師小結。
學生齊讀“負荊請罪”一節(jié)。
五、總結全文
教師提問:
1、通過這一段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藺相如和廉頗哪些高尚品質。
2、這些品質作者并沒有直接寫出來,我們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板書:言行品質
教師總結:我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不僅學習了廉頗、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團結一致的愛國主義思想,而且學到了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09-4453.html將相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優(yōu)秀
相關文章:
學生會外聯(lián)部面試自我介紹09-27
幼兒園安全檔案工作計劃01-15
2025年編輯半年工作總結 編輯工作年度工作總結和計劃(8篇)01-10
學生會學習部工作計劃09-04
2024基層黨建工作總結(通用4篇)08-09
業(yè)主寫給監(jiān)理的表揚信12-05
公司致離職員工的感謝信10-25
夢想英文勵志演講稿09-27
暑期校本研修心得體會09-15
假期的生活經歷作文02-12
雨作文700字12-24
文言文《將相和》改寫作文10-19
元宵節(jié)燈謎及答案09-21
鄭州三本院校有哪些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