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盈利分析篇1
【關鍵詞】 上市公司; 盈利結構; 盈利能力; 利潤
中圖分類號:F2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17-0112-03
盈利結構是指構成企業收益的不同形式的盈利有機搭配和比例,包括企業收益是由哪些盈利項目構成和各盈利項目占總收益的比重兩方面(夏蘭和謝志英,2010)。對企業的盈利結構進行分析,有助于認清不同的盈利項目對企業利潤的影響性質及影響程度,把握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示企業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增強企業盈利能力。盈利結構質量較好的公司,其收入與利潤應該在相當程度上依靠持續、穩定的來源(張政,2013),具有較強的核心盈利能力,從而表明公司具有較高的行業競爭地位和競爭實力,可以更好地應對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周期帶來的沖擊,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錢愛民等,2009)。
一、反映企業盈利結構的關鍵指標
根據利潤形成的過程,可以將公司盈利結構通過對毛利、核心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的分析反映出來,原因在于這四個指標不僅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而且他們之間存在逐次遞進的關系:首先,毛利作為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配比的結果,反映了企業的基本盈利能力,如果毛利為負或不足,致使企業無法彌補日常的期間費用開支,企業將缺乏創造利潤的基本能力;其次,核心利潤是毛利扣除營業稅金及附加、三項期間費用后的盈余,它反映了企業所從事的日常活動的業績,通常被用來衡量企業自營性活動的盈利能力;再次,營業利潤是在核心利潤的基礎上考慮了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投資活動業績后形成的,不僅考慮了自營性活動的成效,同時也考慮了投資性活動的業績,是企業一定時期獲得利潤中最主要、最穩定的來源;最后,利潤總額是在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所產生和實現的營業利潤基礎上,包括了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偶然性事項所引起的盈虧,即非正常利潤。換言之,利潤總額反映了企業正常盈虧與非正常盈虧的最終結果。
四個指標之間的遞進關系,如圖1所示。
二、盈利結構分析框架
根據利潤的形成過程,企業的盈利結構分析通過以下步驟完成:首先,按照毛利的情況,將樣本公司分為兩組:毛利盈利組和毛利虧損組,毛利盈利組公司具有基本的盈利能力;其次,將毛利盈利組樣本按照核心利潤的情況,分為核心利潤盈利組和核心利潤虧損組,核心利潤盈利組公司的收入能夠補償企業的成本和期間費用;再次,將各組樣本進一步按照營業利潤分為營業利潤盈利組和營業利潤虧損組,營業利潤盈利組公司在綜合考慮了自營性活動及投資性活動之后,仍然具有盈利能力;最后,將各組樣本按照利潤總額分類,分為利潤總額盈利組和利潤總額虧損組,利潤總額盈利組公司在正常盈虧與非正常盈虧的共同影響下具有盈利空間。據此,將公司的盈利結構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具體見表1。
根據公司的盈利結構類型,可以判斷公司經營狀況,對于盈利不理想的公司,可以通過盈利結構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針對性提出改進建議。判斷方法及建議見表2。
三、中國上市公司盈利結構分析
(一)研究樣本及數據來源
由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過盈利結構分析發現中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考慮到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與其他企業存在較大差異,將所有非金融類中國上市公司納入研究對象,剔除數據不全的公司,得到樣本2 429家,其中ST企業56家,數據期間是2013年。本研究所有數據均來源于色諾芬經濟金融數據庫。
(二)數據描述性統計
樣本公司各利潤指標的分布狀態見表3。
(三)中國上市公司盈利特征分析
依據盈利結構分析框架,計算各組公司的盈利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詳見表4。
分析表4,可以發現:
1.從毛利率的整體狀況看,盈利和虧損企業分別占比98.4%和1.6%,說明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產品成本能夠被收入所彌補,企業產品具有基本盈利能力。
2.從核心利潤的分布情況看,該指標為正的企業均來自于毛利為正的企業,且在全體企業中占比為79.8%,說明我國超過2/3的上市公司自營性活動具有盈利能力,收入能夠在彌補成本、相關稅費及期間費用后仍有盈余。
3.從營業利潤指標看,首先,盈利企業占比83.6%,說明企業的自營性活動、投資性活動整體經營效果良好;其次,該指標為負的企業中,核心利潤為正的占比1.5%,這部分企業的自營性活動具有盈利能力,但資產減值、公允價值變動及投資性活動虧損的負面影響致使企業由盈轉虧;最后,該指標為正的企業中,核心利潤為負的占比5.1%,這部分企業的自營性活動缺乏盈利能力,但公允價值變動與投資收益的影響使企業轉虧為盈。
4.利潤總額指標顯示,盈利企業占比90.8%,說明企業的最終經營結果良好。進一步分析發現,該指標與營業利潤指標表現不一致的企業占比為7.6%,其中,0.2%的企業營業利潤為正,但利潤總額為負,7.4%的企業營業利潤為負但利潤總額為正,這說明這些企業的營業外項目所對應的偶然性因素致使企業扭轉了營業利潤的虧損局面,是企業扭虧為盈的救命稻草。
5.比較正常公司與ST公司,可以發現:(1)ST公司中毛利為負的公司占比遠大于正常公司,說明ST公司的產品基本盈利能力差;(2)ST公司中核心利潤為正的公司比例為29%,遠低于正常公司的80%,說明ST公司的自營性活動盈利能力偏低;(3)通過營業利潤與利潤總額的比較可以發現,ST公司中營業利潤為正,同時利潤總額為負的公司占比為0,但營業利潤為負,同時利潤總額為正的公司占比為31%,說明我國ST上市公司的營業外收支項目主要被上市公司扭虧為盈所利用。
四、管理建議
基于上文分析結果,針對我國上市公司盈利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管理建議:
第一,挖掘潛力,增強產品的基本盈利能力。據統計,我國上市公司中,占比1.6%的公司毛利為負,占比18.6%的公司毛利為正,但核心利潤為負,這說明我國有超過1/4的公司產品收入不能或僅能勉強彌補成本,沒有或僅有較小的毛利空間。這些企業應通過強化產品差異化程度,提高定價能力,或者降低成本等方式挖掘潛力,增強基本盈利能力。
第二,優化資產配置,協調自營性活動與投資性活動的關系。核心利潤與營業利潤的差異能大概反映出自營性活動與投資性活動的經營結果對當期損益的影響,上市公司中占比6.8%的公司核心利潤與營業利潤存在正負差異,說明在這些企業中,資產被配置在自營性活動還是投資性活動中,會導致其盈利能力存在差異,這些企業應注意協調資產在兩類活動中的配置份額,以增加企業盈利能力。
第三,增強日常活動的盈利能力,轉變部分企業過分依賴非經常項目的狀態。上市公司中,7%的正常公司以及31%的ST公司存在利用營業外收支項目扭虧為盈的現象,說明部分企業的盈利能力過度依賴非經常項目,這是利潤質量低下的表現之一。這部分企業應警惕正常經營活動的虧損問題,注意調整整體經營戰略或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夏蘭,謝志英.微利上市公司盈利結構探析及改進建議[J].商業會計,2010(9):30-31.
[2] 張政.企業盈利質量與未來盈利能力分析――以A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13(8):47-48.
公司盈利分析篇2
關鍵詞:上市公司;主成分分析;盈利能力指標
1 河南省上市公司情況
(一)總體概況
根據河南省各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披露數據顯示,轄區公司2014年共實現營業收入合計3402.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36%;實現凈利潤合計164.1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38%;平均每股收益0.30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75%;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53%,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截止2014年末,轄區上市公司資產總額5440.15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6.14%;資產負債率57.42%,較上年年末升高1.6個百分點。
(二)各行業、板塊主要指標分析
從1993年河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豫白鴿(現更名為中原環保)上市至2015年第一季度,河南共有境內上市公司69家,從層次結構來看,其中主板市場27家、中小板市場33家、創業板市場9家;從所屬板塊來看,在前三甲中居于首位的是通用設備行業共有8家上市公司,其次是專用設備行業和有色冶煉加工行業,均有5家上市公司,最后煤炭開采、食品加工和化學制品三大行業上市公司
均為4家。
(三)上市公司首發、再融資情況
2014年,河南省有1家公司(牧原股份)通過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融資7.22億元;12家上市公司通過增發股票融資176.58億元(大地傳媒39.44億元、宇通客車37.94億元、許繼電器23.82億元、平高電氣23.12億元、豫能控股20.92億元、新鄉化纖6億元、同力水泥3.02億元、通達股份4.60億元、雛鷹農牧8.08億元、中原特鋼3億元、濮耐股份4.15億元、軸研科技2.51億元);4家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公司債券融資72億元(洛陽鉬業49億元、中信重工10億元、好想你5億元、雛鷹農牧8億元)。
2 河南省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綜合分析
(一)反映上市公司盈利狀況指標的選取
反映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的指標有很多,例如: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利潤總額、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等。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來衡量公司盈利能力指標,主要是用來對公司盈利能力進行一個綜合評價,建立評價模型。由于本文選取的數據主要是基于財務方面的數據,因此在選取衡量公司盈利能力指標方面側重于財務方面的分析,為此本文采用的指標體系為:X1-營業毛利率、X2-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X3-總資產利潤率、X4-凈資產收益率、X5-成本費用利用率、X6-市盈率。
(二)因子分析法過程
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河南省69家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根據KMO和Bartlett的檢驗結果,說明本例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通過對指標體系的計算得到第一個因子對盈利情況的解釋為43.898%,第二個因子對盈利情況的解釋為29.232%,兩個因子對河南省69家上市公司盈利情況的解釋為83.30%,大于80%,因此可以選取前兩個因子作為能夠解釋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的主要成分。
所以,得出Y1=0.221X1+0.412X2+0.268X3-0.071X4-0.400X5 +0.348X6 ①
Y2=0.522X1-0.285X2+0.467X3-0.090X4+0.323X5+0.325X6 ②
把各指標的數據分別代入兩個主成分方程式1、2中求出其得分Y1與Y2數值。再代入公式Y=2.195Y1+1.462Y2,并求出總得分Y,最后按照升序排列就得到河南省69家上市公司的排名,分別是雙匯發展、華蘭生物、宇通客車、普萊柯、中航光電、中原內配、好想你、洛陽鉬業、中原高速、風神股份、西泵股份、森源電氣、豫能控股、大地傳媒、一拖股份、清水源、明泰鋁業、濮耐股份、黃河旋風、新開源。
通過上述實證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前20名企業中,汽車行業、電子電氣行業、化學行業分別3家上市公司名列第一,其次是食品加工業和有色金屬業這兩大行業分別擁有2家上市公司,同時位居第二,最后,生物制品、農業服務、公路運輸、傳媒、專用設備、建筑材料和通用設備各擁有1家上市公司,同時位居第三。
另外,各行業的盈利能力之間的懸殊差距較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同一行業上市公司的得分差距大,例如同屬于食品行業的雙匯發展和好想你,其中雙匯發展最終得分為11.84,而好想你最終得分為2.99,基礎上出現了雙匯發展的得分是好像你的5倍。第二,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差距也過大,例如汽車行業的宇通客車的最終得分為5.09,而化學制品行業的新開源的最終得分為0.7,前者幾乎是后者的7倍多。
參考文獻:
公司盈利分析篇3
1 對盈利質量的理解
盈利質量與現金流入密切相關,主要看盈利是否同時伴隨著現金的流入,盈利質量定義為“在謹慎、一致的財務基礎上,一家持續經營公司在某一時期創造穩定自由現金流量的能力”[1]。換句話說,收益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方面,從信息角度看,收益主要是指會計報表上揭示的收益信息,是由企業提供并用來滿足使用者需要的。因此,可以將其看作一種信息產品,并且這種產品會隨著需要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從經濟角度看,收益是指會計期間內經濟利益的增加,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報表使用者利用收益信息的主要目的也是評價企業的收益狀況,預測企業獲得收益的前景。既然收益是指經濟利益的增加,那么就有收益多少之分,相應地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強弱之別,因此也存在質量問題。所以,收益質量也應該包含收益在經濟層面上的含義,此時收益質量是反映企業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尺度。
2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核心要素
根據盈利質量的基本內涵,可總結出衡量盈利質量的三大核心要素,即盈利的可靠性,獲現性和成長性。
(1)上市公司盈利的可靠性。所謂成長性,指在一個階段中,企業盈利變動有逐年加強的趨勢,表現為公司盈利逐年增長,或者現金流入增加,有助于企業資本擴張和發展,因此成長性高的企業盈利質量也會得到保障。
(2)上市公司盈利的獲現性。盈利的獲現性,是指盈利的變現能力,這是預測未來現金凈流量的基礎。一般認為,盈利的變現能力越強,其未來不確定性越低,盈利質量也就越高。確認會計盈利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會計盈利是某一會計時期的收入與費用配比的結果,并不代表一定有先進的凈流入;只有會計盈利有相應的現金凈流入時才表明盈利的真正實現,上市公司才能在盈利的基礎上償付利息、支付股利或安排資金用于其未來發展[2]。
(3)上市公司盈利的成長性。從盈利的發展趨勢可以判斷出企業盈利的成長性,企業盈利水平穩定發展,其成長性相對較好,盈利質量水平也比較高,其發展潛力也比較好。高品質的盈利具有較高的盈利增長潛力,同時高盈利的增長潛力不是暫時的、偶然的,而是會穩定持續一段時期。企業的營業利潤是利潤總額的主要來源,營業利潤的增長為企業不斷地注入發展動力,營業利潤增長率是反映企業成長性的主要指標,當主營利潤增長率大于零時,企業的成長性較好,盈利質量較高,當主營利潤增長率小于零時,企業的成長性就較差,盈利質量較低。
3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衡量指標
目前用來評價上市公司盈利的指標主要有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 每股收益、總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等。這些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進行評價,比較全面,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陷,例如不能反映盈利的現金流入問題。毫無疑問,盈利如果沒有現金流入,不僅無法進行分配,而且還會影響到資產的質量,誤導投資者進行決策。為此,本文擬通過對有關盈利指標體系的設計分析,進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問?},提出一個合理評價盈利質量的指標體系,以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水平[3]。
(1)銷售現金毛利率。銷售現金毛利率是銷售現金毛利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現金的比值。它是一個考察經營現金流量質量的指標。有的企業雖然銷售收入較高,但銷售并沒有產生現金流,而是沉淀為應收賬款,使收益質量下降,而銷售現金毛利率既反映了企業的收益質量,也反映了企業商品的競爭能力。該比率越高則說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2)銷售凈現率。該指標可反映公司每一元的營業收入可以獲得的現金流量,借以考察當期營業收入的收現程度。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營業收入的現金流量越多,盈利質量越好;如果指標小于1且連續下降,說明營業收入缺乏必要的現金保證,營業收入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應收賬款或者壞賬損失,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果[4]。
(3)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是指企業本期凈利潤額與上期凈利潤額的比率。凈利潤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后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后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增長率反映了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擴張速度,是綜合衡量企業資產營運與管理業績,以及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凈利潤的多寡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于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乘以企業所得稅稅率。我國現行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條件的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如高科技企業所得稅率為15%。凈利潤增長率代表企業當期凈利潤比上期凈利潤的增長幅度,指標值越大代表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4)凈利潤現金比率。該指標可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當期凈利潤的差異程度,從而考察公司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確認的凈利潤經營現金實現程度。在一般情況下,比率越大,企業盈利質量越高。如果凈利潤高,而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很低,說明本期凈利潤中存在尚未實現現金的流入,企業凈收益質量很差,即使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嚴重時會導致企業破產。在分析時,還應結合企業的折舊政策,分析其對經營現金凈流量的影響。
(5)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報酬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股東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是指經營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凈資產收益率越低,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越弱。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5]。一般來說,負債增加會導致凈資產收益率的上升。企業資產包括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東的投資,即所有者權益(它是股東投入的股本,企業公積金和留存收益等的總和),另一部分是企業借入和暫時占用的資金。企業適當地運用財務杠桿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借入的資金過多會增大企業的財務風險,但一般可以提高盈利,借入的資金過少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股東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財務指標。
公司盈利分析篇4
由表1可知,第一個公因子與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高度相關,與資產負債率中度相關,命名為盈利能力。第二個公因子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高度相關、與資產負債率中相關,命名為償債能力。第三個公因子與總資產周轉率高度相關,命名為營運能力。第四個公因子與總資產增長率高度相關,與銷售增長率中度相關,命名為成長能力。除去運營能力與總資產周轉率呈負相關外,其他公因子與之相關指標皆成正相關。因此,我們對體現運營能力的公因子取負值后,給出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成長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因子得分散點圖。
由圖1可以看到,盈利能力方面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包括: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國平安、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整體來看,銀行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表現較好,證券類普遍較差。在營運能力方面,香溢融通和安信信托表現尤為突出,其他上市公司差距不大。另外從圖中可以看到,證券類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第三象限,說明該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較差。下面給出成長能力和償債能力因子得分散點圖。
由圖2,中航投資在成長能力方面表現非常突出,償債能力方面也有較好表現。愛建股份和陜國投A在償債能力方面表現很差。
二、均值檢驗
考慮到保險業、信托業和租賃業的上市公司數較少,我們僅對銀行業和證券業進行均值比較。由正態檢驗可知,銀行業與證券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服從正態分布,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不服從正態分布。所以下面我們只對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這兩個指標進行分析。表2給出銀行業和證券業的多維均值比較,由結果可知,銀行業和證券業的運營能力有明顯的差別。 表3分別從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對兩個行業的均值進行比較。由結果可知,銀行業在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都要好于證券業。
三、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銀行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表現較好,證券類大部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都較差,銀行業在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都要好于證券業。香溢融通和安信信托在營運能力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但香溢融通在償債能力方面表現不佳,安信信托的成長能力較差。中航投資在成長能力方面表現非常突出,償債能力和運營能力方面也有較好表現,但盈利能力差強人意。愛建股份在償債能力方面表現很差,成長能力也不令人滿意。
公司盈利分析篇5
【關鍵詞】 非壽險公司; 盈利能力; 杜邦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F60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9-0039-03
保險公司屬于經營風險行業,整個經營過程都具有特殊性。保險公司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除了要保證所提品和服務的質量,還要保持自身的財務狀況穩定,這樣才能實現長期穩健的經營,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盈利能力作為保證保險公司具有較強財務實力的主要因素,是企業創造利潤的能力[1],只有財務實力較強的保險公司才有提取足夠準備金的能力;此外,盈利能力還影響資本增長,公司吸引外部資本的能力、對外擴張的能力以及償付能力的高低,最終決定公司能否抵御不利環境的影響并存續下來[2]。因此,本文以非壽險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杜邦財務分析方法對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客觀分析,以期為公司戰略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杜邦分析體系是利用幾個重要財務指標的相互關系,對企業總體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進行系統分析的方法[3]。杜邦體系的核心是凈資產利潤率(ROE),將各個指標逐層進行分析,得到一個指標分析體系:
凈資產利潤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
=(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收入/資產)×(資產/所有者權益)
=利潤率×資產周轉率×[1/(1-資產周轉率)]
=資產利潤率×權益乘數
杜邦分析體系將企業凈資產利潤率分為利潤率、資產周轉率以及權益乘數三部分:
1.企業利潤率的高低,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企業利潤率就要求企業拓寬銷售渠道、降低生產經營成本[4]。利潤率的分析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決策與運營。
2.資產周轉率是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的比值,是指企業的每單位資產產生營業收入的大小。得到的數值越大,代表企業資產的效能越高,即企業每單位資產的盈利能力越強。企業可以通過對現有資產的優化配比,分析影響資產的各種相關因素,合理分配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的比例,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從而提升盈利能力。
3.權益乘數則是指企業的負債程度。權益乘數越大,代表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企業的負債程度高,即企業負債資產所產生的收益高,但同時承擔的風險也較高;反之,則較小。企業要在保證資產回報率高于自身負債比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權益乘數增強盈利能力。
二、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的改良杜邦分析體系
近年來我國保險業飛速發展,保險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財務數據分析也越來越受到各個保險公司的重視。但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經濟體制,保險公司在我國的存在與發展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特別是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直接引出了保險行業的“新保險準則”。新保險準則提出了保險業利潤表中的新指標“已賺保費”,而已賺保費作為已承擔保險責任部分的保費,與保費收入指標相比,也更具有實際意義。將“已賺保費”引入盈利能力分析體系,得到:
ROE={(承保收益/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保費收入)]}×(保費收入/所有者權益)
=[(承保利潤/已賺保費)+(已賺保費/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已賺保費)×(已賺保費/保費收入)]×(保費收入/所有者權益)
=[(承保收益/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已賺保費)]×(保費收入/所有者權益)×(已賺保費/保費收入)
=[(承保收益/保費收入)+(投資收益/總資產)×(總資產/已賺保費)]×(已賺保費/所有者權益)
=[已賺保費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系數)]×肯尼系數
三、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的杜邦體系分析實例
(一)非壽險公司的樣本選取
通過查閱資料可知:截至2013年,我國境內經營非壽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共有64家。為了得到全面客觀的分析結論,隨機抽取其中的30家公司作為分析樣本,再通過查找《中國保險年鑒2014》獲得真實有效的相關數據,進行非壽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二)數據搜集與整理
通過查找《中國保險年鑒2014》,得到30家樣本公司基于杜邦體系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礎數據。通過對基礎數據的計算,得到30家樣本公司的杜邦分析體系指標數據。
(三)盈利能力指標分析與評價
1.股東權益收益率
股東權益收益率(ROE),又稱凈資產利潤率,表示公司收益與所有者權益的比值,是杜邦分析體系的核心指標,也是評價公司盈利能力的第一項指標。這個指標既反映了企業所有者也就是股東所投資本的獲利能力,還體現了公司各項經營投資活動的效率與成果[5]。其公式為:股東權益收益率=(已賺保費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系數)×肯尼系數。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樣本公司的平均股東權益收益率為-6.57%。其中,最高的是安邦財險的37.83%,最低的為國泰財險的-131.50%。30家公司有19家公司的股東權益收益率為正值,占抽樣樣本的63.33%;11家公司的股東權益收益率為負數,占總體的36.67%。
總體來看,2013年我國非壽險公司股東收益率數據分析情況一般。從30家樣本公司的股東權益收益率與公司成立時間的數據分析可知,成立時間較長、資本雄厚的公司股東權益收益率較高;而本年度股東權益收益率為負數的公司多為成立時間還比較短或者規模較小的公司,這些公司處于業務起步期,財務狀況不穩定是正常現象。但是具體到每家公司,尤其是收益率為負數的公司,還都應該具體分析其影響股東權益收益率的各項指標,進而得出具體全面的盈利能力分析結論。
2.已賺保費利潤率
已賺保費利潤率是指一定時期內非壽險公司經營保險業務獲利與已賺保費的比值,代表企業每單位保費的實際收益。已賺保費利潤率代表的是保險公司在其主營業務承保業務方面的收益率,是評價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狀況最重要的指標。其公式為:已賺保費利潤率=保險業務利潤/已賺保費。
由表1分析可得,2013年度,30家樣本公司的已賺保費利潤率差異巨大,且絕大多數為負值,而平均已賺保費利潤率為-14.49%。其中,已賺保費利潤率最高的公司為安邦財險的7.79%,最低的誠泰僅為-77.70%。30家非壽險公司里中僅有人保、太保、華泰等8家公司的已賺保費利潤率為正值,只占樣本公司的26.67%,且這8家公司的已賺保費利潤率均值也僅有1.96%。這反映出2013年度我國非壽險行業只有兩成公司在承保業務領域盈利,且承保業務盈利能力也較弱。
非壽險行業承保業務領域出現大量虧損,究其原因是我國非壽險業起步較晚,業務發展仍然不成熟。那些起步較早的老牌非壽險公司承保業務已趨于成熟,還是可以在承保領域取得盈利。這種狀況也反映出現階段我國非壽險公司的主要盈利在投資方面,是我國非壽險行業趨于理性化的表現。但同時反映出,承保領域仍是公司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大關注點,新興的非壽險公司應抓住這個契機,在承保業務方面多做努力,進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
3.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是保險公司盈利能力兩大指標之一,是指一個階段內保險公司資本投資收益與總資產的比值[6],代表企業的資本運營能力與成果。公式為: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資產總額。
表1所示,2013年30家樣本公司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3.02%。其中,投資收益率最高的為永安保險公司的5.19%,最低為現代保險公司的0.29%。與前兩個指標不同的是30家樣本公司的投資收益率指標全部為正值。說明我國非壽險行業對投資業務的重視度較高,發展也較好。
同時將投資收益與已賺保費利潤結合分析,30家樣本公司中國壽財險、大地、太平財險等11家公司已賺保費利潤為負值,但憑借其較高的投資收益,可以彌補公司在承保業務方面的虧損。因此,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是拉動保險公司經營效益的雙駕馬車,兩項業務同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健康有效地發展[7]。
4.投資收益系數
投資收益系數是保險公司資產總額與保費收入的比值,代表著非壽險公司潛在的收益水平,從而可以決定公司潛在的盈利能力水平。其公式表示為:投資收益系數=資產總額/已賺保費。
表1所示,30家樣本公司2013年度投資收益系數最高的是現代保險,系數值高達43.32;最低的是國壽財險,僅為1.40。在30個樣本數據中,求得平均投資收益系數為5.10。其中有安邦財險、長江財險等6家公司的投資收益系數高于樣本平均值,占樣本的20%,說明我國非壽險行業有約兩成公司有著較高水平的資產可以用于發展投資業務,這項指標合理的較高水平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發展無疑也是利好。
5.肯尼系數
肯尼系數是美國學者Roger Kenney率先提出并使用的。用保費收入除以所有者權益表示,這個指標可以將公司的所有經營成果放大來看,從而得出有關非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結論。公式為:肯尼系數=已賺保費/所有者權益。
由表1分析可知:2013年,30家抽樣公司中人保財險和國壽財險的肯尼系數分別為3.17和3.26,代表其2013年度已賺保費是所有者權益的3倍之多。說明人保、國壽等肯尼系數較高的非壽險公司的承保業務相對于自持股本來說規模偏大,要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應該追加公司投資。而長江財險、誠泰保險兩家公司的肯尼系數僅分別為0.10和0.15,說明這兩家公司的承保業務相比于自持股本規模偏小,應通過提升公司的承保業務規模來提高盈利能力。
四、結論
從最終分析結果來看,人保財險、安邦財險等老牌非壽險公司的各項財務數據都比較樂觀,說明其2013年度財務狀況較穩定,盈利能力狀況也較強。通過核心指標股東權益收益率發現國泰財險、利寶等公司的狀況較差,具體分析則得出其已賺保費利潤率指標數據較差,投資收益率狀況也一般,說明其應當重點關注自身承保能力,同時也不能忽視投資業務,更需要關注負債帶來的高風險。而分析肯尼系數指標發現,長江財險、誠泰保險兩家公司的肯尼系數僅分別為0.10和0.15,說明這兩家公司的承保業務相比于自持股本規模偏小,應注意通過提升公司的承保業務規模來提高盈利能力。同時發現我國非壽險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與公司成立時間具有相關性,即成立時間較長的公司,財務狀況較穩定,盈利能力也較強;成立時間較短的公司則相反。
【參考文獻】
[1] 劉漢民.保險公司盈利能力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371-393.
[2] 張旭升.中國非壽險公司擴張新風險業務承保能力實證分析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1(5):36-38.
[3] 陳兵.保險公司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231-262.
[4] 中國保險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保險年鑒2014[M].北京:中國保險年鑒社,2014.
[5] 鄧大松,向運華.保險經營管理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175-221.
[6] 王艷,姚寅.杜邦分析體系視角下我國非壽險業經營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09(5):25-27.
公司盈利分析篇6
【關鍵詞】先行指標;貨幣供應量;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是眾多人關注的焦點,有效地預測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頂部拐點和底部拐點,有助于投資者獲取盈利和回避風險,也有助于企業和經濟政策制定者進行有效的決策。企業的經營業績同市場內的諸多因素息息相關,那些變動著的指標反映了諸多影響企業盈利狀況的信息。鑒于此,我們可以通過有關的經濟指標的走勢來對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趨勢做出預測。本文借鑒國內外的一些先行指標體系,選取一部分指標,通過比較其與上市公司收入成本的走勢關系判斷其先行預測性。
二、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標的選擇
上市公司的盈利等于收入減去成本。本文對上市公司的收入先行指標和成本先行指標分別進行探討,綜合收入先行指標和成本先行指標構成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標體系。上市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的先行指標與經濟先行指標相同,借鑒國內外比較典型的先行指標體系選擇M2貨幣供應量、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新增信貸額這三個指標同上市公司收入增長走勢進行對比探究其可否作為預測上市公司收入走勢的先行指標。對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先行指標體系則選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貸款基準利率這三個指標來進行研究分析。
2008年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使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融風暴,中國政府迅速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調控措施,使中國經濟成功實現V形反轉。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自2008年起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明顯的起伏,較大的波動有利于對相關數據的走勢進行對比分析,故本文選取2008年至2010年這三年的數據進行上市公司的盈利先行指標分析,有關數據來自東方財富網、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等財經網站和金融數據庫。
三、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標的檢驗
(一)收入的先行指標體系
2008年9月份,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金融風暴迅速席卷全球。這場發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中國出口下滑,外需的疲軟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2008年上半年,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雖高于2007年同期,但同比增速逐期下滑。第三季度開始,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開始走低,到了第四季度平均營業收入已經不及2007年同期。在全球需求與消費下降的市場環境下,眾多的公司經營困難,面臨資金鏈斷裂、裁員、減薪甚至瀕臨破產。其后,在政府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和產業振興規劃下,我國經濟開始回暖。2009年第一季度平均營業收入滑至低谷之后企業效益開始好轉并穩步提高。
1.貨幣供應量M2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根據流動性大小劃分為四個層次。其中M2指廣義貨幣,其數值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儲蓄存款之和。貨幣供應量對經濟的影響是通過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實現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此時政府采取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政府要回籠資金,減少在社會中流動的資金,因此,投資和社會支出會相應的縮減。
這三年來,M2貨幣供應量逐月增加,一直保持著增長的態勢。2008年的時候,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逐期下滑,于2008年年底到達一個最低值。進入2009年,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開始回升,并在2009年底達到一個峰值。之后,受貨幣供應量增長放緩和基數較大的影響,2010年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再次下跌。對比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到達低谷,2010年初達到峰值,均晚于M2貨幣供應量一個季度。所以,M2貨幣供應量是營業收入的先行指標,提前三個月對營業收入增速走勢做出預測。
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它是使社會固定資產增加,生產規模擴大,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投資與經濟總量呈現同步增長的趨勢,換言之,投資增長與經濟總量增長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一方面投資對經濟增長有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而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水平又決定投資總量水平。
2008年第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放緩,企業平均營業收入也在這一季度大幅度下跌,低于前一年同期。而后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開始上升,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速下跌放緩,也開始穩步回升。等到了2010年初,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再次放緩,一季度之后,平均營業收入增速也出現了下跌。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作為企業收入的先行指標,當其增速放緩或下跌時,可以預測企業的收入狀況也將不及前期,同比增速下跌。
3.新增信貸額
新增貸款指借款企業第一次向這家銀行貸的款。假如貸款到期了,企業正常償還了這筆貸款后,再次向銀行申請貸款,這樣也叫新增貸款。隨著經濟增長模式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資本的投入同經濟的增長之間的關系越發密切。信貸增速的回落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2008年第三季度新增信貸額較2007年同期大幅增長。政府采取的這一寬松的貨幣政策在2009年開始顯現效果。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在2009年第一季度下跌速度減慢,并從第二季度開始回升。2009年前三季度的新增信貸額始終高于前一年,但隨著經濟的好轉其增幅逐期下降,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速也在進入2010年之后不再上升,開始走低。對于企業的收入增速情況,新增信貸額這一指標也做了很好的預測,我們可以將其作為企業收入的先行指標。
公司盈利分析篇7
1.世界擔保行業發展情況
(1)政策性擔保發展概況
目前,在中小型企業發展中遇到最多的是融資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世界各國紛紛建立相應的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信用擔保。根據有關數據表明,發達國家率先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比如美國聯邦政府的小企業局、日本的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協會、韓國的擔保基金組織等。
(2)商業性擔保發展概況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商業性擔保機構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為現在很多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但是各個國家的政策和市場不同,所以商業擔保機構也具有相應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表現在每個國家的擔保的具體情況和被各種條件制約,比如,在加拿大的北美擔保公司,它是加拿大最大、范圍最廣的擔保企業,主要從事工程保證擔保業務;在美國法律規定,只允許有經營許可的保險商和擔保機構承做保證擔保業務;在英國,銀行等企業壟斷了整個擔保業務。
2.我國擔保行業發展情況
目前我國的擔保機構主要是分為“一體兩翼”,一體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性擔保為主體,兩翼分別指商業性擔保和企業互助。現在的現狀是政府的政策性擔保一直停步不前,提供的擔保業務不能滿足眾多中小型企業的需求,于是在這種市場需求下,商業性擔保企業開始后來者居上,慢慢成為我國中小型企業擔保的熱點。另外根據我國商業協會的統計,我國近幾年的政策性擔保處處受挫,幾近出現財政赤字,面臨這種狀況,我國有關部門迅速做出反應,為了防止國家國有資產的過量流失,所以政府決定慢慢退出我國的擔保行業。從擔保角度來將,國有資本的退出刺激了民營資本企業的對市場的占有,根據國家經貿委的調查顯示,目前在我國商業性擔保企業已經成為擔保業的主體,但由于商業性擔保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所以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
二、我國擔保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事件回顧
(1)“華鼎”擔保事件
出現在2012年初的華鼎擔保事件,影響之大在我國前所未有。當年華鼎因為華鼎、創富、中擔三家擔保公司出現資金問題,導致資金鏈斷裂。華鼎等三家擔保公司支出擔保金額高達百億,由于貸款企業遲遲還不上,使之三家擔保公司的在保余額幾乎影響了絕大部分商業銀行,而中小企業更是受挫嚴重,根據事后的調查小組的數據顯示,但是受到波及的中小企業竟達到1200多家。事后行業人士的分析,華鼎等等三家擔保公司出現這次危機的主要問題在于擔保的模式的不合理,原來華鼎系通過增資打一股截留貸款資金等資金騰挪的擔保方式,這種擔保方式也直接暴露了當前商業性擔保企業的擔保功能出現“歧路”。
(2)中科智事件
中科智創業金融集團創建于1999年,經過15年的發展,現已發展成我國范圍最廣的金融企業之一。但是中科智的擔保項目卻一直裹足不前,并在擔保行業的名聲一直很低,這是由于2008年10月4名外資企業董事集體辭職事件的發生。2008年8月15日,該4名董事組成了中科智董事會下屬的調查委員會,并對中科智的相關業務開展進行調查。中科智董事會9 月8日稱“其業務已經因為調查而嚴重受阻”并集體辭職。但中科智 10 月公告同時還揭露了另外一個調查的結果那就是“多項事件已經嚴重影響公司業務發展,這些事件包括一些欺詐行為、新業務放緩、還款延誤、以及員工流失等”。
2.事件反思
(1)高風險低收益
目前,在我國擔保行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高風險,卻是低收益,而且需要高度的資本依賴。在擔保行業發展比較完善的發達國家,對于中小型企業的貸款的銀行和擔保企業之間的合作,都是通過一定比例來分別承擔風險,其中銀行分擔要多些。但是在我國,所有的擔保風險都是由擔保機構來承擔,而擔保費擔保公司只能拿到寥寥無幾。高風險、低收益這種狀況的出現已經影響到擔保企業的健康發展,而擔保企業為了獲得高收益就必須采取“特別”的方式和途徑,但是這種方式如果處理不好則會觸犯法律,有甚者更會損壞目前正在迅速發展的擔保行業。
(2)“搭便車”現象
“搭便車”即為部分融資擔保企業借助國家大力支持中小型企業發展的形勢,冒名用國家的名義實行自身企業的盈利。這種“搭便車”的模式主要是通過設立投資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資產經營公司等關聯機構對被保企業進行復雜的股權投資或通過銀行發放高收益委托貸款等為被保企業獲取信貸資金搭橋增信。最后擔保企業再借政策內容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然后將資金貸出為自身牟利。
(3)“過橋墊資”現象
借助過橋墊資的具體做法是部分融資擔保機構與銀行內部人員進行勾結,通過內部人員的幫助獲得與銀行的虛假的貸款合同,然后交于客戶看,三方再簽署合同從而達到套取信貸資金、墊付資金解套并牟利的目的。
三、擔保公司轉化為小額貸款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1.市場需求可行性分析
從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角度來看,它們由于沒有充足的抵押、信用額度低、缺乏盈利的盈利,所以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這種想象的出現無疑給擔保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小額貸貸款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另一方面,銀行雖然不會貸款給中小型企業,但是會貸款給小額貸款公司,因為這樣可以分擔高壞賬率和高儲蓄率,而且還能增加收益。在銀行和中小型企業企業之間的小額貸款公司具有很大發展前景。
2.政策支持可行性分析
小額貸款公司的良好發展和國家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政府的鼓勵正是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保障。另外政府通過設立相應的管理方案,規范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組織形式和經營范圍,同時設定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確立了小額貸款公司的商業性的合法地位。
3.行業發展趨勢可行性分析
銀監會聯合人民銀行于2008年下發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首次以文件的形式確定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方向。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出臺政策和措施,對小額信貸逐步予以大力支持。各種有利環境和措施,為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帶了新的春天,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快速增加。下圖為2009到2012年各年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和每年發放貸款余額。
上圖顯示,從2009年到2012年這四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從原來的1334增加到6080家,是原來的4.5倍;發放貸款余額由原來的774億元增加到5921億元,增幅近八倍。數據表明全國小額貸款公司行業運行趨勢良好。
4.客戶資源可行性分析
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客戶就是正在發展或者剛起步的中小型企業。在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都會遇到融資困難等問題的發生,面臨著資金困難,但是沒有能力從銀行貸款的困境,它們多會選擇小額貸款企業。目前多數小額貸款公司缺少穩定的客戶。商業擔保公司本身具有豐富的客戶資源,且長期穩定性客戶較多,因此轉變為小額貸款公司還可以繼續使用企業原有的客戶資源。
另外擔保公司轉變的小額貸款公司還可以更好的對客戶的貸款抵押物資進行監管。擔保公司往往有著規范的監管體系,能更好的取得客戶的信任,有利于信貸擔保借貸相關業務的開展。擔保公司通過小額信貸業務還能更好的進入金融業,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延伸企業服務業務,拓展企業市場占有份額。
5.風險控制可行性分析
相比較其他大型貸款公司和擔保企業,小額貸款公司較為容易控制風險。這一方面是因為貸款金額比較小,可以降低一定的金融風險,另外一方面,貸款所需的抵押物品,客戶容易提供,如果貸款回收不回來,可以通過拍賣等方式對抵押物進行拍賣,同時政府確立的拍賣管理規則,降低了傳統拍賣規則帶來的不對稱風險,快捷的操作流程也滿足了小額貸款公司對資金的流動性的需求。
6.經濟效益可行性分析
公司盈利分析篇8
關鍵詞:公司盈利能力 審計費用 相關性
一、理論分析:審計費用和公司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上市公司分析財務的重點,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對利潤率的分析。因為利潤額的分析可以說明企業經營結果的變動狀況并分析其原因,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指明了方向。審計費用,顧名思義是會計事務所根據審計計劃對被審企業進行審計而收取的費用。審計費用的高低一般是由審計業務量的大小決定的。業務量包括公司的規模、子公司的數量、公司的風險程度、審計報告的用途、注冊會計師的人數和工作技能經驗、審計時間、公司內部程序的完整性和條理性。
公司盈利能力可以通過幾個標準來說明,即市盈率、每股息稅前利潤、總資產凈利潤率。首先,市盈率是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么該股票的價格價值可能被高估,審計風險也比較高,審計費用應該不低。其次,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本文應用每股息稅前利潤代替每股收益進行分析)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通常每股收益高地上市公司審計風險較低,審計費用也相應的低。最后是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凈利潤率。總資產凈利潤率,是由公司的凈利潤與總資產之比。因此總資產凈利潤率的高低,可以影響審計工作中錯報的概率,審計風險的高低,進而影響審計費用的高低。
不過這只是理論分析,真正是不是這樣的結構,還要看后面的實證研究。
二、實證研究
1. 研究假設
假設1:上市公司市盈率與審計費用高低關系不確定,有待檢驗。
假設2:上市公司每股息稅前利潤與審計費用高低關系不確定,有待檢驗。
假設3:上市公司總資產凈利潤率與審計費用高低關系不確定,有待檢驗。
2. 指標選取與模型建立
要研究審計費用和公司盈利能力的相關關系,首先需要的指標是審計費用,用字母Y表示。然后就是代表公司治理的指標,根據公司治理的定義,內部治理的結構的優劣是受市盈率(α)、每股息稅前利潤(β)、總資產凈利潤率(γ)。據此建立模型:Y=C+αD+βB+γS(α、β、γ)。
3.省略info.省略),數據分析軟件是SPSS BaseV17.0。
4. 研究結果
由統計數據得出公式:Y=726509.845-1.929α+73800.348β-5337465.344γ ,Y與α、β、 γ 的相關性分別是0.987、0.000、0.001。
三、 實證研究結論分析
通過我們的實證研究,由于現實每家上市公司的不同特色加上現實國家法律不夠完善,配合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健全,使得現實實證數據的相關性大大減低。可是數據研究的大體方針上還是傾向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結構的好壞與審計費用的高低是呈負相關的,除去上市公司市盈率這一需要用行業數據去分析的指標,公司的每股息稅前利潤和總資產凈利潤率與審計費用都存在顯著地負相關。從理論上,我們認為公司盈利能力與審計費用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忽略可能會出現的審計意見購買問題和不同會計事務所不同報價的原因,一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高很大程度上說明這家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內部治理結構優良,致使cpa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工作量更輕,發生錯報的可能性更低,從而審計費用必然降低。
參考文獻:
[1]張先治.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潘克勤.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定價―-基于CCGINK的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0年 第1期
[3]李壽喜,我國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費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4年4期,20-25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1-2990.html公司盈利分析范文8篇
相關文章:
我只是一個喜歡寫日記的女人心情隨筆01-13
圖書管理系統論文范文10篇08-15
給老婆道歉的句子08-10
2024年科技工作總結報告 科技工作總結講話(20篇)10-14
高爐槽下年終總結報告08-02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07-07
給老師的考試成績退步檢討書02-12
未婚的證明12-26
臨時聘用協議11-02
簡單個人股東入股協議書07-26
小學讀后感12-28
小學生防溺水知識廣播稿09-12
最新元旦賀詞01-07
我想成為一名醫生六年級作文11-26
一件有趣的事三年級作文11-03
富有新意的新婚賀語10-12
清華北大有醫學專業嗎02-13
北京理工大學的理學與材料菁英班學什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