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韻外之致》閱讀訓練及答案
以韻為核心的書法藝術,并不以精熟的技巧與繁復的法度程序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種言語不能傳達的意味,它同時啟示了其中所含蓄的類似于詩的余味,以及對簡樸到深遠的藝術手法的重視。當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藝術形式中達到完美的升華時,韻的意味也就從作品中顯現出來了。崇尚韻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脫俗,使藝術家無論在人格形態還是在藝術形態上均要達到一種卓爾不群的境界。韻如橄欖,它需要慢慢地去體會、涵詠。如果說“不俗”是表示精神升進中的超越狀態,那么“韻”則象征著精神超越的極致。而“韻”的獲取則是在一切藝術本體之外的,即就書法而言,學者型書家較之于工匠型書家更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書法家絕大多數都有超絕的風度才情,書法只不過是其氣質風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斷凡俗意識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領域的一種標志。因而,書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謂逸筆余興,無所為方能有所為,這種心境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才是高級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風格的書法,都讓人感覺到藝術品只不過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氣息的折射。它不著痕跡,空靈蘊藉,以微妙的暗示與含蓄,讓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為的形式與法則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渾之外欣賞一種超然的清淡?!绊崱弊鳛樯鼱顟B的極致體現,讓藝術家如癡如狂如醉。它讓我們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氣息。在瞬間的感悟中,讓觀者脫離現實的環境,沉浸在超越時空限制的審美快感之中,這就是古典書法作品中所設定的審美情境的奧妙所在。古人在觀賞作品時須凈手、屏息,以讓自己有如對至尊的敬畏感,讓自己慢慢地進入到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體味、領悟和感受這種超越性的存在。“韻”雖然不是一種物質,但是,在藝術家和觀者共同創設的審美心理場中,它成了一種可感、可嗅、可觸、可聞的物質實在。人在這種“參”與的過程中,達到頓悟,使審美的障礙得以消解,從而進入無礙的自由世界之中。
“韻”作為文化心理情結,使中國的藝術更為注重精神體現,表現出一種逍遙于天地之間的快活情緒,因而,藝術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風雨的避風港。藝術家很少去參政議政,他們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間之中獲得快慰和滿足。這樣,藝術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為,它與俗世生活的發展并不同步,它有著自身發展的軌道。
(節選自《筆墨氤氳――書法的文化視野》,有刪改)
1.下列對于“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韻”是書法藝術的核心,它指的是書法藝術中所蘊含的那種無法用言語傳達的、類似于詩的意味。
B.“韻”的意味從作品中顯現出來,需要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藝術形式中達到完美的升華。
C.“韻”是生命狀態的極致體現,使藝術家對它癡迷癲狂地追求,它賦予古代經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氣息。
D.“韻”是一種抽象的東西,可是藝術家和欣賞者有共同的審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質一樣存在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書法藝術崇尚韻致,其根本目的在于,讓書法家的人格不同于流俗,讓書法藝術達到高雅卓越的境界。
B.韻是精神超越達到極致的產物,它超凡脫俗,含蓄深遠,欣賞者要慢慢地體味,才能感受到它的意味。
C.書法家追求以無所為的方式達有所為的目的。用超絕的風度才情揮灑成的書法,才能體現高雅的韻味。
D.書法不論風格是生硬、挺健還是雄渾,都能折射出書法家的真我本性、生命氣息,都有超然的清淡。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學者型書法家著眼于獲取書法本體之外的韻,工匠型書法家著眼于書法本體,所以前者比后者更為世人所推崇。
B.古典書法作品中所設定的審美情境,可以讓欣賞者在瞬間的感悟中超脫世俗,得到超越時空限制的審美快感。
C.古人先凈手、屏息再欣賞作品,這樣就可以在欣賞時,產生如對至尊的敬畏感,盡快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藝術家只是關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滿足,并不怎么關心政治,這就造成了他們創造的藝術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點。
答案: 1.D 2.C 3.C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6-1078.html《 韻外之致》閱讀訓練及答案
相關文章:
小學國學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02-19
《九月十日即事》翻譯賞析08-10
祝福朋友的暖心文案01-15
家的勵志名言08-16
英文的派對邀請函01-19
大學生讀書心得怎么寫08-16
經典常談的讀書筆記01-31
描寫手指的作文1000字01-10
懷念已故的親人句子12-07
李鴻章背黑鍋的故事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