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的環境要義》閱讀答案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濟新常態的環境要義》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在總體上,要滿足經濟增長的條件,即促進資本以及人均資本的大發展,就要在根本上擺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這個關系的核心在于“效率”,任何扭曲資源配置的做法,譬如計劃經濟或者短缺型經濟,對經濟僅足以產生一些短期刺激效應,但卻無助于其長期增長。當然,要保護資源環境,就必然產生額外的成本和代價,這對經濟增長而言,或許直接的效應是拉低增長速度,但更根本的是,改變了經濟增長的方式,尤其是,從原先的“資源環境軟約束”變為“資源環境硬約束”,這是經濟新常態非常重要的組成,換句話說,資源環境部門對經濟新常態的最大意義在于,在此之前,資源環境部門處于相對的邊緣化位置,不受重視。
基于前述的理由,在本輪經濟新常態到來之前,資源環境部門的重要性程度就已經大大提高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五位一體”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的構成,生態環境建設已經成為了僅次于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那么,是不是據此就可以認為經濟新常態下,資源環境部門就可以一舉打個翻身仗,在調整要素間關系的基礎上,迅速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譬如根治霧霾,在這一點上,切不可高估資源環境部門在經濟新常態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道理其實很簡單,經濟新常態的目標是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二春創造條件,而其中的核心是要從維護資本的收益和安全出發,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在資本上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規模,概而言之,在經濟新常態的進程中,還遠沒有到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要素提高到優先于資本要素的地步,一則是沒有這個實力,二則也沒有這個必要,否則的話,過早地高估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部門的結果反而將使中國經濟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之中,而無法實現人均意義上的跨越。
以歐美為例,總體上,北歐和西歐在環保上的發展領先于美國,無論在當時是基于怎么樣的一個出發點,這些歐洲地區都更早地開始關注并將大量社會資源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上,其成果也是極為可觀的,在全社會形成了非常系統的環保制度和政策,以及高度的“環保共識”,包括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也先于美國,其結果是,歐洲在環保治理上很早就付出了較大的代價,按照貼現的原則看,這些環保投入也許并不符合投入產出匹配的基本經濟原則。反過來,美國在環保上一直是穩扎穩打,即使在人們眾所周知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發生后,加州也并不是在短期內就做出反應,而是經歷了較長的各方博弈后,在70-80年代才逐漸出臺一些環境管制法規,而美國歷史上管制力度最大的《空氣清潔法》也是直到1990年才被國會通過,這時距發生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已經過去了40多年。與此同時,也正是在這段生態環境比較糟糕但逐步改善的時期里,美國的經濟卻反超歐洲,并為后來克林頓時期的經濟繁榮奠定基礎。此外,在歐洲早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著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美國卻并未在此議題上大張旗鼓,直到近期才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市場主體自發地來推動低碳發展,并將極有可能反超歐洲在20xx年取得對全球氣候變化應對事物的主導權。
全球各國國力的此消彼長背后還存在著諸多復雜的因素,但具體到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上,假如不能踩準節奏,過早地采取措施,其對社會福利造成的負面影響將不亞于生態環境破壞本身。其中最簡單的理由便是,必須在資本與生態環境之間取得邊際產出上的平衡,否則,資本也會因為過快過大的貶值而失去安全感。
(節選自《經濟新常態的環境要義》,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只有從根本上擺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才能滿足經濟增長的條件,促進資本以及人均資本的大發展。
B.對經濟發展采取的一些短期刺激性措施,譬如計劃經濟或者短缺型經濟,是扭曲資源配置的做法,無助于經濟的長期增長。
C.伴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到來,生態文明建設已受到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也必將處在僅次于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
D.雖然北歐和西歐在環保上的發展領先于美國,但在取得可觀成果的同時,也付出了將大量社會資源投入的代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經濟新常態要改變經濟增長的方式,其中要求之一是從原先的“資源環境軟約束”變為“資源環境硬約束”。
B.即使在經濟新常態下,資源環境部門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也根本不可能迅速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無法根治霧霾。
C.中國經濟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之中,無法實現人均意義上的跨越,是過早高估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部門的結果。
D.應對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加州也并不是在短期內就做出反應,而是逐步出臺一些環境管制法規,這體現了美國在環保上的穩扎穩打。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國經濟新常態要維護資本的收益和安全,所以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要素提高到優先于資本要素的地步是不可取的。
B.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市場主體自發地來推動低碳發展、保護環境,是美國反超歐洲取得對全球氣候變化應對事物的主導權的前提。
C.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必然會產生額外的成本和代價,只有踩準節奏,穩妥適時地采取措施,才不會對社會福利造成負面的影響。
D.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生態環境的惡化,必然會危及資本的安全,因此必須在資本與生態環境之間取得邊際產出上的平衡。
答
1.C “生態環境建設也必將處在僅次于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表述錯誤,原文第二段,“在本輪經濟新常態到來之前……生態環境建設已經成為了僅次于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
2.C 曲解文意,強加因果,原文第二段最后,“否則的話,過早地高估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部門的結果反而將使中國經濟陷入‘低水平的均衡’之中,而無法實現人均意義上的跨越”,可見只是假設,并非事實。
3.B 分析錯誤。原文“在歐洲早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著手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美國卻并未在此議題上大張旗鼓,直到近期才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市場主體自發地來推動低碳發展,并將極有可能反超歐洲在20xx年取得對全球氣候變化應對事物的主導權”。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6-4538.html《經濟新常態的環境要義》閱讀答案
相關文章:
觸電事故應急預案01-19
初三數學備課計劃10-26
美麗鄉村的發展規劃范文8篇08-15
ipo中的財務問題范文8篇08-15
最新高考祝詞08-17
最新教師日常工作總結(三篇)09-30
競選社長演講稿01-07
迎接新年的廣播稿12-07
學生會拉練心得體會08-20
學生邀請函07-17
冰雪大世界小學生作文800字01-07
我長大了的四年級作文12-07
爸爸四年級作文400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