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清朝是如何貼對聯(lián)以及倒福的來歷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大家都看到過對聯(lián)吧,對聯(lián)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對句”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中國最早的春聯(lián)出現(xiàn)在一千多年前。那么,怎么去寫對聯(lián)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大清朝是如何貼對聯(lián)以及倒福的來歷,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古代,新年(古稱元旦)之日有貼福的風俗習慣,這個習俗源于一個有趣的故事。
西周取代商朝之后,姜太公封各路神仙,眾路神仙都快封的差不多了。但是此時,“后院”起火了,姜太公那位十分潑辣的夫人也來討要神位。太公無奈之下,只得封她個“窮神”(當然也有說是倒霉神的),并規(guī)定凡是貼了“福”字的地方她都不能進去。
于是,民間家家戶戶貼“福”,燃放爆竹,用來驅趕這位不受歡迎的“窮神”。不管人們最初貼福的動機是什么,但從現(xiàn)在看,“福”就是幸福的代名詞,是福氣的象征,大紅“福”字寄托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
在民間傳統(tǒng)中,“福”字可用來倒著貼。追根溯源,“福”字倒貼的由來得益于清代恭親王管家的“將錯就錯”。
有一年元旦,恭親王府的大管家命人把“福”字貼在大門上。誰承想這個下人不識字,居然把“福”字給貼倒了。恭親王知道后勃然大怒。這大管家畢竟見過世面,腦瓜靈活,他立馬跪倒在地上說道:“奴才常聽人說親王福大壽高,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祥之兆啊!“這樣一來,恭親王的臉色由陰轉晴了,一高興重賞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所以后來,人們紛紛效仿,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有意把“福”字倒著貼,以圖吉利。
“福”寓意不凡,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執(zhí)筆。如果是皇帝親自執(zhí)筆,意義就更是非同凡響。清朝雖然源自關外,大清皇帝們的文字功底可不低。
據記載,康熙皇帝是第一個手書“福”字賞賜給大臣的大清皇帝,而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是翰林院編修查慎行。到了乾隆時,每年都要在重華宮舉行書“福”大典,賜“福”之筆也刻上了“賜福蒼生”四字,意為御賜福字,福歸天下。
臣子得到御賜“福”字,斷不會貼在門上,得要供起來以光宗耀祖。在乾隆朝當了30多年尚書的王際華,就有幸得到御賜24幅“福”字,將其裝裱懸掛,起名“二十四福堂”。自此后世皇帝紛紛效仿,從而使得清帝御賜“福”字習俗成為典制。
每當春節(jié)來臨,除了貼福字,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lián)。紅紙黑字抑或是紅紙金字的春聯(lián)往門上、柱子上一貼,即位節(jié)日增色,又反映了人們的祝福企盼。
一張大紅紙,在上面筆走龍蛇地寫上一幅對聯(lián),即喜慶又文氣。但奇怪的是,春節(jié)時大清的皇宮、王府、宗室一律懸掛的是白色春聯(lián)。
滿族人有“尚白賤紅”的風俗,在早期的滿人看來,作為狩獵民族來說,紅顏色代表著不“吉利”。因為在森林里狩獵時,紅色是最易受到野獸攻擊的顏色。所以,滿族獵人一般不穿紅色衣服,而是穿白色衣服。
但是,隨著清朝入關以后,滿族人漸漸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尚白賤紅”的習俗也慢慢轉變,在對聯(lián)外形上會把白色對聯(lián)鑲上藍邊或紅邊。
此后,也有不少滿人向漢人學習,采用大紅紙來書寫對聯(lián),所以,白色的對聯(lián),也就成為清代皇宮過年的特有對聯(lián)了。宮廷內元旦之日的盛大排場是少不了的,但也有節(jié)儉的一面。
就貼對聯(lián)而言,清廷過年貼對聯(lián)時采用的是掛的方式,與民間人們常用粘貼的方式不同,這樣既環(huán)保又可重復使用。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8-13873.html淺談大清朝是如何貼對聯(lián)以及倒福的來歷
相關文章:
我感受到了什么的魅力作文02-12
《小海蒂》好詞好句摘抄賞析01-02
夢想讓生活更美好的六年級作文10-19
最新大學畢業(yè)寄語10-17
報了外省的大學可以任意轉專業(yè)嗎?11-29
2024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在湖南怎么招生的11-17
《巨商蓄鸚鵡》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12-07
雷同一律的成語解釋01-12
魚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譯帶賞析11-30
《減字木蘭花》古詩原文及譯文11-23
新年好的詩歌07-26
生活用紙產品取名及廣告詞11-18
大學生愛情觀調查報告08-17
教師節(jié)三年級句子摘抄11-30
預備黨員轉正匯11-30
銷售工作總結個人10-23
小班學期個人工作計劃08-20
房屋買賣協(xié)議書合同07-07
十一、介紹信08-15
車輛冬季換季保養(yǎng)廣播稿12-07
簡短導游歡送詞10-05
小學數學教師研修心得體會09-29
兵馬俑導游詞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