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閱讀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
李振宏
黃河文明是和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一樣齊名于世的大河文明或農業文明。其古老而綿延不絕的生命力、求新求變的文化精神,更使它在人類古文明史的比較中分外靚麗。而在以往,變革精神這個黃河文明的顯著特色,一直未被人們重視。
過分強調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農業文明的保守屬性,主要是源自黑格爾的“歷史的地理基礎”概念。他認為,干燥的高地與廣闊的高原上的人性格是好客和掠奪,而巨川大江流過的平原流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舊、呆板和孤僻,“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類束縛在土壤上,把他們卷入無窮的依賴性里邊”。
平原流域文化或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但我們也必須明白,地理環境的影響作用不是絕對的;在類似地理環境中生存發展的不同民族,其文明道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對黃河文明的研究我們必須回到實證的歷史中,這樣,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那就是在中國黃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續活躍著一個求斷求變的思想要素。
黃河文明的經典之作《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九卦是“革卦”,經文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意思是說,革卦象征變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變革并取信于民眾,前景就至為亨通。后世對“革卦”及其傳文的闡釋,也都強調了變革、革命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不僅社會的變革如此,對于人的基本素質的培育也是如此,要求個體的修養、成長也要日日求新。同是孕育于黃河文明的典籍《大學》,就反復教誨人們要去創造,去求新。《大學》云:“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夏商周三代的歷史沿革,也具有明顯的文明變遷意義: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禮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國原則。
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與人類早期幾大文明相比是較為突出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亦沒有大的進展。而作為黃河文明主要標志的漢字,從殷商的甲骨文,經過金文、大篆、小篆到隸書僅用千余年的時間。黃河文明文化形態中文字的變化、沿革,成為這種文明變革精神、創造精神的又一個鮮明例證。
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也深深影響了政治文明的進程。在從秦到清這二千年社會歷史中,政治體制的發展變化,使中國在長達千余年的時間里毫無爭議地走在世界前列。在平原流域豐厚的土壤條件上,創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權制度,創造了體現社會公公平的選拔人的科舉制度,創造了取代貴族世襲的官僚制度,更創造了直接影響西方政治進程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這無疑是黃河文明求新求變精神及其創造能力的最好例證!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為具有綿延不絕的生命力、求新求變的文化精神,黃河文明作為一種大河文明,要遠遠優于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
B.受黑格爾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為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農業文明的屬性是保守的,因此一直否定屬于大河流域文化的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
C.夏商周三代分別尊崇君主、鬼神和禮法,這種治國原則的差異,說明當時代際的文明觀念已經體現出鮮明的變革性和明顯的進步性。
D.我們在承認黃河文明具有保守一面的同時,也應該站在整體的中國歷史文明進程的角度,客觀公允地看到其所具有的求新求變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承認黃河文明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文化因素為論證前提,使論證思維更為縝密論證角度更為全面,結論也顯得無懈可擊。
B.文章引用古代典籍,證明黃河文明的基因中有求變求新的思想,而這種思想影響著社會層面的發展和個人層面的進步。
C.文章通過古埃及象形文字數千年沒有較大變化與中國漢字經過千余年變化,沿革就發展到今天的漢字的對比,論證了黃河文明具有變革創新精神。
D.文章從社會的變革、個人修養的提升、政治文明的進程等多個方面入手,充分論證了黃河文明具有變革精神這個中心觀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按照黑格爾的觀點,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在發展過程中,受各自地域條件限制,其居民也不可避兔地具有守舊,呆板和孤僻的特性。
B.人類早期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還是很深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地域條件對文明發展的影響已不復存在了。
C.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其創造的四大發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西方社會的政治進程。
D.強調現在要特別重視黃河文明中求新求變的獨特之處,是為了繼承和充分利用這種思想要素,更好地推動新時期中國文明的發展進程
1.(3分)D(A“遠遠優于”的理解與原文“分外靚麗”的表述出入較大;B“一直否定”過于絕對,原文說的是人們一直沒有重視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C代際的文明觀念體現的只能說是“變革性”,不能認為是“明顯的進步性”。)
2.(3分)C(中國漢字經過千余年發展為“接近今天漢字形態的隸書”,而不是“今天的漢字”。)
3.(3分)B(“地域條件對文明發展的影響已不復存在了”說法絕對化。)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36-4586.html《談黃河文明的變革精神》閱讀答案
相關文章:
政治的微課教學設計01-23
老師給學生的畢業贈言01-07
自我介紹英語作文09-27
幼兒園家長畢業留言寄語07-25
描寫大樹的優美文案10-11
體育備課組工作總結01-10
最新工作總結文明窗口創建工作總結(3篇)09-02
校園英語歌唱比賽活動策劃書12-23
銷戶的介紹信09-12
談戀愛被老師發現檢討書09-06
計算機個人簡歷自薦信11-09
學習李鎮西心得體會09-29
家鄉建議書01-02
西游記主要內容及好詞好句12-25
歷史的典故12-20
議論文08-10
港中文大學碩士文科都有什么專業01-14
202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筆試3月8日和9月13日 面試5月17、18日和12月6、7日01-13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好玩嗎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