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1篇
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瓦和瓦當在西周中晚期,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筑技術的發(fā)達。最具有代表性的瓦當是漢代的瓦當,它極具裝飾美感,成為中國古建筑最有代表性的藝術語言。漢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西漢時期以長安為中心的宮殿建筑,如長樂宮、未央宮、明光宮、北宮、桂宮、建章宮等,規(guī)模宏大壯麗,而在這些建筑上必用瓦當以顯示皇家的氣派與威嚴,這就為瓦當在漢代大放異彩奠定了廣闊的發(fā)展基礎。
瓦當?shù)膱D形美
漢瓦當圖形十分豐富的,有文字圖形、動物圖形,植物圖形、吉祥圖形和象征圖形。以動物圖形最為優(yōu)秀,除了有代表性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當外,還有龍紋、蟾蜍紋、玉兔紋、鹿紋等品種繁多,造型生動,形神兼?zhèn)洹_@類題材的瓦當,既是對動物形體的崇拜,又是對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圖形在漢代漢瓦中占的數(shù)量最大,具有突出的地位,內容多吉祥頌德之辭,例如“千秋萬歲”、“與天無極”、“萬壽無疆”等,絕大多數(shù)為陽文,字數(shù)從一到數(shù)十不等。字體有小篆、鳥蟲篆、隸書、真書等,布局疏密相間,用筆粗獷,成為中國陶制品中獨具魅力的珍藏。吉祥圖形瓦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紋,這種瓦當一般在圓形上作四等分,各飾一卷云紋。圓心飾以多為圓鈕,或飾以三角、菱形、花瓣紋等。其變化比較多,或四面對稱,中間以直線相隔,形成曲線與直線的對比;或作同向旋轉,富有節(jié)奏感。瓦當上飾以云紋,聳立在屋檐,形象的顯示了祥云繚繞,瑞氣東來。這類圖形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煉和抽象,具有抽象的美。
瓦當?shù)脑煨兔?span style="display:none">8O4萬博士范文網(wǎng)-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wǎng)站Vanbs.com
瓦當?shù)脑煨桶ㄍ弋斪陨眢w積的造型和瓦當上所飾圖案的造型。漢代瓦當瓦頭一般是半圓形和圓形,圓弧是一種富有動感和韻律美的造型,作為紋飾造型的背景和映襯,更容易表現(xiàn)畫面動靜關系,充分發(fā)揮瓦當自身體積造型的襯托作用。人們常用“秦磚漢瓦”來形容秦漢兩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漢瓦當在成熟期的制作是當面和筒瓦的一次成型,通常瓦當?shù)闹谱髦饕袔讉€步驟:制瓦當坯、續(xù)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燒。有花紋和文字的瓦當?shù)闹谱鞣椒?,都是先刻出木模,然后用木模在泥胎上壓制出圖案,將瓦當范放入窯內燒制。因此漢瓦當?shù)脑煨土鲿?、樸素渾厚,很少有生硬的刀痕,這種藝術風格與漢代的制陶工藝有一定的聯(lián)系。
漢代瓦當在圖案的造型上,融匯了浪漫主義色彩。如四神瓦當,它是由四種動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組成的一組瓦當,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代表春、秋、夏、冬四個季節(jié)。如圖1四神瓦當以高度夸張的形體姿態(tài),奔放不羈的線條塑造出生動古樸、豪邁奔放的藝術形象。外輪廓線夸張變形,不做細部的描繪,但這一切卻增加了它們力量、氣勢的美,構成漢代藝術古拙質樸的風格,夸而不飾,飾而不嬌。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種昂揚向上、天真狂放的氣勢,呈現(xiàn)出中華民族整體性的精神。
瓦當構圖美
瓦當?shù)拿肋€體現(xiàn)在圖案的構圖上,多采用對稱構圖、同心輻射構圖和均衡構圖,這幾種構圖能使圖案主次突出,節(jié)奏明確,畫面效果統(tǒng)一,產(chǎn)生良好的視覺效果。這種構圖考慮到瓦當作為建筑配件,在相當高度的檐頭的位置,在有限的面積上,在遠視或仰視的條件下,以最明晰的構圖實現(xiàn)自己的裝飾性。
對稱構圖是藝術基本的構圖形式。它是以中軸線或中心點為支撐,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狀和大小的紋飾,使整個畫面既莊重大方,又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如圖2金鳥瓦當,以鳥的頭到尾巴為一條豎直的中心線左右對稱,外輪廓線簡單概括,線條的組織有主有次、疏密變化有序,使對稱構圖樸拙中透漏著生命的靈動,畫面整體洋溢著飛揚流動的美感。同心輻射構成以圓心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輻射線,如太陽紋,伸出的輻射線條,尤如太陽光芒,給人一種旭日東升、朝氣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葵紋,圖案從運動狀態(tài)向左或向右旋轉,強調圖案的相互銜接和畫面的完整性,整個畫面具有強烈的韻律感和活潑向上的審美情趣。
均衡構圖是以一個圖形為主體,如四神瓦當,畫面雖不對稱但是視覺均衡,漢代表現(xiàn)動物的紋飾主要是這種構圖,畫面自由舒展,不拘一格,都有一個主體紋飾占去畫面絕大部分,以不對稱的靈活構圖烘托出形象的動感,以樸拙生動的線條勾勒出一種單純、爛漫的生命形象,整個畫面古拙樸實,構圖飽滿。
結語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文化習俗;建筑工程;藝術設計;影響
文化習俗是一種特定的文化活動,是一個國家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在建筑行業(y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為了增加建筑工程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內涵,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工程的過程中,普遍的應用文化習俗這一元素,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藝術設計的品味,滿足現(xiàn)代社會和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要求,從而促使建筑企業(yè)能夠獲取較多的社會經(jīng)濟利益。
1文化習俗和建筑設計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
首先,在生活中產(chǎn)生藝術。對于建筑物而言,它除了能給人們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以外,同時還具備文化價值以及審美價值,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僅限于人們生存的環(huán)境,它可以直觀的反映出人們的文化習俗。建筑物中無論是外觀還是形式,都是人們對生活的切實反映,只有真正經(jīng)歷過、感受過才可以將這種精神以及文化習俗反應在建筑藝術設計中,它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文化。其次,文化習俗可以為建筑藝術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來源。不同的建筑藝術可以體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習俗,它是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同時也是精神文明方面的享受。所以,具有不同特色的建筑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地方政府可以作為一種旅游資源,不僅能夠提升建筑設計的藝術風格,同時還可以增加建筑工程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文化習俗的應用,對建筑藝術設計的發(fā)展和進步得到有效的促進,在建筑藝術設計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體現(xiàn)地方的文化習俗,兩者之間是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是不能夠分離的。
2建筑設計受到文化習俗的影響
2.1建筑藝術會受到文化習俗差異的影響由于各地的文化習俗不同,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建筑物中,它們的建筑藝術都有著天壤之別,主要體現(xiàn)在多種方面。例如東方建筑與西方建筑,建筑藝術大多都以古代建筑為核心,因
此這種差異也體現(xiàn)在古代建筑中。首先從建筑風格中就很直觀的體現(xiàn)出來:中國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自古就崇尚仁恕、宣揚中庸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我國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個性化以及審美價值的建筑藝術都無法徹底的彰顯出來,這種建筑創(chuàng)意得到肯定,導致東方建筑藝術單調、缺少創(chuàng)新;而歐美人的個性則十分張揚、具有個性化,加之他們的思想較為開放,沒有受到傳統(tǒng)理念的束縛,所以歐美建筑都十分具有個性、審美價值也很高,使人看了之后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西方建筑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文化習俗。其次,可以從不同的建筑材料中體現(xiàn)出來:對于東方的建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磚木材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它是由四周的房子包圍起來形成的一個密閉式格局,體現(xiàn)出了建筑風格的深沉以及內斂,這種建筑風格與東方人的為人處事以及價值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2.2由于文化習俗的不同,因此在建筑藝術上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
我國地域廣泛,且跨度較大,每一個地區(qū)的文化習俗都是不同的,所以各個地區(qū)的民族在文化習俗上也是有所不同的,這在建筑藝術上也很容易有矛盾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這一矛盾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個方面多導致的。第一點就是利益趨勢,這讓建筑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的;第二點就是地域不同所導致的,不同地域的人在看待事物上,或者是看待事物的觀點也是有所不同的,還有人們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想理念上也是對建筑藝術有所影響的,這樣就會讓矛盾更加凸顯出來。但是在時代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人們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合,人們也更樂于將自己的文化習俗拿出來新事物去進行比較,最終對自己的選擇還是比較認可的,對外來事物和外化思想也就更難以接受。對于建筑藝術而言,具有一定的審美范圍,隨著現(xiàn)在民族的不斷融合,與人類民族文化以及文化習俗的進程也相一致。因此若是想在建筑藝術上更上一層樓,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信仰以及建筑藝術設計中的精華,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同的風格建筑藝術,取長補短,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優(yōu)質的建筑。
2.3為使建筑藝術內容更加豐富,應當讓文化習俗相互融合
為了使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揚,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藝術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兼收并蓄,對于各種建筑中精華和優(yōu)點進行充分的汲取和有效的借鑒,尤其需要加強對不同民族文化習俗的建筑優(yōu)勢的借鑒和重視,這一項工作需要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工程藝術風格過程需需加強重視,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能夠受到普遍的歡迎。現(xiàn)階段,經(jīng)濟全球化已經(jīng)得到實現(xiàn),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和深入,彼此之間的文化習俗也能夠進行相互的借鑒和融合,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可以將不同國家文化習俗融合之后形成的優(yōu)秀部分運用到建筑工程的設計當中,并以此作為設計建筑藝術風格的靈感,同時為了加強設計的與眾不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加以改造的,構建一種新型的文化藝術。通過設計人員的設計古,可以增加我國建筑藝術和別的國家的建筑藝術等風格相統(tǒng)一,有利于提升我國建筑設計的藝術品位。通過建筑藝術的逐漸融合,促使國外的建筑中蘊含我國的建筑文化習俗,同時在我國的建筑設計中也體現(xiàn)著國外的建筑設計風格,這樣一來,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在建筑設計中文化習俗的融合基礎上,對建筑的這種設計理念能夠逐漸的接受。所以,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民族之間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對彼此的文化習俗做到相互尊重和借鑒,從而提升本國建筑藝術設計的水平,促使建筑藝術設計效果更加的豐富多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的建筑工程呈現(xiàn)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是一種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由于人們對建筑工程的鑒賞呈現(xiàn)不同的看法,從而促使建筑工程體現(xiàn)不同的藝術設計。由于人們審美視覺存在較大的差別,造成建筑藝術設計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但是文化習俗是一個國家社會發(fā)展的文化現(xiàn)象,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是呈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色存在不同,因會建筑工程設計對文化習俗的應用,促使建筑設計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風格,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程宏.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J].時代文學,2012(10).
[2]胡禮慶.探討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J].房地產(chǎn)導刊,2013(10).
[3]張瑋瑋.淺談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J].文學與藝術,2011(2).
[4]馮小剛.論文化習俗與藝術設計[J].新農(nóng)村(黑龍江),2012(1).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3篇
文化習俗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現(xiàn)象,已經(jīng)滲入到社會各行業(yè)的發(fā)展中,尤其是建筑行業(yè)。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會廣泛的應用到文化習俗,能夠極大的增加建筑設計的藝術氛圍,同時還能夠體現(xiàn)建筑設計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對提升建筑工程的藝術氣息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F(xiàn)本文就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進行探究,僅供交流借鑒。
關鍵詞:
文化習俗;建筑工程;藝術設計;影響
文化習俗是一種特定的文化活動,是一個國家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在建筑行業(y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為了增加建筑工程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內涵,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工程的過程中,普遍的應用文化習俗這一元素,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藝術設計的品味,滿足現(xiàn)代社會和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要求,從而促使建筑企業(yè)能夠獲取較多的社會經(jīng)濟利益。
1文化習俗和建筑設計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
首先,在生活中產(chǎn)生藝術。對于建筑物而言,它除了能給人們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以外,同時還具備文化價值以及審美價值,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僅限于人們生存的環(huán)境,它可以直觀的反映出人們的文化習俗。建筑物中無論是外觀還是形式,都是人們對生活的切實反映,只有真正經(jīng)歷過、感受過才可以將這種精神以及文化習俗反應在建筑藝術設計中,它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文化。其次,文化習俗可以為建筑藝術帶來可觀的經(jīng)濟來源。不同的建筑藝術可以體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習俗,它是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同時也是精神文明方面的享受。所以,具有不同特色的建筑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地方政府可以作為一種旅游資源,不僅能夠提升建筑設計的藝術風格,同時還可以增加建筑工程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文化習俗的應用,對建筑藝術設計的發(fā)展和進步得到有效的促進,在建筑藝術設計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體現(xiàn)地方的文化習俗,兩者之間是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是不能夠分離的。
2建筑設計受到文化習俗的影響
2.1建筑藝術會受到文化習俗差異的影響
由于各地的文化習俗不同,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建筑物中,它們的建筑藝術都有著天壤之別,主要體現(xiàn)在多種方面。例如東方建筑與西方建筑,建筑藝術大多都以古代建筑為核心,因此這種差異也體現(xiàn)在古代建筑中。首先從建筑風格中就很直觀的體現(xiàn)出來:中國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自古就崇尚仁恕、宣揚中庸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我國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個性化以及審美價值的建筑藝術都無法徹底的彰顯出來,這種建筑創(chuàng)意得到肯定,導致東方建筑藝術單調、缺少創(chuàng)新;而歐美人的個性則十分張揚、具有個性化,加之他們的思想較為開放,沒有受到傳統(tǒng)理念的束縛,所以歐美建筑都十分具有個性、審美價值也很高,使人看了之后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西方建筑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文化習俗。其次,可以從不同的建筑材料中體現(xiàn)出來:對于東方的建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磚木材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它是由四周的房子包圍起來形成的一個密閉式格局,體現(xiàn)出了建筑風格的深沉以及內斂,這種建筑風格與東方人的為人處事以及價值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2.2由于文化習俗的不同,因此在建筑藝術上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
我國地域廣泛,且跨度較大,每一個地區(qū)的文化習俗都是不同的,所以各個地區(qū)的民族在文化習俗上也是有所不同的,這在建筑藝術上也很容易有矛盾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這一矛盾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個方面多導致的。第一點就是利益趨勢,這讓建筑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的;第二點就是地域不同所導致的,不同地域的人在看待事物上,或者是看待事物的觀點也是有所不同的,還有人們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想理念上也是對建筑藝術有所影響的,這樣就會讓矛盾更加凸顯出來。但是在時代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人們之間的關系也更加融合,人們也更樂于將自己的文化習俗拿出來新事物去進行比較,最終對自己的選擇還是比較認可的,對外來事物和外化思想也就更難以接受。對于建筑藝術而言,具有一定的審美范圍,隨著現(xiàn)在民族的不斷融合,與人類民族文化以及文化習俗的進程也相一致。因此若是想在建筑藝術上更上一層樓,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信仰以及建筑藝術設計中的精華,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同的風格建筑藝術,取長補短,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優(yōu)質的建筑。
2.3為使建筑藝術內容更加豐富,應當讓文化習俗相互融合
為了使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揚,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藝術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兼收并蓄,對于各種建筑中精華和優(yōu)點進行充分的汲取和有效的借鑒,尤其需要加強對不同民族文化習俗的建筑優(yōu)勢的借鑒和重視,這一項工作需要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工程藝術風格過程需需加強重視,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能夠受到普遍的歡迎?,F(xiàn)階段,經(jīng)濟全球化已經(jīng)得到實現(xiàn),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和深入,彼此之間的文化習俗也能夠進行相互的借鑒和融合,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可以將不同國家文化習俗融合之后形成的優(yōu)秀部分運用到建筑工程的設計當中,并以此作為設計建筑藝術風格的靈感,同時為了加強設計的與眾不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加以改造的,構建一種新型的文化藝術。通過設計人員的設計古,可以增加我國建筑藝術和別的國家的建筑藝術等風格相統(tǒng)一,有利于提升我國建筑設計的藝術品位。通過建筑藝術的逐漸融合,促使國外的建筑中蘊含我國的建筑文化習俗,同時在我國的建筑設計中也體現(xiàn)著國外的建筑設計風格,這樣一來,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在建筑設計中文化習俗的融合基礎上,對建筑的這種設計理念能夠逐漸的接受。所以,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民族之間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對彼此的文化習俗做到相互尊重和借鑒,從而提升本國建筑藝術設計的水平,促使建筑藝術設計效果更加的豐富多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的建筑工程呈現(xiàn)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是一種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由于人們對建筑工程的鑒賞呈現(xiàn)不同的看法,從而促使建筑工程體現(xiàn)不同的藝術設計。由于人們審美視覺存在較大的差別,造成建筑藝術設計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但是文化習俗是一個國家社會發(fā)展的文化現(xiàn)象,沒有優(yōu)劣之分,只是呈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色存在不同,因會建筑工程設計對文化習俗的應用,促使建筑設計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風格,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
作者:孫英明 單位: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程宏.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J].時代文學,2012(10).
[2]胡禮慶.探討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J].房地產(chǎn)導刊,2013(10).
[3]張瑋瑋.淺談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J].文學與藝術,2011(2).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建筑美學 教學改革 探討
一、建筑美學的介紹
英國美學家羅杰斯?思克拉頓運用美學理論,從審美的角度論述了建筑具有實用性、地區(qū)性、技術性、總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學的創(chuàng)始人。
美國現(xiàn)代建筑學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現(xiàn)代建筑技術美的10大法則,即:統(tǒng)一、均衡、比例、尺度、韻律、布局中的序列、規(guī)則的和不規(guī)則的序列設計、性格、風格等,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學的基本內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學理論與現(xiàn)代主義聯(lián)系較多,美國建筑大師文丘里則從符號學的角度來探討建筑的美和審美問題。
建筑美學以如何按照美的規(guī)律從事建筑美的創(chuàng)造以及創(chuàng)作主體、客體、本體、受體之間的關系和交互作用為基本任務,其具體內容是:建筑藝術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征;建筑藝術的審美創(chuàng)造與現(xiàn)實生活關系;建筑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和建筑觀念、流派、風格的發(fā)展嬗變過程;建筑藝術的形式美法則;建筑藝術的創(chuàng)造規(guī)律和應具有的美學品格;建筑藝術的審美價值和功能;鑒賞建筑藝術的心理機制、過程、特點、意義、方法等。根據(jù)當前建筑美學的發(fā)展趨勢,重點是研究建筑美與城鄉(xiāng)環(huán)境的關系、建筑美的審美效應、建筑美與山水園林的關系等。
二、教學改革的方式
1.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觀性、色彩鮮艷、圖象逼真等特點,不僅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生動有趣的具體場景,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興趣,而且能夠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不同于現(xiàn)實生活的景象,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興趣是創(chuàng)新的潛在動力,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興趣越濃,學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學生的思維活動異?;钴S。計算機的優(yōu)勢很明顯,它能使教學活動突破時空限制,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結合在一起,并提供人機交互功能,使靜止的圖文視聽化,復雜的內容簡明化,抽象的思維過程可視化,知識的發(fā)生過程動態(tài)化。多媒體教能夠很好的給學生以直觀的認識,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還可以給學生們播放一些大師的講座,讓學生感覺到換了個學習的環(huán)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參與講授。啟發(fā)教學以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為重要標志。不能一提啟發(fā)式,就只看舉手人數(shù)多少。啟發(fā)式不能單以提問多少來鑒別,不能與滿堂問與滿堂答來決定。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還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v授與點撥、使學生頓開茅塞,也應該屬于啟發(fā)式教學。簡單的“是非問”不能促進學生思考,這樣問得越多反而成為注入式教學的變種。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點激勵的話語,少些批評,特別是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更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碧K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奔ぐl(fā)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者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而且他還形象地指出:“對待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象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那樣?!边@些論述能夠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示,只要教師能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熱愛學生的自尊心,消除恐懼心理,學生就會增強自信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3.因材施教。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正處在發(fā)育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教師安排教學活動,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按照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把學生看作教育的主體,就要努力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每個學生先天素質不同,環(huán)境條件也各不相同,因此,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他們對教師施教的影響和反應也就完全不同。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學生的主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4.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建筑美學課程只在課堂上講述還是很局限的,應該讓學生們走出課堂,去看看現(xiàn)實中的建筑,再對建筑進行現(xiàn)場點評,能夠更加直觀的加深學生的印象。課本上的知識來源與現(xiàn)實中,現(xiàn)實中的東西更能打動人。在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前要對學生進行一個系統(tǒng)的教育,說明要去參觀的地點,歷史淵源,建筑特點,建筑理念等等,讓學生們到實地后進行建筑的測繪,把現(xiàn)場的建筑再畫到圖紙上,這樣的效果非常明顯。
5.考試的改革。雖然是一門選修課,但是也要進行考試,很多老師都是采用寫論文的方法進行,筆者認為這種方法不能夠很全面的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透徹,我們可以借鑒西方一些國家對考試的做法。有些國家一門課程結束后,不進行試卷的考試,而是一對一的和進行交流,老師能夠占在主導的地位,引導學生回答課堂上的知識。這種方法很實用,建議在一些選修課中進行推廣。
結語:教學改革對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不能因循守舊,應該順應時代的大潮,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才。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美術;鑒賞;青少年
文化館擔負著提升青少年藝術素質的重要責任,而利用藝術培訓等手段開展美術鑒賞活動,是提高青少年藝術素質的重要手段。美術鑒賞活動是一種藝術審美活動,也是一種富有內涵的審美教育。從目前文化宮開展的青少年藝術培訓的內容而言,我認為現(xiàn)行的藝術培訓功利性太強,^分強調藝術培訓的考級功能,忽視藝術培訓的審美教育。主要表現(xiàn)在美術鑒賞活動中淺嘗輒止,不能深入揭示美術作品的精神內涵,不能把形式、內容和意義進行有效整合,不能很好地發(fā)揮美術鑒賞活動的人文教育作用。從文化宮藝術培訓的美術鑒賞活動的方式方法來講,大多數(shù)指導者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師徒傳授法,缺少指導方法的多樣化。這一切,都使得美術鑒賞活動的審美教育價值大打折扣。本文從文化館對青少年藝術教育的視野入手,談談青少年美術鑒賞活動的基本問題。
一、融入現(xiàn)實生活,體驗藝術真味
任何一件富有生命力的美術作品,都源于現(xiàn)實生活。因此,以青少年的“學”為中心的美術鑒賞活動,就要以青少年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把他們的鑒賞目光從書本引向現(xiàn)實生活,讓青少年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和體驗藝術的真味。一是要引領青少年從現(xiàn)實生活中追尋經(jīng)典。要讓青少年明白,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蘊含經(jīng)典之美的藝術作品。如具有蘭溪精神之韻味的蘭花女雕塑,就蘊含著美國自由女神的神韻。美術鑒賞活動中我們可以帶領青少年到中洲公園去鑒賞蘭花女雕塑。把蘭花女與自由女神聯(lián)系起來,進行對比鑒賞。把美術鑒賞活動與野外寫生,詩歌創(chuàng)作結合在一起,從多個層面來鑒賞這座體現(xiàn)蘭溪風格的雕塑。又如當今廣告牌隨處可見。盡管很多廣告牌涂畫的亂七八糟的,但也有不少很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性不錯的廣告,從這些廣告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如世界經(jīng)典名畫《蒙娜麗莎》、《向日葵》、《記憶的永恒》等被不同形式地融入廣告畫中,產(chǎn)生了非常好的廣告效應。因此,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并不缺少經(jīng)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美術經(jīng)典的神韻和靈魂,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同樣可以近距離地審視經(jīng)典藝術之美。二是引領青少年體驗生活中的大眾藝術。不同與經(jīng)典藝術,大眾藝術追隨的是時尚和通俗,雖然它往往魚目混珠,常常會混雜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但大眾藝術表現(xiàn)形式滿足大眾審美心理需求,迎合大眾口味。因而大眾藝術的生活味更濃,更容易為青少年所接受。當然,利用大眾藝術進行美術鑒賞活動時,美術鑒賞活動的指導者要積極引導,幫助青少年明辨美丑,把健康的大眾藝術推薦給他們。如出現(xiàn)在街道墻體上的一些宣傳畫、公益廣告畫,圍繞環(huán)境保護,美化蘭城,交通安全,遵紀守法,和諧家園、計劃生育,運動健康等主題,積極宣揚社會主義的主流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很好的審美價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此類藝術作品就十分值得我們推崇。
二、尋找背景故事,助讀作品內涵
美術鑒賞活動的主要對象是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畫作、雕塑和建筑藝術。在青少年的藝術培訓中,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名家作品讓他們觀賞。但要真正解讀這些作品的藝術內涵,僅僅靠觀賞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走進這些作品的背后,去深入了解作品背景的故事。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在介紹作品時,大多會作一些簡短的關于作品的歷史背景、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還有作品本身的主題和內涵的介紹,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作品的內涵。但美術鑒賞活動僅僅停留在簡單地提供歷史背景、人物生平等的了解層面上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引領青少年進一步探尋與作品相關的背景故事。從故事切入,深挖作品的內涵,直至真正觸摸到藝術家的心靈搏動,讓青少年感同身受地體驗到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原初體驗。
首先是通過故事走進藝術家的情感世界,讓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外國美術作品巡禮》的美術鑒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青少年鑒賞蒙克的《吶喊》。這一作品是蒙克采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所創(chuàng)作的生命組畫中表現(xiàn)最為強烈和最富有刺激性的一幅。對于今天的青少年來說,很難理解藝術家在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極端孤獨和苦悶甚至恐懼的情感的。這時我們不妨用蒙克的身世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蒙克一生境遇十分悲慘,五歲死了母親,二十五歲時父親也駕鶴仙去。兩個姐姐一個早逝,另一個在精神病院度日。蒙克自己也一生飽受納粹的欺凌,歷盡坎坷。讓青少年了解了蒙克的身世后,醞釀了相應的情緒,再來鑒賞《吶喊》,就容易體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了,從而也就能夠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作品的主題。
其次是通過故事加深對藝術作品的內涵的理解。如教學《奧運精神》一課,我們在引領青少年欣賞《擲鐵餅者》時,如果直接讓青少年思考《擲鐵餅者》表現(xiàn)了一種怎樣的美,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他們也許能夠依據(jù)課本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回答。但他們的內心感受并不深,不會有對作品主題的深刻理解,只能是空對空地就問題回答問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術鑒賞活動。在這里如果我們能夠穿插關于古希臘奧運故事,介紹古希臘奧運精神孕育和發(fā)展的時代背景。讓青少年明白,古希臘時代,征戰(zhàn)不斷,在冷兵器時代,征戰(zhàn)靠得是健壯的體格和勇敢無畏的精神。因此,男子的健壯美就成了當時追求的時尚美,為了迎合征戰(zhàn)需要,體育競技也凸顯了這種“力”與健美的較量。這樣他們就能進一步理解古代奧運精神的實質。
三、注重由外及里,探究美術意蘊
一件美術作品的美是由內容美、形式美和意蘊美組成的。美術作品的內容美是通過獨特的美術語言來詮釋的;美術作品的形式美是通過藝術形象來表現(xiàn)的;而美術作品的意蘊美是深藏在作品中的詩情畫意、人生哲理和精神內涵。因此我們在美術鑒賞課中引領青少年審美,就要從內容、形式入手,由外及里,深入探究美術意蘊。
第一,理解美術作品的內容美。我們在青少年藝術培訓中開展美術鑒賞活動,所選的美術作品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就是說在內容上能夠直接反映社會生活。而內容美就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美。因此,要讓青少年理解美術作品的內容美就要讓青少年熟悉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如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內容之美。對于大部分青少年來說,畫面中的莊嚴和喜慶并不一定能夠理解。我們可以通過相關視頻介紹祖國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莊嚴時刻。這一時刻是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是中國人民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的時刻。油畫《開國大典》抓住了這一中國人民永世難忘的時刻,盡顯了內容之美,這樣他們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關注美術作品形式美。美術作品種類繁多,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有著不同的形式美。依據(jù)工具和材料的不同,美術作品可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等,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形式美的表現(xiàn)很不相同。要讓青少年鑒賞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就要讓青少年熟悉不同類型美術作品形式美的特點。就以繪畫作品來說,又可分為國畫、油畫、水粉畫、素描,不同的繪畫形式所追求的形式美也各有特點,如國畫追求的是筆端的變化,用墨的韻味。而油畫強調的是渾厚而豐富的色彩,氣氛濃烈的質感。不管何種形式的美術作品,點、線、面、構材、色彩、肌理、明暗是表現(xiàn)美術形式美的基本語言。鑒賞美術作品的形式美,要從最基本的美術形式語言入手去解讀。
第三,深入美術作品的意蘊美。美術作品與文學作品一樣,它總是要表現(xiàn)一定的主題思想,而所表達的主題思想越豐富,越深刻,就越能顯示其意蘊美。美術作品的意蘊美是內在的,只有用心體會才能把握。許多經(jīng)典作品,之所以盛傳不衰,就是因為意蘊深厚。不同歷史時期的美術作品所追求的意蘊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意蘊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其時代特征。如鑒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我們就要用心品味融入作品的那種強烈的人文主義追求,欣賞作品對人性的贊美,對自由的向往,對博愛的倡導等。而對中國畫的鑒賞,要重點體會蘊含在作品中的詩情畫意,要像鑒賞詩歌一樣去品味中國畫的意境。
【參考文獻】
[1]張建輝.論文化館的教育功能[J].文化產(chǎn)業(yè)論壇,2012(01).
[2]孫志宜,萬飛琴.美術鑒賞多樣化教學的方法[J].包裝世界,2013(05).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旅游語文教學;古村建筑;傳統(tǒng)文化鑒賞
中國分類號:G633.3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涌入,古老傳統(tǒng)的情懷似乎淡了不少,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nóng)家村寨,古老建筑卻依然保留了下來,它具有獨特的傳統(tǒng)建筑文化魅力。在古村建筑旅游景點簡介,以及導游詞的寫作和解說等教學中,旅游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古村建筑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提高文化鑒賞能力。
一、古村規(guī)劃設計體現(xiàn)的天人合一理念
建筑的目的首先是為了“用”,其實用性特點,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建筑物對人類生活的功能好壞,往往決定著人們觀感的美與丑,其審美意義有賴于實用意義。它具有耐久性,是物質實體,一旦建成都會長期保留下去,很難被人遺忘或丟失。雖然古村當初并不全是為了紀念而專門建筑的,但到了后來,卻成了紀念性很強的古跡,成為人們欣賞的歷史文化。
筆者的老家如崗灣,以及對面同宗祖的學舍村,地處鄱陽湖畔都昌縣的蘇山鄉(xiāng),是兩個古村落,有著千余年歷史,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古樸的明、清及民國時期建造的數(shù)百棟徽派民居建筑,磚木結構為主,雖然經(jīng)受大自然嚴峻考驗,但數(shù)百年來依然聳立。古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左青龍、右白虎”是古村規(guī)劃設計的主要特征,房屋多呈“座北向南、座西向東”特點,房屋冬暖夏涼、便于通風采光?;蛴腥舜譁\地認為這是“風水先生”的封建迷信之說,其實這里面有一定的科學性,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設計理念,是一門風水學問。現(xiàn)在有的大學還將“風水學”列為選修課程。
如崗灣,村莊依山傍溪,房屋因山勢而建,前面是一個大的開闊地。規(guī)劃布局十分講究,整體座北朝南,分灣東、灣西兩大部分,中間由龍筋(山)埂自然隔開,村前是公路,村后背靠東西走向的燈山山腳。村莊“左青龍,右白虎”特征明顯,總體呈“丁”字型??傋鎻d建在龍筋埂右邊的山凹里,前面是龍筋埂右轉弧形800余米長段的青龍嘴,周邊花崗石砌壘,有如城墻之形勢,堅固而氣派。青龍嘴上綠草如茵、綠樹成蔭。村前廣場正前方是特制露天戲臺(祖廳旁邊還建有室內戲臺),周邊可容納萬人看戲。祖廳正門前方的兩邊是官家(或大戶人家)標志的旗桿石和上(下)馬石,再往前,是縱向排列的三口人造活水圓形池塘:上塘規(guī)定洗菜,中塘只能吃水,下塘專供凈物。祖廳左邊(左青龍),是龍筋埂以東的整齊一字形縱向排開的20余棟灣東房屋,一律坐西(背靠龍筋埂)向東,灣東分部祖廳與總祖廳結構相同,只是房屋門前三口池塘一律為方形??傋鎻d大門的右邊(右白虎,所有房屋前沿線與祖廳大門前沿線平行),是整齊一字形橫向排開的20余棟灣西房屋,一律坐北(背靠燈山)向南。總祖廳左邊(灣東)和右邊(灣西)各辟有三條深巷,經(jīng)左轉右拐,或右轉左拐直通到村莊主行道。村里所有道路均由規(guī)格花崗石鋪砌,雨天不用打傘、穿上膠底布鞋也能從這家走到那家,從村東跑到村西,不濕衣鞋。整個村莊是弄接著弄,巷通著巷,家連著家。平常將連通門一關,獨成一家一戶,遇有婚喪喜慶,連通門戶都敞開,全村為一個大家庭,幫忙理事方便極了。特別是一茬又一茬的“兒童團”,更是生龍活虎,在這曲折多變、類似迷宮布局的村莊里,上演了無數(shù)場“童子軍迷藏戰(zhàn)”。
古村這里東連瓷都景德鎮(zhèn),南接鄱陽湖波瀾,西望匡廬秀色,北通湖口九江。村人生生不息,代代血脈傳承,發(fā)展成為當?shù)氐拇蟠迩f。其歷史積淀和神韻孕育了村民的智慧與秉性,同時也造就了獨特的地域建筑文化。開村之初,吃苦耐勞的人在周邊開荒種地湖口,精明能干的人到外地做生意賺錢,尤其是到景德鎮(zhèn)做瓷器活。景德鎮(zhèn)與婺源(中國最美鄉(xiāng)村)臨近,村民賺足錢之后,引進徽派建筑風格,回到村里大興土木,建造與婺源如出一轍的徽派房屋,令家鄉(xiāng)享有“小婺源”之美稱。
二、古村建筑表現(xiàn)出的文化意蘊
民居古建筑不僅講究外形的恢宏、奇?zhèn)?,而且刻意追求屋內的裝飾美。傳統(tǒng)的徽派建筑木雕、石雕、磚雕等藝術極大地豐富了這種裝飾內容。從建筑學和美學兩個方面展示著自身的生命力,它不僅體現(xiàn)了先民的智慧與偉大,也表明了建筑與雕刻裝飾藝術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尤其是木雕,藝術形式與建筑物裝飾和實用完美結合,既考慮到美觀,給人以藝術熏陶,陶冶人們情操,又考慮實用,有利于建筑的堅實耐用,在選擇材料、確定內容、構圖制作時,都立足于裝飾角度來思考題材的表現(xiàn)手法。
如崗灣、學舍村古建筑屋檐下方的工藝木雕,栩栩如生,或獅子彩球,或雙龍搶寶,或雙鳳朝陽;天井兩旁的窗花雕刻,巧奪天工,或是四季名花圖案,或是人物故事天仙配、八仙過海等……這些雕龍畫鳳的寶貝無不透出幽遠古樸的氣息。
古村有大三進、小三進,大八間、小八間等數(shù)十棟棋盤老屋(類似北京的四合院),但又各有特色:“天花”、“進藻”,多姿多彩;飛檐斗拱,形神各異。房屋用天井采光,屋上雨水從天井下落(即,四水歸堂),進入地下暗管道流入池塘(又稱四水歸塘),象征財不外流。整棟屋不向外開窗,除了安全保障外,還象征著財不外露。
遠遠望去,成群的古建筑鱗次櫛比,青磚、灰瓦、白檐,山頭、轉角、馬頭墻,風格獨特,古色古香。村內巷道縱橫交錯,村前池塘明清如鏡,村外群山環(huán)抱連綿,惹來《聊齋》《牡丹亭》《鐵血共和》《風雨下鐘山》等影片劇組現(xiàn)場狂取鏡頭。在村里土生土長,后來走進城市的村民,留下不少難忘的童年趣聞,總免不了迷戀鄉(xiāng)里古村,禁不住夢中回放棋盤老屋的生活剪影;許多世居城市的村民,唯愿經(jīng)?;貧w鄉(xiāng)里,著意觀賞氣勢恢宏的徽派建筑風格,順便尋覓先祖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珍品之蹤跡;更有慕名前來的文人墨客、記者編導和游客們駐足古村采風、攝影……
兩個古村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其古建筑整體實踐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實施了“座北向南、座西向東”“左青龍、右白虎”的建筑風格,實用性與審美性做到了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取得了良好宜居效果,是“天人合一”的成功建筑范例,其建筑傳統(tǒng)文化值得旅游專業(yè)的學生去探索和鑒賞。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7篇
關鍵詞:美術教學;圖像學;圖像解讀;美術鑒賞
一、美術教學與圖像解讀存在的誤區(qū)
隨著多媒體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圖像藝術的劃時代意義更為明顯。美術鑒賞、圖像解讀逐漸發(fā)展成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戶外視頻廣告、電腦屏幕上的圖像等,這些內容的出現(xiàn)都意味著對圖像的解讀應成為每個人必備的素質。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美術鑒賞能力的重要性,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鑒賞能力。據(jù)筆者了解,對圖像的研究主要包括前圖像、圖像志和圖像學三個層次。其中,前圖像階段是從應用角度對畫面進行分析,這就要求學習者既要理解作品的基礎含義,又要掌握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目前,美術教學在圖形解讀這一模塊存在一些誤區(qū)。第一,一些師生沒有認識到圖像具有深刻性和復雜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要求學生憑直覺描述美術作品,而學生所用詞語往往為“好看”“色彩鮮艷”等,這就進入了“重欣賞、輕解讀”的誤區(qū)。有學者認為,我們的觀看只是停留在觀看階段,被動地接受視覺圖像,并沒有深入分析圖像背后的許多東西。與簡單的“看”相反,我們需要主動地辨析圖像世界,摒棄直觀描述與評價的習慣。在欣賞一幅作品時,不能就畫論畫,而應和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第二,“重圖式、輕內涵”。一些師生對圖像的解讀側重對形式的描述,忽略了對形式的分析。僅僅從圖式上欣賞作品,并不能透過作品表面分析、探究其深層含義。筆者認為,由于圖像本身具有較強的多義性,“重圖式、輕內涵”難以理解作品的真正含義。
二、圖像解讀的過程與意義
1.圖像解讀的過程。圖像解讀的過程大致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想什么”。“是什么”主要是弄清圖像作品的形式語言,通過線條的節(jié)奏、面、空間、光影及色彩這五要素對圖像作品進行形式分析,而藝術家也通過組合這些要素引起觀者的共鳴。但是,沒有什么藝術作品會具有一種確定的、不會改變的意義,所以“為什么”比“是什么”更需要我們去追問。任何一件藝術品都要向觀者傳達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而不是單純地描摹現(xiàn)實。凡•高自殺前創(chuàng)作了《麥田上的烏鴉》這幅作品,我們仔細欣賞,會發(fā)現(xiàn)陰沉的天空、大片黑色的烏鴉與其之前的作品有一定差異。聯(lián)想到他的自殺事件,我們就會明白藝術家的用意,他想要表達的并不是天空、烏鴉等物體的自然屬性,而是將痛苦、憂傷等情感融入其中。2.圖像解讀的意義。圖像解讀對美術學習、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重大的意義,但在目前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和學生忽視了圖像解讀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系。縱觀古今,凡大家巨匠,大多留下了讀畫筆記,通過不斷地讀畫提升自身繪畫品格。筆者認為,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圖像解讀具有如下意義。第一,激發(fā)學生的美術鑒賞興趣。圖像解讀有利于更加細致地展現(xiàn)藝術作品,使學生更容易讀懂藝術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由于學生好奇心較強,只有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意識,才能使他們真正融入圖像解讀的過程,獲取更多的專業(yè)知識。第二,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信息時代到來,紛繁復雜的圖像信息充斥于人們的生活,圖像解讀能力、美術鑒賞能力逐漸發(fā)展成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之一?,F(xiàn)代美術教學已從單一向復合轉變,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顯得尤為迫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圖像解讀能力,也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圖像解讀能力
1.選取經(jīng)典的藝術作品,運用圖像解讀法分析作品。第一,形式主義分析法,包括形式五要素的分析:線條的節(jié)奏、面、空間等。一般來講,分析藝術作品時,可以運用形式五要素進行對比分析,如古典主義大師和現(xiàn)代派藝術大師筆下的靜物有何不同。此外,除五要素之外的形式要素也要需感知。如,通過羅丹的《吻》研究畫面肌理,通過杜尚的《走下樓梯的裸女》分析時間和運動概念,通過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分析空間透視。值得注意的是,形式分析與形式描述不同,形式分析往往基于形式描述,先對藝術作品進行形式描述,然后對藝術作品的含義進行分析。第二,風格學。圖像解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依賴于對大量不同風格藝術作品的鑒賞。教師可選取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對不同時期繪畫的風格進行討論、分析,選取典型的代表作進行研究。第三,圖像學。圖像學的重點研究對象可以是《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弄清前圖像、圖像志和圖像學三個階段的意義、內涵及界定,并重點分析圖像學背后的深層含義和獨特內涵。第四,精神分析法。運用精神分析法,可以選用米開朗琪羅的《摩西像》來解讀,并通過達利的《記憶的永恒》作進一步詳細闡述,包括個人夢境、幻覺與藝術之間的關系。2.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美術鑒賞興趣,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圖像展示更加直觀、形象。教師可以將寫實與象征緊密結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有效利用多媒體,充分展現(xiàn)藝術作品的自然屬性和獨特內涵,從而既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鑒賞能力,又提高其美術專業(yè)技能。如,在學習《建筑藝術欣賞》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ppt課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動態(tài)化的圖像,讓學生感受到各地建筑不同的特色、不同的美等,進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真正發(fā)揮美術教學的作用。3.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視聽結合的方式。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從而導致美術學習的整體過程較為枯燥,學生可能失去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音樂、影像的完美結合,引發(fā)學生視覺和聽覺的共鳴,不斷提升學生的視覺素養(yǎng)和聽覺素養(yǎng),以取得良好的鑒賞效果。如,在講解《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教師除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還可以融入具有當?shù)靥厣拿褡逡魳?,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美術鑒賞、圖像解讀的氛圍,讓他們充分感受纖夫生活的辛酸與艱苦,并分析藝術家高超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視聽結合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圖像解讀興趣,音樂與圖像的緊密結合加上圖像解讀過程中想象力的充分發(fā)揮,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為美術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提供充分保障。4.將圖像解讀生活化。學生圖像解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圖像解讀能力密切相關,所以提高教師的圖像解讀能力是當務之急。教師應不斷豐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扎實掌握美術專業(yè)基本功。此外,教師要善于將圖像解讀生活化,減少煩瑣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學會解讀、學會鑒賞、學會分析。如,在講解《美麗的校園》一課時,讓學生抒發(fā)對校園的切實感受,再將感受與繪畫技巧相聯(lián)系,將其轉變?yōu)楹唵蔚睦L畫方式,這樣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圖時代的到來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xiàn)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圖像解讀與教學情境充分融合,將圖像解讀、美術鑒賞生活化,激發(fā)學生的鑒賞興趣,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批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白錦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學生視覺識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張婷.小學美術教學中圖像感受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謝汝強.“讀圖能力”培養(yǎng)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王亞娟.圖像與文字相結合的美術教學初探.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8篇
關鍵字:古建筑文化;中式建筑;民族建筑;特點;風格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鑒賞建筑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藝術的主要特征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后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建筑是人類為居住和相關社會活動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器物。建筑是從本土生長出來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結晶、載體。世界文化的交融給建筑刻上了外來文化的痕跡,但這種痕跡不能替代建筑的本土特征。建筑是多元的,這種多元化主要表現(xiàn)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
一、我國古代建筑的發(fā)展歷程
中國古代建筑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以及封建社會的早、中、晚五個歷史階段,在封建奴隸社會時期,木構架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建筑主流,隨著公元5世紀左右建筑技術的長足發(fā)展,建筑藝術形態(tài)日漸成熟,至漢代時,中國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經(jīng)過500多年的發(fā)展演變,至唐宋時代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到了它的頂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時代,中國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趨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有圓明園、頤和園、北海、承德避暑山莊等,私家園林則以江南的蘇州、揚州等地最為興盛,名園佳作不勝枚舉。此外,在明清時代,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當?shù)陌l(fā)展,現(xiàn)存的著名建筑有的“布達拉宮”、日喀則的“札時倫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緬寺”、貴州侗族的“風雨橋”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艷、異彩紛呈的現(xiàn)象。
二、關于我國古建筑的特征表述
以漢民族木構建筑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筑自古以來就以其風格優(yōu)雅、結構靈巧而稱頌于世。這種建筑風格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體系和鮮明而一貫的特征:它以木構架主要結構方式,并創(chuàng)造了與這種結構方式相適應的各種平面形式和外觀造型,常采用的是一種被稱為“抬梁式”的木構架結構體系。
由建筑單體的外部造型特征看,中國古典建筑基本上由:臺基、屋身、屋頂三大部分組面。臺基―由磚石砌成,承托著整座房屋,一方面起保護木柱不受雨水和潮氣侵蝕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與柱的側腳、墻的收分相結合增架建筑物的穩(wěn)定感,使其顯得莊嚴雄偉。如故宮太和殿及天壇祈年殿的臺基,前者顯示了皇宮難以企及的尊貴;后者則表現(xiàn)了祈天建筑的高聳云霄、與天相通的氣度。
架設于臺基之上的屋身,一般采取明間略大,兩側面闊遞減的方式,既滿足功能要求,又使外觀取得了主次分明的藝術效果。在較為重要的建筑物上,在其屋身和屋頂?shù)慕唤硬糠衷O置有一種稱為“斗拱”的構件,稱為中國古典建筑的一個顯著特征。所謂“斗拱”,實際上是用短木塊,木枋所組成的一種懸挑結構,主要起支撐巨大的屋頂出檐和減小室內大梁跨度的作用。明清時期斗拱逐漸蛻化,成了柱網(wǎng)與屋頂構架間,主要起裝飾作用的構件。
屋頂部分是中國古典建筑最具特色的造型要素之一,它不僅為建筑特在美觀上增加了不少神韻,而且也對其性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屋頂?shù)男问綒w納起來有五種形式: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懸山頂和硬山頂。
在建筑色彩運用上,中國建筑也是極富特色 。最突出的表現(xiàn)使用原色及大面積的色塊對比與烘托。以故宮太和殿為例,藍藍的天幕上映印著金黃色的琉璃瓦頂,這正是建筑物與環(huán)境色調的對比,烘托出建筑物壯美的屋頂輪廓。檐下運用青綠色調的彩畫,它們在深深的陰影下同陽光下暖色調的黃琉璃瓦頂、紅色柱身、墻面和門窗形式對比,使建筑物的色彩效果格外的響亮奪目。素潔的玉石欄桿和臺基又與富麗堂皇的柱梁顏色形成對比,烘托出建筑物的圣潔,并使其與地面有一個協(xié)調的過渡。
中國古典建筑由于主要為木結構,故單體建筑的體量一般不可能很大,因此除了利用高隆的地勢,巨大的臺基的烘托及向高層發(fā)展外,更常采用的是借助于建筑群體組合取得宏偉壯麗的藝術效果。通常是利用一系列緊湊的院落的遞進,富有層次和秩序的將空間畫卷隨時間順序展開,強化了古建筑的藝術感染力。
三、我國古建筑的風格特點小議
風格就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一個人的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特點。不同時代的特征和文化背景反應在建筑裝飾中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材料,加工工藝可以形成建筑裝飾的獨特風格,甚至是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氣候條件也可以形成建筑裝飾的不同的風格等等。
中國建筑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筑藝術,在城市規(guī)劃、建筑組群、單體建筑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傳統(tǒng)建筑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供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建筑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時已出現(xiàn)高大宮室。西周時已使用磚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更有建筑圖傳世。京邑臺榭宮室內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裝飾,墻壁上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筑日趨成熟,建筑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yōu)美,出現(xiàn)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筑組群。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佛塔迅速發(fā)展,形式多樣,屋脊出現(xiàn)了鴟吻飾件。隋唐時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麗堂皇,當時所建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猶存,舉世矚目。五代、兩宋都市建筑興盛,商業(yè)繁榮,豪華的酒樓、商店各有飛閣欄檻,風格秀麗,明清時代的宮殿苑囿和私家園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較宋代華麗繁瑣、威嚴自在。
具體而言,中式風格主要包括的內容: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背景下的演繹;一是在對中國當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中式風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提煉,將現(xiàn)代元素與傳統(tǒng)元素相結合,以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tǒng)韻味的空間,讓傳統(tǒng)藝術在當今社會得以體現(xiàn)。中式風格在設計上繼承了唐代、明清時期家居理念的精華,將其中的經(jīng)典元素提煉并加以豐富,同時摒棄原有空間布局中等級、尊卑等封建思想,給傳統(tǒng)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氣息。
要把握好現(xiàn)代中式風格的設計,與設計者本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設計功底是密不可分的,這是多方位的知識累積,需要對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了解及對當代社會時尚元素的敏感有效結合在一起,并使之相得益彰、水融方可。兩者細入后都是一門甚至數(shù)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前者包括中國歷史、人文、地理、古典建筑、儒家、佛家、道家、繪畫書法、園林、風水……等等知識的融會貫通;后者包括現(xiàn)代及西方建筑、美術,對生活的理解和現(xiàn)代生活各項流程的熟知、對流行元素的敏銳和理解,近現(xiàn)代中國建筑藝術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吸收當今世上建筑藝術長處的實踐中,不斷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
四、結束語
在世界建筑藝術百花園中,中國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體系,獨立發(fā)展,綿延數(shù)千年,直至20世紀初還保持著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規(guī)則,并傳播影響到東亞等鄰近國家。中華民族是歷史文化非常悠久、建筑傳統(tǒng)文化非常豐厚的民族,繼承、弘揚中華傳統(tǒng)建筑文化,是中國建筑師和文物建筑保護工作者光榮的歷史責任。
參考資料:
[1] 姜曉萍;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歷史文化意蘊[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王貴祥;;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群基址規(guī)模問題探討[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2012年
[3] 趙德舉;歷代中國古建筑造型藝術探索[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9篇
關鍵詞:高中美術 鑒賞 教學 審美能力
高中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求知欲都較強,各學科知識也已有一定積累,高中生的這些特點對于美術教學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根據(jù)實際教學內容,結合高中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等,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欣賞活動的興趣,學生只有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積極、自主地學習。此外,教師還要通過美術鑒賞教學既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了解美術作品,了解美術發(fā)展歷史和各大派別,又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獨特審美體驗,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和美的熏陶,引導學生用心感悟作品,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最終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雖然現(xiàn)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美術教學尤其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等美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普通高中受到高考的壓力,只注重文化課教學,對美術教學并不重視,加之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所以美術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下文將詳細論述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問題,并簡要提出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策略。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主要有增加學生的美術知識和藝術素養(yǎng)、美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術鑒賞教學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其認知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才是美術鑒賞教學要達到的目標。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美術鑒賞教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過讓學生感知美術這種藝術形式并進行審美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鑒賞教學中使學生獲取其他能力的功能是審美欣賞的繼發(fā)。正如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學生也會或多或少得到一些類似藝術鑒賞中的審美體驗也是其他學科的繼發(fā)??傊?,美術鑒賞教學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理念,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應重視美術鑒賞。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學校迫于高考壓力,教師又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學校和教師都不重視美術教學。因此,普通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教師方面,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大多比較單一,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有些教師自身藝術修養(yǎng)還有待提高。很多美術老師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很好,但教學理論、美術史論等方面的知識還有所欠缺,導致他們教學時只是照本宣科、毫無創(chuàng)新和生氣。
其次,學校方面,美術鑒賞課安排的課時較少,此外,藝術課程雖有向必修課發(fā)展的趨勢,走在普及路上,但美術仍不是高考科目,仍然只是“調味”課。普通高中一般一星期安排一課時美術課,有的學校甚至兩星期才安排一次美術課,由于學習過程具有連續(xù)性,這樣每節(jié)課之間間隔時間過長,學生就無法對美術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整合和記憶,不利于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此外,學校和教師對于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還不夠,可供借鑒的成功經(jīng)驗也不多。
最后,學生方面,學生多認為美術課不如其他高考科目重要,他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文化課上,根本不重視美術課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作用,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美術鑒賞課是無法得到學生重視的。
三、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一)教師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
美術鑒賞就是對美術作品的鑒別與欣賞,人們進行美術鑒賞時總是不知不覺地受到自身生活經(jīng)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審美取向的影響,對美術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同時鑒賞者還會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并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體驗,進而對作品作出自己獨特的審美評價,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和享受。因此,美術鑒賞比美術欣賞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更高,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與評述的拓展、延伸與提高。意即通過美術鑒賞教學,教師要使學生不僅能欣賞古今中外的一些優(yōu)秀美術作品,還要使學生能結合生活經(jīng)驗運用審美感知和美術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體驗、感受、聯(lián)想、分析和評判,從而受到美的熏陶和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還要使學生能深刻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xiàn)象,從而提高其審美能力。這首先要求美術教師有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提高美術鑒賞教學效果。教師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的具體做法如下:
1.經(jīng)常閱讀美術理論、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提高美術文化素養(yǎng);多學習美術教學理論和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2.高中美術教師應多渠道獲得美術信息,多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舉辦的展覽,除了關注傳統(tǒng)經(jīng)典美術作品外,還應該關注當代美術的發(fā)展,了解當代美術,加深對美術的理解,精于鑒賞和評論,也可利用網(wǎng)絡資源開闊藝術視野。此外,教師還應積極探索、研究美術教學,加強教學經(jīng)驗的探討和交流,從而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和教學水平,以提高美術鑒賞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轉變教學觀念
由于美術不是高考科目、不被重視,加上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觀念的影響,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往往只是教師簡單地講解一些美術作品即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對作品個性化的體驗、感受和鑒賞的過程,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得到審美體驗,學生的審美能力自然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因此,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真正讓學生成為美術鑒賞的主體,當然教師還是主導,對學生的鑒賞活動起到引導和幫助作用,這樣的美術鑒賞教學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這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升自身文化藝術素養(yǎng),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方式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營造和諧、寬松、愉悅、富于思維性的課堂氛圍,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由于學生的知識積累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對于同一美術作品必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師應充分尊重他們的不同見解,并加以指導和鼓勵。當然,有時候學生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甚至有些偏頗,但他們確實認真鑒賞了作品,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和看法,所以教師要在指出他們的錯誤和不足的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認可和尊重,以資鼓勵,從而保持他們鑒賞作品的積極性。此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小組成員之間或全班學生之間交流美術鑒賞的感受、理解和心得體會等,同時也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還要與時俱進,在思想觀念、知識和技能、教學方法上都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美術知識,學生不但可以從書本中和課堂上學習知識,還可以走出課堂到社會上參觀美術展覽等,或者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開闊知識視野。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其多元思維習慣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美術作品進行再造想象,以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教師應以美術作品蘊含的豐富的藝術文化、作者情感和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等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多角度地感受、理解藝術形象,體驗作品情感,不要以教師的審美為唯一的審美標準,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觀點。比如,在教學《中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鑒賞時,教師除了讓學生鑒賞作品的組合、體量、造型、色彩、裝飾等藝術手法外,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討論宮殿建筑藝術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在美術的天空自由飛翔,引導他們在自主鑒賞的基礎上展開討論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無論學生得出什么樣的結論、說出什么樣的見解,只要有理有據(jù),教師都應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盡量對他們的觀點加以肯定和鼓勵,并幫助他們進一步解讀作品,得出有價值、有深度的結論,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自信,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多元的思維習慣和審美能力。
(四)以點帶面,運用多種教學法
教學有法卻無定法,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也應該富于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教師應靈活、恰當?shù)剡\用多種教學方法,適當借助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緊緊圍繞美術作品鑒賞展開活動。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體驗美術作品獨特的、最本質的美和作品的動情點,并引導學生仔細分析美術作品、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解讀,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滲透一些美術作品鑒賞的理論,讓學生運用一定的理論鑒賞美術作品,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提高到一定的理論層面,進而使他們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使其掌握鑒賞方法和規(guī)律,最終提高其審美能力。這樣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感知和體驗、并得出獨到的鑒賞結論,把握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把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幫助學生從中總結并掌握美術作品鑒賞的基本方法和規(guī)律,以便學生日后能獨立鑒賞作品,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美術常識學習和作品鑒賞并重
美術常識與美術鑒賞聯(lián)系緊密,因此,美術鑒賞教學應兩者并舉。美術常識是美術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美術語言等,美術常識重在研究為什么美。美術欣賞是一種視覺心理活動,重在感受美、理解美。美術鑒賞教學不能只注重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分析,而輕視其對美術常識的掌握,這樣會導致學生缺乏對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在鑒賞作品是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也難以在鑒賞中總結出方法和規(guī)律,最終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難以提高。沒有美術常識基礎的美術鑒賞只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較高層次的美術鑒賞必然是以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為理論支撐。
此外,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時,由于缺乏鑒賞經(jīng)驗和方法,往往不自覺地用現(xiàn)有經(jīng)驗來判斷作品畫的是什么,作品畫得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等,而這種淺層次的“像不像”“畫的是什么”等審美標準只能使美術鑒賞活動流于膚淺、甚至誤入歧途。例如,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鑒賞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爵士樂》時,若僅讓學生以“像不像”的審美標準去評析該作品,學生的鑒賞結論只能停留在淺層次的表面。在欣賞這幅畫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美術常識的基礎上去分析作者如何運用點、線、面的縱橫交錯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積的大小等形式要素塑造藝術形象,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去認真感受和分析這幅作品給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及爵士樂、百老匯所特有的屬性等。同樣,以“美”和“不美”的審美標準來鑒賞美術作品,也是比較膚淺的。因為“美”的內涵是豐富多彩的,美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美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同一種美也可能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感受,人的生活經(jīng)經(jīng)驗、文化素養(yǎng)或者情緒情感不同也會對同樣的美產(chǎn)生不同感受,所以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復雜性、多元性并略帶作者和觀者的主觀性。當然許多“美感”也可以通過在一般人看來不美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挪威畫家蒙克《吶喊》就是通過極不協(xié)調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來表現(xiàn)自然帶給人的不安和恐懼,使人們在19世紀末壓抑的情緒在此得以釋放,從而產(chǎn)生特有的“美感”。所有的美術鑒賞活動,若不以美術基礎知識為基礎,對作品進行理性分析,而片面地以“像不像”“美不美”去評述作品,美術鑒賞只會停留在膚淺的感性層次,難以達到理論高度。因此,教師應將美術鑒賞教學與美術基礎知識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美術鑒賞活動達到理論層面,從而在鑒賞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從中總結出美術鑒賞方法和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美術鑒賞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錢初熹.迎接視覺文化挑戰(zhàn)的美術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第10篇
【關鍵詞】 歌德;意大利游記;溫克爾曼;帕拉迪奧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一、對歌德游記中藝術取向的存疑
歌德于1786年9月至1788年5月在意大利學習、生活了一年零九個月,二十多年后的1813年歌德開始根據(jù)這段經(jīng)歷寫作《意大利游記》,直到1829年完成。意大利之行,對于歌德藝術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歌德1786年到達意大利之后,視覺藝術成為他關注的中心,這與意大利是視覺藝術的國度有直接關系,另外,歌德意大利之行的一個潛在愿望就是希望成為一位畫家,雖然他在1787年第二次羅馬逗留時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但還是為此夢想付諸了許多艱苦努力。[1]336歌德在意大利時期的藝術活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繪畫實踐,歌德在意大利時期曾經(jīng)繪有大量的素描、速寫、水彩畫、版畫等。2.作為藝術收藏家,歌德大量搜集各類藝術的復制品,這些收藏為他日后魏瑪古典主義時期的藝術活動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3.歌德在廣泛鑒賞各種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藝術觀,歌德作為一位重要的藝術史家亦開始成熟于這一時期;歌德后來回到魏瑪,系統(tǒng)地總結了自己意大利之行的藝術思考,完成多篇成熟的藝術史論文。4.作為一位科學家,歌德在意大利時期對植物學、地質學、考古學、色彩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亦成為理解歌德藝術觀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當我們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來審視歌德意大利之行的許多細節(jié)時,卻發(fā)現(xiàn)許多令人困惑的地方,例如:歌德的意大利之行明顯忽視了佛洛倫莎這樣一座對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具有關鍵意義的城市;歌德在游記中沒有提到藝術家及藝術史家瓦薩里,也沒有提到波提切里、丁托雷托等這樣重要的意大利畫家;歌德在阿西西游覽時,沒有去觀賞喬托的壁畫,而是根據(jù)帕拉迪奧書籍的指引參觀了密涅瓦神廟遺址;歌德抵達羅馬后參加了羅馬的新古典主義運動,但卻沒有嘗試接觸一些在我們現(xiàn)今看來是非常重要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的作品,如卡諾瓦、大衛(wèi)、戈雅等;歌德在羅馬見到拉斐爾的頭蓋骨時,贊其為“漂亮相稱的腦海”,但卻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拉斐爾頭蓋骨的真跡。[2]197
歌德的行為令人費解,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似乎與此并不相宜,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行為的背后,發(fā)現(xiàn)一些對人們諱莫如深的問題能夠提供解答可能的訊息:一是歌德藝術觀的取向,要全面理解意大利之行對于歌德古典主義藝術觀的意義,那么我們必須要首先分析歌德的古典主義進路是什么;二是我們可以從這些現(xiàn)象中了解到歌德在意大利期間對藝術史知識掌握到何種程度,這對于我們理解歌德藝術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毫無疑義的是,當時任何一位美術學院的學生都肯定比歌德能夠更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藝術史知識;但為什么歌德還是被公認為一位杰出的藝術史家?這頗值得人們深思。
二、溫克爾曼作為歌德藝術研究的向導
當仔細審視歌德的古典主義進路時,會發(fā)現(xiàn)如下特征:歌德在意大利之行期間對古代藝術的研究主要受溫克爾曼《古代藝術史》的引導,對古典建筑的認識主要來自帕拉迪奧的《建筑四書》;歌德此時并不是從整體的藝術史角度去研究藝術作品,所以,他的藝術活動存在明確的路徑。溫克爾曼對歌德的意大利之行起到了最關鍵的影響,但他此前對溫克爾曼藝術觀的了解卻很不全面。漢弗萊·特里維廉在《歌德與希臘》中考證,歌德在去意大利之前只讀過溫克爾曼的《在繪畫和雕刻中對希臘作品模仿的反思》、《信札》和《釋義》等三篇文章,這是他在萊比錫大學求學期間(1765-1768)的繪畫老師奧塞爾的指導下閱讀的,當時歌德還沒有讀過溫克爾曼的代表作《古代藝術史》,而是直到1786年12月,歌德抵達羅馬后才開始認真研讀這部作品,并且根據(jù)溫克爾曼的指導學習古代藝術。[3]37溫克爾曼《在繪畫和雕刻中對希臘作品模仿的反思》這篇文章中的核心觀點——“讓我們變得偉大的唯一一條道路,或者說,如果可能的話,無可比擬的就是模仿古代希臘?!盵4]5——深刻影響了青年時代的歌德對古代藝術的認識,也深刻影響了意大利時期的歌德在藝術研究領域的進路;這個倡導中的希臘中心主義觀念并且直接造成了后來希臘對德國文化的專制。
歌德在意大利期間對古代藝術的考察研究,總體上是走在溫克爾曼所開創(chuàng)的道路上。歌德抵達羅馬后即開始投身于對希臘雕塑的研究,建于公元1世紀的盧多維西朱諾大理石半身像作為與觀景樓的阿波羅相對稱的女性形象引起了歌德的關注;同時開始研讀《古代藝術史》,應該說正是從這里開始,歌德進入了他的溫克爾曼時期。溫克爾曼在《古代藝術史》中將希臘藝術的發(fā)展分為四個時期,即:古風時期、盛期、美的時期及模仿時期。溫克爾曼最為推崇的是希臘化時期的藝術作品,因而以“美的藝術”來界定這一時期,他認為希臘化時期的藝術達到了藝術的完美,它們具有精細的思想與柔和的線條,盡管缺少了盛期藝術的一些莊嚴。[3]40當仔細觀察希臘化時期的藝術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已開始具有某些巴洛克藝術的風格特征,如拉奧孔群雕、觀景樓的阿波羅、盧多維西朱諾等這些希臘化時期的代表作均是如此。希臘化時期的藝術一方面對沖突進行了夸張渲染,如拉奧孔群雕;另一方面則強化感覺的內在律動,因此具有柔和的外觀,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圓潤、流暢等愉悅感,如觀景樓的阿波羅、盧多維西朱諾;這是巴洛克藝術普遍具有的特征。歌德最為欣賞的也是這一類的藝術。
溫克爾曼在《古代藝術史》中將觀景樓的阿波羅看作是具有高度神性的人的典型,盧多維西朱諾則代表了女性所具有的道德尊嚴;而這兩尊雕塑中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尊嚴正是理解歌德藝術觀取向的真正秘密。從這里可以看到,歌德并不接受純粹的感官愉悅,如果這種愉悅中不具有道德尊嚴的話。從這個角度來看,波提切利的繪畫側重感官的愉悅,提香的一部分繪畫也具有類似特點,丁托雷托的繪畫在道德方面缺少內在性,這也許是他們沒有成為歌德最為關注的畫家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溫克爾曼在意大利考察時并沒有見過希臘古風時期與盛期的作品,而歌德在意大利看到的古代藝術品也主要是希臘化時期的作品,與溫克爾曼所見沒有太大區(qū)別,因此歌德在接受溫克爾曼的藝術觀時,沒有產(chǎn)生多少疑惑,同樣將希臘化時期的古典主義藝術看作是最高藝術成就的典范。直到1817年歌德在看到埃爾金大理石浮雕的復制品之后,才開始盛贊這些希臘盛期時的古典主義作品,但在他內心卻從未否定過溫克爾曼的藝術標準,而是將兩個時期的藝術看作是互相不可替代的偉大藝術的典范。應該說,從人性尊嚴的角度,這兩個時期的藝術具有內在的連續(xù)性,希臘藝術的真正衰敗始于模仿時期,因為這一時期的希臘藝術已不具有積極的道德內涵,人性的壞的方面逐漸成為藝術表現(xiàn)的主流。
歌德在意大利時期對視覺藝術考察研究的范圍,主要集中在希臘羅馬古典主義與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上,相對忽視意大利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有學者對這一現(xiàn)象作出解釋:在理解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起源于怎樣一種傳統(tǒng)——這一問題上,出現(xiàn)了瓦薩里與溫克爾曼兩種不同的觀點:瓦薩里在《意大利藝苑名人傳》中認為,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是從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中不間斷、逐漸地發(fā)展而來,喬托處于這個復興的開端,他使意大利藝術開始獲得了與古代藝術同等的生動表現(xiàn)自然的能力,之后的意大利藝術就是從這里發(fā)生發(fā)展起來;而溫克爾曼則提出與之相對立的觀點,他認為文藝復興盛期的意大利藝術直接來自對古代希臘藝術的復興,而并不是經(jīng)由早期、中期、盛期這樣一個發(fā)展過程。歌德深受溫克爾曼觀點的影響,因此比較重視古希臘羅馬與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而相對忽視意大利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但在理解古希臘藝術與文藝復興盛期藝術的關系時,歌德并沒有持與溫克爾曼完全相同的觀點,他認為這些藝術也有其自身生長的時代環(huán)境,同時歌德也沒有完全接受瓦薩里的觀點,將盛期藝術的源頭推及到早期,而是更看重共時性環(huán)境的影響。[5]12-25必須指出的是,歌德在意大利旅居期間,沒有任何明確的資料可以顯示他曾經(jīng)系統(tǒng)研讀過瓦薩里的藝術史理論,而是當他回到魏瑪之后才開始了解瓦薩里的觀點,因此可以說,歌德當時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發(fā)展并沒有一個清晰客觀的概念。歌德或許是在溫克爾曼的潛在影響下選擇了自己研究古代藝術的方向,即只關注古代與盛期的藝術;如果這一猜測正確,那么對于歌德為什么會忽視佛洛倫莎——這座集中見證了文藝復興藝術從早期到盛期不間斷發(fā)展過程的城市——這一現(xiàn)象就可以得到一種解釋:鑒于對歌德具有最重要意義的文藝復興三杰的代表性作品大部分都在佛洛倫莎之外,所以歌德忽視了佛洛倫莎對自己學習文藝復興藝術的重要意義。
三、帕拉迪奧對歌德的影響
歌德在《意大利游記》中將帕拉迪奧與拉斐爾并提,帕拉迪奧的作品是歌德在意大利期間研究古典建筑的向導。在意大利之行前,歌德對古代建筑史的發(fā)展同樣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雖然關于建筑藝術,歌德曾于1772年寫作過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論德國的建筑藝術》,文中對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哥特式風格大為贊揚,稱其為代表德國風格的建筑藝術,而對南方的建筑藝術則采取了明確的反對態(tài)度,但這顯然是在赫爾德與哈曼的影響下,歌德站在北方民族的立場上寫下的頗具狂飆突進情緒的文章,[6]266其實歌德當時對建筑史的了解并不全面。根據(jù)W.D.羅伯森-斯科特教授的考證,歌德在意大利之行前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建筑藝術發(fā)生明顯興趣的跡象。[7]10歌德在意大利期間對古典建筑的興趣明顯由帕拉迪奧引發(fā)出來,并根據(jù)帕拉迪奧的介紹去考察建筑藝術。
在抵達羅馬之前,歌德曾經(jīng)接觸過帕拉迪奧,但這一切也帶有某種偶然性。1786年9月19日歌德在維琴察第一次看到帕拉迪奧的建筑時就認為他是一位天才的建筑家,之后不久在帕多瓦期間,歌德才找到他的《建筑四書》并開始認真研讀。9月28日抵達威尼斯后,歌德特地去參觀了威尼斯的帕拉迪奧建筑。10月12日歌德由于帕拉迪奧的原因找到了加利昂尼版本的維特魯特的《建筑十書》并著手研究。[1]43-85歌德于1787年3月離開羅馬到那不勒斯、西西里旅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根據(jù)帕拉迪奧書中的介紹,在那不勒斯與西西里有沒有受羅馬風格影響的古希臘建筑的存在。歌德對帕拉迪奧的建筑風格在西方建筑藝術史上的地位并沒有一個明晰的概念,他當時并不了解帕拉迪奧所謂的古典建筑風格是指羅馬的古典主義,而不是古代希臘的建筑風格。直到在西西里、那不勒斯考察時,歌德見到公元前五世紀的古代希臘神廟之后,才開始意識到帕拉迪奧的建筑風格是羅馬古典主義,而非希臘的古典主義。[3]153
歌德畢竟不是一位建筑方面的專家,但他理解事物的方式向來是從總體精神出發(fā),因而能夠迅即掌握其中的意義,對帕拉迪奧建筑的認識亦是如此。帕拉迪奧的建筑,屬于歌德總體古典主義觀念的一部分;歌德在對帕拉迪奧建筑的認識中強調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道德內涵,帕拉迪奧的建筑符合歌德新興中產(chǎn)階級的新古典主義審美趣味,他的建筑中沒有怪異的元素,莊嚴而不失田園氣息,具有古典主義的謹嚴與巴洛克藝術的內在律動感。歌德在1795年寫過一篇未刊的論文《建筑》,文中系統(tǒng)分析了帕拉迪奧的建筑,指出帕拉迪奧的古典建筑具有三個方面特征:戲劇性外觀的基本模式、經(jīng)濟的材料、內部的和諧和平衡;此外還有一種如人體所具有的有機的生命力、運動感等。[8]197-198
歌德對帕拉迪奧古典主義建筑的理解是建立在溫克爾曼的古典主義觀念之上的,對后者的古典藝術觀念亦有所補充。歌德在帕拉迪奧建筑中看到了藝術與自然的內在關系,他將帕拉迪奧的建筑與植物原型觀念結合起來。大衛(wèi)·羅伊和西蒙·夏普在他們合著的《歌德與帕拉迪奧》中分析了這一主題,他們指出,歌德在《意大利游記》中提出了植物與建筑的相似性觀念,他在帕拉迪奧建筑中理解了自然與藝術的關系。在1787年的那不勒斯與西西里之行途中,歌德提出了植物原型及植物變態(tài)學理論,而這一理論最初的形成則是由于受到帕拉迪奧建筑的啟發(fā);帕拉迪奧的建筑極好地處理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與部分之間并不是一種機械的結合,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內在整體;建筑的形成可以形象地看作一棵植物由一粒種子從土壤中自然地生長出來。[9]1-4
值得注意的是,歌德將建筑與植物類比,并不是在《意大利游記》中首先提出來的,歌德早在《論德國的建筑藝術》(1772)這篇文章中,就以“莊嚴高聳、廣袤的上帝之樹”來形容哥特式建筑,進入斯特拉斯堡教堂就猶如進入了原始森林,在一種自然的生態(tài)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8]112歌德以植物來形容哥特式教堂也可以在他與愛克曼的對話中看到,愛克曼曾記載歌德與他的一次談話:“在早期德國的建筑藝術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到一種特殊情況的全盛期。誰要是直接看到這樣的全盛期,就只會贊嘆不已;可是,誰要是向內看植物的秘密的內在生活、力量的運動,以及怎樣逐漸地開花,誰就會用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件事,因為他知道他在看什么。‘我愿設法讓你在今年冬天了解一些有關早期德國建筑藝術的情況,以便你明年夏天到萊茵地區(qū)作一次放行,相信你看了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之后,會從中得益不淺?!盵10]19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歌德在意大利期間的審美主要偏向南方的古典藝術,溫克爾曼的古典主義藝術觀是歌德認識古典藝術的最堅實基礎,他影響了歌德在意大利的藝術考察范圍;而帕拉迪奧是歌德意大利之行在建筑方面的向導,他有力地促進了歌德對古典建筑的認識。他們的藝術觀念都建立在對希臘-羅馬時期藝術接受的基礎上。但歌德并不是他們簡單的模仿者,而是在接受他們的古典主義原則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了古典主義的倫理和美學內涵,并由此成就了德國的一個藝術時代。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41-2387.html建筑藝術鑒賞論文范文10篇
相關文章:
鼓勵孩子高考的口號10-05
對即將進入高三孩子的鼓勵的話10-05
抖音上很火的話語08-02
最新技術教師工作總結(七篇)09-29
幼兒讀書心得體會07-20
護士加薪申請書11-09
給好兄弟寫的一封信10-19
請家長簽字作文300字09-24
和失敗的名言警句08-08
機器人美術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