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錫麟出塞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出塞
朝代:清
作者:徐錫麟
譯文
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
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
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
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
注釋
①環:與“還”同音,古人常用作還鄉的隱語。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統治者。玉關:即甘肅玉門關,漢時為出塞要道。
③沙場:本指平沙曠野,后多指戰場。古人有詩云:“沙場烽火連胡月。”
④馬革裹尸:英勇作戰,戰死于戰場。《后漢書?傳》:方今匈奴、烏桓,尚在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
賞析
“拼將熱血灑疆場”,這是一首詩,寫于1906年。當時作者從日本回國,曾北上游歷,在吉林、遼寧一帶察看形勢,一路走來,有許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這首七言詩。
啟首兩句就寫得頗具氣勢,“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出征的戰士應高唱著戰歌,揮舉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統治者殺到關外。玉關,本指玉門關,這里代指山海關。清政府是在關外發跡的,因此要殺到關外,把他們徹底消滅。這里用一個“環”字,預示著反清斗爭一定會取得勝利,戰士們會踏著歌聲,凱旋而回。后兩句寫得極其悲壯,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作為一名戰士,想到的只是為國捐軀,根本不去考慮身后事,為國捐軀,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馬革裹尸還”呢?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義無反顧的革命激情和犧牲精神,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把一腔報效祖國、戰死疆場的熱忱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寫下了這首詩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慶起義,失敗被捕,清政府要他寫口供,他揮筆直書:“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爾后,慷慨就義,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首詩感情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最后一句“何須馬革裹尸還”,寫出了他壯懷激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總之,這是近代邊塞詩中難得的一首好詩。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24-1463.html徐錫麟出塞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相關文章:
文言文通假字整理01-07
高校面試自我介紹01-07
法律的調查報告12-05
民俗文化的開發范文8篇08-15
風險評估工作內容范文8篇08-15
表達養成運動健身習慣的朋友圈文案02-06
西游記簡單摘抄賞析12-14
精彩片段08-31
規則的句子07-22
最新電力工程管理工作總結(六篇)10-21
公司會計文員工作總結08-23
保險行業年終工作總結最新08-16
社區乒乓球比賽策劃書07-16
小學生感恩廣播稿09-13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07-26
新生入學活動新聞稿07-16
想象初中生活作文10-19
國慶節四年級作文10-12
嫦娥六號返航觀后感08-23
優秀英語作文08-05
陜西師范大學a+學科有哪些02-25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總共有幾個校區(各專業新生在哪個校區)11-03
初二上學期英語教學工作總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