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曾逐東風拂舞筵》翻譯賞析
《柳?曾逐東風拂舞筵》作者為唐朝詩人李商隱。其古詩全文如下: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前言】
《柳》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的是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全詩言少意豐,隱而不露,含蓄委婉。全篇不著一個“柳”字,卻句句關柳,句句是景,句句詠物,而又句句寫人,抒發對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嘆之情。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嘆身世的生動寫照。
【注釋】
⑴東風:指春風。唐李白《春日獨酌》詩之一:“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舞筵:歌舞的筵席。
⑵樂游:樂游原的省稱,也叫樂游苑,在唐代長安東南,今陜西西安市郊。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⑶肯到:會到。清秋:明凈爽朗的秋天。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⑷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唐趙嘏《東望》詩:“斜陽映閣山當寺,微綠含風樹滿川。”
【翻譯】
曾經隨著東風輕拂歌席舞筵,那是樂游苑讓人斷腸的春天。為什么在今天這蕭瑟的秋日,已經身披夕陽又要滿帶鳴蟬。
【鑒賞】
這是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借柳的形象來自比,抒發情感。
詩寫的是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一、二句“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意為春日細長低垂的柳枝,隨風輕揚,最易使人聯想起舞女的飄然舞姿。這個“舞”字,形象地表現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時,又把柳枝與熱鬧的舞筵結合起來,更加襯托了柳枝的歡樂。“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同翩翩起舞的場面,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兩者互襯,優美動人!
本來是東風吹得柳枝飄動,詩中卻用一“逐”字,說柳枝在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寫出柳枝的蓬勃生氣。對句又緊接舞筵,從時、地兩個方面加重描繪,說明這不是一般的舞筵,而是春日樂游苑上的舞筵。“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 斷腸”即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春風蕩漾,百花爭艷,長安樂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觥籌交錯,歌管迭奏,紅裙飄轉,綠袖翻飛,碧綠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好一幅春光明媚,繁華似錦的場景。
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卻陡然一轉,描繪出楊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當斜陽,環境更加凄涼。臨近生命終結的秋蟬,鳴聲更加凄厲。本來是斜陽照著柳枝,秋蟬貼在柳枝之上哀鳴,詩中卻用兩個“帶”字,反說柳枝“帶著”它們,此與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樣,又使柳枝由被動變為主動,化客觀死景為活景,表現出秋日之柳的不幸。第三句既是反詰,又是感嘆,同時又是轉折。
“肯”字或釋為“會”(見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但如果解作肯不肯的“肯”,詩意似更深邈:既然秋天是如此蕭條,那你(柳)為何又肯捱到秋天來啊!言外之意是說不如不到秋天來,大有悲不欲生之痛。此處的轉折,用了“如何肯到”這樣頓挫有力的明轉,增強了對比感。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的零落憔悴。詩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描繪,來表現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兩句中,虛字運用亦很精妙。第三句“如何”、“肯到”連用,可反詰、感嘆語氣更加強烈。結句“已帶”、“又帶”,更是層層推進。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24-2782.html《柳?曾逐東風拂舞筵》翻譯賞析
相關文章:
天凈沙?秋原文翻譯及賞析07-20
消防安全宣傳口號八個字11-09
稅務工作的重要性范文8篇08-15
如何加強預算控制范文8篇08-15
安全隱患排查過程范文8篇08-15
形容自己孤獨的句子04-03
侄女婚禮上的祝詞11-09
經典失望朋友圈心語句子09-20
白露朋友圈高質量句子09-06
最新給女朋友道歉檢討書09-27
廣西三月三放假通知04-03
法治的演講稿08-02
改寫酒泉子作文01-13
美景的作文10-19
小學生寫作文必背作文素材08-31
社會熱點之江蘇不再公布高考成績07-23
近視大于800度還能上什么大學?09-24
我是非藝術生 對漫畫很感興趣 以后讀大學想讀對漫畫故事的創作方面有些幫助的專業有什么專業推薦嗎09-19
望薊門閱讀答案09-06
學期評語簡短優秀10篇07-24